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
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它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审视、思考探索的立足点。
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积极发挥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与“导”、师与生的关系,把主阵地留给学生,主角让他们去演。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其潜能,展示其活力,激活其思维,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并发展学生的能力。
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一问题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机制,找准教学切入点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互动。
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好与赖,主角唱得如何,关键在于老师的“导演”,在于教师“导”的成功与否。
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把握教学机制,找准切入点,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样方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准确的切入点,就像一颗跳动的火苗,能引燃学生头脑中智慧的思维火花,照亮他们困惑的学习视野。
精恰的切入点就如同一架云梯,能帮助学生登上知识的顶峰。
二、教师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兼顾
1.教师要做到从整体出发,全面兼顾,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导、师与生的关系。
一篇课文就如同一个剧本,作为“导演”的教师
要想“导”好每一节课就应把剧本吃透。
一堂课的知识教学、技
能训练和智慧培养目标是什么,“导演”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
在总体上安排好一节课教与学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
主活动。
不管课文内容多么丰富深奥,教师都不能包办代替,不
能一味地讲,让学生一味的听,要精讲精导,点到即止,把更多
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活动,有充足的时间
登台表演,让讲台不再是教师的“专属地”。
2.教师要从整体出发,全面兼顾,还要处理好生与生的关系。
一个班的学生彼此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有的学生观察力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要正确
认识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并从心理上接纳它,正确对待它,同时
更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巧妙合理的利用它,使教学
活动得到优化,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每一位学生在课
堂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收获到自豪
的情感。
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在钻研教材、制
定教学目标时,要更多的考虑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这样才能收
到更好效果。
《古井》一课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
井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故事。
课文的重点是讲乡亲们常年到
古井挑水,并常年帮助一些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难点是对课文
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为此,在教学中,我由易到难设计了以下问
题: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②从哪些词语
可以看出帮助老人跳水的人不只一个?③结尾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对前面两个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而后面一个问
题只有几个同学举手。
面对这种情况,我抛开这个问题先让学生
同桌之间互说课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讲内容。
一时间,学生的积
极性又高涨起来,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课文结尾一段话的含义
就是从前面两个方面的内容概括来的,这是课文的难点,是对课
文前面的内容的概括和总结。
然后用“试着说说”,“怎么想就
怎么说”这样的话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充分发挥
举手同学的作用,以他为组长,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这样就会使
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机会,让他们互帮互学,以点带面,最后终于
解决了问题,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也有了更深更透的理解。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主体,又要全面兼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
挥主体作用,唱好主角。
三、倡导学生要善想、多问、勤说、会答
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你有一种思
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我们每个人将会
各自有两种思想。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的交流和切磋是何等重要。
例如:在教《观潮》一课时,初读课
文之前,有个学生大胆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钱塘江大
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个问题提得好,有价值。
当时全体同学
都把目光投向了那位同学。
这个问题的提出起到了“牵一发而动
全身”的作用,因为整篇文章就是抓住了“奇观”一词,有声有
色地写出了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特征。
当时,我抓住这个机会表扬
了那位同学,并打破了课前设计的教学方案,要求学生带着这个
问题去阅读课文,抓住“奇”字去讨论、去交流。
因此,每学完一篇课文,老师都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质疑时间,听听他们的问题和见解。
引导学生善想、多问、勤说、会答,要
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应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学
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欢声笑语,课堂教学就会走向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天空,让他们
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当好“导演”,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在最佳
的学习环境中唱好主角,施展才华,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