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能力: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整理信息、判断信息的正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
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分析: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我从哪里来?”“人类从哪里来?”这是许多人曾经问过自己、问过别人的问题。

人类对于自身起源和发展的探寻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因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追溯到远古时代去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只能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来推测曾经发生的一切。

化石是实实在在的证据,所以尽管人类起源与发展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定论,但应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观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教学难点分析: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人类起源的观点有很多,怎样通过资料分析、对图片的观察和比较让学生认同进化论的观点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可信的,是这节课的难点。

教学策略:
人的起源和发展,实质上是人类祖先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身体的进化,又有工具的进化,而工具的进化使人的四肢得以延伸,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随之增强,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改变。

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技能训练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观点。

学生对本节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本节的不少问题又是悬而未决的,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可以采取小组自主学习的方式(见附表)。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时间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说明
5 分钟导入多种方法:
1、朗诵郭沫若的“女神”。

2、故事:斯芬克斯的“谜语”。

3、女儿的疑问——人人都知道
自己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外婆生
的。

但如果问“外婆的外婆的外婆又是谁生的?”许多人就说不清楚了。

4、研究人类起源的意义(只有充分了解过去,才能清醒地认识今天和明智地考虑未来),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生物进化长河中的一部分。

15钟 1、人类起源
的观点
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
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
而未决的。

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
什么呢?
优势观点:达尔文的进化论。

达尔文在十九世纪就曾提出:人
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
林古猿。

分组汇报交流课前准备的资
料,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
法和观点——女娲造人;上帝
造人;古埃及相信第一个人是
大神哈奴姆在陶器作坊里用
泥塑成的;新西兰的毛利人说
人是神用红土和血造成的;我
国云南纳西族传说人是从天
和地孵抱的蛋里生出来的;进
化论等等。

20分钟 2、人类的近
亲——类人

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的图片,结
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
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
么共同点?
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
猿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
样呢?
黑猩猩作为人类的近亲,在形态
结构上有哪些与人类的相似之
处和不同之处?
(小组合作进行观察、讨论,
组间进行补充)大猩猩生活在
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
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
部的热带雨林中;长臂猿生活
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
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
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
带森林中。

它们依靠从森林中
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
物生存。

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
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
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
交流。

人类有发明创造科学技术的
本领,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
然环境的能力强;相反,类人
猿不具备这些能力,加之人类
不断开发类人猿赖以生存的
森林,使得现代类人猿数量日
益减少。

(观察、讨论、交流、回答)
相似之处:都没有尾,手的拇
引导学生从外形(有无尾、手的五指位置关系等)、骨骼(骨盆、骨骼比例)、表情等方面进行比较。

简要介绍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
比较不同种生物的同种蛋白质分子间的差异。

比较不同种生物DNA
分子的差异。

指和其他四指相对,能握物;
脑的结构相似;有复杂的行为
和表情。

不同之处:
行为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
四肢行走;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
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
工具;人类可制造并使用各种
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
的容量约为400 ml
,无语言
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 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
言能力。

5钟 3、森林古猿
的生活状
况 由此可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
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
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人
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距今
l
200
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
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
非洲的热带丛林。

请同学们观察
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图片,尝试
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
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
呢?
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主要
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
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第二课时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说

5 分钟 4、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的
原因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人类起
源的见解仍不统一。

科学家们通
过上百年的研究,基本达成以下
共识:非洲大陆东部曾发生剧烈
的地壳运动,形成了巨大的裂
谷。

这将会带来什么结果呢?我
们从以下的资料中去寻找答案。

(资料分析)
(阅读、分组讨论)东非大裂谷两
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一部分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
草原。

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
到地面上生活。

30分钟 5、人类进化
的证据――
化石
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
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
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
遗物等.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
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
呢?
化石是最好的证据。

请同学们观
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
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图
片。

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我们来分析一下:(1)
就“露西”
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
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
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
是怎样的?
播放视频“露西的发现”
(2)
“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
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
“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
具有什么能力?
(3)观察“东非人”头骨化石
及复原像,你们能想到些什么
呢?这说明了什么?
根据上述化石以及它们的遗物,
请你们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
生活状况?
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阅读“资料分析”并进行观察、
思考
观看视频回答:
从“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
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
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
左右阔,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
行走的运动方式;
“东非人”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
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
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
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
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
用工具的能力了。

“东非人”既有现代类人猿的特
征,又有人类的特征。

这可能说
明“东非人”是处在进化当中。

(阅读、回答)
生活在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
猿,本来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
视频
“露西
的发
现”
对。

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他们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后来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

“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处于这个阶段。

他们能够使用工具,相当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5分钟6、人类进化
过程中逐渐
变化的几个
方面
下面在你们观察人类起源与
发展的示意图后,请指出人类在
进化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渐变
化的?
(
观察、小组讨论、交流)
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
变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
——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
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
复杂工具。

2分钟总结:人与自
然应当和谐
发展
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人类
变得越来越强大。

人类现在被称
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
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的生物。

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与自
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进化来
的: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
应环境的被淘汰掉。

人类虽然是
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
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3分钟技能训练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区分事实
和观点
阅读“区分事实和观点”
学会判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板书设计: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2
、人类进化的证据――化石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有些艰难的,因为讨论的问题本身并不是定论,而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而这恰恰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问题的好机会。

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亲身感受到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感受到科学发展,人类认知的不断进步。

而最后交代给学生的进化理论是建立在化石证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基础之上,令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的严谨。

小组自主学习的方式: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未定论,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着极浓厚的兴趣,适于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将学生分为四个组,每组通过查资料研究一个课题,做好ppt
,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请每组代表讲解研究成果。

自主研究性学习小课题:
1、关于人类起源的各种假说
2、人和黑猩猩的比较
3、人类进化的足迹
4、四大人种简介
自主研究性学习小组记录表:(课下各小组组织讨论)
所选课题
组长: 组员:
第一次集体讨论 时间:
地点:
内容:根据个人所长,明确分工。

记录:
老师指导意见:
第二次集体讨论
(按要求完成资料搜集工作)时间:
地点:
内容:资料的筛选、分析,讨论课件制作及讲课思路。

记录:
指导意见:
第三次集体讨论
(课件制作过程中)时间:地点:
内容:讨论课件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记录:
指导意见:
第四次集体讨论 (完成课件)时间:
地点:
内容:讨论展示讲稿,结合课件演练。

记录:
指导意见:
评审团评价表:(展示汇报课上由评审团对各组展示情况打分)课题:
组长:讲解员:
重点突出(10)
资料丰富(15)有理有据(15)语言清晰(10)教态大方(10)课件制作(20)组内合作(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