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三字经(为人子 方少时)精品国学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原文“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理解原文意思。

2、通过读、品、演、悟的形式,了解那些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礼仪,教育
学生从小就要学习礼仪。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原文“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理解原文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那些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礼仪,通过读、品、演、悟的形式,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学习礼仪。

教学准备:了解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举止言语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就是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仪表态度等,礼仪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的,要经过后天学习、培养。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的礼仪篇。

二、故事先行,明白道理
1、听老师讲《丰子恺教子礼仪》。

2、听了故事,你知道了那些礼仪?
3、你觉得为什么丰子恺的孩子个个都能成为一个懂礼仪的人?
4、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三、通读原文,韵律背诵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字,并注上拼音。

重点指导“礼仪”二字。

3、抽查读的情况,即时正音。

4、联系《丰子恺教子礼仪》故事,谈谈对原文的理解。

5、语译:一个人,在他年纪还小的时候,便要多多亲近好的老师及好的朋友,从而学习到做人处事的基本礼仪形式。

6、小组活动:说说你知道那些做人处事的基本礼仪。

7、自由读原文,指导拍手韵律背诵。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礼仪包括很多方面,只要我们从小好好学习礼仪,你们一定能像丰子恺的孩子一样懂规矩、讲礼貌、成为有出息的人。

五、作业练习
1、举止礼仪我知道。

(1)客人来了,。

(2)接受别人的礼物时。

(3)见到长辈时。

(4)如松,如钟,行如,卧如。

2、礼貌用语我知道。

(1)见面问候语:您好;早上好;晚上好;您好,见到您很高兴。

(2)分手辞别语:再见;再会;祝您一路顺风。

(3)求助于人语:请;请问;请帮忙;请帮助我一下;请多指教。

(4)受人相助语:谢谢;麻烦你了;非常感谢!
(5)得到感谢语:别客气;不用谢。

(6)打扰别人语:请原谅;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让您受累了。

(7)听到致歉语:不要紧;没关系;您不必介意。

(8)接待来客语:请进;请坐;请喝茶;再次见到您,真是十分高兴;欢迎光临。

(9)送别客人语:再见;慢走;欢迎再来。

(10)无力助人语:抱歉;实在对不起;请原谅。

六、拓展故事
丰子恺教子礼仪
丰子恺是浙江桐乡人,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文学家、教育家。

早年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五四”运动以后,进行漫画创作。

丰子恺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给孩子们讲要对人有礼貌,还非常具体细致地说:“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节和仪式。

丰子恺是名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

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父亲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添饭,而且一定要双
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

如果用一只手给客人端茶、送饭,就好像是皇上给臣子赏赐,或是像对乞丐布施,又好像是父母给小孩子喝水、吃饭。

这是非常不恭敬的。

”他还说:“要是客人送你们什么礼物,可以收下,但你们接的时候,要躬身双手去接。

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

”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

有一次,父亲在-家菜馆里宴请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把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也带了去作陪。

孩子们吃饭时,还算有礼貌,守规矩。

当孩子们吃完饭,他们之中就有人嘟嚷着想先回家。

父亲听到了,也不敢大声制止,就悄悄地告诉他们不能急着回家。

事后,丰子恺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我们全家人都是主人,你们几个小孩子也是主人。

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不尊敬。

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这很不好。

”孩子们听了,都很懂事地点头。

丰子恺的儿子丰陈宝,小时候很守规矩,但特别害怕见生人。

因此,在客人面前,常常显得不大懂礼貌。

丰子恺觉得,小陈宝之所以这样,恐怕是因为他平时很少接触生人,缺乏见识和这方面的锻炼。

于是,他就利用一些外出的机会,带着小陈宝出去见世面。

一次,丰子恺到上海为开明书店做一些编辑工作,把小陈宝也带去了。

那时,小陈宝十三四岁,已经能帮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

带上他,一方面是为了有机会让陈宝打下手;另一方面,也考虑给他一个接触生人的机会。

有一次,来了一位陈宝不认识的客人。

客人跟父亲说完话,要告辞的时候,看到了小陈宝,转过身来就与小陈宝热情地打招呼。

小陈宝一下子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竟没有任何反应,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木头人似的。

送走了客人,父亲责备陈宝说:"刚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别,你怎么不理睬人家?人家客人向你问好,你也要向人家问好;人家跟你说再见,你也要说再见,以后要记住。

"
在父亲的正确教导下,丰子恺的孩子个个都是懂规矩,讲礼貌,长大后有出息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