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获奖《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一、学习目标:(生齐读)
1、理清小说情节;
2、感知牧羊人形象;
3、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做有爱心、能奉献的“植树人”。

二、课前导入: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展示的两组数字35 、52,说一说这两个数字代表了什么?
明确:35代表着植树35年,52则是指老人是从52岁开始植树的。

2.那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话并且包含这两个数字,来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呢?
明确:“一位叫艾力泽的牧羊人,从52岁开始,坚持植树35年,将一片荒原变成一片沃土的故事。


教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老人用数字创造的奇迹。

三、探究活动一:一位的牧羊人
教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先来看看这位老人,是一位什么的牧羊人吧。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数字提示,跳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看一看他是怎样牧羊的?(屏幕显示)
一个牧羊人┄┄三十来只羊(第3自然段)
一个山窝里(第9自然段)
四只母羊┄┄一百来个蜂箱(第14自然段)
(以数字为线索,学生找到相关语句,重点分析语句中的重点词语,感知牧羊人形象。


1.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明确:“三十来只”,说明牧羊人的羊群一开始还是比较大的,但通过后面的羊群“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则可看出,牧羊人对这样大的一群羊,照顾
的不到位、牧羊是不上心的。

2.羊吃草的地方在一个山窝里。

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

明确:牧羊人将羊赶到了一个山窝里,为什么不赶到山坡向阳,草长的茂盛鲜嫩的地方?——山窝地势狭窄,羊不乱跑,牧羊人将自己解脱出来。

另外,让大狗看着羊群,也可看出牧羊人对牧羊是不上心的。

3.现在,他不再放羊。

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

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

明确:因为羊吃树苗,牧羊人就不再放羊了,只留下四只母羊,而不是想办法,让羊不去吃树苗。

可见,牧羊人的心思,没有放在牧羊上,而是放在了树上。

为什么养蜜蜂呢?
4、那让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老人是如何牧羊的话,你会用哪个成语呢?对,就是三心二意。

可以说,老人不是一个称职的牧羊人。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四、探究活动二:他是的植树人
(师语):文中的老人,对待牧羊这一本职工作三心二意,并不上心。

那他是如何对待植树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数字提示,精读相关语句,并在相关语句旁边做好批注。

过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后回答。

(屏幕显示)
1、一个袋子┄┄一堆橡子┄┄一颗一颗┄┄一小堆┄┄十个一堆┄┄一百颗(第7自然段)
2、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第8自然段)
3、大约二百米┄┄一个坑┄┄一颗橡子┄┄一百颗橡子(第10自然段)
4、三年来┄┄一个人┄┄十万颗橡子┄┄两万棵┄┄将近一半┄┄剩下的一万
棵(第11自然段)
5、分为三块┄┄11公里宽┄┄一个人(第15自然段)
1.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

……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

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

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

明确:通过这些数字,牧羊人在挑选橡子时,先是倒出一堆,一颗一颗仔细挑选,挑出了一小堆饱满的橡子,然后又把它们十个一堆分开,再去除小的或有裂缝的,最后只留下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可以看出,他是认真、仔细、有耐心的植树人。

2.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

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

明确:提前在“水里泡”一下,拿了一根“一米半长”的铁棍,说明牧羊人对阿尔卑斯山地的干旱恶劣贫瘠的环境有深刻的了解,可以看出,他是有丰富经验的植树人。

而这种经验是需要日积月累才会获得,也可以看出,他是坚持不懈的植树人。

3.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明确:可以看出,他是仔细认真、细心呵护的植树人。

4.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

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

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

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明确:“三年来”,可以看到,他的坚持。

“一个人”,可以看到他的孤独。

种下十万颗橡子,只有两万颗发芽,并且还会有将近一半无法成活,最终能成活的只有一万棵树苗。

这样低的成活率,牧羊人没有放弃。

也可见他的坚持。

所以,他是孤独且坚
持的植树人。

5.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

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

明确:三块树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这些都是牧羊人自己一个人中出来的,没有其他人的帮助。

可见他是孤独的,同时也是充满毅力、坚持不懈的植树人。

(师语):同学们说的非常全面。

那让你们再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老人是如何对待植树事业的,你们会用哪个成语呢?说的非常好,就是“一心一意”。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师语):同学们,做任何事,要想成功,都必须要一心一意地去做,只有这样,成功才会向你招手。

那在这样一位孤独的老人一心一意地植树工作下,这里的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用词语或短语对阿尔卑斯山地的环境变化概括对比。

明确:
植树前:荒无人烟、破败不堪、风大缺水的。

植树后:则是环境优美、气候湿润、人们生活幸福,一切充满了生气。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五、探究活动三:他是的植树的牧羊人
(师语):这位孤独的老人依靠个人毅力与坚持,将整片荒漠变成了绿洲。

他是孤独的,但他的精神世界确是丰富的。

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他是创造植树的牧羊人。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让牧羊人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奇迹?
明确:毅力、耐心、无私、善心和坚持等。

(师语):牧羊人不仅仅种下了树、绿化了高地,更是在人的心灵和思想上也种下了一些东西。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他种的不仅仅是树,种的还是( )
明确:种下的还是幸福、精神、青春、爱、信念、奉献。

(师语):古往今来,忍受孤独、坚守信念、勇于奉献、创造奇迹的“植树人”还有很多很多,不仅外国有,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植树英雄”。

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他们的精神百代流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幅图片。

(屏幕展示塞罕坝精神图片和杨善洲图片)
六、当堂训练——课堂微写作
教师: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是有爱心的人。

请用你们的生花妙笔写下“种树”幸福自己、幸福他人的小故事。

????
五、结束语
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心里被葱茏覆盖,他属于一个童话,也神话得耀眼。

关于孤独、关于坚持、关于梦想。

从一粒橡子到一棵大树,从荒漠到绿洲,从废墟到家园,“植树”的故事,既厚重,又深刻、美好,艾力泽做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能像上帝一样创造奇迹。

同学们,去行走、去种植吧!去种植希望和幸福!
好,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