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第17、18课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83c32d7e21af45b207a80f.png)
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 我国导弹核武器试 验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中国的军事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两弹一星”,即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966年10月 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 弹试爆成功。
1966年10月 27日,我国 导弹核武器 试验成功。
(1)积极回应:1970年10月,毛泽东在天安门城 楼上接见美国友人斯诺夫妇。
(2)“乒乓外交”: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美 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
1971年4月,在日本第31届世 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运动 员庄则栋和美国乒乓球队运 动员科恩互赠礼物。
结合材料,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 1950—1953年,中国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 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材料二: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 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过去 22 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就谈
成了。”这里的“两家”“谈成”的结果是( C )
A.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B.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 签署《联合公报》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
2. 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 它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触发法国常驻联 合国代表这样说的历史事件是( B ) A. 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982df7d0d233d4b14e6989.png)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幕】多边外交展风采
观看视频,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第三幕】多边外交展风采
➢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外交格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 • 外交成就: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
中苏关系恶化
【第二幕】相逢一笑泯恩仇
➢ 深入剖析 知识升华 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 的重要作用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中苏关系恶化,牵制和 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
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第二幕】相逢一笑泯恩仇
1972年9月27日 毛泽东接见田中角荣
周总理与田中角荣在 宴会上祝酒
【第一幕】失而复得笑开颜
1971年11月《时代周刊》封面 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The Chinese are coming)
结合课本P85-86,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1、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会议?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中国重返联合国主要得到了哪些国家的 支持?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第三世界国家
【第二幕】相逢一笑泯恩仇
镜头一:20世纪50年代——没有握成的手 史密斯将军——王昊昕 史密斯随行——张梓健 周恩来总理——周晨阳 周总理随行——吕炳霖
镜头二:20世纪70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尼克松——张式浩
尼克松夫人——杨淏淳Fra bibliotek周恩来总理——周晨阳 周总理随行——吕炳霖
视频中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和“新时代开始了”分别指什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 (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93522f5a8102d277a22f14.png)
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合作学习: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
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合作学习: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5)成果: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宣读亚太经合组织《领导 人宣言》。 (6)评价: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 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合作学习: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3、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出现及意义:
这一时期,中国同西方许多国家,如意大利、加拿大、德意志联邦
共和国、澳大利亚等,先后建立了外交关系。与此同时,建立和发展了
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出现了一个建交高潮期。
合作学习:中美关系正常化
1、中美对峙: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 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 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合作学习: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合作学习: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国家安 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合作学习: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2月21-28日,美国总统尼克 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建交。
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合作学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22张PPT)
![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17885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2.png)
共同需求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86-87页,根据表格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改善两国关 系的外交活动。
时间 1971年4月 1971年7月 1972年2月 1979年1月
事件 “乒乓外交”
意义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86-87页,根据表格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改善两国关 系的外交活动。
(二)中美、中日建交
问题思考二: 根据材料,分析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得以改善的原因。
材料: 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主张利用世界上各种相互斗争
的力量的对立,以维持均势,从而确保美国的霸主地位。他希望通过改 善对华关系来抗衡苏联……从中国方面来看,苏联在中苏边境集结重 兵……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同时,为了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 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为了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希望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张椅子上,有记者问他:“乔先 生,你现在坐在这张椅子里有何 感想?”一直冷静的乔冠华抑制 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仰头大笑 。面对问题,他的回答是“我现 在的心情不是已经回答了你的问 题?” 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二十六 ——摘编自章含之《我与乔冠华》
届联合国大会。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
问题思考二: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能在20世纪70年代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材料一: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东方红一号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
相关史事
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
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
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
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25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共25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d20000b9f3f90f77c61ba2.png)
力,促进外贸升级转型; • 3、用协商谈判的方式谋求政治和解; • 4、积极拓展新的国际国内市场; • 5、推动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中美、中日建交
2.中日建交 时间:1972年
事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全方位外交
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 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年代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中日建交
20世纪90年代
1979年,中美建交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21世纪
加入WTO、一带一路、APEC、 AIIB、BRICS、G20……
B、中国人口多令美国害怕
C、世界的稳定离不开中国
D、美国承认新中国的发展壮大
1、原因: 材料一:70年代美国还深陷在越南战争之中;西欧日本的 崛起削弱了二战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在这一阶段的 美苏争霸中,美国已经力不从心了。
-----《世界当代史》
①70年代美国处于美苏争霸劣势,为应对来自 苏联的共同威胁。
42.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11.每个女人都希望男人把她当做唯一,而不是二选一。 16.学会知而不言,因为言多必失。 65.英雄的事业必定包含着艰险,如果没有艰险也就不成为英雄了。 19.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7.成功是别人失败时还在坚持。 66.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36.大成功者,非疯,即颠。你的激情能达到那种程度,离你的成功就不会很远了。 45.有时候想找人说说话,于是一遍遍翻看手机里的电话簿,却不知道能够给谁发个消息或打个电话,最后还是按下了“清除”。其实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的最终是什么也 不说,告诉自我,明天就好了。
二、中美、中日建交
2.中日建交 时间:1972年
事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全方位外交
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 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年代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中日建交
20世纪90年代
1979年,中美建交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21世纪
加入WTO、一带一路、APEC、 AIIB、BRICS、G20……
B、中国人口多令美国害怕
C、世界的稳定离不开中国
D、美国承认新中国的发展壮大
1、原因: 材料一:70年代美国还深陷在越南战争之中;西欧日本的 崛起削弱了二战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在这一阶段的 美苏争霸中,美国已经力不从心了。
-----《世界当代史》
①70年代美国处于美苏争霸劣势,为应对来自 苏联的共同威胁。
42.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11.每个女人都希望男人把她当做唯一,而不是二选一。 16.学会知而不言,因为言多必失。 65.英雄的事业必定包含着艰险,如果没有艰险也就不成为英雄了。 19.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7.成功是别人失败时还在坚持。 66.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36.大成功者,非疯,即颠。你的激情能达到那种程度,离你的成功就不会很远了。 45.有时候想找人说说话,于是一遍遍翻看手机里的电话簿,却不知道能够给谁发个消息或打个电话,最后还是按下了“清除”。其实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的最终是什么也 不说,告诉自我,明天就好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37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37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b3f7fab4daa58da1114a63.png)
图片展示:
外交部部长 乔冠华潇洒而 豪放的大笑, 被西方媒体描 述为:“震碎 了议会大厦的 玻璃!”
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 格在这张笑脸上。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 了什么?
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最重要原因)
(2)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 、中五国
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 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蓄意阻 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直 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 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一合法政府”,“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 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 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 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 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 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
1971年“乒乓外交”
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 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 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材料二、“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 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 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 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
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材任料何三政、策“都遏在是制这不中个行国世的纪,政,遏策实制的行已失过经败去过失时败。了”的
——尼克松《不战而胜》 材料四、越南战争是美国人的滑铁卢,随着
(暗2度)陈旋仓风的之绝旅密飞-行- 1971年,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ce1d40bb68a98271fefa78.png)
苏联在中国边 境陈兵百万,来 者不善呀!
给中国施加军事 压力
苏联人势头正 猛,咄咄逼人!
勃列日涅夫
毛泽东
尼克松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 1.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美国企图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 2.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 • 3.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中国也希望改善中美关系 • 4.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根本原因) • 5.中国国际地位日益重要
尼克松:“当我们的手 相握时, 一个时代结 束了,另一个时代开 始了。”
由对抗到交往
中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
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 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 台”、“一个中国、两个政 府”、“两个中国”、“台 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
未定”的活动。
美方声明: 在台湾海峡两
边的所有中国人都 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
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访问中国, 两国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国家 加拿大 意大利
英国
与中国建交时间 1970年10月13日 1970年11月6日 1972年3月13日
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港澳回归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交接仪式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__1_9_7_1_年10月,第_2_6__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成为安理会_常__任__理__事___国。 2.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影响 (1)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_国__际__地__位___。
大步的前进--世界贸易组织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02d474852458fb760b5615.png)
1.恢复标志:
年10月25日,第
届联
合国大会
2.意义:是中国
上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
3.影响:(1)中日建交:
年,日本首相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外交新局面: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
交的热潮。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
1972年9月,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图为双方签字后,互换联合声明文本。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中日关系正常化 2.中国迎来又一次建交高潮
1979年底, 我国建交的国家有55个 1980年底, 我国建交的国家有124个 1992年底, 我国建交的国家有151个 2005年底, 我国建交的国家有165个
1979年 1980年 1992年 1995年
全方位外交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 体化的外交布局。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
、包围威胁的政策;
(2)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
的提高和
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
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2.发展历程: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 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 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 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
《人民日报》为中美建交印发的号外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年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亲切 接见日本国首相田中角荣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共4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9d0c43804d2b160b4ec0d7.png)
3、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
重要作用。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 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安通 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 华潇洒而豪放的大 笑,被西方媒体描 述为:“震碎了议 会大厦的玻璃!”
“乔的笑”
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 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根本原因:中国国力的增强, 国际地位的提高 2、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3、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老布什巧遇乔华冠(中国首任驻联合国代表)
老布什当时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中国代表团去之前,他根据 美国国务院的指示,拼命拉票反对中国进联合国,但是中国进去了, 周南说,“他既要转弯子,又不能太露骨。据说他和礼宾司打听好 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进联合国大厅是几点,进大厅里自动扶梯后会有 一个长廊,他就在长廊里随意和人聊天,一边等中国代表团进入。 当乔冠华经过的时候,他就装作偶然遇见,然后握手表示欢迎”。
一带一路标志
(3)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 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厦门人会晤
金砖五国会徽
亚信峰会
亚信会徽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本课小结
中国的外交事业之所以如此辉煌,得益于我们祖国综合 国力的强大;同样道理,我们每位同学想立足于社会, 也必须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才能为祖国母亲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合作关系。
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 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 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 欧盟国家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完整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76c90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9.png)
合作探究2:中美、中日建交
2.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
28
合作探究2:中美、中日建交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 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20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
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 握手,仅仅是礼貌问题 吗?你怎样理解?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
.
21
手,中国与美国之间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合作探究2:中美、中日建交
【小组探究】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 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 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 中驱逐出去。
3、是中国 外交 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作为联合国 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之一, 发挥了重要作用。
.
10
合作探究2:中美、中日建交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长期实行敌视 中国的政策, 拒绝承认新中 国,并采取政 治上孤立,经 济上封锁禁运,
.
15
合作探究2:中美、中日建交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接见美国兵乓球代表 团,中美开始接触,即所谓“小球推动大球”
.
16
“乒乓外交”
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
界
.
17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 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18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人教新课标版5PPT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18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人教新课标版5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32057db14e852459fb578c.png)
原子弹爆炸的意义: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核政策:
我国政府郑重宣布: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 家使用核武器。
1964年6月,我国设计 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 区试验成功 .
1966年10月27日,装有核弹 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 核弹头在预定地点实现了核爆炸。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意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弊端: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35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慎对网络,健康上网
36
如何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的?
力”的提出,推动了科技和经 济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因特网改变着世界,上网成为人们生活 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上 网
中 国 上 网 人 数 的 发 展
网 民 年 龄 分 布
网络给人们 带来了巨大的方 便,已经渗透到 生活的各个领域
作用:浏览新闻、查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 网上购物、上课、看病……
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州五号”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2001年袁隆平获得 国家科学技术奖
籼型 杂交 水稻
发明者:水稻专家袁隆平
时间:1973年
贡献:袁隆平首次培育出东方魔 稻--籼型杂交水稻
荣誉: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获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23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2456868e9951e79a892742.png)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参观洛阳龙门石窟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利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参观洛阳龙门石窟
益 外交部长乔冠华为什么如此开怀大笑?
外交部长乔冠华为什么如此开怀大笑?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次事件后,中苏两国在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关系降至冰点。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结合材料,讨论70年代中美改善关系原因?
材料一:中苏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 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激烈交火。这次事件后,中苏两国在边境 陈兵百万,中苏关系降至冰点。
——整理自《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苏联的霸权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 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
结合材料,讨论70年代中美改善关系原因?
邓小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
五星红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飘扬
”
——《尼克松回忆录》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一个时代,指的是中美敌对状态;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利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参观洛阳龙门石窟
益 外交部长乔冠华为什么如此开怀大笑?
外交部长乔冠华为什么如此开怀大笑?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次事件后,中苏两国在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关系降至冰点。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结合材料,讨论70年代中美改善关系原因?
材料一:中苏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 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激烈交火。这次事件后,中苏两国在边境 陈兵百万,中苏关系降至冰点。
——整理自《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苏联的霸权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 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
结合材料,讨论70年代中美改善关系原因?
邓小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
五星红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飘扬
”
——《尼克松回忆录》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一个时代,指的是中美敌对状态;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9b35f78bd63186bcebbc95.png)
外 交 事 业 的 发 展
20世纪 70年代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建交 截止2017年,中国已 经与175个国家建交 中国参加100多个政府 间国际组织工作
改革开放 以来
全方位 外交
一、20世纪70年代初外交大事件
2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54年,国际日内 瓦会议上,美国国 务卿杜勒斯拒绝与 周恩来握手。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1)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敌对
正常化
(2)分析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并按时 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日本应当考虑二战受害国人民的感受,将战犯从靖国神社中移除。 (1)你认为现如今应当怎样看待中日关系,我们对日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②中日两国应当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处理好民族情感和国家利益; (2)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中国不仅要有大国的综合国力和影响力,还要具备怎 样的大国心态呢?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日两国应当加强合作,推动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促 进两国共同发展等等。
1971年,首次参加联合 国大会的外交部乔冠华潇洒而 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 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 璃!”
观察图表:历届联大对中国的支持票数有什么变化?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变化示意图
1.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在联合国 合法席位的恢 复意义何在?
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 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 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 作用。
不是的。这不仅是礼貌问题,他们的行为都代 表着美国。这种由拒绝握手到主动握手是因为:第一、 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二、国际形势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24de3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f.png)
亲美英派:宋子文、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维
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
日 本 亲亲英日美派————何宋应美钦龄
英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共的态度和努力 中共的努力 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周恩来赴西安谈判
恩来,你是我 的部下,你应 该听我的话。
只要蒋先生能够停止内战,一致 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 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 先生的指挥。
西安事变
时间 地点 发动者 目的 经过 结果
意义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张学良、杨虎城 逼迫蒋介石抗日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和平解决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日本: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B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 我的家乡……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全面反攻阶段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 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 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 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毛泽东
本课小结: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从
九 一 八
日本 九一八事变 侵略 (1931.9.18)
建立伪满洲国 (1932)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共2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8876db89eb172ded63b7ba.png)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四: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苏联试图迫使中国将自己的外交 政策纳入苏联全球战略的轨道。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经济技术合同和 协议,并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边界事端,制造流血事件,尤其是1969 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这使得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 系几近破裂。 中苏关系紧张,中国需要改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 ——《苏联的霸权主义》 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内容,概括20世纪五六十
年代中美关系如何?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转机, 出现转机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 遏制已过时。” -------尼克松《不战而胜》
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 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美国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强对付苏联的实力。 材料三: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 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20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 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和中国国
布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成就
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 多个政府 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次举 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信峰会等重要国 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 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73d42ff18583d049645987.png)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均田免赋
D.大楚兴,陈胜王
3.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政治腐败 ②蝗灾连年 ③赋税沉重 ④各地起义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为大金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明朝后期的腐败 政治腐败,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 不断下降,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武宗
明神宗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与政治腐败因果关系)
明代周臣《流民图》局部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 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 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 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 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
李自成其人其事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 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 长达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 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 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 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并进入北京, 推翻明朝,后被清军所败,在湖北 九宫山遇伏身亡。
的是( )
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阿骨打
D.铁木真
5.李自成起义建立的政权是( )
A.张楚
B.大顺
C.大齐
D.大蜀
6.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北京煤山的歪脖
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崇祯帝
D.努尔哈赤
7. 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 的关系,请在□内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bfa3c65ccbff121dd36839b.png)
新课导入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and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in Asia,CICA), 简称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 峰会和外长会议均为每四年举行一次,两会交错举行,间隔两年。 截至2019年1月,亚信会议共有成员国27个、观察员13个。 亚信主席国前后由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中国担任。 2018年,中国将亚信主席国职责交予新任主席国塔吉克斯坦。 横跨亚洲各区域,涵盖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广泛代表性。亚信的宗旨是通 过制定多边信任措施,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现已制定军事政治、新威胁新挑战、 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领域信任措施。 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一个重要事实,乃是世界经济政治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对于这样一个随全球化而得以 推进、以和平方式崛起的区域现象而言,本来是一个自然而然形成的过程。但是,若干趋势则促使了这一自 然过程正在急剧地向失衡、冲突和危机方向的转化。 首先是,对于权力自然转移过程的过于意识形态化的渲染。若干年前新保守主义者所称的“新冷战的来临”, 在这次乌克兰危机中得到了大大加强;而借助于传统结盟关系,又使得当下形势犹如火上浇油。其次,借助 于现代信息条件而制造的种种“被预测的未来”,比如,夸大新兴国家成长对于传统霸权国家的威胁,夸大 亚洲地区的各种既有利益冲突,也借机影响和刺激新兴国家自身媒体舆论中的激进成分,以这样虚构的舆论 形象来激化亚洲安全态势。其三,为相关利益集团所绑架的军火销售,比如,军火工业集团利用当前形势的 牟利动机所致,使得亚洲变成了当前世界增长最快的军火库。最后,激进主义、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势 力的趁火打劫。特别是企图利用“颜色 革命”、“阿拉伯之春”、包括乌克兰危机的延伸而火中取栗。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由亚洲国家自己发起组织,由充分体现欧亚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的代表 参与的亚信峰会,有理由、也有责任在此时刻担当大任。 亚信峰会显然要履行作为高层论坛的政治宣示功能,无论是当下、还是作为长期的目标,维护和平,推动和 谐与信任,无疑乃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针。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次高峰论坛,各国政治领袖势必借此时机进 行尽可能广泛的交流和沟通,针对当前的安全问题,释疑增信,多边搭台,双边唱戏。着眼于未来亚洲的安 全构架建设。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and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in Asia,CICA), 简称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 峰会和外长会议均为每四年举行一次,两会交错举行,间隔两年。 截至2019年1月,亚信会议共有成员国27个、观察员13个。 亚信主席国前后由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中国担任。 2018年,中国将亚信主席国职责交予新任主席国塔吉克斯坦。 横跨亚洲各区域,涵盖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广泛代表性。亚信的宗旨是通 过制定多边信任措施,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现已制定军事政治、新威胁新挑战、 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领域信任措施。 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一个重要事实,乃是世界经济政治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对于这样一个随全球化而得以 推进、以和平方式崛起的区域现象而言,本来是一个自然而然形成的过程。但是,若干趋势则促使了这一自 然过程正在急剧地向失衡、冲突和危机方向的转化。 首先是,对于权力自然转移过程的过于意识形态化的渲染。若干年前新保守主义者所称的“新冷战的来临”, 在这次乌克兰危机中得到了大大加强;而借助于传统结盟关系,又使得当下形势犹如火上浇油。其次,借助 于现代信息条件而制造的种种“被预测的未来”,比如,夸大新兴国家成长对于传统霸权国家的威胁,夸大 亚洲地区的各种既有利益冲突,也借机影响和刺激新兴国家自身媒体舆论中的激进成分,以这样虚构的舆论 形象来激化亚洲安全态势。其三,为相关利益集团所绑架的军火销售,比如,军火工业集团利用当前形势的 牟利动机所致,使得亚洲变成了当前世界增长最快的军火库。最后,激进主义、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势 力的趁火打劫。特别是企图利用“颜色 革命”、“阿拉伯之春”、包括乌克兰危机的延伸而火中取栗。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由亚洲国家自己发起组织,由充分体现欧亚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的代表 参与的亚信峰会,有理由、也有责任在此时刻担当大任。 亚信峰会显然要履行作为高层论坛的政治宣示功能,无论是当下、还是作为长期的目标,维护和平,推动和 谐与信任,无疑乃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针。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次高峰论坛,各国政治领袖势必借此时机进 行尽可能广泛的交流和沟通,针对当前的安全问题,释疑增信,多边搭台,双边唱戏。着眼于未来亚洲的安 全构架建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25张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25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d06ba3f121dd36a22d8214.png)
四、全方位外交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 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 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课堂小结】
我国20世纪70年代和新世纪的外交成就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新世纪 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二、中美建交
①乒乓外交
②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会见美国总统卡特
说一说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1、1971年4月: “兵乓外交” 2、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 3、1972年2月: 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4、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三、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
推动 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27日 接见日本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 1972年9月29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正式建交 从1971年7月《中美联合公告》发表到1972 年底,一年多时间里,就有 28 个国家同中 1972年9月,周恩来同日本内 1972 年 9 月 29 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周总理与田中角荣在宴会上祝酒 国建交。 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
中国国旗在纽约联合 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意义:
中国在联合国合 法席位的恢复,是中 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福安)下列史实中,不属于“我国高科技 领域的成就”这一学习主题的是 A ( ) 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两弹”的成功研制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D.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水稻
8、(福州)袁隆平的主要科技贡献是( B ) A.发明“侯氏制碱法” B.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成功研制原子弹 D.成功发射东方红l号卫星
A.原子弹爆炸 B.蒸汽机 C.蒸汽机车D.螺旋桨飞机
30、(锦州)识右图并完成下列各题。(3分) (1)图中在田间工作的这位科学家是谁?(1分) (2)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分) (3)因为这项重大贡献他获得的荣誉称号是什么?(1分)
答:(1)袁隆平。 (2)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3)“杂交水稻之父”。
(2)航天技术领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 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成功 发射第一颗无人飞船“神州一号”。2003年,“神 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宇航员费 俊龙、聂海胜送上了太空。 (3)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两弹元勋邓稼先、 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 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一、“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 人造地球卫星) (1)核技术领域: 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 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②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 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 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 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1、(内江)(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 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这是他对党走过的历史道 路的形象说法,……—《党的艰辛探索的厚重史书》 (1)列举20世纪50年代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 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 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 中国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到的中国道路指什么?(2分)为人民 造福,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贡献的我国科学家是谁? 答:(1)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坚持实事求 是的原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经济应从本国国情出发。 (2)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家:袁隆平。
22、(鞍山)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 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 献是 D ( ) A.在农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C.培育出优质小麦 D.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23、(德州)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的发展起来的。下列属于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是( B )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③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④嫦娥奔月工程顺利实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复 习
左权宏远学校 安彩荣
知识梳理
课程标准: 1、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 术的重要作用。 2、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 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 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说明。
11、(汕尾)据媒体报道:2011年9月,超级杂 交水稻“Y两优2号”平均亩产达到926公斤。 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是(A ) A.袁隆平 B.李四光 C.焦裕禄 D.钱学森
12、(湛江)在包头开往青岛的K712次列车上, 每个餐桌都放上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 苦”、“一 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标牌, 提醒乘客按量取食。可见“光盘行动”在全 国的广泛兴起。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杰出贡 献的“杂交水稻之父”是( ) A A.袁隆平 B.孔繁森 C.焦裕禄 D.王进喜
16、(齐齐哈尔)2001年,在国家科学 技术奖励大会上,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被誉为“杂交 水稻之父”的一位科学家。他是(C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王淦昌
17、(恩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生物工程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 护等各个领域,创造出许多惊人的奇迹。下 列人物在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 C 的是 ( ) A.邓稼先 B.侯德榜 C.袁隆平 D.爱因斯坦
13、(珠海)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 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 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 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D(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4、(河北)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 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 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 C 指( ) A.大庆油田 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863”计划
9、(福州)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 巴赫猜想做出贡献的著名数学家是( B ) A.严复 B.陈景润 C.冰心 D.王审知
10、(兰州)爱国主义需要激情地表达,更需 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水稻培育 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 之父”的是 A ( ) A.袁隆平 B.华罗庚 C.邓稼先 D.侯德榜
18、(娄底)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 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 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 D A.钱学森 B.华罗庚 C.邓稼先 D.袁隆平
19、(株洲)《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 写道:“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 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 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文中的“他”指新中国著名科学家 ( ) B A.李四光 B.袁隆平 C.邓稼先 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 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重大事件是(A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海军装备了核潜艇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6、【菏泽】建国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 辉煌,下列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C ) ①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②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颁布 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26、(大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 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份颁奖词赞誉的是 A (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李四光 D.钱学森
27、(长沙)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梦归根到 底是人民的梦”,梦想将长沙打造成“国际 稻都”、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科学家 B 是( ) A.陈国达 B.袁隆平 C.刘筠 D.黄伯云
15、(河南)l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 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 议》,邓小平迅速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 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 定,实施《863计划纲要》。材料反映了 A ( ) ①邓小平的果断决策②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 ③党中央的高度重视④“两弹一星”的研制 成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菏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 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 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 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先列的标志是 C(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25、(日照)为庆祝“神舟”10号的发射, 某校举行“新中国科技成就展”,选取了 以下图片,其中我国最先取得的科技成就 是( B )
二、籼型杂交水稻 (1)培育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2)启示: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 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1、“863计划” 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 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 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立刻作了批示。 后来形成《863计划纲要》,确定把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 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 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 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应用: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电子邮 件(e-mail),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 (2)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 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 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网 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如: 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 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20、(无锡)毕生梦想消除饥饿:他是一位真 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 是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以上感动中国颁奖词 最适合的人选是 ) B( A.邓稼先 B.袁隆平 C.詹天佑 D.邓世昌
21、(江西) 1973年,他培育出的“籼型杂交 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联合国粮农组 织授予他“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 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他是 D ( ) A.邓小平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