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城市综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公路: 高速公路有G35济广(济南-广州)高速公路,G40沪陕(上海-西安)高速公路,G42
沪蓉(上海-成都)高速公路,以及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和合肥-安庆高速公路均经过我市。 境内有312、206、105三条国道,公路密度为92.1公里/百平方公里。 公路客运开通跨省班线149条,跨市班线504条,跨县班线316条。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534
2008年
584
2009年
676
2010年
821
2011年
(元)
六安市 2008-11年人均生产总值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另外,近年来因外 出务工增加,六安市 净流出外地半年以上 人数达150万人,劳 务输出已经成为六安 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 重要支撑。
规划到2015年实现:
•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总量突破1500亿元;
•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达到640亿元;
8768
2008年
9637
2009年
12000
2010年
14591
2011年
2011年 省内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对比
(亿元)
六安
821
芜湖
1658.24
合肥
3636.61
马鞍山
1144.18
铜陵
579.4
宣城
671.4
安庆
1215.7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G40、G42合并段
G40 沪陕高速
105 国道
距高速入口约9公里
中心 城区
312 国道
G42 沪蓉高速
G35 济广高速
206 国道
5
铁路: ➢ 已建成的有上海-武汉-成都高速 铁路,西安-南京、合肥-九江铁路 ➢正在建设的铁路有: 六安-阜阳(阜阳南下,路过淮南煤 矿和霍邱铁矿,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 一条大动脉,预计今年年底开通) 西安-南京铁路复线(2009年11月动 工) ➢规划中有六安-安庆-景德镇的铁路、 六安-庐江-铜陵铁路。
• 三次产业结构由23.5:42.3:34.2调整到16:48:36;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2.56万元;
10
•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中心城区建成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8万人。
产业发展
机械加工及汽车零部件
➢六安产业基础较好,发
六安现有规模机械制造企业79家,骨干企业有江淮汽车变速箱、江淮电机、
60万人在外地从事服装行业。 粮油食品加工
柱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
粮油食品加工是六安的传统支柱产业,现有规模加工企业107家,其中亿
业企业600多家,亿元以 元以上企业9家。主要有迎驾集团、华润啤酒、三农集团、安丰油脂等骨干企
上企业100多家。
业。
矿山冶金
冶金工业以钢铁为主,目前已建成大型铁矿企业4家,规划年产铁精粉650
金安区,面积1657平方公里,人口87万,区人 民政府驻佛子岭路,下辖5个街道、11个镇、6 个乡; 裕安区,面积1926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区 人民政府驻龙河西路,下辖3个街道、12个镇、 7个乡;
五县:寿县,面积2986平方公里,人口134万;
霍邱,面积3493平方公里,人口160万;
舒城,面积2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
增幅(%) 18.30 6.19 23.36 19.19 -9.34 -0.51
121.39
-2.906
-1.46
(亿元) 600
500
六安市 2008-11年固定资产投资 490.5
400
355.2
300
256.2
200
100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558.1
2011年
六安市 2008-11年 全市户籍、常住人口
2011年 省内主要城市人均生产总值对比 (元)
六安 芜湖 合肥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安庆
14591
43095 48563 50049
26360 19650
7974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2008年至2011年, GDP增幅年均保持 在13%左右
➢2011年全市地区 生产总值(GDP) 821亿元,按常住人 口(564万人)计 算,人均生产总值 14591元(折合 2259美元),仅比 临近的阜阳市略高。 (阜阳市,2011年 全年生产总值853.2 亿元,人均人均生 产总值11202元)
8
20000 17500 15000 12500 10000
以六安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包含金安区经济开发区,
等级的4E级枢纽干线机场——合肥新桥 国际机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高刘镇和六 安市寿县刘岗镇交界处,距六安市区仅40 公里)今年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将使六安 的交通将更为便捷,为六安加强与国内外 大城市的联系,加快融入安徽省会经济圈 ,加速建成合六巢城市群提供了更强劲的 动力。目前市区距合肥骆岗机场70余公里 。
2
城市简介
➢现辖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 城五县和金安、裕安两区,设六安经 济技术开发区、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和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
➢全市156个乡镇、8个街道、92个城 市社区、208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 17976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
➢截止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709.6万人(常住人口564万人;中心 城市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60 万人),居全省第二。有29个民族, 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以回族居 多。 (全省第一人口城市——阜阳市: 2011年末户籍人口1025.8万人,其 中常住人口762万人)
0
2008年
33.1
2009年
42.7
2010年
56.8
2011年
六安市 2008-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元)
50
40
35.59
30
36.8
36.92
38.16
20
10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地方财政收入和固 定资产投资急剧增大 (年均增幅约30%)
➢城市居民人均住 房使用面积逐年增 至38.16平米
结合“东接,北拓,西跨,南优”的空间拓展策略,
中心城区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①城中区
以现有城市中心为基础进行进一步改建扩建。在这一
地域形成商业中心、教育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并与城市
南端的行政中心、火车站场附近的交通集散中心及商贸区,
加上城市河中岛——月亮岛等,组成城市中心区。
②城东区
人次,旅游总收入20亿元人民币。
城市规划
中心城区城市性质: 六安城区是南京-武汉两大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合
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安徽省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链承接基 地,具有滨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2010年4月26日,省政府皖政 【2010】229号文件批复同意六 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实施。
➢2009年,贯穿六安全境的合武高速 铁路通车,缩短了六安与合肥、南京、 上海、武汉这些大城市的时空距离, 目前动车组列车从六安到合肥需36分 钟,到南京、武汉仅需1个半小时, 到上海也仅需3个小时。 合武铁路客运专线与合宁铁路客运专 线相联结,构成了长三角地区通往中 南区域的最短路径。
6
航空: 正在建设中的具有目前国内最高飞行区
新型建材
近年来新兴建筑材料蓬勃发展,钢结构建材、铝型材、PVR、加气砌块砖
等一大批项目纷纷落户。建材工业重点是立足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现有产业,
引进一批塑钢、建筑陶瓷、轻型墙体材料、五金部件、高档家居、装饰涂料等
新型环保建材项目。
旅游
六安古色、绿色、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已具一定规模,旅游接待人数稳步增
长,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旅游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8101多万
➢六安山川锦绣,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 以其山水兼得、名胜众多而跻身于安徽旅游大市行列, 是安徽省六大旅游区之一。
➢荣膺有“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 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 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 被安徽浙江商会和浙江总商会评为“浙商投资最佳服 务市”和“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
指标 消费支出
1.食品 2.衣着 3.居住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5.医疗保健 6.交通和通信 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8.杂项商品和服务
1-6月(元) 7606.8 2972.4
1064.93 468.89 332.5 332.93 1425.9 712.83 296.39
比重(%) 100
39.08 14.00 6.16 4.37 4.38 18.75 9.37 3.9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701.6 609
2008年
705.89 605
704.8 561.2
2009年
2010年
(万人)
709.6 564
2011年
(亿元)
六安市 2008-11年地方财政收入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6
20
10
水运: 境内有7条较大河流,水运通航里程1029 公里,常年可通航50—100吨级轮驳船。
7
经济概述
• 六安历史上经济开发较早,曾享有“金六安”的美誉;
• 近年来六安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培育六大支柱产 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相对落后。
(亿元)
六安市 2008-11年地区生产总值
万吨,现已达到160万吨。规划到未来3-5年内依托现有企业,形成大型不锈钢
管、材企业各1家,采矿及矿产品深加工企业1家,百亿元企业2家。
医药化工
六安医药化工主要企业有: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金寨立方制药有限公
司、安徽东方灵芝宝药业有限公司、金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杭州回音必集团
霍山制药、皖西医疗用品总厂、建来化工有限公司等50多家医药化工企业。
一、城市概况
1、城市简介 2、区位交通 3、经济概述 4、产业发展 5、城市规划 6、人文配套
1
城市简介
➢六安(Lù ān)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俗
称“皖西”。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 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
➢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员城市, 安徽省会经济圈合肥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国家级交 通枢纽城市。
金寨,面积3814平方公里,人口66万; 霍山,面积2043平方公里,人口37万。
3
区位交通
➢六安市地处安徽、河南、湖北三省 交界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沿 海、中原和西部地区梯度发展的过 渡带和东西部经济交流的转接点。
被国家交通部确定为国家公路运 输枢纽布局规划。
➢四界: ➢东临省会合肥(约54公里) ➢南接安庆地区和湖北省黄冈地区 ➢西与河南省信阳地区毗邻 ➢北靠淮南市,安市 2008-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1807
13001
14508
17095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000 17500 15000 12500 10000
7500 5000 2500
0
六安市 2008-1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元)
8958
9829
10712
12993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亿元)
六安市 2008-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198.2 200 150 100
50 0
2008年
235.5
2009年
279.9
2010年
331.3
2011年
六安市 2012年1-6月份人均消费
展势头强劲,已形成机械 应流铸造、华厦汽车、长江手拖、双龙机床、六安滚动轴承、永达齿轮、强大
制造及汽车零配件工业、 齿轮、精工齿轮等。2007年,江淮汽车50万辆乘用车变速箱项目开工。
轻纺工业、粮油食品工业、 矿山冶金工业、医药化工 和新型建材工业等6大支
纺织服装 六安现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加工企业56家,纺织企业职工4万多人,还有
性支出增减变化表: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多 使居民的购买能力不断增 强,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居民消费性支出保持快 速增长,居民消费方式发 生转变 ,享受型和发展型 消费增速超过生存型消费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 数下降,食品类消费依旧 是居民最大消费:由2000 年的46.4%逐年下降到 2010年的40.8%。
公路: 高速公路有G35济广(济南-广州)高速公路,G40沪陕(上海-西安)高速公路,G42
沪蓉(上海-成都)高速公路,以及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和合肥-安庆高速公路均经过我市。 境内有312、206、105三条国道,公路密度为92.1公里/百平方公里。 公路客运开通跨省班线149条,跨市班线504条,跨县班线316条。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534
2008年
584
2009年
676
2010年
821
2011年
(元)
六安市 2008-11年人均生产总值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另外,近年来因外 出务工增加,六安市 净流出外地半年以上 人数达150万人,劳 务输出已经成为六安 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 重要支撑。
规划到2015年实现:
•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总量突破1500亿元;
•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达到640亿元;
8768
2008年
9637
2009年
12000
2010年
14591
2011年
2011年 省内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对比
(亿元)
六安
821
芜湖
1658.24
合肥
3636.61
马鞍山
1144.18
铜陵
579.4
宣城
671.4
安庆
1215.7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G40、G42合并段
G40 沪陕高速
105 国道
距高速入口约9公里
中心 城区
312 国道
G42 沪蓉高速
G35 济广高速
206 国道
5
铁路: ➢ 已建成的有上海-武汉-成都高速 铁路,西安-南京、合肥-九江铁路 ➢正在建设的铁路有: 六安-阜阳(阜阳南下,路过淮南煤 矿和霍邱铁矿,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 一条大动脉,预计今年年底开通) 西安-南京铁路复线(2009年11月动 工) ➢规划中有六安-安庆-景德镇的铁路、 六安-庐江-铜陵铁路。
• 三次产业结构由23.5:42.3:34.2调整到16:48:36;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2.56万元;
10
•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8%,中心城区建成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8万人。
产业发展
机械加工及汽车零部件
➢六安产业基础较好,发
六安现有规模机械制造企业79家,骨干企业有江淮汽车变速箱、江淮电机、
60万人在外地从事服装行业。 粮油食品加工
柱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
粮油食品加工是六安的传统支柱产业,现有规模加工企业107家,其中亿
业企业600多家,亿元以 元以上企业9家。主要有迎驾集团、华润啤酒、三农集团、安丰油脂等骨干企
上企业100多家。
业。
矿山冶金
冶金工业以钢铁为主,目前已建成大型铁矿企业4家,规划年产铁精粉650
金安区,面积1657平方公里,人口87万,区人 民政府驻佛子岭路,下辖5个街道、11个镇、6 个乡; 裕安区,面积1926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区 人民政府驻龙河西路,下辖3个街道、12个镇、 7个乡;
五县:寿县,面积2986平方公里,人口134万;
霍邱,面积3493平方公里,人口160万;
舒城,面积2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
增幅(%) 18.30 6.19 23.36 19.19 -9.34 -0.51
121.39
-2.906
-1.46
(亿元) 600
500
六安市 2008-11年固定资产投资 490.5
400
355.2
300
256.2
200
100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558.1
2011年
六安市 2008-11年 全市户籍、常住人口
2011年 省内主要城市人均生产总值对比 (元)
六安 芜湖 合肥 马鞍山 铜陵 宣城 安庆
14591
43095 48563 50049
26360 19650
7974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2008年至2011年, GDP增幅年均保持 在13%左右
➢2011年全市地区 生产总值(GDP) 821亿元,按常住人 口(564万人)计 算,人均生产总值 14591元(折合 2259美元),仅比 临近的阜阳市略高。 (阜阳市,2011年 全年生产总值853.2 亿元,人均人均生 产总值11202元)
8
20000 17500 15000 12500 10000
以六安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包含金安区经济开发区,
等级的4E级枢纽干线机场——合肥新桥 国际机场(位于合肥市肥西县高刘镇和六 安市寿县刘岗镇交界处,距六安市区仅40 公里)今年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将使六安 的交通将更为便捷,为六安加强与国内外 大城市的联系,加快融入安徽省会经济圈 ,加速建成合六巢城市群提供了更强劲的 动力。目前市区距合肥骆岗机场70余公里 。
2
城市简介
➢现辖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 城五县和金安、裕安两区,设六安经 济技术开发区、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和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
➢全市156个乡镇、8个街道、92个城 市社区、208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 17976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
➢截止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709.6万人(常住人口564万人;中心 城市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60 万人),居全省第二。有29个民族, 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以回族居 多。 (全省第一人口城市——阜阳市: 2011年末户籍人口1025.8万人,其 中常住人口762万人)
0
2008年
33.1
2009年
42.7
2010年
56.8
2011年
六安市 2008-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元)
50
40
35.59
30
36.8
36.92
38.16
20
10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地方财政收入和固 定资产投资急剧增大 (年均增幅约30%)
➢城市居民人均住 房使用面积逐年增 至38.16平米
结合“东接,北拓,西跨,南优”的空间拓展策略,
中心城区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①城中区
以现有城市中心为基础进行进一步改建扩建。在这一
地域形成商业中心、教育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并与城市
南端的行政中心、火车站场附近的交通集散中心及商贸区,
加上城市河中岛——月亮岛等,组成城市中心区。
②城东区
人次,旅游总收入20亿元人民币。
城市规划
中心城区城市性质: 六安城区是南京-武汉两大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合
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安徽省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链承接基 地,具有滨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2010年4月26日,省政府皖政 【2010】229号文件批复同意六 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实施。
➢2009年,贯穿六安全境的合武高速 铁路通车,缩短了六安与合肥、南京、 上海、武汉这些大城市的时空距离, 目前动车组列车从六安到合肥需36分 钟,到南京、武汉仅需1个半小时, 到上海也仅需3个小时。 合武铁路客运专线与合宁铁路客运专 线相联结,构成了长三角地区通往中 南区域的最短路径。
6
航空: 正在建设中的具有目前国内最高飞行区
新型建材
近年来新兴建筑材料蓬勃发展,钢结构建材、铝型材、PVR、加气砌块砖
等一大批项目纷纷落户。建材工业重点是立足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现有产业,
引进一批塑钢、建筑陶瓷、轻型墙体材料、五金部件、高档家居、装饰涂料等
新型环保建材项目。
旅游
六安古色、绿色、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已具一定规模,旅游接待人数稳步增
长,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旅游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8101多万
➢六安山川锦绣,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 以其山水兼得、名胜众多而跻身于安徽旅游大市行列, 是安徽省六大旅游区之一。
➢荣膺有“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 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 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 被安徽浙江商会和浙江总商会评为“浙商投资最佳服 务市”和“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
指标 消费支出
1.食品 2.衣着 3.居住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5.医疗保健 6.交通和通信 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8.杂项商品和服务
1-6月(元) 7606.8 2972.4
1064.93 468.89 332.5 332.93 1425.9 712.83 296.39
比重(%) 100
39.08 14.00 6.16 4.37 4.38 18.75 9.37 3.9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701.6 609
2008年
705.89 605
704.8 561.2
2009年
2010年
(万人)
709.6 564
2011年
(亿元)
六安市 2008-11年地方财政收入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6
20
10
水运: 境内有7条较大河流,水运通航里程1029 公里,常年可通航50—100吨级轮驳船。
7
经济概述
• 六安历史上经济开发较早,曾享有“金六安”的美誉;
• 近年来六安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培育六大支柱产 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相对落后。
(亿元)
六安市 2008-11年地区生产总值
万吨,现已达到160万吨。规划到未来3-5年内依托现有企业,形成大型不锈钢
管、材企业各1家,采矿及矿产品深加工企业1家,百亿元企业2家。
医药化工
六安医药化工主要企业有: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金寨立方制药有限公
司、安徽东方灵芝宝药业有限公司、金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杭州回音必集团
霍山制药、皖西医疗用品总厂、建来化工有限公司等50多家医药化工企业。
一、城市概况
1、城市简介 2、区位交通 3、经济概述 4、产业发展 5、城市规划 6、人文配套
1
城市简介
➢六安(Lù ān)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俗
称“皖西”。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 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
➢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员城市, 安徽省会经济圈合肥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国家级交 通枢纽城市。
金寨,面积3814平方公里,人口66万; 霍山,面积2043平方公里,人口37万。
3
区位交通
➢六安市地处安徽、河南、湖北三省 交界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沿 海、中原和西部地区梯度发展的过 渡带和东西部经济交流的转接点。
被国家交通部确定为国家公路运 输枢纽布局规划。
➢四界: ➢东临省会合肥(约54公里) ➢南接安庆地区和湖北省黄冈地区 ➢西与河南省信阳地区毗邻 ➢北靠淮南市,安市 2008-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1807
13001
14508
17095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000 17500 15000 12500 10000
7500 5000 2500
0
六安市 2008-1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元)
8958
9829
10712
12993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亿元)
六安市 2008-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198.2 200 150 100
50 0
2008年
235.5
2009年
279.9
2010年
331.3
2011年
六安市 2012年1-6月份人均消费
展势头强劲,已形成机械 应流铸造、华厦汽车、长江手拖、双龙机床、六安滚动轴承、永达齿轮、强大
制造及汽车零配件工业、 齿轮、精工齿轮等。2007年,江淮汽车50万辆乘用车变速箱项目开工。
轻纺工业、粮油食品工业、 矿山冶金工业、医药化工 和新型建材工业等6大支
纺织服装 六安现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加工企业56家,纺织企业职工4万多人,还有
性支出增减变化表: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多 使居民的购买能力不断增 强,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居民消费性支出保持快 速增长,居民消费方式发 生转变 ,享受型和发展型 消费增速超过生存型消费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 数下降,食品类消费依旧 是居民最大消费:由2000 年的46.4%逐年下降到 2010年的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