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第一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科综合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科试卷
命题人:王俊
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截止到2012年,世界上有196个主权国家被国际普遍承认。
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②国家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③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内部都有民主④任何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2013年4月和6月,新疆巴楚和鄯善发生两起暴力恐怖事件。
事件发生后,国家进行了严厉打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这体现了①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②人民的权益得到充分的实现③国家具有专政职能④我国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3、民主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
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发扬民主就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B.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C.发扬人民民主,就能保障公民的权益
D.人民民主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让失地农民分享到更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
这体现了
A.国家从制度层面消除城乡差别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C.国家尊重农民的主人翁地位
D.国家保障和实现农民的政治自由
5、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天全县老场乡大庙村一组组长韩世芳的丈夫失踪了,但她强忍悲痛,依然坚守岗位,化悲痛为力量,打通了救灾生命线。
韩世芳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抛弃个人利益来实现集体利益
B.要实现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
C.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D.维护社会稳定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6、某市在基层3个单位开展试点,以公推直选方式从89名候选人中选举产生了9名人大代表。
这种做法
A.扩大了选民的选举权利
B.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C.限制了候选人之间的竞争
D.比较充分地考虑了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7、近年来,每当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都会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说明①积极建言献策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②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③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④我国公民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8、截至2013年6月13日,北京市3960个村全部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共选举产生新村委会成员12669人。
选举村委会成员是①村民自治的基础②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④村民间接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9、近年来,某社区相继成立了老妈妈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护绿协会等10多个“草根”协会,积极组织本社区居民,自主解决了不少“麻烦事”。
“草根”协会的发展①创新了社区社会管理的方式②扩大了
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③丰富了基层民主自治的内涵④改变了社区自治组织和政府的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焦点访谈》是央视收视率较高的栏目之一。
它通过对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做出强有力的揭发和报道,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进程。
这说明①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的义务②舆论监督在民主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③《焦点访谈》的出现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标志④舆论监督具有威力大、影响广的特点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某市政府下发《市纠风办关于2014年度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通过“面对面”或“背靠背”等多种评议形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材料中的民主评议是公民在行使______权利。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12、我国政府履行多种职能。
下列做法体现了同一职能的是①2014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④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了解情况靠“听汇报,看报告,翻数据,查简报”,调研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作决策凭想象,安排工作靠经验。
要改变这种现象,政府工作人员必须①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②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③避免违法失职④提高科学文化知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政府要真正做到“群众在我心中”,就必须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中,始终把群众的现实利益放在心中,始终把服务群众的政府职责放在心中,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始终把群众的不满意放在心中。
回答14—15题。
14、各级政府应做到“群众在我心中”,其决定因素是①人民民主的广泛性②人民当家作主③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④我国的国家性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材料表明我国政府的宗旨是
A.对人民负责
B.为人民服务
C.让群众满意
D.坚持群众观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013年5月15日,洛阳市第六届5 . 15政务公开日活动正式启动。
该市围绕“公开权力,服务民生”这一主题,开展了领导干部政务公开访谈活动、政务公开宣传和政策咨询活动、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活动。
在九县和市区活动现场,市及县区财政、公安、供电、环保、国土资源等各政府职能部门分别通过摆放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条幅、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办公或公共场所设立活动点,设置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向群众发放便民手册和政策宣传资料,公开部门职能,解答群众问题;通过报纸、政府门户网站发布致广大市民的公开信,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
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是什么?(12分)
17、听证会、政务公开、“开门立法”、基层政权直选试点、政风行风热线……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公民参与政治治生活的途径越来越宽广。
“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取向。
运用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知识,说明公民应怎样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
(14分)
18、某县曾是远近文明的贫困县,为改变这一面貌,该县政府锐意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成绩斐然。
他们的做法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自筹资金,修建了遍布全县的“三横四纵”的标准化的柏油公路;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微笑服务活动,积极落实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方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封山造林,大力发展旅游业。
现在,该县又开始了更高目标的长远规划。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该县政府是怎样履行其职能的?(14分)
洛阳一高13-14学年第2学期三月月考高一文综历史学科试卷
命题人:郭静宜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9.《淮南子》中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20.《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房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21.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就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綾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綾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明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22.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制瓷、矿业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23.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戍
军。
”材料反映了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B.保护远洋渔业
C.加强对人民控制D.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24. 美国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想要组建像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是不可能的”。
他这样说的依据主要是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
C.中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地域性商人群体反对建立贸易公司
25.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说:“西方人来到我们面前时,手中拿着《圣经》,我们手中有黄金,后来就变成了,他们手中有黄金,我们手中拿着《圣经》。
”从材料中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求②商路不畅引发商业危机
③传播基督教④扩张的方向是南非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的想破坏。
”为此英国在
A.1588年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
B.17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 18世纪中期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7.“正是那场在大西洋岛国最先迸发、然后蔓延到整个欧美世界的技术、经济变革,开启了人类新文明的大门。
”这场“技术、经济变革”中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的成就是
A.电灯
B.飞机
C.火车
D.汽轮
28.哥伦布在1503年向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道:“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后来他又在其遗嘱中写道:“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国王)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这些材料表明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A.掠夺工业原料B.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C.倾销过剩商品D.开展世界性贸易
29.“卡内基先生,”摩根说,“我要祝贺你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这是在1901年,卡内基以4.92亿美元的价格将庞大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卖给摩根支持的一个工业财团时,摩根说的话。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世界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金融体系B.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时代
C.美国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高速发展D.美国垄断组织的普遍形式是摩根
30.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
”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二、非选择题
31.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进行以“国家政治特点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试图从历史角度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家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
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
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
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
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
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讨论问题一”的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2分)试从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4分)
(2)在“讨论问题二”中,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在“讨论问题二”中,“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的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主要受到哪个因素的影响?(2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 3 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亩。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
时间 1 2 3 4
1860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1870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90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1900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
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
(4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
变化趋势(2分)及其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
(4分)
33.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上海发昌机器厂)最初为手工锻铁作坊,只有打铁炉一座,四五个工人,主要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
1869年使用了车床,标志着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近代企业的出现。
——《中国近代史教程》
(1)从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途径来看,上海发昌机器厂属于哪一种?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主要位于沿海
地区?(7分)
材料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逐渐成长起来,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近代史教程》
(2)材料二中的“初步发展”具体是哪段时间?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5分)
材料三1937年,宋子文(官僚资本家,时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趁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财务困难之际,收买了该公司半数股票,取得董事长的职务,进而对公司进行改组,安插私人亲信,简玉阶变成徒具空名的董事和设计委员。
这样一来,原属简氏兄弟自主经营的这家最大的民族资本卷烟企业,实际上已为官僚资本所控制了。
——《广州文史资料》
(3)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例,近代民族工业要获得真正的春天必须推翻哪些势力的压迫?(3分)
洛阳一高13-14学年第二学期月考高一文综地理学科试卷
命题人:张淑萍
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3分,60分)
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500多米,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青藏高原要素特征关联图”,完成1~2题。
34.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要素分别是()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气温低
D.空气稀薄气温低太阳辐射强
35.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牵一发”指的是()
A.海拔升高B.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D.空气稀薄
36、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主要处于()
A.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B.由“原始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
C.由“传统型”向“原始型”转变过程D.由“现代型”向“传统型”转变过程
3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景观差异显著,读右图,完成5~6题。
38.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39.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地形C.水分D.海陆分布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40~41题。
40、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1、图中②国最可能是()
A、印度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2011年10月21日,是“70亿人口日”。
结合下图,回答42~43题。
42.甲、乙、丙、丁四类国家中。
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最严峻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
43.“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11~13题。
44.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45.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46.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低
②海拔高度低
③处于阴坡
④处于背风坡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7.下列地理现象,不是反映陆地环境差异性的是()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而江南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48~49题。
48.图例①、②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商业区、文化区 B.行政区、住宅区
C.住宅区、商业区 D.行政区、文化区
49.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盛行风向可能是()
A.西南风 B.东南风
C.南风 D.北风
下图表示沿某纬线分布的某一大陆,读图回答50~51题
50.图中由③→②→①体现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
51.大陆东西两岸的③自然带,所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5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
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C.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
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
53.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 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B. 低年龄组人口比重下降
C. 农村人口比重上升
D. 男性人口比重上升
54.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1)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 _____,其造成的影响
有;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 ______ ,其造成的影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分)
(2)B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
(2分)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8分)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读右面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
(4分)
(2)④自然带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 _(A: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
(4分)
(4)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东岸
为;在亚欧大陆西岸为。
(4分)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C 6B 7C 8D 9A 10D 11D
12A 13A 14D 15B
16、(12分)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3分)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分)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3分)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分)
17、(14分)(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公民要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7分)
(2)根据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
规定,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7分)
18、(14分)(l)该县政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自筹资金,修建了遍布全县的“三横四纵”的标准化的柏油公路,正确履行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5分)
(2)该县政府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微笑服务活动,积极落实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方略,体现了政府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5分)
(2)该县政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封山造林,大力发展旅游业。
现在,该县又开始了更高目标的长远规划,体现了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4分)
高一3月月考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5.D
6.C
7.A
8.C
9.D 10.B 11.C 12.C
13.(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的回报。
(2分)
原因: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大国的观念,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4分)
(2)变化: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茶叶)出口减少。
(3分)(3)原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了更多的特权。
(6分)影响因素:工业革命或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
14.(1)变化趋势:英国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大大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
(4分)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圈地运动的影响。
(6分)
(2)变化趋势: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由英国世界领先逐步变为美国世界领先。
(2分)主要原因:英国世界领先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世界领先是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分)
(3)评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工人权益受损等社会问题。
(4分)
15.(1)途径: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企业。
(1分)
位于沿海地区的原因:
自然原因: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社会原因:人口密集,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较大;最早受列强侵略,自然经济的解体较早,同时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沿海地区的开设对近代企业的开办起了刺激和示范的作用。
(6分)
(2)哪段时间: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1分)
政治上产生的积极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逐渐成长起来,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4分)
(3)必须推翻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