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天文现象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天文现象教案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球仪上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运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地球五带的划分及特点。

2. 教学难点: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什么能产生季节变化?地球上为
什么有不同类型的气候?
2. 讲授新课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讲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规律,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的
原因。

(2)地球自转和公转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转偏向
力等。

(3)地球五带的划分及特点
根据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状况,划分地球五带,并介绍各带的特点。

3. 课堂练习
(1)观察地球仪上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分析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运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4. 小组讨论
讨论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农业、气候、交通等。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深入研究。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口头表达能力等。

4.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