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有礼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宝宝有礼貌》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到礼貌的重要性,了解有礼貌的表现方式。
2.学生能够模仿和运用礼貌用语,增强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生能够感受到良好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愉悦和价值。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宝宝有礼貌》绘本及相关教具。
2.教师提前排练,准备好课堂引导语及案例展示。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1 课前铺垫
教师挑选生活中典型的案例,比如“小明借了同学的笔没还”,向学生讲述这样做的后果会导致同学们不高兴,不属于有礼貌的行为,希望学生和大家一起探讨有礼貌的含义和表现方式。
1.2 引入绘本主题
教师拿出与主题相关的绘本《宝宝有礼貌》,简单介绍其内容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讲解绘本
2.1 故事简介
简单叙述绘本中主要人物的生活情境和行为。
比如,宝宝在敲门后要说声“请进”,吃饭时要说声“谢谢”等等。
2.2 分析行为
针对绘本中的具体行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一起探究这些行为的作用和意义。
比如,“请进”可以向主人示意自己已经抵达,想要进入房间,增强交往的友好性。
2.3 模仿训练
学生们模仿故事中的情境和表现方式,口头输出这些礼貌用语,加深对有礼貌行为的理解。
3. 群体讨论
3.1 小组互动
为了增强互动性和学生自主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放置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卡片,由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情境进行模拟演练,再让其他同学评价这些演练是否符合有礼貌的标准。
3.2 教师点评
教师对模拟演练进行点评,与学生一起讨论,提出个性化的建议和改进方案,引导学生不断地强化和巩固有礼貌的习惯。
4. 课程总结
教师与学生总结本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回顾学生掌握情况,对学生表现进行鼓励和赞扬。
四、教学反思
小班社会教学旨在帮助幼儿在社交场合和日常生活中理解和运用礼貌,增强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优秀的人际关系。
此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都较为充分,教师巧妙地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与互动。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挖掘了幼儿的意识,让他们不仅仅是在听而已,同时也非常注重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理解程度、行为表现能力还有提问能力、表述能力等都还很不够完善,需要通过多方面方式不断巩固和强化。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有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巩固。
为此,今后还需要我持续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和关注。
最后,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我认真总结和反思,从其他的教学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技巧,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