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西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西
师大版
我今天要教学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这个单元的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我会通过讲
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如何进行除法运算,并
且能够处理有余数的情况。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余数的
除法的运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有
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有余数,以及如
何处理有余数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比如黑板、粉笔、计算器、练习题等。
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比如分水果的问题,引入除
法的概念。
我会让学生思考,如何把一些水果平均分给一些人,让学
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和运算方法。
我会用具体的数字和例子,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有余数,以及如何处理有余数的情况。
3. 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运算和练习,
巩固他们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的运
算方法和规则,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
复习。
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运算,加深对于
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的
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
延伸,比如通过研究不同的除法问题,加深对于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和难点解析
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
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概念和运算方法。
我会在引入环节中,通过一个实际的分水果问题来让学生初步接
触除法概念。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
干份的过程就是除法。
在这个阶段,我会特别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理解除法本质的关键。
我会用具体的苹果和人数来说明,每
个人分到一个苹果,如果有剩余,那就说明不能平均分,这就是有余
数的除法。
在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运算和练习。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加深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
理解和掌握。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运算,巩固他们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的运
算方法和规则。
板书上会清晰地显示出除法的过程,包括被除数、除
数、商和余数的关系。
我会特别强调余数的位置和含义,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复习。
在作业中,我会包含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和练习,从而加深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我会关注那些在理解上仍有困难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通过研究不同的除法问题,加深对于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我可能会让学生思考,如果余数比除数大,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我注重语言语调的运用。
在讲解概念和运算方法时,我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还会在讲解过程中加入一些生动的例子和比喻,使得抽象的除法概念更加形象易懂。
我合理分配了时间。
在引入环节,我预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在讲解环节,我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跟随我的讲解,并及时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
在练习环节,我给出了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运算和练习。
我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课堂讨论。
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答。
在情景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学生对于分水果的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我还运用了提问技巧,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有余数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了情景导入的运用。
通过一个实际的分
水果问题,我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实际意义,并引发了他们对有余数
除法的兴趣。
这种情景导入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除
法的概念。
在课后,我对教案进行了反思。
我意识到在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时,我需要更加清晰地解释余数的概念,并强调余数总是比除数小的原则。
我还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运算还不够熟练,因此在练习环节,我需要提供更多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巩固。
总的来说,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一些教学技巧和小窍门,包括语
言语调的运用、时间分配、课堂提问和情景导入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和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课后教案的反思,我也意识到需要改进和加强
某些方面,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后提升
13除以4等于多少?余数是多少?
20除以4等于多少?余数是多少?
2. 下面是一道应用题,请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
小明有12个球,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
得到几个球?还剩下几个球?
3. 请找出下面除法算式中的错误,并解释原因:
15除以5等于3余2(错误)
18除以6等于3余0(正确)
4. 请用本节课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5. 设计一道有余数的除法题目,并解答它。
答案:
1. 13除以4等于3余1。
思考过程:4乘以3等于12,然后13
减去12等于1,所以余数是1。
20除以4等于5余0。
思考过程:因为20能够被4整除,所
以商是5,余数是0。
2. 每个朋友能得到4个球,还剩下0个球。
解决过程:12除以3
等于4,所以每个朋友得到4个球。
因为没有余数,所以还剩下0个球。
3. 第一个算式15除以5等于3余2是错误的,因为15除以5应
该等于3余0。
第二个算式18除以6等于3余0是正确的,因为18除以6等于3,余数是0。
4. 余数总是比除数小,因为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
当一个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剩下的部分就是余数,而余数总是比除
数小。
5. 题目:23除以6等于多少?余数是多少?答案:23除以6等
于3余5。
思考过程:6乘以3等于18,然后23减去18等于5,所以
余数是5。
通过这些课后练习题,我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的除
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