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1.ppt
中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中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44412a910ef12d2bf9e79e.png)
.
31
三、各类幼稚园的建立与发展
◆公立幼稚园 1.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下设的幼稚园 2.浙江大学教育系培育院
.
32
◆私立民办幼稚园
1.厦门集美幼稚园
2.北京香山慈幼院
3.南京鼓楼幼稚园
4.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
5.上海大同幼稚院
6.上海劳工幼儿团
.
33
四、幼稚园保教人员的培养
◆公立幼稚师范教育 1932年《师范教育法》 1933年《师范学校规程》
.
41
第六章 现代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
42
二、学前教育的服务方向——创办人民 大众、适合国情的幼儿园
◆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园 ◆建设省钱的幼儿园 ◆建设平民化的幼儿园
.
43
三、创造教育思想
1.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大解放
.
18
二、儿童教育思想 ◆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要求慎择师友 ◆教育内容上学“眼前事” ◆要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 ◆提倡正面教育
.
19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循序渐进,量力而施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
20
第三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一、我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
.
54
(三)家庭教育原则 ◆以身作则 ◆教养态度一致
.
55
二、幼稚园教育 (一)幼稚园教育的要求
◆1927年陈鹤琴在《我们的主张》一文 中,他提出办好幼稚园的15条主张。
.
56
(二)幼稚园的课程——活动课程模式
第三章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第三章学前教育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0974d8fab069dc5022018c.png)
二、外国教会在华学前教育活动的影响
1、设园宗旨
目的是使其接受基督精神,以培养殖民地国民。 2、教会幼儿园产生与发展的一般概况 1902年,基督教建立的幼儿园有6所 1922年,基督教建立的幼儿园有139所
1924年,基督教建立的幼儿园有156所,
占幼儿园总数(190)的82%
3、蒙养院的教育形式与内容实质矛盾
外表是资产阶级教育的形式,内涵却是封建主义 的实质
Page
24
一、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
(三)基本特点
第一,限制女子教育和发展幼儿教育之间的矛盾
第二,幼儿教育机构与幼儿教育师资培训机构、 社会慈善机构结合,缺乏独立地位
第三,深受日本影响
Page
Page 12
二、外国教会在华学前教育活动的影响
3、任教于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
在教育倾向学日的总趋势下,蒙养院的合格师资也 求助于日本。不少日本教习,管理和任教于中国蒙 养院。 由教会设立的幼教师资培训机构的毕业生,除一 部分在教会幼稚园工作外,其余的都受聘在非教 会设立的幼稚园任教,使教会对我国学前教育产 生的影响,远远超出教会幼稚园的范围。
第二 ,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 代大生产的发展,又反映了它是一种自上而下被 动出现的特点 第三,蒙养院的办院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的总原则,既不肯放弃传统儿童教育的核 心——封建伦理道德的灌输,又具有近代社会学前 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第四,严重抄袭日本的学前教育。表现出极大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点。
《章程》规定将蒙养院设置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利用两堂的乳媪和节妇以及谋生的贫妇来充当蒙 养院的师资。这种师资显然是不可能称职的 。 这种既办蒙养院又不能妥善解决师资问题的矛盾, 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者轻视妇女的旧思想,也说 明了《章程》具有严重的封建性、落后性和保守 性。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PPT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54a211be1e650e52ea99ad.png)
殊的幼儿教育组织形式。 二、蒙养教育的目的 “蒙以养正”--《周易・蒙卦》 三、蒙养教育的内容 1.培养完善其道德品质 2.保养性真 3.打好文字基础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四、蒙养教育的方法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五、蒙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1.道德伦理与礼仪规范。《弟子规》 2.初步的识字教育。“三百千”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学校的起源
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四、慈幼机构
1.邸舍---最早 2.慈幼局 3.举子局 4.育婴堂 5.及幼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保幼与教育合二为一。
第一节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
三、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 (一)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内容
1.伦理纲常教育 2.立志教育-孟子提出 3.俭朴、正直、廉洁教育 4.爱国主义教育 (二)礼仪、生活能力、文化教育-基本内容 “幼仪”:谦让有礼、行止有方、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四、家庭学前教育的原则 1.以身示教 2.因材施教 3.重视环境陶冶 4.爱与教相结合 5.重视趣味性的原则 6.“知子”与“均爱”的原则
居处简静 行坐端严 避寒暑 劳逸以节
评价:1.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应用科学。与中国古代教 育思想中的“禁于未发之谓豫”和医学讲究的额“防范于未然”相一致, 二者结合构成古代胎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2. 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参考现代科学原理予以分析鉴别。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一、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 正本慎始
《三字经》:南宋王应麟编写。全书采用三言韵语 的方式,内容涉及古代历史、典故、名言、人物等知识。 是一部博物知识教育的启蒙读物。也是中国古代影响最 大、流传最广的经典蒙学读物。【2016年真题】
最新学前教育史精品课件
![最新学前教育史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2895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4.png)
游戏化
家园合作
游戏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 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代学前教育强调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紧密 合作,共同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现代学前教育的典型案例
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通过提供有准备 的环境和教具,激发儿童的内在潜力。
学前教育史对未来教育的启示
01
02
03
04
尊重儿童发展规律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供 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促进
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关注儿童个体差异
尊重每个儿童的独特性和差异 性,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满足不同儿童的发展需求。
强化家庭教育作用
重视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形
成教育合力。
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古代学前教育逐渐从家庭教育向学校教育过 渡,出现了专门为幼儿开设的教育机构,如古代的蒙学。
古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古代学前教育注重德育和礼仪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和行为习惯。同时,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识字、算术、音 乐、舞蹈等。
影响
古代学前教育为孩子们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了他们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科技发展
现代科技的进步为学前教育提供了 更多的教育手段和资源,如数字化 教育、在线教育等。
现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趋势
儿童中心
综合性
现代学前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 的个性、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 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现代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 知、情感、社会、身体等多个方面,强调各 领域之间的融合和渗透。
中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中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843740915f804d2b16c1aa.png)
古代慈幼礼俗
(一)生子 (二)试儿(试周和抓周)
(三)命名
一。尊古。古人命名时也多表出对古代的制度和人物 的景仰
二.述志。中国人在命名时非常看重伦理道德和功业。 以德命名者有曹孟德、刘玄德、朱德、李德邻。以仁 命名者有曹仁、薛仁贵、王守仁、康广仁等
三.祈福。如李广利、刘传富、盖宽饶、王富贵、钱广、 吴寿富、孙福寿等。现代人们命名也常有这类词,如 王永贵、李冒富、张得利等。对仕途的追逐也是如此。
四.消灾。人们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示消灾免 病和逢凶化吉的愿望,命名有时也是表达的一 种方式,如霍去病、司马消难、辛弃疾
五.添寿。人们总是希望能将生命尽量延长,最 好能寿与天齐,达到孙悟空的理想。这种对生 命的执著和祝愿,有时也通过命名表现出来。 所以,在命名时多喜用寿字:如毛延寿、张承 寿、徐增寿、潘天寿等。另外,喜爱用延年、 万年、永年、大年、龟年、万龄、延龄、松龄
2、概念:指母亲在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 列自成的和外部的措施,用以对胎儿发生作用, 使胎儿得到良好的发展。(P13)
3、西周在宫廷中已施行胎教。
第一节 胎教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是胎教的策源地之一
最早在西周时期(王室)。
“目不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 教。” ——《烈女传》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諠, 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新书·胎教》
“席不正不做,割不正不食,胎教之谓也” ——《韩诗外传》
总结:
是孕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 视听方面,“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 • 举止行为方面,要做到“立而不跛,坐而不 差”; • 情绪涵养方面,要做到“笑而不喧,虽怒不 骂。” • 饮食方面,做到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
第1节:【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第二章 (上传课件)
![第1节:【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第二章 (上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d2a71e6529647d26285268.png)
学前教育史XUEQIANJIAOYUSHI第一部分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二部分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三部分 清末的学前教育第四部分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五部分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六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七部分 古代东方国家及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第八部分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九部分 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第十部分 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课程框架介绍学前教育史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1.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2.古代的胎教3.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4.古代的蒙养教育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慈幼:爱护幼小者。
起源: 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演变:原始氏族社会中,儿童就得到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抚养和爱护。
实行“罐葬”。
私有制社会慈幼观念表现为政治举措。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九惠之教”的首要两条,也是“老老”和“慈幼”。
春秋末年鼓励妇女生育,保护幼儿。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单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
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
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予惠仓。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1662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
慈幼礼俗:(1)“试儿”:“试儿”或称“试晬”“试周”和“抓周”,始见于魏晋南北朝。
(2)“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儿童的命名仪式。
“吐情”: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单选,名词解释)第一部分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第一章 第二节 古代的胎教胎教的作用:(1)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圣明的君主的必要条件;(2)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3)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学前教育史ppt
![学前教育史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3c159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8.png)
学前教育史ppt 学前教育史PPT内容概要:
1. 引言
- 学前教育的定义
-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 学前教育的起源
- 古代文明中的学前教育实践
- 早期教育机构的出现
3. 学前教育的发展
- 启蒙时代的学前教育理念
- 19世纪的学前教育改革
- 20世纪的学前教育普及化
4. 著名教育家的贡献
- 弗里德里希·弗罗贝尔和他的幼儿园
- 玛利亚·蒙特梭利及其教育法
- 其他教育家的贡献
5. 当代学前教育的特点
- 教育多元化
- 科技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 早期教育的全球趋势
6. 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
- 资源分配不均
- 教育质量的监控
- 家庭与社会的协同
7. 学前教育的未来展望
- 教育模式的创新
- 早期教育的个性化和定制化
- 持续的政策支持和投资
8. 结论
-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 社会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
9. 参考资料
- 书籍、文章、研究报告
- 相关教育政策和法规
10. 附录
- 时间线:学前教育的重要历史节点
- 案例研究:成功的学前教育项目
请注意,这是一个PPT内容概要,具体每个部分的详细内容需要根据实际的研究方向和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
学前教育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学前教育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4cfd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4.png)
02 古代学前教育
古代学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古代学前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儿童公育,随着家庭及氏族的出现,儿童的教 育逐渐由家庭承担。
发展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前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 治地位,开始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学前儿童的教育 工作。
古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D
近代学前教育的典型案例
福禄贝尔幼儿园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园, 以“自由、自我活动、自我教育和自 然发展”为原则,注重儿童的自由发 展和创造性。
中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 思想,主张让儿童在自然、社会环境 中自由活动和学习,注重儿童的实践 和经验。
蒙台梭利教育法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教育法 ,强调儿童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通过“工作”和“自由”来促进儿童 的身心发展。
古代学前教育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
背景介绍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教育家,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内容与方法
颜之推主张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他提倡“早教”和“严教” ,强调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作用。同时,他还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 励儿童自主学习和思考。
以家庭教育为主
古代学前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父母或长辈是儿童的主要 教育者。
重视德育
古代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强调孝亲敬长、尊 师重道等观念。
古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 注重蒙养教育:古代学前教育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 ,通过识字、背诵经典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记忆力和 理解能力。
古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2024年)学前教育史福禄贝尔ppt课件
![(2024年)学前教育史福禄贝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c1cb6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2.png)
全面和谐发展
福禄贝尔主张儿童在身体 、智力、情感和道德等方 面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 整的人格。
8
教育体系构建
幼儿园制度的创立
福禄贝尔是幼儿园的创始人,他 提出的幼儿园教育理念和教育实
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游戏与工作的结合
幼儿园设施与环境
福禄贝尔设计的幼儿园拥有宽敞明 亮的教室、丰富的玩具和游戏设施 ,以及充满自然气息的禄贝尔认为课程设置应基于儿童的 兴趣和需要,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连 贯性。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福禄贝尔倡导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方 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同 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 等。
26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3/26
27
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0
2024/3/26
03
学前教育实践与探索
11
幼儿园创办及运营情况
幼儿园创办背景
福禄贝尔在19世纪德国创办了世 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旨在提供一
个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2024/3/26
幼儿园运营理念
福禄贝尔强调幼儿园应以游戏和活 动为主要教育方式,注重儿童的自 由发展和自我探索。
经典之作。
4
时代背景分析
01
02
03
社会政治背景
19世纪德国处于封建制度 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 ,社会变革对教育提出了 新的要求。
2024/3/26
经济发展状况
工业革命推动了德国经济 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 加快,对劳动力素质提出 更高要求。
文化教育背景
第三章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第三章学前教育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3714b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4.png)
学前教育史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历史文献、档案材料、教育家著作、教育期刊等。 这些资料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证据,支持他们对学前教育史进行深入的 研究和分析。
02
古代学前教育
古代学前教育的起源与特点
起源
古代学前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儿 童公育,随着家庭及私有制的产生, 逐渐演变为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形式。
特点
以家庭教育为主体,强调对儿童进 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及初步的文 化知识教育。
古代学前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形式
家庭教育是古代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 母亲是主要的教育者,此外,还有宫 廷教育、蒙养院等教育形式。
内容
主要包括生活技能教育,如穿衣、吃饭、 如厕等;道德规范教育,如尊老爱幼、 诚实守信等;以及初步的文化知识教育, 如识字、算术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杜威
美国教育家,提出“儿童 中心主义”,强调儿童在 活动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
现代学前教育的实践与影响
实践
各国纷纷建立学前教育制度,推广幼儿园 和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实施多样化的 教育方法和手段。
VS
影响
提高儿童入学准备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全 面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的 发展;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随着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未来的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维护,关注 儿童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强调科技与教育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 果和质量,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推动教育公平与普及
学前教育史提醒我们关注教育公平与普及问题。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 进,将更加注重推动学前教育的公平与普及,让更多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024版学前教育史课件
![2024版学前教育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04b7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8.png)
01学前教育的定义02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托儿所等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前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经历了从家庭式教育到专业化、机构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前教育的定义与发展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意义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包括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变革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研究意义通过对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为当前和未来的学前教育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学前教育史的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历史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等。
资料来源学前教育史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口述史料、实物史料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获取更丰富的史料资源。
起源古代学前教育起源于家庭教育和宫廷教育,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特点古代学前教育注重德育和礼仪教育,强调对儿童的早期启蒙和全面培养,同时也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教育目的中西方古代学前教育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品德、知识和能力,但具体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有所不同。
教育内容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注重蒙学教育,强调对儿童进行基础知识和道德规范的传授;而西方古代学前教育则更注重宗教教育和自然教育,强调对儿童的宗教信仰和自然探索的培养。
教育方法中西方古代学前教育都采用了讲述、示范、模仿等教育方法,但具体的教育手段和实施方式有所不同。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及代表人物儒家教育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强调“仁爱”和“礼义廉耻”,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和礼仪规范。
同时,儒家也提倡“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儿童自主学习和思考。
道家教育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教育思想强调“自然无为”和“道法自然”,注重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成长和发展。
道家也提倡“不言之教”和“无为而治”的教学方法,强调教育过程中的自然性和自发性。
学前教育史福禄贝尔PPT课件
![学前教育史福禄贝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bf10c6bcd126fff6050b11.png)
这种是一个立方体,分成 39个相等的小立方体,其 中3个再分成一半,另3个 分成4等份。教具可使儿 童学习几何形体和计数, 并配合不同的形体搭建各 种东西。
第21页/共35页
•
Gabe5B也是一个立方体,可以分 成44个小立方体,其中许多小立 方体再分成更小的部分,如平板、 斜角等。为儿童提供了多种多样 的几何形体,使他们有更多的配 合和思考机会。
用红、绿、青、黄、紫色的线织成网 套,套着的六个软球。福氏认为球 是“统一中的统一”,是运动的象征, 是无限的象征。球可以显示出“统一” 的中心和一切事物的一般表情。它包 含静与动,一般与特殊,即有各个方 面, 又是单一的表面,既是能看到 的,又是看不到的(它 有见不到的 轴心)。
第17页/共35页
第7页/共35页
(四)创造性活动原则
· 上帝是富有创造性的。
·
他充分肯定了创造性活动作为教育的方式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认为这种方式的教育
不仅能够加强身体,而且能够在极大的程上加强精神。
第8页/共35页
(五)社会参与原则
· 福禄贝尔深切意识到儿童之间的社交关系在其发展中的重要性。 · 福禄贝尔要求幼儿使之充分适应小组生活。“相互帮助”成为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座右铭。
福禄贝尔
Friedrich Wilhelm Froebel(1782---1852) 德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幼 儿园的创始者,近代学前教 育理论的奠基人
第1页/共35页
一 生平与教育活动
• 1782年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地区一个路德派牧师家庭。 • 10岁时被舅父送到教区学校接受正规教育。 • 15岁时,花了两年时间学习林务,但收获甚微。 • 1799---1801年,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受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 1805年,在教育家格鲁纳的影响下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同年去瑞士伊佛东学校学习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方法。 • 1806---1811年,在法兰克福贵族冯 霍尔茨豪林男爵家 任家庭教师。 • 1816年,在格力斯海姆创办“德国普通教养院”。
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ppt课件
![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edf584da38376baf1faed0.png)
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
•1944年,颁布《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法案),确 立了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直到继续教育的公共教育体 系。 •1972年,发布《教育白皮书》,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 内阁将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 •1997年,工党上台后,强调政府工作应优先发展“教育, 教育,教育”。 •2007年,布朗政府颁布十年规划《儿童计划:建设更 好的未来》。
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
根据各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学 前教育发展可分为三种教育形态: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工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
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
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促使教育发生变革。两 次工业技术革命,带来了新的经济生产模式,同时也 改变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形态。霍力岩等认为,工业早 期的学前教育经历了两个阶段:
.
“纺织学校” ,这是以 3 岁以 上的幼儿和年幼的学童为对象 的 保育所,专门在农忙季节收容幼 儿和学童。 “纺织学校”的教学 内容包括:标准法语、宗 教赞美 歌、格言和讲童话故事、采集和 观察植物、绘画、地理(本地区 的、法国的和欧洲 的地理与地图 知识)等,还带领儿童做游戏。 对学童进行缝纫、纺织纺织方法 的传授,还教授历史、农村经济 常识等方面的知识。
.
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法》,强调“天才教 育”,认为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 1979年,美国国会通过《儿童保育法》,为 儿童保育提供法律保障。 进入21世纪,美国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法》,从资金投入和教师培训对学前教育提 供法律保障。
学前教育史图文课件
![学前教育史图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85a09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03.png)
学前教育史图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学》教材的第四章“学前教育的历史与发展”,具体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演变、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掌握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2. 理解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演变,提高对学前教育理念的认识。
3. 掌握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发展,增强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演变、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发展。
教学重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历史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演变、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举例说明身边学前教育的现状,讨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道关于中外学前教育思想演变的问题,并给出答案。
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主学前教育史副发展历程、思想演变、制度与政策、我国现状及趋势2. 板书内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外学前教育思想演变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及趋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2)谈谈你对中外学前教育思想演变的认识。
(3)分析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2. 答案:(1)答案要点: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现代等阶段。
(2)答案要点:西方教育思想家如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皮亚杰等人的教育理念;我国教育思想家如陶行知、陈鹤琴等人的教育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史
主讲人:黄丽衡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学前教育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
当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的时候,原始社会 产生了。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生存延续, 人类必须实现自身的生产、再生产。因此, 抚养后代、保证婴学前儿童存活与生长的 教育就随之产生了,这就是最初的学前教 育。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 ⒋培养诱导
❖ 王阳明对于儿童教育,提出了培养诱导等方 法,这与专门教书背书的记诵教学方法是有 区别的,他在这种方法论中,提出了他的 “儿童心理”的见解。教学必须注意启发诱 导。作为教学方法,这较之拘束防范和体罚 威迫要好得多,而且也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 点。
❖ 第三类是历史教材与历史故事书。
❖ 这类教材在过去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的要 求是用历史或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来充 实并说明封建伦常道德。同时也使儿童从幼 时便记得许多典故,扩大儿童的历史知识, 从此中亦可以吸取经验并以历史人物作为榜 样。 主要代表作有《五言鉴》。
❖ 第四类是专讲名物的(近于自然常识)教材。
二、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私有财产出现, 人类社会进入了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教育也就出现了与原始社会不同的 情况。
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专人教育, 以便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未来的统治者和官吏。 同时他们毫不容情地剥夺平民的子女受教育的 权利,只允许他们跟随父母学习各种劳动知识 和技能。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
❖ ⒉潜移默化
❖ 古代儿童教育注重“豫”的原则。要通过幼 时连续不断的习练,使儿童安于所习,达到 “习与智长,化与心长”的境界。把封建伦 常道德具体规定到言动视听行为举止上,身 体力行,由习惯化的过程而成为儿童以至成 人的自己原来具有的做法一样,读书要精熟 到如同自己要说的一样。
❖ ⒊循序渐进
❖ 王阳明多次提到为学必须循序渐进。他认为 教学必须注意“从本原上渐渐盈科而进”, 个人的发展从婴儿起到成人有他的阶段性。 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应用上要顾到儿童的心理 发水平。王阳明认为良知到何水平,便就此 水平教学。
❖ 从内容上看,传统的启蒙教材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 第一类为综合性的教材。
❖ 综合性的教材以它丰富的内容、功用兼备的优势, 压倒了其它专门性的教材而最为风行。一般来讲, 在学塾的课堂上,都是以综合性的教材做教本,最 著名的综合性教材,当然是《三字经》。《三字经》 内容精当、结构精巧、形式精妙,虽篇幅不大,但 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知识前人论及此点,无不交口称 赞。《三字经》以通俗浅近的文字,叙及人性与教 育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常识,伦理道德与学习的 方法,无论形式与内容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的社 会价值,是宋以后相当长时间内私学蒙童的必读之 书,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成为传统启蒙教材的代称。 直到现在,《三字经》的形式和名义依然没有丧失 它的活力。
❖ 第二类为对儿童进行封建伦理说教的教材。
❖ 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即是这个时代的主要教育内容。 在封建社会里,培养封建道德意识,纲常伦理等级 道德是那个时代的教育中心内容。
❖ ①训释有关性理一类概念的涵义。 这一类型的启蒙 教材最有影响的是《性理字训》。②汇编所谓先贤 的格言至论而成的。 这一类型最著名的是《增广贤 文》。③诗歌。 它们用四言、五言、七言写成,内 容不外乎入孝出悌、尊师敬长一类,目的是为了规 范儿童的行为举止。我国最早的启蒙读本《弟子职》 就属于这一类。
在原始社会初期,由于没有固定的家 庭,孩子归属于氏族内部公有,对幼儿实 行的是氏族内部的公共教育。到原始社会 末期,幼儿归小家庭所有,幼儿公共教育 逐渐变成了个人的事,家庭教育产生了。 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生产资料公有,社会 还没有划分为阶级,因此,教育是没有阶 级性的,每个幼儿受到的教育是平等的。
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培 育一批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的、为统 治阶级服务的人,开始出现了专门学校。 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期出现了。入学 前的幼儿教育仍然在家庭中分散地进行, 这和封建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形态是 相适应的。当时也有人提出了幼儿公共教 育和保育的思想,如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 图就主张3~6岁幼儿集中管教,但这些主 张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社会既没 有创办幼儿教育机构的足够物质基础,也 没有相应的社会要求。
三、古代儿童教育的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通过教材传授给学生的。我国古代 儿童教育有其传统教材。即所谓“养蒙书”或“小 儿书”之类。我国古代儿童教育传统的启蒙教材多 用韵语、诗歌和偶名编写而成。这些教材的主要用 途是为了训练识字读书及初步作文的基本能力,进 而传授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古代的启蒙教材是在封 建统治下出现的,就内容说,首先是宣扬灌输封建 的伦常道德,培养封建伦常的思想意识。其次要能 掌握文字工具,能够认识文字阅读应用,又能掌握 一定的自然知识、生活知识与历史知识。再就是在 这基础上作深造进修或应科举考试的准备。这些内 容在启蒙教材中都分别得到反映。
❖ 这一类主要有《名物蒙求》。《名物蒙求》 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鸟兽、草木、 衣服、建筑、器具等。在“名物”书中亦仍 然提到伦理纲常之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古代儿童教育的方法
❖ ⒈记诵熟读
❖ 古代儿童教育在识字和取得知识方面都强调 记忆牢固。宋明教育家对于读书方法有许多 主张,一般都重视记诵熟读。程颐即说过, “勿谓小儿天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又 认为人有记性有悟性,儿童阶段,记忆力强, 因而必须从幼小时便熟读记住,“读多自然 晓”(朱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