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与凝华课件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初秋的清晨,树叶枝头会挂有露珠,露珠的形 成是 液化 现象,太阳升起后,这些露珠又会慢 慢消失,这是因为发生了 汽化 现象.寒冷的冬 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玻璃窗 内 (填“内”或 “外”)表面会形成“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冷 凝华 形成的,此过程中 放出 热量.
11. 碘锤装置是在密封的玻璃管内装入少 量固态碘.
8. 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可以手抛的灭火 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 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 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吸 热实现快速灭火.
9.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 罐中并加人适量的盐,用筷子 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 量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 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 低于 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 现白霜.说明在冰中加入盐后,冰的熔点会 降 低 ,白霜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凝华 .
3. 举例:霜、冰花、雾凇、 雪 、 灯 管两端变黑 .
三、 物态变化的吸、放热特点 ① 熔化 ;② 凝固 ;
③ 放 ;④ 液化 ; ⑤ 放 ;⑥ 吸 ; ⑦ 凝华 ;⑧ 放 ; ⑨ 升华 ;⑩ 吸 .
【小练】 1. 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 华大地的北国风光.下列图中与“雪”的形成物态变化 相同的是( C ).
6. 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常 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所示),这些
固体产生的原因是( B ). A. 液态水放热升华 B. 液态水放热凝固 C. 液态氮吸热凝固 D. 液态氮放热凝华
7. 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 收热量的是( B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小丽同学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 甲所示.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 升 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紫色的碘蒸 气并充满玻璃管.
下列生活实例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 A. 衣柜里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 小,最后不见了 B. 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
(2)小勇同学认为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 实验现象更明显.小丽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 113.5℃,水的沸点 是 100℃,酒精灯的外焰温度可以达到 400℃以 上.小丽认为,如果按照图乙的方法加热碘锤, 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 能会 熔化 并且 汽化 .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一、 升华
知识梳理
1. 定义: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为 气态
的过程.
2. 特点:升华过程中 吸热 .
3. 举例:樟脑片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 干冰升华 、 灯丝变细 .
二、 凝华 1. 定义:物质从 气态 直接变为 固态 的过程. 2. 特点:凝华过程中 放热 .
此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D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升华
3. 下列卡通画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中,吸 热的是( C ).
4.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 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 蒸气经过 凝华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 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 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内侧 (填“内 侧”“外侧”或“内、外侧”).
2. 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
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
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 C ).
A. 汽化或升华
B. 汽化或凝固
C. 液化或凝华
D. 液化或凝固
3. 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 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 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 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 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 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 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5. 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 成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甲同学直接 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 盛有碘的烧杯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上网查 阅得知:碘的熔点是 114℃、沸点是 184.35℃;水 的沸点是 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 400℃.请分 析这两个实验方法中 乙 (填“甲”或“乙”) 同学的更合理.
4.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节气的物态变 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5. 小敏同学把-78.5℃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一杯 25℃的水中,发现杯中水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水 面破裂,并且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如图所示,在此 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杯中的水沸腾了 B. 水面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 杯中水里冒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 水面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干冰升 华形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课堂小测
1. 对下列现象的成因的解释正确是( A ).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 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 化 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
2. 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即固态二氧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碳,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
图乙中,实验不久,就会观察到烧杯内固 态碘 升华 且出现 紫红 色的碘蒸 气, 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 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 凝华 现 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 说明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要 放出 热 量.
基础提升
1. 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40℃的积雪阵地上,仿佛“冰 雕”群像,这是电影《长津湖》中的画面,也是抗美援朝战 场上真实场景的重现,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C ). A. 雪是水蒸气遇到粉尘而结成的小液 滴 B. 战士们哈气成雾是因为水蒸气遇冷而结成小冰粒 C. 战士们用哈气的方法可加速熔化雪来代替饮水 D. 战士们用吹气的方法可加速熔化雪来代替饮水
(3)将图甲中的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 放入凉水中,玻璃管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 消失, 凝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 固态的碘,这个过程碘蒸气需要 放出 热量.
12. 学习物理后,请解释“霜前冷,雪后 寒”的原因.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空 气温度很低时才能形成霜,所以“霜前 冷”;雪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 空气温度降低,所以“雪后寒”.
2. 下列自然现象是由凝华形成的是 ( B ). A. 山林中的薄雾 B. 沃野上的白霜 C. 禾苗上的露水 D. 屋檐下的冰棱
3. 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的解释, 正确的是( B ). A. 草叶上的露珠——熔化 B. 冰冻的衣服变干——升华 C. 玻璃上的霜——凝固 D. 铁块变成铁水——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