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精测(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精测(10)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左省杜拾遗①
岑参
联步趋丹陛②,分曹限紫微③。

晓随天仗④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⑤,自觉谏书稀。

【注】①左省,门下省。

杜拾遗,杜甫,曾任左拾遗。

②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
指朝廷。

③曹,官署。

限,阻隔,引申为分隔。

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
处,此指朝会所在的宣政殿。

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④天仗,仙仗,皇家的
仪仗。

⑤阙事,过失,过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步”有同行之意,首联写诗人与杜甫同朝为官,一起上朝,但分署办公。

B.颔联写早晨朝官随着天子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家。

C.诗人铺写“丹陛”“紫微”“天仗”“御香”,不是为了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

D.“白发悲花落”写满头白发,春花凋落,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岁月不饶人的感受。

2.有评论认为尾联体现了诗人对朝廷的称颂和吹捧,你认可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
诗,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①
杜甫
何限②倚山木③,吟诗秋叶黄。

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老夫贪佛日④,随意宿僧房。

【注】①此诗是一首唱和诗,当于上元元年作于蜀州。

裴迪,杜甫好友,亦是王侍郎
好友。

王侍郎,即王维之弟王缙,曾任工部侍郎。

②限,即“恨”,遗憾。

③山木,《淮南子》记载:“赵王迁流于房陵,思故乡,为之作山木之歌,闻之者莫不陨涕”。

④佛曰《隋·李士谦传》“或问三教优劣,士谦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淮南子》之典,一个“限”字,是全诗的“诗眼”,寄情幽深。

B.首联次句,紧扣诗题中的一个“和”字来写,并巧妙地交代了时令。

C.诗歌颈联一个“悲”字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凄凉风物实则为侍郎而悲。

D.尾联一个“贪”字表现了向佛之意,“随意”照应“何限”,有超脱之意。

4.请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洛阳主人
陈子昂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①。

事亲恨未立②,从宦此中州。

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③。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④。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注】①赤松游,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受封留侯,表示不恋禄位,要“从赤松子游”,求仙学道。

②立,而立,指男子三十岁,陈子昂23岁时考中进士,入仕为官。

③悠悠,这里指忧愁思虑的样子。

④平津侯,汉武帝封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后多用为典,泛指丞相等高级官僚。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就点明了诗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也希望可以像张良一样建功立业,又能功成身退。

B.五六句照应标题,交代写作缘由,“非悠悠”三字表明诗人虽做客异乡,但依然充满进取精神。

C.七到十句表现了诗人的现状,诗人拜见天子得到赏识,为国建功之后多次得到提
拔,踌躇满志。

D.诗歌结尾四句语气强烈,表现了诗人不妥协不随俗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态度。

6.北京大学文学史家、文学家林庚认为“建安风骨”的特质是朗爽遒劲、梗概多气、磊落使才,有英雄气,陈子昂高唱的“风骨”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本诗“建安风骨”特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①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②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柳宗元,负元间中进士,登博学鸿词科,后入朝为宫,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

革新失败后贬至永州十年,后又至柳州,此诗写于贬谪柳州期间。

②楚客:指楚国诗人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柑橘树。

③据《水经注·流水》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临死时对儿子说他把柑橘树当作奴仆,可以谋利。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爱柑写起,起句叙事平平,但从“手种”“二百株”等词句中,足见诗人对柑橘树之喜。

B.颔联高度认同了屈原笔下柑橘树“秉德无私”的品质,更以种柑橘树可发家致富,表爱木之情。

C.颈联遥想柑橘开花结果的热闹场景,用疑问语气表达出不知届时自己是否还在此地的复杂心绪。

D.诗人将一颗不平静的心隐藏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形成了“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

8.清人姚鼐评价此诗时有言:“结句自伤迁谪之久,恐见柑之成林也。

而托词反平缓,故佳。

”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题。

省试湘灵鼓瑟①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②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这首诗是钱起进士及第之前的一首试帖诗。

“湘灵鼓瑟”是考题,原指湘水女神弹奏古瑟。

②楚客,指像屈原一样被贬谪的人。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开篇紧扣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

B.水神冯夷应歌起舞,楚客心有戚戚,他们均和湘灵瑟声产生共鸣。

C.诗人着力渲染瑟声弥漫在天地之间,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D.诗人运用想象写凄苦的瑟声,将湘灵的哀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10.结尾两句被誉为表现音乐效果的神来之笔,与白居易《琵琶行》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岁月不饶人的感受”分析错误。

白发悲花落是表达诗人对无聊的朝官生活的感慨、悲叹。

故选D。

2.答案:①不认同。

尾联意为: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自然觉得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

②这是诗人的愤语,诗人故作反语,寓贬于褒,昏庸的统治者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才会使身任补阙(谏官)的诗人“自觉谏书稀”。

③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的失望之情,抒发了内心忧愤。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中重要句子含义,评价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

尾联“圣朝无阙事,自觉诛书稀”的意思是: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

这是一首委婉而含讽的诗,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感慨身世遭遇和发泄对朝廷不满的愤懑之情,名为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含深隐的讽刺之意。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

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

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

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

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

尾联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

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凄凉风物实则为侍郎而悲”说法错误,这里的游子应指裴迪或杜甫。

故选C。

4.答案:①以声衬静:通过对聚集古寺的蝉鸣的描写,凸显了古寺的幽静;②视听结合:蝉鸣是听觉描写,鸟影是视觉描写,表现了秋景的冷清;③运用双关:“寒”字不仅写出了池塘的清幽,也是诗人漂泊他乡的凄凉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蝉声集古寺”,蝉鸣的声音聚集在古寺,以声衬静,凸显了古寺的幽静。

“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蝉鸣是听觉描写,鸟影是视觉描写,草木黄落之时,蝉声鸟影,视听结合,秋景堪伤,表现了秋景
的冷清。

“寒”字一语双关,表面是写池塘的冷清,其实也是诗人漂泊他乡的凄凉心境的反应。

诗人内心凄凉,于是更能感受到池塘的寒意。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为国建功之后多次得到提拔,踌躇满志”理解错误。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一句中的“不然”的含义为“如果不能做到这样的话”,可知“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为作者的期望之事,并非现实,不能用踌躇满志。

故选C。

6.答案:①本诗风格朗爽遒劲,表现了诗人不同流俗的英雄性格。

诗人一方面志向高远,充满自信,希望为国效力;另一方面刚直不屈,不世俗同流合污。

②本诗抒发情感“慷慨任仕”。

既有雄心壮志的激昂,也有未能侍奉双亲的遗憾;既有中举得用的欣喜,高歌猛进的期望,也有如果不得重用,宁可归隐的“磊落任气”。

③本诗使用典故,贴切自然;文辞骏爽,骨气奇高。

诗歌既表现出诗人的才华之高,也体现出诗人的品性之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本诗风格朗爽遒劲,“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两句表现了诗人不同流俗的英雄性格。

诗人一方面志向高远,充满自信,希望为国效力;另一方面刚直不屈,不世俗同流合污,诗歌结尾四句语气强烈,表现了诗人不妥协不随俗流的人生态度。

本诗抒发情感“慷慨任仕”。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两句里饱含雄心壮志的激昂,也有未能侍奉双亲的遗憾,如诗中写道“事亲恨未立”;“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四句写诗人拜见天子得到赏识,其中流露出中举得用的欣喜,高歌猛进的期望。

诗歌结尾四句语气强烈,表现了诗人如果不得重用,宁可归隐的“磊落任气”。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两句使用“平津侯”的典故,体现了诗人高歌猛进的期望。

贴切自然,文辞骏爽,骨气奇高。

整首诗既表现出诗人的才华之高,因此得到天子赏识,也体现出诗人的品性之高,如果不被重用,就毅然归隐绝不向世俗妥协的磊落品性。

7.答案:B
解析:B.“颔联高度认同了屈原笔下柑橘树‘秉德无私’的品质”错误,“秉德无私”出自屈原《橘颂》,诗中只是说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而引起他对柑橘
树的喜爱;“更以种柑橘树可发家致富,表爱木之情”错误,作者爱柑理由并非是想要以种柑发家致富。

颔联的意思是我像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

故选B。

8.答案:①尾联写如果将来能够亲眼看到橘树长大成林,有朝一日能以自己亲手种出的柑橘来养老,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②但“坐待成林”对于一个志向高远、不慕荣利的诗人而言,是有志难酬的悲痛,不堪忍受的压抑。

③貌似宽解语,实则不平气。

诗人反话正说,用平缓的语调表达深深的痛苦,形成了一种韵味深厚的意蕴,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解析:“结句”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意思是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能够让我这个老叟滋养受益。

“坐待成林日”表明时间之久,彼时作者也已年老,“滋味”养老夫更是作者的一种期待和喜悦,足见作者乐在其中。

结合注释可知,此诗写于革新失败后被贬谪柳州期间,作者曾中进士登科第,入朝为言并积极参与革新。

“坐待”一词表明了作者虽有志向但又无法实现而不得不忍受的压抑与悲痛。

由此可见,作者自伤迁谪之久,只能望柑之成林的无奈。

“若教”的假设说来轻松,似是宽慰自己,实则是无奈的表现,平缓之下是作者内心的沉重,喜悦之下是作者更深的悲痛,反话正说,更具增强了悲情之浓厚,引人深思。

可见清人姚鼐所评“而托词反平缓,故佳”。

9.答案:B
解析:B.“他们均和湘灵瑟声产生共鸣”错误,懂得湘灵的悲哀、心有戚戚的只有“楚客”。

第三句一个“空”字,表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

故选B。

10.答案:①两首诗运用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方式来体现音乐的感染力。

“江上数峰青”以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来抒发湘灵寄托在瑟声中的哀怨之情;“唯见江心秋月白”,以江面的清冷来写琵琶女琴声的清冷幽怨。

②两首诗运用留白手法表现余音袅袅。

一曲终了,只有“江上数峰青”,余音不绝,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琵琶行》中船舫无言、江面清冷、圆月高悬,给读者以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

③两首诗以诗境突转表现音乐,都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又韵味无穷:“人不见”后以“江上数峰青”收结,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转换回到现实世界。

琵琶声停,一切又归于静寂,诗境由音乐之境转换回现实世界。

解析:“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以景结情,余音袅袅。

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
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

诗句运用留白手法,以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

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

《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意思是:东船西舫的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那江心倒映着皎洁的秋月。

这两句以景结情,写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

诗句运用留白手法,琵琶曲结束后周围很安静,人们沉浸在音乐声中,如痴如醉,用人们的行为和“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侧面衬托乐曲的动听,给读者以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

“曲终人不见”“东船西舫悄无言”,一曲终了,其它听曲人都已散去或者都沉默不语,后分别以“江上数峰青”“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沉寂之景收结,这都是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诗境就从给人以想象的虚幻世界猛然转换回到现实世界,虽然一切又归于静寂,出人意料,却又那么的韵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