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b3f9346d18e453f90c5885e0ab55d7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第1页,总9页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网吧,从而荒废了学业,真叫人痛惜不已。

B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态度,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严重损害了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 .一位短小精悍....的人来了。

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他是排长。

D .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 .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

C .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统一意见,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再发生。

D .对调整高考录取方案,有人认为最好能对选修科目按分数划等级,有人认为可以按文理分别划线,这样才比较公平。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___________。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
试卷第2页,总9页 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 .③①⑥②⑤④
B .①③⑤④②⑥
C .①③⑥②④⑤
D .③①⑤④②⑥
试卷第3页,总9页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
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

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
试卷第4页,总9页 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

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 4.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
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B .“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C .“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 .“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5.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 .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C .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D .“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6.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 .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B .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 .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 .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
试卷第5页,总9页 纷报道和评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回想铁生 陈村 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

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

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更真实。

他跟我投缘,也许是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

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

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

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比我深入十倍。

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探望史铁生。

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

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

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

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

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的诸多奥义。

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

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

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中,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

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

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

他的书被更多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

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

我常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

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

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

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的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

那些困苦,经过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向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

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1998年1月,我带女儿去看铁生。

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

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

这也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蹦蹦跳跳吃下许多豆子。

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敢面对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

他对许多事情都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

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试卷第6页,总9页 2011年1月6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

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

史铁生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

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陈村得知史铁生去世的消息之后,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生,是因为他觉得只接受媒体采访,让记者写文章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史铁生的伟大。

B .史铁生的身体状况很差,除了截瘫不能行走外,他还患上了肾脏萎缩,但是史铁生
的喜悦和乐趣却正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探寻,他追问,但不控诉命运的不公。

C .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突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D .史铁生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史铁生超越了生命的苦难。

E. 陈村在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时,经常能够感受到史铁生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

他也对比了自己和史铁生的差距,感到自己的写作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但并不快乐也并不坦然。

8.根据作者的回想,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9.文中特别写到了史铁生打开电脑教作者的女儿玩吃豆子的游戏,史铁生自己有时也玩两盘的细节。

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10.史铁生说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方面的命题。

请你就对“残疾”、“生命”、“有无”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

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
试卷第7页,总9页 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明不与.齐也 与:亲附 B .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过:指责 C .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辞退 D .鲁卒.以为将 卒: 终于 12.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①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B .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 .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 .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 (2)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 (3)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试卷第8页,总9页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5.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
16.“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有何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五、句子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4)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其一) 六、语言表达
18.根据下面新闻的导语,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华网伊斯坦布尔10月28日电)在一场事关小组出线权的生死战中,中国选手李娜被澳大利亚选手斯托瑟以6:1、6:0横扫,无缘自己首个WTA年终总决赛四强,
试卷第9页,总9页 同时也是连续第六次不敌对手。

19.请仿照给出的句子,续写两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修辞、句式一致。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七、话题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时常等待: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是贼,偷窃走了人们的光阴。

如果能用电脑统计每人一生中浪费于等待的长长短短的时间之总和,必会大吃一惊! 然而不得不等待,中国谚语“欲速则不达”,法国谚语“须懂得等待”,老乡们常说“性急吃不得热粥”。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A选项用错对象,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得年纪。

而句中修饰的是“是大学生”,所以使用对象错误。

B选项望文生义,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根据语境“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可知,并没有使人大体上满意的意思。

C选项,短小精悍:①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

②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D选项不合语境,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根据语境“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可知是成功了而不是失败。

故选C。

【点睛】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要结合病句的类型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悉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意思重复、前后矛盾、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句式杂糅、句意不明、顺序颠倒等,然后通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辨析句子是否存在语病.A 句式杂糅。

“直接原因是由于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此句是“直接原因是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和“是由于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两个句子杂糅到一起的。

C不合逻辑。

将“不再”改为“再次”。

D有歧义。

“这样”指代不明,即可指“有人认为最好能对选修科目按分数划等级”,又可指“有人认为可以按文理分别划线”。

故选B。

【点睛】
结构混乱是课标卷必考点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
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

3.A
【解析】
【详解】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做排序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

本题“传统艺术”一词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③句里提到的“传承”这一显著特征刚好呼应了“传统艺术”,故第一个句子应该是③,由此可排除B、C;后面①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应该紧跟③句所提到的显著特征;⑥与现代艺术的
比较强化突出了书法的特征(有出处,有法度),②⑤④为逻辑严密的小语段,其中②⑤因为关联词“但是”构成明显的转折的关系,②必在⑤前,可以排除D。

故选A.
【点睛】
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

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

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

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

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

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

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
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

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4.B
5.C
6.D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选项“用拼
音进行交流”错,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原文的第一段为“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

C选项强加因果。

过于绝对,原文第五段为“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可见C项“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D选项“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错误,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

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

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

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

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7.BD
8.①史铁生是一个残疾、多病但心灵上最挺拔正直的人;②史铁生是一个超越了自身的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