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国际课程的区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际课程的区别解析
三⼤国际课程的区别解析
伴随着中国国内出现的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的办学热,家长的择校问题随之⽽来。

其中最常见的困惑之⼀是课程体系之间的⽐较,最⽕热的末不过:IB,A-LEVEL 和AP。

以下是关于三⼤国际课程的区别解析,希望⼤家认真阅读!
⾸先做个⽐喻,引导读者快速⼊门。

三种课程,就如同我们⽤餐的选择。

餐馆的菜单上存在两种点菜⽅式:⼀种是单点,即你喜欢什么点什么。

喜欢辣的就点辣的,喜欢油炸的就点偏油炸的。

第⼆种是套餐,因此其中必然有你喜欢的,也有你不喜欢的。

AP课程属于前者,少则,你可以上⼀门AP; 多则,你可以上10门AP,任由⾃⼰选择。

就AP课,中国学⽣往往选择数学、物理、化学等等,毕竟AP英⽂⽂学或者AP美国历史对语⾔要求偏⾼;IB属于后者,它是个套餐,即你不能挑⾷,不能只吃辣的或者甜的,因此学⽣必须⽂理兼修。

那么A-LEVEL ⼜如何?来⾃英国的剑桥课程处于两者之间,它可以⾃由选择,但不能只选⼀门,⾄少是三门以上。

在中国,学⽣往往还是选择数、理、商科为主。

了解了这点,读者们不妨来尝试回答常见的⼀个群众困惑:“IB的课程是否更偏向于⽂科⽐较好的孩⼦”?似乎如此。

这不能说家长认知不对,⽽是认知不到位。

我们试想⼀下:在⾃由选择科⽬的情况下,中国学⽣当然会去选择数理化之所擅长的。

另外,从学校办学的⾓度来讲,(尤其是公⽴学校的国际班),不是因为本⾝AP或者A-level存在偏科的问题,⽽是开设AP英⽂⽂学或者AP美国历史等⽂科类的风险要远⼤于AP数理化,因为绝⼤多数学⽣是不具备成熟的英⽂语⾔能⼒。

再次回到“IB的课程是否偏⽂科”这个问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之所以有这个困惑,是因为AP和A-Level 在中国落地,必须结合中国学⽣的实际情况,因此提供理科为主的课程乃接地⽓之举。

但是IB是套餐,不能任由学⽣只挑⾃⼰擅长的。

如果三者乃体育竞技,那么IB的优秀种⼦必须是全能型的,⽽AP或者A-Level 的优等⽣则是单项或者⼏项的冠军。

因此选课的灵活度就是三者之间的区别之⼀。

其⼆区别:培养学⽣的过程不同
从表⾯上看,IB与AP和A-LEVEL都由科⽬组成,如数学、科学、语⾔、社会学等等,但是IB侧重conceptual learning(概念性学习),后两者则侧重factual learning(知识性学习)。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如我们同样在教授物理课的浮⼒变化。

知识性学习模式会讨论浮⼒是什么,影响浮⼒的因素,如何测量浮⼒等等。

这些属于知识点,将来会出现在考卷上。

但是IB在这个基础之上,会上升到概念层⾯,⽐如“浮⼒”和“变化”在个⼈⽣活中如何存在?跟学⽣个⼈的⽣活有何种联系?这就涉及到概念了,并⾮知识点的或事实性的学习。

这种⽅式的.学习迫使学⽣跨出科⽬本⾝的框架去学习,超越了科⽬⾃⾝的知识点。

这是具体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属于微观层⾯的不同。

作为⼀个课程体系来讲,即宏观层⾯,三者也存在不同。

IBDP(⾼中阶段的IB) 的最⼤的亮点是它有⼀门TOK(Theory of Knowledge)的课程,简单翻译为“知识的理论”。

这门课更多像⼀门哲学性质的课,学⽣会⼀起讨论和探索学习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知识?你如何判断⾃⼰学到了知识?你⼜是如何运⽤知识的呢?它不是受制于任何⼀门学科来设定的,超出了任何⼀门学科但⼜和学⽣学习作为⼀个⼈的学习的本⾝联系在⼀起了,这样的学习会促使⼀个17岁的青少年去思考:学习⽆处不在,除了发⽣在学校的学习,平时⽣活当中⼜是怎么样的学习?⾼中最后⼀年,要花整年的时间去撰写长达三千字,原创型研究式的论⽂,要求学⽣不再是知识的吸收者,⽽是知识的创造者。

这⼜是IB跟AP和A-LEVEL 在教学过程中的另外⼀⼤差异,属于宏观层⾯的不同。

其三区别:培养⽬标和结果不同
既然教学的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化,那么最终的⽬标也⾃然有别。

如果说中国公⽴学校的教学是通过题海战术,熟能⽣巧的⽅式,帮助学⽣记忆答案,那么AP和A-LEVEL 则是通过探究性学习帮助学⽣学会寻找答案;⽽IBDP不仅仅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学会寻找答案,⽽且通过对学习和知识本⾝进⾏反思训练学⽣学会提出⾃⼰问题。

⽐喻:⼀位修车技⼯只能换汽车轮胎,倘若车门或车灯坏了,解决不了,那么他属于记忆答案型技⼯。

另外⼀位能够娴熟地修理任何⼀辆损坏的轿车,那么他是⼀位学会了找答案的⼯⼈。

“损坏的轿车” 是别⼈抛给他的问题,“修理” 是他找答案的过程。

第三位不仅仅对汽车构架了如指掌,会修车,同时⼜会琢磨:“我如何能够制造⼀辆可以⾃我修理的汽车?” 那么这位就是⼀位会提问的⼈才。

这个问题是属于他⾃⼰的,那么寻找答案的过程就变成了他的私事。

这样的⼈具有⾃⼰的观察⾓度,寻找答案不是为了别⼈,⽽是为了⾃⼰,学习的驱动⼒来⾃内⼼(如好奇⼼)--那么这不就是我们想要培养的“创新型⼈才”吗?
教育的最终结果:记忆答案,依赖记忆完成任务 VS 学会寻找答案,解决别⼈的问题 VS 学会提出⾃⼰问题,创造新的知识---这就是IB,AP,A-LEVEL和中国公⽴教育的另外⼀⼤本质区别。

听我这么⼀说,似乎IB 含⾦量最⼤。

确实如此。

但是,含⾦量⾼是⼀把双刃剑,从何说起?含⾦量⾼说明他难度⼤,难度⼤会对两种⼈群有⾼难度要求:1。

⼀个当然是学⽣,如考验学⽣花⼀年的时间,写出3000字或者更长的英⽂论⽂。

这种论⽂可能令中国的研究⽣也为难的“原创型论⽂”,对学⽣来的挑战极⼤。

2。

对⽼师要求⾼:⼀旦设⽴IB课程,你必须要把套餐⾥⾯涉及到的⽼师以及配备的资源都要准备到位。

从办学的⾓度来讲,学校的资源投⼊是⾮常⼤的:反观AP,我只要找⼀个⽼师就可以开设起来,所以从学校的资⾦和资源的投⼊⾓度来讲,当然AP的容易程度最低,IB最⾼。

所以⾼含⾦量的IB课程是把双刃剑,不是所有的学⽣或者学校仅仅依
靠热情就能驾驭的。

【三⼤国际课程的区别解析】相关⽂章:08-30
05-24
08-26
05-24
09-02
10-28
10-23
08-14
08-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