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八上6.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在本节内容学习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对生物进行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了辅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包含的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因而它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生物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其中第一个层次,通过列举一些生物种类的数据,使学生能十分直观地感知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本节的核心,同时也是知识的深化;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则体现了生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启发式数学,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如:播放大自然风光录像,然后提问“大自然中美丽的风景由哪些部分组成?”用这样的问题导入,过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通过分组与动合作,整理出所需要的知识,使其在合作探究中体现自主学习的乐趣。
围绕“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这条主线,贯穿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理解三个层次之间联系。
总之,按照“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实现由扶到放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玩在学,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语言表达及生物科学素养有所提高。
在学在玩。
并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去获取知识,主动去合作,大胆展示。
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动画、分析、比较具体数据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以及三个层次之间关系,同时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本节内容是在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为第二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它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认识较直观,但对于基因多样性的实质则比较抽象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还认识不够比较专业。
所以教师不能要求太高。
教学重点应从学生身边入手,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教学重点:
1、生物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学习分析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基因的多样性。
2、归纳能力、推理能力生态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能列举生物多样的三个层次,并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要求学生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能够说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在对资料、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理、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5、让学生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培养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的学习按照:“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主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学生的互动合作,展示交流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首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使学生互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最后,通过展示交流这一环节使
知识升华。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本节知识的理解更直观更形象。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大自然风光的视频,从而丰富多彩的生物让世界充满了生机,引出课题。
根据自己的观察利用已有知识解答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丰富
2、我国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了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板书)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自然界中生物种类到底有多少种有待于我们探索,其中被标识的生物有175万种复习已学知识,说出这些生物的类群。
通过分析90页表中各类动物的种数?你你有什么体会?我国生物资源情况怎样?图表中我国已知生物类群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我国的裸子植物种类最少,为什么又被公认为是裸子植物的故乡呢?
让学生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出我国生物资源情况。
分析课件图片,回答问题: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环节动物、苔藓类等。
阅读数据资料。
答: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阅读图表资料,答:裸子植物最高;爬生类最低。
答:我国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有百分比最高,此外我国有许多世界上所特有的裸子植物,如银杏、水杉等。
看图分析数据,分组讨论,组长归纳并展示交流谈体会。
通过观察,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含义。
通过对图表中数据分析了解我国生物种类多,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基因的多样性
1、基因多样性
2、基因多样性的意义
3、基因多样性减少造成的危害
过渡:决定生物多样性外因是环境,内因是基因。
课件展示两组图片
1、猫与狗
2、不同的狗
设疑:猫与狗的基因组成是否相同?不同的狗基因组成是否相同?哪种基因组成差异大?
课件展示:美国大豆产量变化的事例。
袁隆平通过杂交水稻品种的培育提高水稻产量。
课件资料:2001年某动物园的华南虎生下两只小虎;眼睛是瞎的。
分析其中的原因?
小组成员互动合作、展示交流:
1、猫与狗的基因组成不同
2、不同的狗基因组成也不同
3、猫与狗之间基因组成差异大
分析杂交水稻的原理
以及完成此项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什么?
小组成员讨论,查阅资料得出结论,原因是近亲繁殖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借助课件展示,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对比分析,从而理解基因多样性的含义。
通过对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物种个体数量与基因多样性之间关系,进一步理解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关系。
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根本保证
3、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巩固生态系统的概念
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生态系统内各生物间关系。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及其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生态系统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描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认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其意义,从而理解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之间的联系。
六、巩固拓展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应当包括三个层次:的多样性、的多样性、的多样性。
2、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大豆出现了什么病害?这种病害是怎样解决的?这与基因有没有关系?
3、我国南方的马尾松林往往比较容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如果将马尾松与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七、板书设计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二、基因的多样性
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