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景山河的第二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胜景山河的第二回
作者:曹昌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第14期
上市折戟因“遗漏了很小的信息披露”?来年再上发审会?
今年春节,湖南胜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胜景山河”)董事长姚胜以感激的心情给他的朋友们发了一条短信,并说,“2011年,我们将带着您的期待穿越奇迹!”
但奇迹没有出现。

4月6日上午,《中国经济周刊》第一时间获悉,在证监会发审会2011年第60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胜景山河“首发会后事项”未获通过。

一切似在姚胜意料之外,也非外界想象中的“泪奔”。

4月6日中午,记者与正在北京的姚胜进行了电话沟通,他略带苦涩地笑称“我很好”,“遗漏了很小的信息披露。

(只是觉得)太可惜!”
这已是胜景山河的第二次功亏一篑。

2010年10月22日,主营黄酒生产和销售的胜景山河IPO申请获证监会发审会有条件通过。

2010年12月16日晚,胜景山河在深圳举办酒会,为公司股票将在17日登陆A股市场答谢。

但姚胜致辞完毕后便再没有现身酒会,与他同时“消失”的还有胜景山河的主要管理团队。

17日凌晨5时,姚胜见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时说,近期有媒体称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不实,涉嫌虚增收入、虚构存货等情况,并实名举报至中国证监会,16日晚,公司与交易所进行了紧急沟通,深交所同意公司暂缓上市,“缓缓不要紧,迟早会上的!”姚胜口气轻松,握手有力。

“暂缓上市”后,原本就受部分媒体质疑的“胜景山河IPO事件”瞬间在市场沸腾起来,而针对胜景山河的核查亦悄然展开。

据了解,从2011年元月开始,相关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审计机构及监管方联合派出了十几路调查小组,分头实地调查胜景山河在全国各地的100多家总经销商的销售数据,对每家经销商、有业务往来的银行等进行核查。

期间,胜景山河一高层向《中国经济周刊》坦陈,“这段时间真是胆战心惊、度日如年,平时极有生活规律的姚总(指姚胜)也通宵失眠。

可是第二天,他又会充满激情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据悉,2011年1-3月,在并不平静的日子里,公司陆续举行了年会、学习、参展等活动,“有声有色”,一如姚胜风格。

3月12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胜景山河车间,所见员工虽然稀少,但并不如外界所言“已停止生产”,工作正按部就班开展。

3月28日,在2011年成都春季糖酒会上,胜景山河据称满载而归,签订意向合同3500多万元。

但成都糖酒会的“好收成”没有给胜景山河带来“好彩头”。

清明过后的4月6日,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胜景山河二次上会被证监会否决,同时要求公司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证券持有人。

在证监会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称,根据中介机构的核查报告,胜景山河销售收入确认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存货是真的;相关用水用电指标符合行业情况和公司实际情况,不存在外购黄酒进行勾兑等“业绩造假”情形。

但存在未披露1家关联交易情况、未披露3家重要直销客户情况及对部分重要存货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等三大遗漏。

该负责人还表示,后续将对胜景山河保荐机构是否勤勉尽责进一步了解,如存在疏漏,证监会将依法处理。

胜景山河的保荐机构为平安证券。

在《中国经济周刊》对证券界相关人士的采访中了解到,2010年平安证券以成功保荐了39个IPO项目成为行业“领头羊”,其业绩的取得并不单凭保荐人,还部分依赖于遍布各地的项目代理人,基于数千万计的上市辅导费与承销发行费考量,“项目代理人方式下的风险不好控制。


不仅是平安证券,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均成许多投资者“诟病”的对象。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以从被服务公司收取中介费方式来获取利润——服务‘不好’拿不到钱——这种模式的公允性本身就值得怀疑。

多一个少一个(上市公司)不是问题,制度上有瑕疵才是症结所在。

上市流程需要重组。


胜景山河上市资格被撤,这是继立立电子、苏州恒久之后,证监会第三次撤销已过会公司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核准决定,外界认为,这还是监管层净化资本市场,避免重蹈蓝田股份、绿大地等上市公司业绩神话、欺诈发行股票所打下的一记“杀威棍”。

没有“业绩造假”而“存在信息遗漏”的胜景山河何去何从?姚胜在电话中仍以充满激情的口吻对本刊记者说,“来年我们再上发审会!”
在公信力面前,致力于成为“中国花雕”改革者、整合者的姚胜,真的准备好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