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试卷理(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段考化学试
卷(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甲醛的电子式:
C.光气COCl2的结构式:
D.甲酸甲酯的实验式:C2H4O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少或不变
C.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3.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显示.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5O2﹣﹣8e﹣=CO32﹣+2H2O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4mol
4.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i) I2(g)+H2(g) 2HI(g)△H=﹣9.48kJ/mol
(ii) I2(S)+H2(g)2HI(g)△H=+26.48kJ.
A.1 mol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5.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
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
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
6.如图a、b、C.d均为石墨电极,通电进行电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a的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
B.电解时向乙中滴入酚酞试剂,C电极附近变红
C.向乙中通入适量HCl气体溶液组成可以恢复
D.当b极有64gCu析出时,C电极产生2g气体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盐酸平衡逆向移动,但KW不变
B.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C.选用适当的正催化剂,反应活化能降低,分子运动加快,增加了碰撞频率,故反应速率增大
D.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
8.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将1 mol X和1mol Y进行如下反应: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的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 s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1 mol•L﹣1•s﹣1
B.将容器的容积变为20 L,Z的新平衡浓度将等于原平衡浓度的
C.若温度和体积不变,往容器内增加1 mol X,Y的转化率将增大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正反应的△H>0
9.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小段时间后,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种物质(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 )
A.CuSO4[Cu(OH)2]
B.NaOH(NaOH)
C.NaCl(NaCl)
D.CuCl2(CuCl2)
10.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可做二次电池(如下图所示)的碳电极.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mol/L KOH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C.放电时碳电极反应为:H2﹣2e﹣=2H+
D.放电时镍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共计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调控动物机体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3个酚羟基
B.每个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C.1mol去甲肾上腺素最多与2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D.去甲肾上腺素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2.在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 )
A.曲线Ⅰ表示盐酸的pH变化
B.曲线Ⅱ表示盐酸的pH变化
C.在相同条件下,两溶液生成的气体体积相等
D.醋酸溶液中加入锌的质量比盐酸溶液中多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为10﹣13mol•L﹣1
B.pH=2与pH=1的CH3COOH溶液中[H+]之比为1:10
C.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pH<7
D.1 mol醋酸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的个数为8N A
14.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H<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设变化过程中物质的聚集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
A.
B.
C.
D.
15.室温下,将1.000mol•L﹣1盐酸滴入20.00mL 1.000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1
B.b点:c(NH4+)+c(NH3•H2O)=c(Cl﹣)
C.c点:c(Cl﹣)=c(NH4+)
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三、(非选择题共80分)
16.(16分)化合物A,B可合成荧光“魔棒”中产生能量的物质之一(CPPO).请回答:(1)A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
(2)化合物A可通过以下步骤合成:CH2═CH2CH2ClCH2Cl CH2OHCH2OH…→A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反应(反应类型);
(3)B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的芳香族化合物C(C7H3Cl3O3)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4)B水解后的另一种化合物D,与D同类且含一个支链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种;(5)已知D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与乙酸、浓硫酸共热生成有香味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7.(1)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__________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液态H2O.已知室温下2g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kJ.SiH4自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已知H2SO4(aq)__________(OH)2(aq)反应的2H+(aq)+2OH﹣(aq)+Ba2+(aq)+SO42﹣(aq)═
BaSO4(s)+2H2O(l)△H=﹣1584.2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H+(aq)+OH﹣(aq)═H2O(l)△H1=﹣55.6kJ•mol﹣1则生成BaSO4(s)的反应Ba2+(aq)+SO42﹣(aq)═BaSO4(s)的反应热等于__________.
18.如图装置,C、D、E、F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
请回答:
(1)B极是电源的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颜色__________.
(2)若甲、乙装置中的C、D、E、F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时,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3)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则H应该是__________ (填“镀层金属”或“镀件”),电镀液是__________溶液.
(4)若将C电极换为铁,其他装置都不变,则甲中发生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19.298K时,某容积固定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5mol A发生如下可逆反应:A(g)═2B (g)△H=a kJ•mol﹣1.其中B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98K时60s达到平衡,则前60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mol•L﹣1•s﹣1.(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__________.
(3)若298K时B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__323K时(其他条件不变),B的平衡浓度为A的2倍.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298K时的.该反应中△H__________0(填“>”或“<”).
(4)若反应在298K 进行,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B、0.2mol Ne,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填序号).
A.等于60% B.等于40% C.小于40% D.介于40%~60%之间.
20.今有①CH3COOH、②HCl、③H2SO4三种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pH的由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__(用序号回答)(2)中和同一烧碱溶液,需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体积依次为:V1、V2、V3,它们的关系为__________.(用只含“=”的关系式表示)
21.在温度t℃时,pH=3的某水溶液中c(OH﹣)=10﹣9 mol/L,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
K w=__________.
该温度下,将100mL 0.1mol•L﹣1的稀H2SO4与100mL 0.4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的pH=__________.
2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根据所学内容,试回答下列问题:(1)滴定管精确度较高,准确量取KMnO4溶液可用__________式滴定管.
(2)滴定时其余操作均准确,若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测得待测液的浓度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
23.(16分)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碳的排放,实施低碳经济是今后经济生活主流方向.
(1)下列措施不利于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__________.
A.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保护植被
B.加大对煤和石油的开采,并鼓励使用石油液化气
C.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使用空调时夏季温度不宜设置过低,冬天不宜过高
D.倡导出行时多步行和骑自行车,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
(2)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如将CO2和H2以1:4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适当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能源.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
CO2+4H2__________+2H2O.
(3)CO2合成生产燃料甲醇(CH3OH)是碳减排的新方向.进行如下实验:某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2mol CO2和6mol H2,发生:CO2(g)+3H2(g )
CH3OH(g)+H2O(g)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反应限度标志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C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H2浓度与CO2浓度之比为3:1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D.CO2生成速率与CH3OH生成速率相等
现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
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mol/(L•min).
(4)CO在催化作用下也能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已知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 CO与20mol H2,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若A、C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则自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 A__________t C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若A、B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的平衡状态,此时在A点时容器的体积为V A L,则A、B两点时容器中,n(A)总:n(B)总=__________.
(5)以KOH为电解质的甲醇燃料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通入甲醇的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2014-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段考化学试卷(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甲醛的电子式:
C.光气COCl2的结构式:
D.甲酸甲酯的实验式:C2H4O2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结构简式.
分析:A、聚丙烯是由丙烯不饱和的碳原子相互加成得到的,注意原子之间连接.
B、甲醛分子中醛基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形成碳氧双键;
C、光气中C与O形成2对共价键,Cl与C形成1对共价键;
D、依据甲酸甲酯分子式判断.
解答:解:A、聚丙烯是由丙烯不饱和的碳原子相互加成得到的,其结构简式为
,故A错误;
B、甲醛分子中醛基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形成碳氧双键,故B错误;
C、光气中C与O形成2对共价键,Cl与C形成1对共价键,故C正确;
D、甲酸甲酯分子式为C2H4O2,甲酸甲酯的实验式即最简式为CH2O,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用化学用语的书写方法,化学用语是高考的热点,要熟练掌握常用的化学用语,注意不同化学用语的书写要求即可解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少或不变
C.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考点:焓变和熵变.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根据自发反应的判断依据判断,判断依据为:△G=△H﹣T△S,当△G=△H﹣T△S <0,反应能自发进行;当△G=△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解答:解: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为:△G=△H﹣T△S,当△G=△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当△G=△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自发反应判断依据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也不能判断熵的变化,自发反应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必须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故选:C
点评:自发反应的判断依据为:△G=△H﹣T△S,当△G=△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当△G=△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焓变和熵变都不能独立地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自发反应的判断依据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也不能判断熵的变化.
3.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显示.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5O2﹣﹣8e﹣=CO32﹣+2H2O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4mol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通甲烷气体的为负极,通空气一端为正极,电池总反应为CH4+2O2=CO2+H2O,正极反应为:O2+4e﹣=2O2﹣,负极反应为:CH4+5O2﹣﹣8e﹣=CO32﹣+2H2O或CH4+4O2﹣﹣8e﹣=CO2+2H2O,结合原电池的原理和电极反应分析解答.
解答:解:A、该电池中a为负极,b为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池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a流向电极b,故A错误;
B、电极b氧气得电子,生成O2﹣,而电极a需要O2﹣作为反应物,故O2﹣由正极(电极b)流向负极(电极a),故B错误;
C、选项中电荷不守恒,甲烷所在电极a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4+5O2﹣﹣8e﹣=CO32﹣+2H2O,故C正确;
D、1mol O2得4mol电子生成2molO2﹣,故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2mo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型化学电池,是对于原电池原理的应用,主要理解电池电解质不是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是固体,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是本题的关键.
4.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i) I2(g)+H2(g) 2HI(g)△H=﹣9.48kJ/mol
(ii) I2(S)+H2(g)2HI(g)△H=+26.48kJ.
A.1 mol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已知:①I2(g)+H2(g)⇌2HI(g)△H=﹣9.48kJ•mol﹣1;②I2(s)+H2(g)⇌2HI(g)△H=+26.48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I2(g)=I2(s)△H=﹣9.48kJ•mol ﹣1﹣26.48kJ•mol﹣1=﹣35.96kJ•mol﹣1,根据二者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判断.
解答:解:已知:①I2(g)+H2(g)⇌2HI(g)△H=﹣9.48kJ•mol﹣1;②I2(s)+H2(g)⇌2HI (g)△H=+26.48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I2(g)=I2(s)△H=﹣9.48kJ•mol﹣1﹣26.48kJ•mol﹣1=﹣35.96kJ•mol﹣1,
A.n(I2)=1moL,n(H2)=1mol,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放出的热量小于9.48kJ,故A 错误;
B.由I2(g)=I2(s)△H=﹣35.96kJ•mol﹣1,可知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kJ,故B错误;
C.反应①、②的产物都是HI,状态相同,稳定性相同,故C错误;
D.由I2(g)=I2(s)△H=﹣35.96kJ•mol﹣1,可知I2(g)能量大于I2(s),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明确盖斯定律的应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物质的稳定性与能量高低的关系,易错点为A,注意反应为可逆反应的特征.
5.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
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
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说明该该金属防腐的措施中连接外加电源,且阴极连接电源负极.
解答:解: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负极,阴极上得电子被保护,所以属于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A正确;
B.对健身器材涂油漆使金属和空气、水等物质隔离而防止生锈,没有连接外加电源,故B错误;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阻止了铁与空气、水的接触,从而防止金属铁防锈,没有连接外加电源,故C错误;
D.镁的活泼性大于铁,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而防止铁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答时要从钢铁生锈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科学的防锈方法.
6.如图a、b、C.d均为石墨电极,通电进行电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a的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
B.电解时向乙中滴入酚酞试剂,C电极附近变红
C.向乙中通入适量HCl气体溶液组成可以恢复
D.当b极有64gCu析出时,C电极产生2g气体
考点:电解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由图可知,甲中a与电源正极相连,则a为阳极,b为阴极;乙中c为阳极,d为阴极;电极是惰性电极,溶液中的离子放电,依据离子放电顺序写出电极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甲中发生2CuSO4+2H2O 2Cu+O2↑+2H2SO4,乙中发生2NaCl+2H2O
2NaOH+H2↑+Cl2↑,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中a与电源正极相连,则a为阳极,b为阴极;乙中c为阳极,d 为阴极;电极是惰性电极,溶液中的离子放电,依据离子放电顺序写出电极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甲中发生2CuSO4+2H2O 2Cu+O2↑+2H2SO4,乙中发生2NaCl+2H2O
2NaOH+H2↑+Cl2↑;
甲池中阳极a电极反应:4OH﹣﹣4e_=2H2O+O2↑;阴极b电极反应为:2Cu2++4e﹣=2Cu;
乙池中的阳极c电极反应为:4Cl﹣﹣4e﹣=2Cl2↑;阴极d电极反应为:4H++4e﹣=2H2↑;
A、甲中a的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故A正确;
B、乙池中的阳极c电极反应为:4Cl﹣﹣4e﹣=2Cl2↑;阴极d电极反应为:4H++4e﹣=2H2↑;电解时向乙中滴入酚酞试剂,d电极附近变红,故B错误;
C、乙中发生2NaCl+2H2O 2NaOH+H2↑+Cl2↑;向乙中通人适量HCl气体溶液组成可以
恢复,故C正确;
D、依据电极反应和电子守恒计算,b电极反应为,2Cu2++4e﹣=2Cu;c电极反应为:4Cl﹣﹣4e﹣=2Cl2↑;当b极有64gCu物质的量为1mol析出时,电子守恒得到,2Cu~2Cl2↑;C电极产生71g气体,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应用,熟悉电极判断、电极反应书写、电子守恒的计算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盐酸平衡逆向移动,但KW不变
B.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C.选用适当的正催化剂,反应活化能降低,分子运动加快,增加了碰撞频率,故反应速率增大
D.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向水中加入盐酸,抑制水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B.反应速率与反应现象没有必然的关系,反应速率表示的是化学反应相对快慢;
C.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D.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加快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分析移动,据此判断平衡常数变化.
解答:解:A.水中加入盐酸,抑制水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故A正确;
B.由于反应速率与反应现象没有必然的关系,反应速率是表示的化学反应相对快慢的,故B 错误;
C.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
D.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加入浓硫酸加快反应速率,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是常见题型,涉及水的电离、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等,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8.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将1 mol X和1mol Y进行如下反应: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的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 s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1 mol•L﹣1•s﹣1
B.将容器的容积变为20 L,Z的新平衡浓度将等于原平衡浓度的
C.若温度和体积不变,往容器内增加1 mol X,Y的转化率将增大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正反应的△H>0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根据达到平衡时生成的0.3mol的Z,可以计算出Z的浓度,得出60s内Z的反应速率,再根据不同物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得出答案;
B、由于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容积增大,压强减小,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增大X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Y转化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D、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
解答:解:A、,所以
,故v(X)=2v(Z)=0.001 mol•L﹣1•s﹣1,故A 正确;
B、容积增大为20L,压强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如果平衡不移动则Z浓度变为原来的,但是平
衡向左移动,Z浓度小于原来的,故B错;
C、平衡向右移动,Y转化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而Y起始浓度不变,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X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逆反应吸热,则正反应方向为放热,故△H <0,故D错.
故答案为:AC.
点评:考查化学平衡移动方向,要求学生能根据题目所给的各种条件改变,来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9.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小段时间后,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种物质(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 )
A.CuSO4[Cu(OH)2]
B.NaOH(NaOH)
C.NaCl(NaCl)
D.CuCl2(CuCl2)
考点:电解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电解池中,要想使电解质溶液复原,遵循的原则是:电解后从溶液中减少的物质是什么就利用元素守恒来加什么.
解答:解:A.电解硫酸铜时,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金属铜,所以应加氧化铜让电解质溶液复原,加入氢氧化铜会多加入水,故A错误;
B.电解氢氧化钠时,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所以应加水让电解质溶液复原,故B错误;
C.电解氯化钠时,阳极产生氯气,阴极产生氢气,所以应加氯化氢让电解质溶液复原,故C 错误;
D.电解氯化铜时,阳极放氯气,阴极生成金属铜,所以应加氯化铜让电解质溶液复原,故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池原理,分析两个电极上产生的物质,本着“出什么加什么”的思想来让电解质复原,题目难度中等.
10.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可做二次电池(如下图所示)的碳电极.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mol/L KOH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C.放电时碳电极反应为:H2﹣2e﹣=2H+
D.放电时镍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充电时,该装置是电解池,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解答:解:A.充电时,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充电时,碳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B错误;
C.放电时,碳电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故C错误;D.放电时,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学习难点,易错选项是C,要注意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书写电极反应式.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共计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调控动物机体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3个酚羟基
B.每个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C.1mol去甲肾上腺素最多与2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D.去甲肾上腺素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考点:真题集萃;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A.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羟基为酚羟基;
B.分子中连接4个不同基团或原子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
C.酚羟基的邻、对位位置可以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由结构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碱性基团﹣NH2,能与酸反应,含有酚羟基,能与碱反应.
解答:解:A.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羟基为酚羟基,由去甲肾上腺素分子结构可知,分子中含有2个酚羟基,故A错误;
B.分子中连接4个不同基团或原子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由去甲肾上腺素分子结构可知,与醇羟基连接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
C.酚羟基的邻、对位位置可以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由结构可知,1mol去甲肾上腺素最多与
3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故C错误;
D.由结构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碱性基团﹣NH2,能与盐酸反应,含有酚羟基,能与NaOH反应,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难度中等,掌握官能团结构及其性质是关键,注意C选项中酚羟基的邻、对位发生取代反应.
12.在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 )
A.曲线Ⅰ表示盐酸的pH变化
B.曲线Ⅱ表示盐酸的pH变化
C.在相同条件下,两溶液生成的气体体积相等
D.醋酸溶液中加入锌的质量比盐酸溶液中多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由于醋酸是弱电解质,与Zn反应同时,电离出H+,所以pH变化较缓慢,由图知盐酸和醋酸的pH变化都是由2到4,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但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氢离子和锌反应时促进醋酸电离,补充反应的氢离子,所以醋酸是边反应边电离H+,故消耗的Zn多.
解答:解:A.由于醋酸是弱电解质,与Zn反应同时,电离出H+,所以pH变化较缓慢,所以II曲线是醋酸溶液的pH变化曲线,I表示盐酸的pH变化,故A正确;
B.由于醋酸是弱电解质,与Zn反应同时,电离出H+,所以pH变化较缓慢,所以II曲线是醋酸溶液的pH变化曲线,I表示盐酸的pH变化,故B错误;
C.由图知盐酸和醋酸的pH变化都是由2到4,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但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氢离子和锌反应时促进醋酸电离,补充反应的氢离子,所以醋酸是边反应边电离H+,故醋酸生成的氢气较多,故C错误;
D.醋酸生成的氢气较多,故醋酸消耗的Zn多,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和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中等.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