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
1 / 9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的形状:球体(两头略扁,中间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1)“天圆地方”(2)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3)麦哲伦环
球航行初次证明;(4)人造卫星拍摄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3、 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3)麦哲伦环球航行;(4)登高望远。

4、 经纬线特点。

纬线
经线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以20°W 和与其相对的160°E 所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了东西半
球。

6、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180°—20°
W
7、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赤道以北(北纬)是北半球,以南(南纬)是南半
球。

8、低、中、高纬度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9、利用经纬网定位:根据经度和纬度的交点来确定地球表面某点的地理位置。

10.在经纬网地图中,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不管经线怎么弯曲,都是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为线上的两点,不管纬线怎么弯曲,都是正东、正西的关系。

表示某点的经纬度时,纬度在前,经度在后,例如,北京的经纬度(40°N,116°E)
11.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2、地球的公转
3、地球上的五带
1.五带划分的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不同,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语言”(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

3、比例尺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大。

4、比例尺越小,所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比例尺越大,所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5、1、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据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

2、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确定方向
3、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选择合适的地图:景点导游图
6、基本图例的识别:
7、等高线的判读:
8、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海陆比例: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
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七大洲: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欧洲(海拔最低)、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
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S”)、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2、板块运动特点: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3、世界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4、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现象。

解释珠穆朗玛峰升高的原因、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多变、短时间、不稳定,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

另外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了解即可)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雨。

3、(右图)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箭头。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 级。

右图的风力是4 级风
4、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
5、空气质量: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气温日变化:最高午后 2 时(14 时),最低日出前后(4 时左右)
1
、气温的变化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 月最高、1 月最低)海洋(2 月最高,8
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 月最高、7 月最低),海洋(2 月最高,8 月最低)
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 和 地形因素 的影响。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6、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 (主要掌握下面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巴西)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中东)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印度、东南亚)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撒哈拉以南非洲)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欧洲西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我国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沈阳就是这种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中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分布最广。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决定因素)
2、世界人口稠密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人口稀疏);从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四密”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的沿海和平原地区;“四疏”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高纬严寒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堵塞、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

4、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
第二节语言和宗教
5、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6、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
1.)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
2.)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教堂;
3.)东亚、东南亚一些人(如泰国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最大的差异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别
2.
聚落的形成条件自然条件: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人文条件:历史文化、宗教、政策
3.聚落的形态:平原地区—团块状;山区—条带状
3.读下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三地为什么能形成聚落?
2、假设你是本地区的城市建设局长,你会选三地中哪个建设城市?并且阐明你的理由?答:
1、三地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
2、选②.因为②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离①和③都很近,便于人
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沟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①和③更加开阔,发展空间较大。

一、国家和地区
第五章发展和合作
1、世界面积位居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世界人口位居前三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

3、地跨两洲的国家,例如埃及(跨亚非)、土耳其(跨亚欧)、俄罗斯(跨亚欧)。

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比较
1、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例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等。

2、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例如中国。

3、发展中国家经济较落后的原因。

4、发达与发展合作叫“南北对话”、发展与发展合作叫“南南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