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素养加强课8 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①→②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对应于Q点的兴奋,A错 误;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说明恢复静息电位,因此,Q处 有K+外流,B错误;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 后又恢复静息电位,而兴奋不能从胞体传递到轴突末梢,所以其波 形与图乙基本相同,C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是单 向的,所以不论S处电极在膜外还是膜内,电表Ⅱ的指针都只发生 一次偏转,D错误。故选C。]
③在单根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即 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而上述实验中a、b处的动作电位有明显 差异(如图),原因是不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________________ 不同导致b处电位叠加量减小。
④以坐骨神经和单根神经纤维为材料,分别测得两者的Smin和Smax。 将坐标系补充完整,并用柱形图表示两者的Smin和Smax相对值。
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糖蛋白;⑤若将电流
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D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细胞,含有2个突触,①错误;兴奋在 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而兴奋在神经细 胞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 细胞的细胞体或树突,刺激b点,产生的兴奋先传到a点、后传到d 点,因此 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 转,刺激c点,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a点,但能传到d点,所以a点不 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②错误;如果B受刺激,
C会兴奋,说明B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如果A、B同时受刺激, 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③正确;递质可与突 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糖蛋白,④正 确;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产生的 兴奋同时传到a、b两点,a、b两点同时兴奋,因此理论上电流计指 针不偏转,⑤正确。综上分析,③④⑤正确。故选D。]
高考生物素养加强课
8 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提升点1 膜电位的测量
膜电位测量及变化曲线分析 测量装置
电位变化曲线
两电极分别位于细胞质膜两侧 相同位置
测量装置
电位变化曲线
若减小a、b两点间的距离,则
d也随之减小,当ab=0时,两
个波峰重叠,电流表指针偏转
两电极分别位于细胞质膜两侧 一次
不同位置(a、b两点)
2.(2022·浙江1月选考)坐骨神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 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 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存在“全或无”现象。 欲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请完善实验思路,分析和预测结果(说明: 生物信号采集仪能显示记录电极处的电位变化,仪器使用方法不要 求;实验中标本需用任氏液浸润)。



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高,Na+浓度比细胞内低 B.乙图,E液中Na+、K+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要比组织液高 C.丙图,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低 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
C [静息电位主要是由细胞内的K+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发生时, Na+大量内流进入细胞内。组织液中K+浓度比神经细胞内的低, Na+浓度比神经细胞内高,A错误;乙图的静息电位为-70,与甲 图相同,因此E液中的K+浓度与组织液的相同,乙图中的动作电位 高达+70,比甲图高,因此E液中的Na+浓度比组织液的高,B错误; 丙图的静息电位为-70,与甲图相同,因此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 相同,丙图的动作电位仍然为负值,说明E液中Na+浓度比组织液 低,C正确;丁图中静息电位为-90,比甲图的低,说明细胞内K+ 与E液中K+形成更大的浓度差,丁图的静息电位绝对值越大,这是 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低造成的,D错误。故选C。]
测量装置
电位变化曲线
1.(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将枪乌贼大轴突浸浴于不同溶液,测 量动作电位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图中 1 为海水,2 为 1/3 海水和 2/3 等渗葡萄糖溶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刺激会改变神经细胞质膜的选择透过性 B.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不只有 Na+ 的跨膜运输 C.动作电位大小与神经细胞内外 Na+浓度差呈正相关 D.可用 0.9% KCl 溶液代替生理盐水进行神经兴奋性实验
2.(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 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甲图所示。 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细 胞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 能如乙、丙、丁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提升点2 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的判断
1.指针偏转原理 如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后面为该动作电位沿神经 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 化图:
2.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双向传导)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 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①处,测量③处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 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 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 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刺痛时完成调节 活动的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
②实验中,每次施加电刺激的几乎同时,在显示屏上都会出现一次 快速的电位变化,称为伪迹,伪迹的幅值可以作为电刺激强度的量 化指标。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上Na+的通道开放,会出现动作 电位,伪迹与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可估测施加刺激到记录点神 经纤维膜上Na+通道开放所需的时间。实验中的标本需要任氏液浸 润,因此伪迹是电刺激通过任氏液传导到记录电极上而引发的。
(1)实验思路: ①连接坐骨神经与生物信号采集仪等(简图如下,a、b为坐骨神经上 相距较远的两个点)。
②刺激电极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显示屏1上出现第一个动 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记为Smin。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动作电位幅 值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
坐骨神经和单根神经纤维的Smin和Smax相对值
[解析] (1)据题意可知,本实验要研究神经的电生理特性,坐骨神 经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刺激强度会改变被兴奋 的神经根数,它们叠加到一起的动作电位幅值就会改变,因此在阈 刺激的基础上依次施加由弱到强的电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不再随 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 (2)①出现第一个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阈刺激,当动作电位幅值 不再随刺激增强而增大时,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记为Smax,因 此当刺激强度范围为小于Smax且不小于Smin时,坐骨神经中仅有部 分神经纤维发生兴奋。
A.人手被刺痛时,一般是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B.甲处产生痛觉的反射过程需要三个神经细胞参与 C.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则可在③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图中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为A→B→C→D→E,没有甲的参与亦可 完成该反射
B [缩手反射的中枢是脊髓,疼痛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一般是 先缩手后产生痛觉,A正确;产生痛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B错误; 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会传递到C神经细胞,可在③处检测 到电位变化,C正确;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为A→B→C→D→E,反射 弧完整,不需要甲的参与,D正确。故选B。]
(教师用书独具) (2022·江苏宿迁高三专题练习)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 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细胞,含有3个突触;②分别刺激b、c点
时,指针都偏转2次;③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A、B同时受刺激,
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④递质可与突触后膜
D [适宜刺激会改变神经细胞质膜的选择透过性,从而使神经细胞 质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不只有 Na+ 的跨膜运输,葡萄糖也会被消 耗,B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当膜外Na+浓度下降时,动作电位的 峰值下降,膜外Na+浓度升高,则会导致Na+以协助扩散方式内流 的量增加,进而使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可见,动作电位大小与神 经细胞内外Na+浓度差呈正相关,C正确;不能用 0.9% KCl 溶液 代替生理盐水进行神经兴奋性实验,因为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 流导致的,D错误。故选D。]
2.(2022·江苏无锡专题练习)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 验装置,两个神经细胞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两电极位于Q点 位置的膜外和膜内)、Ⅱ(R处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 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神经冲动传导过程 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 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单向传递)
①刺激b点(ab=bd),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率小于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速率,所以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 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1.(2022·江苏海门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 意图(a、d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有3个神经细胞,2个突触 B.刺激d点,电流表①偏转2次,电流表②不偏转 C.刺激a点,若c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 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D.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细 胞上是双向传导的
B [图中有3个神经细胞,分别是a所在的神经细胞,b、c、d所在 的神经细胞,e所在的神经细胞,形成2个突触结构,A正确;兴奋 在神经细胞之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刺激d点,兴奋无法传至a所在 的神经细胞,因此电流表①不发生偏转,而d所在的神经纤维上兴 奋是双向传导的,会同时到达电流表的两端,所以电流表②也不发 生偏转,B错误;刺激a点,若c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可能是由于 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突触后膜 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c处于b和d之间,因此如果刺激c点,若检 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细胞上是双向传导的, D正确。故选B。]
提升点3 兴奋传导和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
1.“药物阻断”实验 探究某药物(如麻醉药)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还是阻断在 突触处传递,可分别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上或置于突触处,依据其 能否产生“阻断”效果作出合理推断。
2.电刺激法探究反射弧中兴奋传导、传递的特点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 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当刺激强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坐骨神经 中仅有部分神经纤维发生兴奋。 ②实验中,每次施加电刺激的几乎同时,在显示屏上都会出现一次 快速的电位变化,称为伪迹,其幅值与电刺激强度成正比,不影响 动作电位(见图)。伪迹的幅值可以作为____________的量化指标; 伪迹与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可估测施加刺激到记录点神经纤维 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的时间。伪迹是电刺激通过 ________________传导到记录电极上而引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