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调研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园林调研案例
一、调研背景。
咱就说,中国古典园林那可是园林界的老祖宗啊,有着超级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呢,就挑了苏州拙政园来调研,这园子在古典园林里那可是响当当的明星。
为啥选它呢?首先苏州本就是园林之城,拙政园又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不去它那儿逛逛,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研究古典园林。
二、拙政园概况。
# (一)历史渊源。
这拙政园啊,岁数可不小了。
它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到现在都好几百年了。
最早是一个叫王献臣的官员建的,这人估计也是个文艺青年,想要打造一个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
不过呢,这园子在历史的长河里也是命运多舛,几经易主,还被各种改建。
但不管怎么折腾,它的那种古典韵味一直都在。
# (二)地理位置。
它就在苏州城的东北隅,地理位置相当不错。
周围的环境那叫一个美,旁边有河有巷,就像给拙政园这个大美人儿配上了漂亮的首饰和丝带。
园子里的布局呢,巧妙地利用了原来的地形地貌,依山傍水(虽然苏州没什么大山,但那种起伏的小地形也是利用得恰到好处),把山水、建筑、植物这些元素融合得那叫一个天衣无缝。
三、园林布局与造景手法。
# (一)布局特点。
拙政园的布局,就像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
整个园子以水为中心,水面占了园子的很大一部分面积。
你一进去,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水,波光粼粼的,像一面大镜子。
水的周围呢,亭台楼阁、假山怪石、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地分布着。
从空中看下去(我是没这个机会从空中看啦,但是想象一下),就像一颗明珠被各种精美的装饰环绕着。
园子被分割成东、中、西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色。
中部是精华所在,也是最开阔的地方,以水景为主,各种景观都围绕着水展开。
东部比较疏朗开阔,有很多庭院和建筑。
西部则相对紧凑,有一些比较幽静的小景点。
这三个部分虽然各自为政,但又通过回廊、花墙、小桥这些巧妙的设计联系在一起,就像一家人,各自有各自的小空间,但又能随时串门儿。
# (二)造景手法。
1. 借景。
拙政园的借景手法那可是一绝。
它能把园外的景色巧妙地“借”到园子里来,让园子看起来更大、更有层次感。
比如说,园子北面靠着城墙,它就把城墙上的景色“借”进来,让你在园子里能看到远处的青山(其实就是城墙上的那点儿山影啦,但意境到了就行)。
还有,园子里的一些楼阁,故意建得比较高,站在上面能看到远处的寺庙、古塔,这些外面的景色就成了拙政园的一部分,简直就是白嫖了别人的美景,还不花钱。
2. 障景。
障景就像一个魔术师的手法,故意在你面前设置一些障碍,让你看不到后面的景色,然后再给你一个惊喜。
比如一进园子,可能先看到一堵墙或者一片竹林,你心里就会想:“这啥呀,就这?”但是当你沿着小路绕过去,突然眼前一亮,哇,一片美丽的湖景就出现在你面前了。
这种先抑后扬的手法,把游客的好奇心和期待值拉得满满的。
3. 对景。
对景就是让两个景点相互对望,就像两个人在互相抛媚眼。
在拙政园里,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对景的设计。
比如你站在一座桥上,对面的亭子就正对着你,亭子的造型、周围的植物搭配得恰到好处,就像专门为你这个游客准备的一幅画。
你看过去的时候,就感觉自己融入到这个画面里了,特别有意境。
四、园林建筑特色。
# (一)建筑类型。
拙政园里的建筑种类可丰富了,有亭、台、楼、阁、榭、廊、轩等等。
每一种建筑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和特色。
1. 亭子。
亭子是园子里最常见的建筑了,形状各异,有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
亭子的作用可不小,它既是休息的地方,也是观赏景色的好地方。
比如说“荷风四面亭”,它建在水中央,四面都能看到荷花。
夏天的时候,坐在亭子里,微风一吹,荷花的香气扑鼻而来,那感觉,就像神仙一样。
2. 楼阁。
楼阁一般都比较高大,像“远香堂”就是拙政园里比较著名的一座堂。
它的建筑风格很典雅,里面的空间很宽敞,而且从堂里看出去,各个方向的景色都不一样。
前面是大片的水景,旁边是假山和树木,就像一个观景的大平台。
3. 廊。
廊就像园子的经脉一样,把各个建筑和景点连接起来。
拙政园的廊有直廊、曲廊、回廊。
曲廊特别有意思,它弯弯曲曲的,走在里面就像在走迷宫一样。
而且廊的两边还有各种花窗,透过花窗看外面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画框里的画,每走一步景色都不一样。
# (二)建筑装饰。
拙政园建筑的装饰也是非常精美。
从屋顶到门窗,从柱子到栏杆,到处都充满了细节。
1. 屋顶。
屋顶的样式有很多种,像歇山顶、悬山顶。
这些屋顶的脊上还装饰着各种小兽,有的是为了镇宅辟邪,有的就是为了好看。
这些小兽雕刻得栩栩如生,就像要从屋顶上跳下来一样。
2. 门窗。
门窗是建筑装饰的重点。
园子里的门窗有很多都是花窗,花窗的图案各式各样,有几何图案、花卉图案、人物图案。
这些花窗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度,还起到了透光、通风的作用。
透过花窗看外面的景色,有一种朦胧美,就像雾里看花一样。
五、植物配置。
# (一)植物种类。
拙政园里的植物种类多得就像一个小型植物园。
有高大的乔木,像银杏、香樟,它们就像园子里的卫士一样,高高地挺立着。
还有各种灌木,像杜鹃、山茶,开花的时候,五颜六色的,把园子装点得像个大花园。
水生植物也不少,像荷花、睡莲,在水里静静地生长着,给水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 (二)配置原则。
1. 因地制宜。
植物的种植根据园子的地形和环境来安排。
在水边就多种一些水生植物,在山坡上就种一些耐旱的植物。
比如说,在池塘边种了很多垂柳,垂柳的枝条垂到水面上,就像姑娘的长发一样,随风飘动,和水里的荷花相互映衬,美极了。
2. 四季有景。
为了让园子一年四季都有看头,植物的搭配也是很有讲究的。
春天有桃花、杏花,夏天有荷花、紫薇,秋天有菊花、桂花,冬天有梅花、腊梅。
不管你什么时候去拙政园,都能看到盛开的花朵,闻到扑鼻的花香。
六、文化内涵。
# (一)命名文化。
# (二)哲学思想体现。
拙政园的布局和造景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比如说,园子以水为中心,体现了道家的“上善若水”的思想,水是柔软的、包容的,象征着一种和谐的境界。
而园子里的山水、建筑、植物的搭配,也体现了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七、游客体验。
# (一)游览路线。
拙政园的游览路线设计得很合理。
从入口进去,沿着指示牌走,就能依次欣赏到各个景点。
路线有很多条,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来选择。
不过我建议第一次去的游客还是按照常规路线走,这样不会错过一些经典的景点。
而且在游览过程中,会有很多休息的地方,走累了就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欣赏一下周围的景色。
# (二)游客感受。
我在调研的时候,采访了一些游客。
大多数游客都对拙政园赞不绝口。
他们觉得拙政园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能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有的游客说,在园子里走一走,就像穿越回了古代,能体会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不过也有游客觉得园子太大了,容易迷路。
还有一些游客说,旺季的时候人太多了,影响了游览的体验。
八、总结与建议。
# (一)总结。
拙政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的布局、造景、建筑、植物配置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仅是一个园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
# (二)建议。
1. 保护方面。
虽然现在拙政园的保护工作做得已经很不错了,但还是要继续加强。
比如说,对于古建筑的修缮,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不能破坏它原来的历史风貌。
还有,对于植物的养护也要更加科学,确保园子里的生态环境能够持续保持良好。
2. 游客管理方面。
为了改善游客的游览体验,可以在旺季的时候限制入园人数。
同时,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在园子里设置更多的指示牌和导游讲解点,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拙政园的文化内涵。
另外,还可以开发一些线上的游览服务,让那些不能亲自到园子里的人也能领略到拙政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