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心绞痛鉴别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多超过30分钟,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心电图有ST段抬高、异常Q波,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
2.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性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X综合征等,根据其他临床症状、查体和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来鉴别。
X综合征多见于女性,心电图负荷试验常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则阴性且无冠状动脉痉挛。
必要时行相关检查以明确。
3.肋间神经痛及肋软骨炎:本病常累及1-2个肋间,但并不一定局限在胸前,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肋软骨处或沿神经走行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活动时局部有牵拉疼痛,与心绞痛不同。
4.心脏神经症:本病患者常诉胸痛,但为短暂的刺痛或持久的隐痛,常喜欢吸一大口气或叹息性呼吸。
胸痛部位多为左胸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
症状多在疲劳后出现,而不在疲劳的当时,作轻度体力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
含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经衰弱的症状。
5.消化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疾病、膈疝、消化性溃疡、肠道疾病。
多伴有泛酸、嗳气等症状,与饮食有关,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必要时查胃镜等明确。
心肌梗死鉴别诊断:
1.心绞痛:患者胸痛症状程度重,无明显诱因,心电图示ST段持续抬高,查心肌酶、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以助诊断。
2.急性心包炎: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
但心包炎的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后者和疼痛在心包腔出现渗液时均消失;全身症状一般不如心肌梗死严重别合电图除aVR 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T 波倒置,无异常Q 波出现。
3.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休克。
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给、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
心电图示I 导联S 波加深,III导联Q 波显著、T 波倒置,胸导联过渡区左移,右胸导联T 波倒置等改变,可资鉴别。
4.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均有上腹部疼痛,可伴休克。
仔细询问病史、作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侧定可协助鉴别
5.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偏瘫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等可资鉴别。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X 线或磁共振显像有助于诊断。
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
1.肾实质病变:多见于青少年,有急性起病及链球菌感染史,解热、血尿·浮肿史,鉴别并不困难。
慢性肾小球肾炎与原发性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者不易区别,但反复浮肿史、明显贫血、血浆蛋白低、蛋白尿出现早而血压升高相对轻、眼底病变不明显有对称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糖尿病肾病,无论是1型或2 型,均可发生肾损害而有高血压.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为主要的病理改变,早期肾功能正常,仅有微量白蛋白尿,血压也可能正常;病情发展,出现明显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时血压升高。
2.肾动脉狭窄:可为单侧或双侧性。
病变性质可为先天性、炎症性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后者见于老年人,前两者主要见于青少年。
凡进展迅速的高血压或高血压突然加重,呈恶性高血压表现,药物治疗无效,均应怀疑本症。
本症多有舒张压中、重度升高,体检时可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处闻及血管杂音。
大刑量断层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恢素肾图有助于诊断,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3.、嗜铬细胞瘤:凡血压波动明显,阵发性血压增高伴心动过速、头痛、出汗、苍白症状,对一般降压药物无效,或高血压伴血糖升高、代谢亢进等表现者均应疑及本病。
在血压增高期侧定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香草基杏仁酸(VMA),如有显著增高,提示嗜铬细胞瘤。
超声、放射性核素及电子计算机X 线体层显像(CT )、磁共振显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本症系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
临床上以长期高血压伴顽固的低血钾为特征,可有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烦渴、多尿等。
血压多为轻、中度增高。
实验室检查有低血钾、高血钠、
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性降低、尿醛固酮排泄增多等。
螺内酷(安体舒通)试验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超声放射性核素、CT 可作定位诊断。
5.库欣综合征:系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糖皮质激素过多所致。
除高血压外,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血糖增高等特征,诊断一般并不困难。
24 小时尿中17 经及17 酮类固醇增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颅内蝶鞍X 线检查、肾上腺CT扫描及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可用于病变定位
6.主动脉缩窄:多数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少数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所引起。
特点为上肢血压增高而下肢血压不高或降低,呈上肢血压高于下肢的反常现象。
在肩胛间区、胸骨旁、腋部可有侧支循环动脉的搏动和杂音或腹部听诊有血管杂音。
胸部X 线摄影可显示肋骨受侧支动脉侵蚀引起的切迹。
主动脉造影可确定诊断。
心功能不全鉴别诊断:
1 支气管哮喘:左心衰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称之为"心源性哮喘"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或慢性心瓣膜病史,后者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前者发作时必须坐起,重症者肺部有干湿性哆音,甚至咳粉红色泡沫痰,后者并不一定强迫坐起,咳白色粘痰后呼吸困难常可缓解,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
2 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由于腔静脉回流受阻同样可以引起肝大、下肢浮肿等表现,应根据病史、心脏及周围血管体征进行鉴别,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得以确诊。
3 肝硬化腹水伴下肢浮肿应与慢性右心衰竭鉴别,除基础心脏病体征有助于鉴别外,非心源性肝硬化不会出现颈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回流受阻的体征。
高血压鉴别诊断: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岁发病,肥胖体型,高盐饮食,大量吸烟饮酒史,常规降压药物可使血压下降,有高血压家族史,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病史,故原发性高血压不除外。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有头晕腿软乏力,多尿,化验检查示低血钾高血钠,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血浆及尿醛固酮增多,肾上腺B超和CT示肾上腺增大,故考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不除外。
3肾动脉狭窄:高血压进展迅速或突然加重,舒张压重中度升高,查体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处可闻及血管杂音,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提示肾动脉狭窄,故肾动脉狭窄可能性大,可完善肾动脉核磁检查以进一步明确。
4嗜铬细胞瘤:多见于20-50岁,特征性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平时血压不高,发作时骤升,可达200-300/130-180mmHg,伴头痛,心悸,大汗,也可为持续性高血压,对常用降压药物效果不佳,但对α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硝普钠有效,化验检查血。
尿儿茶酚安水平升高,肾上腺B超,CT可见肾上腺肿瘤
5肾实质性高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前有发热感冒咽痛的感染性疾病史,有血尿浮肿等临床表现,化验检查有明显蛋白尿,血尿和贫血,血肌酐上升,以上均支持肾实质性高血压诊断,可行肾穿刺组织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
6皮质醇增多症:典型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血糖升高,尿17-羟皮质类固醇在55umol/24小时以上,尿游离皮质醇多在304nmol/24小时,血皮质醇不能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肾上腺CT,颅内蝶鞍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肾上腺扫描可以确定病变部位。
7主动脉缩窄:多见于婴幼儿及青少年,有头痛头晕,鼻出血等症状,下肢无力,麻木,发凉及间歇性跛行,查体上肢血压升高,下肢血压下降,肱动脉血压高于国动脉血压20mmHg以上,沿胸骨左缘至中上腹可闻及收缩中后期喷射性杂音,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核磁可明确诊断。
8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出现乏力多汗,多食善饥,体重显著下降,焦躁易怒,心动过速等高代谢症状,查体甲状腺肿大,血清游离T4增高,TSH减低,故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断不除外。
10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有表情淡漠,易疲劳,怕冷,肌肉乏力,颜面及眼睑和手皮肤浮肿,血清TSH增高,T4减低,故甲状腺功能低下诊断不除外。
11多发性大动脉炎:本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多数于40以下发病,近期发生高血压或者顽固性高血压,表现为全身不适,肢体间隙性跛行,一侧或者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双上肢收缩压差大于10mmHg,一侧或者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者腹主动脉区闻及血管杂音,化验检查可见血沉快,C反应蛋白增高,ASO增高,血清抗主动脉抗体阳性,可行主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1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出现抽搐和昏迷。
血压升高大于140/90mmHg,或血压较基础升高30/15mmHg.
13 口服避孕药致高血压:长期口服含雌激素成分的避孕药,多为1级高血压,停药3-6个月内血压多恢复到正常,上述情况者可考虑此因素。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鉴别诊断:
1.冠心病:本病多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肥胖、高龄等危险因素。
体征多不明显,如乳头肌功能失调,可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呈缺血改变。
结合ECG、UCG、心导管检查加以鉴别。
2.主动脉瓣狭窄:本病多见于风心病、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等。
查体可闻及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及左室增大体征。
胸片、超声心动以左室肥厚扩张为主。
可结合病史体征、超声心动结果鉴别。
3.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时多于幼儿时发现,多发生于遗传缺陷的基础上,常有发育差、心悸、易患呼吸道感染、易疲劳、哭闹后发绀等症状。
多有典型的心脏杂音及外周血管征。
可结合病史体征、超声心动结果鉴别。
扩张性心肌病鉴别诊断:
1.病毒性心肌炎:本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性感染,然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可闻及肺部湿啰音,心前区可闻及心动过速、第三心音及杂音。
X线检查可见心影扩大。
心电图:各种心律失常、ST-T改变、低电压改变。
UCG:心肌收缩力广泛下降。
心肌酶增高及病毒学检查可加以鉴别
2.冠心病:本病多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肥胖、高龄等危险因素。
体征多不明显,如乳头肌功能失调,可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呈缺血改变。
结合ECG、UCG、心导管检查加以鉴别。
3.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时多于幼儿时发现,多发生于遗传缺陷的基础上,常有发育差、心悸、易患呼吸道感染、易疲劳、哭闹后发绀等症状。
多有典型的心脏杂音及外周血管征。
可结合病史体征、超声心动结果鉴别。
风湿性心脏病鉴别诊断:
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本病多见于风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畸形、梅毒等。
除心尖舒张期Austin-Flint 杂音外,心前区还可闻及主动脉瓣舒张期杂音,可触及外周血管征,且不伴有开瓣音及第一心音亢进。
胸片、超声心动以左室肥厚扩张为主。
可结合病史体征、超声心动结果鉴别。
2.左房粘液瘤:瘤体阻塞二尖瓣口,产生随体位改变的杂音,其前有肿瘤扑落音。
瘤体常致二尖瓣关闭不全。
其他临床表现有发热、关节痛、贫血、血沉增快和体循环拴塞。
可结合病史体征、超声心动结果鉴别。
3.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时多于幼儿时发现,多发生于遗传缺陷的基础上,常有发育差、心悸、易患呼吸道感染、易疲劳、哭闹后发绀等症状。
多有典型的心脏杂音及外周血管征。
可结合病史体征、超声心动结果鉴别。
心绞痛:
1.心肌梗死: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多超过30分钟,常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心电图有ST段抬高、异常Q波,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
2.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性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X综合征等,根据其他临床症状、查体和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来鉴别。
X综合征多见于女性,心电图负荷试验常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则阴性且无冠状动脉痉挛。
必要时行相关检查以明确。
3.肋间神经痛及肋软骨炎:本病常累及1-2个肋间,但并不一定局限在胸前,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肋软骨处或沿神经走行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活动时局部有牵拉疼痛,与心绞痛不同。
4.心脏神经症:本病患者常诉胸痛,但为短暂的刺痛或持久的隐痛,常喜欢吸一大口气或叹息性呼吸。
胸痛部位多为左胸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
症状多在疲劳后出现,而不在疲劳的当时,作轻度体力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
含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经衰弱的症状。
5.消化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疾病、膈疝、消化性溃疡、肠道疾病。
多伴有泛酸、嗳气等症状,与饮食有关,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必要时查胃镜等明确。
甲亢鉴别诊断:
1.单纯性甲状腺肿:无甲亢症状。
甲状腺摄碘率可增高,但高峰不前移。
T3抑制试验可被抑制。
T4正常或偏低,T3正常或偏高,TSH正常或偏高。
TRH兴奋试验正常。
血TSAb、TGAb、TPOAb阴性。
2.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的高代谢征候群、心动过速、神经精神症状、眼睑挛缩和糖尿等酷似甲亢,但嗜铬细胞瘤患者无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而常有高血压,血及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升高,肾上腺影像检查异
常等,均有助于鉴别。
3.神经症:可有相似的神经、精神征候群,但无高代谢征候群、甲状腺肿及突眼。
甲状腺功能正常。
肺炎鉴别诊断:
1.肺结核:常见于年轻人,有结核病史及接触史,多有乏力、盗汗、纳差、午后低热等结核中毒症状,胸片示病变好发于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病变多样性,增殖,渗出,干酪变性,硬结,纤维化或钙化可同时存在,痰可找到结核菌,抗结核治疗有效。
2.肺癌:年过40岁的男性,长期吸烟为肺癌的"高危因素",肺癌的临床表现在早期阶段往往不多,在症状中以咳嗽,咯血,胸痛为多见,而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多为晚期表现。
咳嗽多以频繁不止的呛咳为主,反复或持续的血痰,限局而与呼吸有关的胸痛,反复发生同一部位的肺炎,最终应以影像学、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明确诊断。
3.肺脓肿:根据急性起病,发冷发热、咳嗽、咯痰、咯大量脓臭痰、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胸部X线见浓密片状阴影,其内形成脓肿,有液平面,诊断肺脓肿并不困难,应做痰培养及厌氧培养,并做药敏试验,以便合理选用药物。
慢支鉴别诊断:
1.肺结核:多有结核中毒症状,如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咳嗽、痰少或兼有咯血。
胸部X线可有浸润性或伴有空洞性病灶。
痰结核菌阳性。
2.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表现以咳嗽、咯大量脓性痰为主或以大咯血为主,肺部可听到湿性罗音(多呈固定部位的湿罗音)。
胸部X线检查除肺纹理粗重外,在局部可见肺纹理并拢、呈"双轨"影像或蜂窝样改变。
3.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哮喘有时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不易鉴别,但前者多有过敏史或过敏诱因,及季节性发作特点,发病年龄较轻,两肺有弥漫性哮鸣音,血嗜酸粒细胞,及IgE增高,β2受体激动剂及皮质激素有良效。
后者多于老年发病,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若干年后伴有喘息发作,多以感染诱发,起病缓慢,病程迁延难愈。
两肺以干湿罗音为主,以抗感染为主要治疗措施。
4.肺间质纤维化:致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甚多,慢性支气管炎晚期也可引起肺间质纤维化,所以鉴别上首先是寻找病因,如有否职业病史(尘肺、矽肺、石棉肺等)、药物史、结缔组织病史等,无病因可寻查的,多归类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体查可有爆烈性湿罗音及杵状指,血免疫球蛋白增高,抗核抗体阳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应与房或室间隔缺损,病理性杂间不甚明显者相鉴别,因后者自左向右的分流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右室增大,类似肺心病表现,但从病史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易于鉴别。
2.扩张型心肌病:特别是肺心病伴冠心病时,与该病的鉴别有一定困难,但前者多无慢性肺胸疾患,X线检查心影呈球形,并以左室增大为主,而肺心病则以肺气肿和右室增大为主,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易于鉴别。
3.冠心病:肺心病和冠心病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发、多发病,肺心病患者均有多年的慢性呼吸疾病和肺功能不全史,并以肺动脉高压和右室增大或右室衰竭为主要表现,而冠心病多有高血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史,并以左室增大和左室衰竭为主要表现,根据体检、X线和超声心动图不难鉴别。
消化道溃疡:
1.胃癌:本患者为老年性,近来腹痛发作频繁,无规律,纳差、消瘦、黑便等胃溃疡癌变症状,体检发现腹部包快,应考虑胃癌的可能,且内镜或X线检查见到胃的溃疡,必须进行良性溃疡(胃溃疡)与恶性溃疡(胃癌)的鉴别。
恶性溃疡的内镜特点为:①溃疡形状不规则,一般较大;②底凹凸不平、苔污秽;③边缘呈结节状隆起;④周围皱襞中断;⑤胃壁僵硬、蠕动减弱(X线钡餐检查亦可见上述相应得X线征)。
活组织检查可以确诊,必要时治疗后复查胃镜以进一步明确。
2.胃泌素瘤:亦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是胰腺非β细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所致。
肿瘤往往很小(<1cm),生长缓慢,半数为恶性。
大量胃泌素可刺激壁细胞增生,分泌大量胃酸,使上消化道经常处于高酸环境,导致胃、十二指肠球部和不典型部位(十二指肠降段、横段、甚或空肠近端)发生多发性溃疡。
胃泌素瘤与普通消化性溃疡的鉴别要点是该病溃疡发生于不典型部位,具难治性特点,有过高胃酸分泌及高空腹血清胃泌素。
溃疡性结肠炎:
1.慢性细菌痢疾:本患者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无急性痢疾病史,且SASP治疗有效,此次发作与前次发作相似,故目前不考虑此病。
常有急性痢疾病史,粪便检查可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检查时取粘液脓性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较高,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2.Crohn病:Crohn病的腹泻一般无肉眼血便,结肠镜及X线检查病变主要在回肠末段和邻近结肠且呈非连续
性、非弥漫性分布并有其特征改变,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一般不难。
克罗恩病有时可表现为病变单纯累及结肠,可参考自身抗体的检查。
3.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十年以上所引起癌变应与大肠癌鉴别,后者多见于中年以后,结肠镜与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
急性胰腺炎:
1..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有较典型的溃疡病史,腹痛突然加剧,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见膈下有游离气体等可资鉴别。
2.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常有胆绞痛史,疼痛位于右上腹,常发射到右肩部,Murphy征阳性,血及尿淀粉酶轻度升高。
B超及X线胆道造影可明确诊断。
3.急性肠梗阻:腹痛为阵发性,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无排气,可见肠型。
腹部X线可见液气平面。
4.心肌梗死:有冠心病史,突然发病,有时疼痛限于上腹部。
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图像,血清心肌酶升高。
血、尿淀粉酶正常。
胃恶性肿瘤:
1.胃溃疡: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若有穿孔出血可出现相应剧烈腹痛和呕血表现。
胃镜同胃癌表现相似,需要进一步病理除外。
2.胰腺疾病: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结石梗阻可出现突发疼痛,黄疸发热等表现,腹部超声常可见相应表现。
故诊断可除外。
直肠恶性肿瘤:
1.内痔:患者常有无痛性便后出鲜血,无排便习惯改变,请注意鉴别诊断。
2.直肠息肉:主要症状是便后出血,鲜血量不多,与大便不相混,指诊常可触及圆形柔软的肿物,可活动,请注意区分。
3.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是腹泻,带有脓血及黏液,有时出现大量出血,X线钡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腹股沟疝:
1.脂肪瘤:慢性病程,肿物生长缓慢,多无疼痛,可单发,也可多发;查体:肿物质地软,无触痛,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界限清楚,活动度好,按压肿物体积无变化;
2.精索鞘膜积液:腹股沟局部肿物,体积不随体位变化而变化;如为交通性鞘膜积液,透光试验阳性。
3.股疝:腹股沟韧带以下肿物,体积较小,多不能自行还纳,易嵌顿;
4.寒性脓肿:腹股沟韧带以下肿物,有波动感,腰椎X线片可见结核性改变,抗痨治疗有效。
慢性胆囊言:
1.胃、十二指肠溃疡:也有反复发作的腹痛病史,但其腹痛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可为钝痛、灼痛或胀痛,且疼痛有周期性及节律性,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作,精神紧张也可诱发,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
查体时,仅在发作时于剑突下有一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缓解时无明显体征。
活动期粪常规可检出潜血阳性。
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可明确诊断。
本患者的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与本病明显不符,故可排除本病。
2.慢性胰腺炎:又称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渐进性的胰腺广泛纤维化病变,多发生于30-50岁之间。
慢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后遗症,因此,其主要发病的原因是胆道疾病和慢性酒精中毒。
由于病理上的变化不一致,临床表现也有轻有重。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与慢性胆囊炎不同,它位于上腹部剑突下或稍偏左,向背部放射,平时为隐痛,发作时疼痛剧烈,酷似急性胰腺炎,除了腹痛,还可出现糖尿、脂肪泻、消瘦等症状。
少数病人出现黄疸。
腹部B超可有局部增大,胰腺轮廓常不清晰等表现,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符,该诊断可能性较小。
3.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也可出现上腹痛,但为无规律性隐痛,多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常伴有嗳气、返酸、呕吐等。
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可明确诊断。
本患者的腹痛特征及辅助检查与此病不符,可予排除。
胆囊结石:
1.上消化道穿孔:表现为突发上腹刀割样疼痛,可迅速蔓延至全腹,消化液沿右侧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表现为右下腹疼痛,但查体以上腹为重,腹肌紧张表现为板状腹,腹部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此患者病史及查体与此不符,可除外。
2.泌尿系结石:表现为突发右上腹绞痛,向会阴部放散,尿常规多提示肉眼或镜下血尿。
此患者现病史及查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