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精美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故事两则(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拜、桓”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难点】学习两则寓言故事,体会寓意,懂得无论学什么都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善于听取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重点)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开始:很累、很酸
纪昌学箭(射箭能手)
后来:坚持不懈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2.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

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3.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

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
验和感受。

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4.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

《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不足之处:
表格的利用还是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还学要教师充分的备课,预设。

27 故事二则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故事讲述了扁鹊拜见蔡桓侯,几次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

而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人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侯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人物介绍】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擅长各科的诊治。

在赵过是妇科医生,在周国是五官科医生,在秦国为儿科医生,他的名声大振。

秦国的太医李醯术不如扁鹊很嫉妒扁鹊,于是就派人杀害了扁鹊。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就是扁鹊所著。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少年拜师
扁鹊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

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
我年老了,想传留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

”扁鹊说:“好吧,遵命。


射箭出神入化——纪昌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

练习三年之后,即使是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皮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

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

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

.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尾巴的毛没有断。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抬高脚踏歩,并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课后作业
一、选择正确读音。

齐桓.公(huán héng)敷.药(fúfū)
拴.住(shuān suān)骨髓.(sǔi suǐ)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__通___,义为。

2.火齐之所及也___通___,义为。

3.汤熨之所及也___通___,义为。

三、想一想,连一连。

《扁鹊治病》西门豹 A.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纪昌学射》蔡恒公 B.无论学什么,都要从基本功入手。

《西门豹》飞卫 C.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四、课文整体梳理。

《扁鹊治病》是_______,扁鹊是_________时期的名医,他_______次要给______________治病。

《纪昌学箭》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的纪昌,堪称名师的,本则寓言故事告诉我
们。

五、重点段落品析。

纪昌学箭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能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练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

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

你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1. 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牢牢—()聚精会神—()
2.依照词语“百发百中”的结构形式,写出两个词语。

()()
3.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纪昌学射的过程,这个词语是(),跟这个词意相反的词语是()。

4.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习眼力呢?
5.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六、读《扁鹊治病》故事:小病不治加深,防微杜渐,这就是防——这就是这个小故事带给我们的大道理。

如果能穿越时空,你想对临死之前的蔡桓侯说什么?
参考答案:
一、huán fū shuān suǐ
二、1.“还”通“旋”,回转,掉转的意思。

2.“齐”通“剂”;火剂汤。

3.“汤”通“烫”;用热水焐。

三、《扁鹊治病》——蔡恒公—— C
《纪昌学射》——飞卫——B
《西门豹》——西门豹——A
四、寓言,战国,三,蔡桓侯,好学;飞卫;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

五、1.牢记目不转睛
2.一心一意一板一眼
3.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4.因为做事要从基本功练起。

5.学习要持之以恒,刻苦学习才能学友所成。

但学习也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六、示例:蔡桓侯,虽然你是国君,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