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参省.(xǐng) 跂.(qì)而望舟楫.(jí) 蛟.(jiǎo)龙
B.句读.(dòu)苌.弘(cháng)谄.媚(chǎn)跬.(kuǐ)步
C.槁暴.(gāopù) 经传.(zhuàn)中.(zhōng)规骐骥
..(qí)(jì)
D.驽.马(nǘ) 蓓蕾
..(bèi lěi)宁谧.(mì)含情脉脉.(m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信笺旋律不绝如缕毁家抒难
B.文采脚本鸿篇巨制异曲同功
C.幅员寒暄关怀备至沧海一粟
D.袅娜覆盖开城布公呕心沥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新报告显示, 2011年12月31日,我市共增加十种来汉越冬的候鸟。
②因为有政府的支持,庞大的中国市场和超前的软件设计作后盾,所以我敢向微软叫板。
③《党政机关公务用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根据细则,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
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
A.截止全力出炉B.截至全力出台
C.截止鼎力出台D.截至鼎力出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其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即将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起到
了推波助澜
....的关键作用。
B.“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
飞凤舞
...,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C.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
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
....。
D.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
....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的快捷语方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我们,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B.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放宽了对城市发展和人口自由流动的限制。
C."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统计中心数据表明,中国居民储蓄在2012年前三季度中,用于住房与教育的比例高达65.7%,远高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论文化创意
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
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
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
相对于创意的这种原初性和出发点特征,创造只是在这个原创性基础上和出发点之后的行动,是过程。
而创新则是整个创造的结果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新水平和新境界。
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形状和结构就是创意,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创造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把文化创意按照经济规律,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智慧型、知识型的新型产业。
但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而且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创意。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需要创意,但创意并非都是产业,也未必都要产业化。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事业则注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发挥。
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
我们之所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
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
因此,同时注重创意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就是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矫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不考虑文化主体性的做法。
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比如,一盒88 888
元的月饼,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意,但在价值背离的背后却是铺张和欺骗。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
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激发人们的智慧,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
文化创意无法用金钱计算,但带来的社会效应和文明进步却是巨大的。
它在人们愿意接受的范围内,唤起责任心,强化文明感。
因此,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6.下列关于“创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创意虽然不同于创造和创新,但又与创造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
B.与创造相比,创意具有“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等特征。
C.创意为创造提供了原创性基础和出发点,是创造活动应遵循的整个行动计划。
D.创意虽然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着创造过程和创造结果的水平。
7.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都属于文化创意,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功能不同,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B.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可急可缓的软指标。
C.文化创意产业只追求经济的增长,文化创意事业只追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二者对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D.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的属性不同,前者具有经济属性,后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只有两者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创意产业是由文化创意转化成的新型产业,它应该在文化创意的价值属性制约之下谋求发展。
B.文化创意有好坏之分,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就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C.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必须大力提倡文化创意事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D.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文化创意事业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负书担橐①,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
扺掌③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④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注】①橐:tuó,囊。
②纴:rèn,纺织机。
③扺:击掌,鼓掌。
④式:“试”,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黑貂之裘敝.敝:破损 B.引.锥自刺其股引:取,拿
C.清宫除.道除:打扫 D.何前倨.而后卑也倨:厉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 B.扺掌而.谈,赵王大说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D.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师不必贤于.弟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是促成苏秦发愤读书的原因的一组是 ( )
①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②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③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
④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
⑤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⑥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叙述了苏秦最初以连横之策说秦,而其说不行,于是发愤读书、终于相赵的故事。
B.秦惠王以条件尚未成熟委婉拒绝苏秦后,落魄的苏秦狼狈归家,父母妻嫂冷淡以对。
C.苏秦连夜给他人写信,陈述几十条理由,终于得到太公的《阴符》兵书,从而发愤研读。
D.作者对苏秦父母妻嫂前倨后卑态度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颇具讽刺意味。
第Ⅱ卷 (共114分)
四、(16分)
13.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分)
(2)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分)
(3)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11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
(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6分)
(1) 师者,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
(《劝学》)
(2)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劝学》)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五、(12分)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话,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
(只填序号)(4分)
①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
”
②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
③“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
④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最好扔了拐棍。
⑤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
正确语序
17.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4分) 年轻是什么?年轻是春日的竹笋、草原的新绿、出水的芙蓉;年轻是、远征的船帆、离弦的利箭:年轻是轰然出山的瀑布、、大漠风沙中的战旗;年轻是金,年轻是银,年轻是生命中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
18.为下列这条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4分)
今年8月1日,广西桂林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老母亲不慎走失,她的四个儿子放下手头工作四处寻觅已达两月有余。
自9月17起,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征集“桂林失踪母亲”的有关线索。
10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栏目中破天荒地播发了一条“寻人启事”。
在重阳前夕,这一非常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有关事迹的层层披露,在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及微博意见领袖们的努力下,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等携手5400万微博网友,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帮助孝子寻找走失母亲的爱心接力。
六、(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冬荷
李木生
①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霜。
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
②苍凉。
落寞。
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③湖,真的死去了吗?
④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呛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
⑤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
⑥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地开着。
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
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
⑦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
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
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
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
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躲避肯定是不行的。
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
⑧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
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
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
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
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纳山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
⑨还有给我以强烈震撼的那枝冰中的莲蓬。
莲柄早已没入冰雪中,莲头却执拗地伸出在冰面上,面朝着空旷的天空,十七个空了的莲房犹如十七个森然的弹洞。
真是触目惊心。
望着这十七个无言的黑洞,我依稀听到了呐喊与控诉。
它一定有过孕子的艰难与幸福。
那十七粒饱满圆润的莲子,肯定蕴含着新鲜而又芬芳的思想。
不然,枯燥狰狞的严冬不会向它施以能够致以死命的寒冷。
但是寒冷又能怎样?饱满的莲子早已植入湖底的泥中。
⑩太阳升起来了。
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没有尽头。
⑾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
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
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
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子散尽的莲蓬。
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
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
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
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
⑿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
⒀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
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
⒁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
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
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地飞翔吗?
⒂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晶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地演绎着。
⒃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
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花瓣分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子,泪泡一样地娇嫩着。
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
⒄风刮着。
冰封着。
雪覆着。
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
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
(选自《2011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19.文章多次写到太阳,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分)
20.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5分)
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21.第⑦段作者已经着力描写了荷叶,第⑧段为什么还特别刻画“一枚荷叶”?这两段表现了荷叶怎样的特点?(5分)
七、(60分)
22.请以“最好的奖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