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地理检测题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2,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3。

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的NO2和PO3的浓度数据。

读表,回答下题。

1.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2和PO3的浓度()
A.均显著增加B.均不会增加
C.NO2减少,PO3增加D.NO2增加,PO3减少
解析:B黄河中游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在下游大量堆积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使黄河下游基本上无外来补给水源。

若只考虑河流补给,不考虑支出,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因缺少支流注入,水量不会变化。

也不考虑沿线污染物质向河道中排放,故河水中NO2和PO3的浓度均不会增加。

区域调查是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查发现,美国某城镇主要产业活动包括农牧生产、矿产开发、林木轮伐等,毗邻的湖泊是其主要水源地,近年来湖泊中氮、磷等元素逐年增加。

下图为某城镇所在区域简图。

据此完成2~4题。

2.城镇东侧湖泊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A.农牧业生产B.林区生产
C.矿山开采D.高尔夫球场运营
3.到河口自然保护区调查时,能直接观察到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现象是()
A.生物种类减少B.土壤重金属增加
C.树木生长缓慢D.大量繁殖的藻类
4.为满足城镇发展,在废运河边建设电厂,从河流调水将影响()
A.河口自然保护区B.城镇居民的饮水
C.农场畜牧业发展D.工矿企业的生产
解析:2.B 3.D 4.A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城镇东侧湖泊的水系特征表明湖泊水源来自林地,水污染物很难跨流域转移,因此城镇东侧湖泊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林区生产,B正确。

第3题,由图可知,河口自然保护区上游为农场,农场中各种化肥残留物会导致水中藻类生物的大量爆发生长,D正确。

第4题,废弃运河临近河口自然保护区,调水会影响其水资源,A正确。

“光盘”行动倡导人们就餐时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读图,完成5~6题。

5.“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生态持续发展B.经济持续发展
C.社会持续发展D.生活持续发展
6.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就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解析:5.B 6.A第5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节约资金可以更好地投入经济生产,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B正确。

第6题,“光盘”行动必须采取共同行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就能节约粮食,减少浪费,我们就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A正确。

读内蒙古光伏发电产业链模式图,完成7~8题。

7.图中的①、②分别为()
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B.供气、液化气站
C.供水、农田灌溉D.钢材、轧钢厂
8.关于此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立足于煤炭资源的深加工②实现了光伏发电循环发展③最终产出绿色环保电能④达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7.A8.A第7题,根据图示的生产关系,①利用热电厂的热、电之外的产品主要是粉煤灰发展生产,可生产建材、新型建筑材料。

故选A。

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此发展模式是立足于煤炭资源的深加工,实现了光伏发电循环发展,最终产出绿色环保电能,①②③正确。

但是此发展模式仍然有废气排放,并未达到废弃物的零排放,④错。

故选A。

德化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有“闽中屋脊”之称。

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德化县农业系统的主要产业;德化县畜禽养殖数量较多,并且多为农户型散养,规模化养殖程度低。

读图,完成9~11题。

9.德化县山区农业环境负荷较重,主要原因可能是()
A.畜禽市场需求量大B.农业结构调整
C.耕地面积偏少D.草场资源丰富
10.化肥是德化县农田生产最主要的污染源,对此应采取的对策是()
①禁止使用化肥,发展有机农业②促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畜禽污染③提高有机肥还田比例,减少化肥用量④培植黑土资源,提高土壤肥力
A.②③B.①③
C.①②D.③④
11.德化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偏低,主要原因是()
A.畜禽生产规模大,废弃物排放多
B.水土流失严重,气象灾害频发
C.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容量降低
D.丘陵山地不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低
解析:9.C10.A11.D第9题,畜禽市场需求量大,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环境负荷较重无关,A、B错误;读材料可知,德化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闽中屋脊”之称,说明地势较高,以山地为主,所以可推测此地耕地面积偏少,C正确;草场资源丰富,不会导致农业环境负荷重,D错误。

第10题,德化县发展农业可少施化肥,不能禁止使用,①错误;德化县畜禽养殖数量较多,可以将畜禽粪便还田,促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畜禽污染,还能提高有机肥还田比例,减少化肥用量,②③正确;此地自然环境不适宜形成黑土,④错误。

故选A。

第11题,读材料可知,畜禽养殖数量多,但生产规模小,A错误;水土流失严重,气象灾害频发,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容量降低均在材料中无体现,B、C错误;德化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闽中屋脊”之称,说明地势较高,以山地为主,不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低,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

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中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鸭晚2个多月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据此回答12~13题。

12.“慢生鸭”饲养者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
13.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①使用剧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12.A13.B第12题,这种做法既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又保证了鸭农的高利润,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公平性原则。

第13题,“绿色食品”是指在种植、生产、加工等环节中做到无毒、无害。

①③的生产方式有害人体健康,不属于“绿色食品”生产方式。

茭白是一种蔬菜,适宜在淡水中生长。

下图为我国菜镇菱白产业链示意图,该镇以茭白生产为主导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据此完成14~16题。

14.为延长产业链,该镇还可发展的产业是()
A.休闲食品B.包装物流
C.软件开发D.服装制造
15.该产业链取得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为()
A.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减轻水体污染
B.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减轻土壤污染
C.增加该地植被覆盖,减轻了水土流失
D.增加中药材供应,减少药材资源枯竭
16.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
①河流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②河流为城市运送废水,加速净化③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④河流为城市增加一道风景线,并有利于防卫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14.A15.A16.B第14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是在茭白种植基础上将茭白直接面向市场,同时对于废弃物实现了再利用,为延长产业链,该镇还可发展茭白深加工,
发展休闲食品产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A对。

第15题,读图可知,图示产业链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水体污染,A对;图示产业链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但是原来排放的废弃物不属于工业废弃物,并未造成土壤污染,B错;图示产业链并未增加该地植被覆盖,C错;增加中药材供应,减少药材资源枯竭,属于经济效益,与题意无关,D错。

第16题,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水运、军事防卫三个方面,其中水运包含河流交汇处、河流航运的起止点、河口位置等。

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河流主要为城市提供用水和生活用水,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与为城市运送废水加速净化、为城市增加一道风景线关系不大,因此①③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传统处理
方式大多直接运到郊外简易填埋。

近年来,我国已研制出建筑垃
圾处理设备即移动式破碎机,它体积小、设备灵活,密封性好,
能够将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就地粉碎,使之成为再生砂石建材、再生砖等,成为新一代的城市“美容师”。

如图为我国某品牌的移动式破碎机。

(1)说出城市建筑垃圾简易填埋的危害。

(2)说明移动式破碎机在处理建筑垃圾中的优势。

解析:第(1)题,城市建筑垃圾简易填埋的危害可从对水源、大气、土地等方面的危害进行分析。

第(2)题,移动式破碎机在处理建筑垃圾中的优势可从移动式破碎机的灵活性、垃圾的有效利用和垃圾资源化等方面分析。

答案:(1)占用土地资源;污染土壤和水体。

(2)占用空间小,移动灵活,可随时转换作业场地;密封处理,减少建筑垃圾的二次污染;现场粉碎利用,实现资源再循环;减少建筑垃圾的运输量,节省运输费用。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3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从20%跃至61%,建筑行业对河砂需求量急增,而河砂开挖门槛低,利润丰厚。

但因管理等原因,我国河流饱受非法滥采盗采的伤害,河流深坑密布,水流紊乱,千疮百孔,可开采河砂资源日益匮乏,不少地方甚至已经枯竭。

下图为河砂开挖现场图。

(1)分析非法采砂对河道造成的危害。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整治河道采砂的措施。

解析:第(1)题,读材料“我国河流饱受非法滥采盗采的伤害,河流深坑密布,水流紊乱,千疮百孔”可以分析得出,河砂开采、挖坑,改变河底地形,导致河岸崩塌、堤坝松散。

采砂搅动河水,导致河水浑浊,污染水体,威胁用水安全;破坏河流生态环境,会导致某些水生生物生活环境的改变,减少生物多样性。

河床低洼处变多,影响河流水文特征,水流紊乱也会导致某些通航河道的安全性降低,影响航运安全;河流水位下降,致使河流周边地区水位也随之下降,湿地面积减小。

第(2)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依据这三个内涵要求要做到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生态持续发展,需要对采砂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整治,主要致力于恢复河流生态环境和修复湿地功能,具体措施可以对采砂区域、堆砂场地进行回填、平整、修复,清理平整砂石料堆、弃渣弃料;修复损坏的河床滩地、河道堤防及道路等。

针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需要对河砂这一自然资源进行适度开采,保证河砂开采的可持续性;同时,也可以从宣传、立法等方面整治采砂行为,在这一措施方面可以提出法律监管,加强管理,规范采砂、技术创新,寻找替代品以及宣传教育合理采砂。

答案:(1)改变河床形态,河床深度增加,引发河岸崩塌,堤防坍塌;破坏河流生物的生存空间,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生态系统破坏;采砂搅动河底,污染水体,威胁城市居民饮水安全;改变原有的水文环境,使河流水流紊乱,河流周边地下水位下降,湿地萎缩;破坏航道危及航行安全等。

(2)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打击非法采砂力度;加强管理,规范采砂行为;修复河流生态;鼓励科技创新,使用河砂替代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