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清代广西进士的分布地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广西进士的分布地理研究
78
⑧广西文史2005年第1期
清代西遴圭纷布地理研巍
滕兰花
人才分布地理是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
重要方面,它研究人才地域分布状况,特征和影
响因素.【l我国地理环境相当复杂,加上悠久的
历史,人才的时空分布表现得十分复杂,研究人
才分布地理,可以揭示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规
律.
自隋代开创了科举取士的风气后,历代均以
科举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科举录取的状况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当地的文化水平.而作为科
举考试的最高等级的进士,是传统社会里人才的
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各地进士的分布状况,可以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才的空间分布,结构状况
以及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内文化教育的发展水
平.本文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清代谢启昆《广
西通志?选举表》辅以各府州县志等文献资料,
对清代广西进士的籍贯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作
一
个初步的研究,以求教于方家.
一
进士籍贯分布状况与变迁趋势
据《清实录》记载,乾隆年间广西每届会试
取中2—8名,嘉庆年间为3—5名,道光年间为
5一lO名,咸丰年间为2—8名,同治年间为11—14名,光绪年间为11—13名.表格中的政
区设置以谢启昆《广西通志》卷三《郡县沿革表洋.宣称实行罢教,要求一日未达,便一日不复
教.广大学生首先响应教授们的斗争,声援教
授的同时,积极开垦荒地种菜,养猪养鱼,生产
自救,并发起组织"劳动生产团".
同年3月12日,西大接中央银行桂林分行
拨款通知书:"由教部电汇款计参千伍百万元."虽然杯水车薪,但为救燃眉之急,理应取
之回校,学校派人到银行领取,银行却以库存寸
头不足,钞票尚未运到而拒发.3月21日,公费
同学,即告断炊.学校将全部存款倒出,又卖掉
汽油一桶之款付出,仅能维持两日伙食.学校
又派人到银行催促,可是银行多方推脱拒不付款.在此情况下,同学们忍无可忍,采取行动,于
3月30日中午出发,结队游行,由将军桥步行
到中央银行门前.游行队伍前面打着白布横额"广西大学员生工警要求央行付款行列",并有
号兵奏乐引队,沿途高呼口号:"我们要吃饭",
人数近千人,悲愤激昂,路人为之动容.游行队
伍包围央行,学生用油墨在银行门前大书对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是古诗却符合
当时桂林景象,还用沥青把"中央银行"添改成"种殃银行".
学生代表多人与央行行长陈汉平交涉,陈
答复:"中央银行确实没有钱,昨天飞机因气候
关系没有着陆,你们不信,我可以打开仓库给大
家看…--..".下午四时许,在广大师生强大压力
下,由广西,交通,中国,中国农民四间银行各借给中央银行五百万银元,合计二千万交付学生代表,其余欠款由四间银行作保证,在三天内以光洋折合,全部付清,到下午六时多才把款领到,斗争胜利结束,学生回校."3.30''斗争,受到国民党中央社和中央桂林分社恶毒攻击,学校撰文予以反驳.[71
(高言弘广西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广西
大学教授)
[1】广西日报.民35年1月1日
【2】胡华编:中国革命史讲义,523页
【3】【6】广西金融志
【4】小春秋报民35年6月
【5】广西日报.民37年4月18日
【7】广西大学校史
清代广西进士的分布地理研究
表1清代广西各府州进士人数统计表
府州县,州,厅进士人数
临桂县185
灵川县30
永福县9
兴安县8
全州4
桂阳朔县3
林
府灌阳县1
义宁县3
永宁州6
西延分州0
龙胜厅,中渡厅0 小计298
郁林州22
郁北流县17
林博白县14
直
隶陆川县.7
州兴业县2
小计62
苍梧县25
容县14
梧岑溪县6
州
府藤县5
怀集县0
小计50
桂平县18
浔平南县13
州贵县8
府武宣县3
小计42
●
宣化县27
永淳县3
隆安县3
南横州7
宁
府新宁州3
忠州,果化土州0
归德土州
小计38
79
府州县,州,厅进士人数马平县12
上秀(金秀)8
融县5
象州2
柳柳城,来宾县0
州
府罗城县0
怀远,西林县0
雒容,凌云县0
上林,安隆长官司0
小计3
宜山县2
天河县1
思恩县0
庆河池州1
远
府安化厅0
天峨副长官司0
永顺副长官司10 {
小计5
天保县0
镇奉议土州4
安向武,都康土州0
府上映土州0
小计4
灵山县2
廉钦州县1
州
府合浦县1
小计4,
平乐县21
贺县7
昭平县6
平恭城县3
乐荔浦县1
府修仁
,信都县0
富川县0
永安州0
小计?r38
广西文史2005年第1期府州县,州,厅进士人数武缘县3
上林县3
迁江县l
思宾州0
恩白山,那马土巡检司0 府兴隆,古零土巡检司0 安定,都阳土巡检司0
定罗,旧城土巡检司0
小计7
崇善县l
永廉县4
左州l
龙州厅l
养利州,宁明州0
罗白,罗阳土县0
太茗盛
,思州土州0皿
府太平,安平,万承土州0
结伦,镇远,都结土州0
全茗,龙英,结安土州0
思陵,江州,凭祥土州0
明江厅,上下冰土厅0
上龙土巡检司0
小计7
注:表中的进士人数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和杨新益等编着《广西教育史——从汉代到清末>为主要依据,
并参照谢启昆的《广西通志>,钟文典《广西通史>以及有关方志统计而成.
一
》为制表依据.考虑到与现代广西辖境相吻
合,所以把隶属广东省管辖的廉州府也列入考
察区域.百色厅1875年升为百色直隶厅,1886
年归顺州升为归顺直隶州,1892年上思州升为
上思直隶厅,但均无中式进士,故表格不列出.
从以上表格可看出,清代广西进士共有
585名,桂林府298名,直隶郁林州62名,梧州
府50名,浔州府42名,南宁府38名,平乐府38
名,柳州府27名,太平府7名,思恩府7名,庆
远府5名,镇安府4名,廉州府4名,泗城府3 名,b基本上集中在桂东北,桂东南这些开发较早,人口密集的地区.
为了对各府进士分布的密集度做出更直
观的描述,我们不妨把清代广西的进士人数分: 地区进行统计,兹列表如下.
桂东北的桂林府和桂东南的郁林州,浔州
府,梧州府为进士分布密集区,平均每县进士均为l0人以上.进士分布一般区有柳州府,平乐府,南宁府和廉州府,平均每县进士为1人以上,其中柳州,平乐,南宁三府所辖之县平均每
县进士人数为3人.桂西南,桂西北,桂西的庆
远府,思恩府,泗城府,镇安府,太平府则为进士分布稀疏区,平均每县进士不足1人.百色直隶厅,归顺直隶厅,上思直隶厅无进士中举.虽然
这种统计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各府管辖下不同的县进士人数的平均值,但大体上能透射出各府厅文化发展的高低发展水平.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清代广西进士
的籍贯分布在前期和后期并无特别明显的变化,仍集中在丘陵,平地,河谷盆地,也就是经济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的地区,如桂林府,梧州府,郁林州,浔州府,南宁府,柳州府等中式进士较多且一直保持优势.一些交通不便利,经济
较落后的边远地区的文教事业相当落后,因而中式进士者寥寥无几,如太平府,泗城府,思恩府,镇安府.到嘉庆后期,这种分布状况有所变化,文化教育事业较发达的府中式进士人数的排位基本上保持不变,只是有一些府人数有所
上升,如泗城府.地处桂西,桂西北,桂西南的
边远地区,虽然中式进士人数平均数仍很低,但还是有所增加,如镇安府的进士人数在前期为零,后期中式进士达4名,一跃上升到第8位. 密集区的府所辖各县平均进士数基本上在后期都有所增加,而且名次排列变化幅度不大.进
士分布一般区里的各府平均每县进士人数排位变幅亦不大.
二进士分布成因及特点
地理环境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
质基础,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社会环境则对人才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清代广西进士的地理分布的成因
亦是如此.
第一,经济繁荣是进士产生的基础.进士
的分布有随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的趋势.
清代广西进士的分布地理研究
表2清代广西进士籍贯分布程度简表
府辖县数进土人数(单位:入)
密集区平均每县(州
,直隶厅)(单位:个)总数进士人数
密
桂林府1229824.8
集郁林府f|56212
浔州府4421O.5区
梧州府55010
——
南宁府9274.7
般平尔翳9384.2
柳州府8383区
廉州府44'1
镇安府1550.8
稀思恩府1270.6
疏泗城府530.6
区庆远府540.3
太平府2570.3
零百色直隶厅5O0
分
布归顺直隶州3O0
区上思直隶厅100
总计161275854.6
经济发展程度是影响人才分布的重要因
素,因为人需要一定的生活条件才能成长,经济的繁荣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可以从事广泛的社会活动.江苏,江西两省在明清两代中式进士人数一直居全国前列,就与它们所在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相对富裕这一
客观条件有关.
从顺治到道光三十年,广西全省中式进士
为308人,其中桂林府161人,占52.27%,庆远,太平,思恩,泗城府等开发较晚,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士人数最少,总共只有20人,占6.6%.镇安府无一人.自咸丰初年至光绪六年,广西共中式进士139名,其中桂林府为78名,占总数的56.6%,梧州,浔州,郁林,南宁四府合计46名,占33.3%.庆远和镇安
两府无一人.桂林府,郁林州,梧州府,浔州府
为进士分布密集区,县平均进士人数在l0人以上.桂林府高达24.8人,而且这种密集现象一
直持续到清末,这与这些地区本身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这几个府州地处桂东南和桂北一带,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达,均属开发较早的
地区.在清代,广西农业较发达的地区也就集
中在这些地区.在乾隆二十九年,广西民田主
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平乐,浔州,南宁诸府和郁
林州,总面积为61869顷,占全省民田的70%以上.[41桂林府自秦代以来一直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湘桂走廊的必经之路,扼广西与中原交往的咽喉要道,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浔州,梧州,郁林三地处桂东南河谷平原,农业,商业较发达,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广阔的活动空间.梧州府在清朝前期县平均进士人数居第6位,后期跃居第3位,这与梧州随着经济发展而渐成为与广东交流的中心地区,文教事业迅速发展有密切关系.
第二,便利的交通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
利的条件.
经济的发达带来了大量的移民和外来文
化,文化的相互渗透从而产生了不受地理环境所束缚的超地理环境因子.文化不断向纵深方向交流,传播,对当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现代交通方式出现以前,利用陆路和水
路运输是最优的运输方式,在交通线附近的地区的发展就因此而得利.
清代,广东商品往内地销售途径之一便是
沿着西江水系逆流而上,进入广西,再销往西南各省.广西境内的江河如浔江,西江,桂江成了
联系两广与西南各地的重要纽带.桂林府,郁
林州,梧州府浔州府这些地区成了广西与中原及沿海诸省的交通要道.以桂林为例,它历来
是中原腹地与岭南的重要通道和物资集散地, 交通较发达,有通往湖南的桂林官道,通往安南的大道,通往广东的桂江水路,如此的便利条件吸引着大量中原移民来到桂林居住,他们所带来的中原文化推动着桂林本地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为进士的产生提供了可靠的文化保障.
梧州位于西江水路的中心地段,向东可溯
江达广州,向北可逆水行舟北上柳州,桂林,沿
湘江入湖南,转入长江水系,继而北上中原.又
可溯西江西行,经贵县,达南宁,再沿左右江西
进至百色,最后进入云贵高原.这样的地理位
置使梧州一直占据着水路交通枢纽之利.梧州的文化亦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而发达起来.
82
⑧广西文史2005年第1期
第三,教育的发达则为人地的培养提供了
有力的文化保障.
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的分布和数
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文化分布的重心,体现了该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清代教育组织主要是官学和书院,社学三处系统.官学
作为官方机构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学校的教材由皇帝钦定,科举考试亦以此为标准,所以官学
发达地区,进士分布也就较稠密.
广西在清代共有府,州,县学84所,书院
221所,社学65所,义学213所.桂林,梧州,浔
州,郁林地区就有府州县学25所.【5这些学校就占了清代广西全省学校的三分之一强,为进
士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桂林在清代就出了4名状元,仅次于江苏,
浙江,安徽,山东四省,名列全国第五.【6而这4 名状元均出自临桂县,临桂县的陈继昌更是在
嘉庆二十年连中三元,获"三元及第"殊荣.这
种荣誉在清代全国范围内仅两人获得,一人是
苏州人,另一个就是陈继昌.故桂林有"状元城"之美称.南宁,廉州,柳州,平乐府处于广西
中心地带,经济发展程度和教育水平均不及桂
林等发达地区,所以进士分布较桂北少.
桂西和桂西北的太平,镇安,泗城,庆远,思
恩等府,多为土司管辖地,虽然在清中后期一直
进行改土归流,但土司势力仍十分强大,"蛮夷
人物强悍,风俗荒芜",…交通条件差,经济落
后,教育水平低,只是在嘉庆以后,随着西北和
西南的开发速度的加快,这些地区的进士人数
才有所增加.如百色在1875年升为直隶厅,成
为桂西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教育水平才有所
提高.1881年设立了鹅城书院,后陆续设了一
些学堂,收童讲学.太平府的龙州在明代以前
无书院,乾隆三年后方设有暨南,三楚,龙泉等
书院,社学和义学亦方陆续设立.再如,明代的
东兰壮人尚"不通官语,鲜诵诗书",【8】白山土司至清道光时期仍是"自司官官族外,解汉语者甚
稀"o[gl这样的发展状况使得该地区的教育水平
自然要远远落后于广西的其它发达地区.
进士的分布在某种程度上还表现出了一定
的历史传承性,因为文化传统的积累和沉淀有
相对的稳定性,而且文化杰出人物的示范和感
召作用十分显着.如桂林府的进士数一直位居
全省首位,"三元及第"的临桂籍状元陈继昌,其
祖父陈宏谋就是雍乾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南宁
府宣化县的钟德祥于光绪二年考中进士,官至
五品,其弟钟德瑞及其子钟刚中分别于光绪十
六年和三十年考取进士,乡人对钟氏家族有"一
门三进士"的美称.【l刚雍正十一年,武宣陈仁,
陈旭兄弟同登甲科,时人谓之"二龙".同治光
绪年间,灌阳县的唐景崧,唐景崇,唐景同胞
兄弟三人先后中式进士,钦点翰林,时人称之为
"同胞三翰林".【lI】可见,这种宗族好学上进的
风气对社会上的士子努力进取有着很强的潜移
默化之功.
在上述规律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进士
分布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地区的进士分布
总比较密集,经济落后地区的进士分布就较稀
疏,这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分析和研究清代
广西进士人才的空间分布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滕兰花,女,广西民族学院讲师,现为云南
大学中国历史地理学专业2004级博士生)
【1】张步天.<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3年:第265页.
【2】广西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教育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l0页.
【3】【6】杨新益,梁精华等编着.<广西教育史——从汉
代到清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49
页.
【4】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一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446页.
【5】蒙荫昭,梁全进主编.《广西教育史),广西人民出版
社,1999年:第198页.
【7】民国《镇安府志》第166页.
【8】(明)黄佐.《广西通志》卷八十七.
【91(清)朱锦.<白山司志》卷九.
【10】《南宁市志?综合卷?人物志》.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年:第848页.
【ll】广西史志资料丛书,梁精华.<广西科举史话》.广
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