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提问技能-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逆向提问反面激
美国名记者巴巴拉·沃尔特斯便是运用此 法的老手。她在采访伊朗国王时是这样提问的: 陛下,有人说你是独裁者,也许是仁慈的 独裁者,但终归是独裁者。我知道您已听到这 种微词了,现在正是您回答他们的机会。 伊朗国王回答说:“是的,我听到过这些 闲话”,他平静地接受了“你认为你是一个独 裁者吗?”这样的问话,并产生了欲为自己辩 解的欲望,于是,沃尔特斯顺势提出了一系列 棘手的问题,并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掌握提问技能
•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2019年带有传奇 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 记者提问了些大白话,如“你认为人类历史的 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 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 出来了。” •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石家庄签 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你如何 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 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当时敬一丹听后回应 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
• 比方说一位外商来河南考察投资环境,我去采 访他,问:“请您谈谈对河南的印象好吗?” 这就是开放式提问。关于对河南的印象,对方 可以简单地回答“好”,或是“还可以”之类, 也可能大谈河南人好,基础设施完善,高速公 路便捷等等,完全没什么限制,对方可以很随 意地回答。 • 提这样的问题其实很容易:今天这位外商来可 以这样问,明天另一位外商来还可以这样问, 几乎对任何对象——哪怕对他毫无了解都可以 这样提问,但对于究竟想从采访对象那里问到 什么,通常很难一个问题就问到点子上。
二、提问的类型
记者的提问五花八门,划分的类型也不一 而足,但所有的提问不外乎两大类型: • • 开放式提问 闭合式提问
1、开放式提问
• 所谓开放式提问,就是问题提得比较概 括、广泛、范围限制不很严格,给对方 以充分的自由发挥的余地。 •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 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 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 由,难以深挖。
从正面提问,又叫正问法,记者向
采访对象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问题提
得明快、直接,不拐弯抹角。一般来说,
这种提问方式进入话题快,采访效率高。
1、开门见山正面提
它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
一是记者较为熟悉的采访对象,有话直说不 客套更能显示彼此交往的随和;
二是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阅历的人,他 们见广识多,容易接受记者的采访,过多的绕弯 子反而造成尴尬别扭,令对方莫名其妙。开门见 山地提问可以使得采访气氛直率坦诚。
3、逆向提问反面激
反面激用的是激将法,它从逆向设问, 通过一定强度刺激的问题,激起采访对 象由“要我谈”变成“我要谈”,从而 打开采访通道。这种方式通常适合于那 些不善谈、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3、逆向提问反面激
激问,即问题有较强的刺激性,在 充分考虑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 提一些有棱有角的问题,激起对方谈兴。 激问法要注意因人而用。一些心理承受能 力较差的采访对象,过于刺激的问题可能 刺伤其自尊心,或者是可能引起反感甚至 发火,结果闹得不欢而散。
• 上述例子都是一些失败的提问,也无一 不说明提问的重要性,可见,新闻采访 离不开提问,而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 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因此能否掌 握提问的技巧和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 是采访的关键。
一、从什么样的角度提问
一般来说,可考虑运用以下三种: • 正面提 • 侧面探 • 反面激
1、开门见山正面提
中国女排在2019年重获世界冠军,《面 对面》栏目记者在采访主教练陈忠和的 时候,有一个主题是关于“上任伊始, 如何组建新队伍”的。采访片断如下:
• (1)记:你把所有的队员都换掉了。 • 陈:基本都换掉了。 • (2)记:为什么呢? • 陈:为的就是2019年奥运会或者是更长远的一些比赛。 • (3)记:但是我相信前一届教练挑的队员也都是很高标准,个个 也都是很优秀的选手…… • 陈:作为我可能会更超前一点……地方上来的教练,会考虑 上任一年内成绩不能太差,所以会留住好的球员,把今年先度过。 但是我组队的第一想法是,我挑选队员不能走弯路,不能第一年 第二年用的队员,第三年不用,这就是走弯路。 • (4)记:但这样做风险很大啊,等于是从头再来。 • 陈:风险大收获也大。 • (5)记:有没有个人的因素在里面?怕老队员自恃功高,尾大不 掉,会压不住? • 陈:这倒是没有。 • (6)记:那么你通过什么标准来挑选队员呢?你想组建一支怎样 的队伍呢?总体的构想? • 陈:……
2、迂回曲折侧面探
• 这是从侧面入手,采用启发引导的 方法,旁敲侧击,循循善诱,促使对方 回答记者的提问。这种情况,一般在 正面问不能奏效的情况下用。
2、迂回曲折侧面探
这种方式首先适合于记者不熟悉的 采访对象。侧面探往往是从一些一般性 的、对方熟悉的话题聊开来。可以先交 朋友,从关心采访对象工作、生活等方 面入手;也可以先找一个与采访对象能 沟通的一事一物,引起共鸣,由此入题。
• 就这个采访主题,比较一般的思路 可能会是( 1 )、( 2 )、( 6 )的采访顺序, 比较平直地询问组建队伍、挑选队员的思路, 采访对象可能也就据此做答。这是正面的提问。 • 但是,记者中间穿插的第(3)、(4)、(5) 个问题,确实是作为观众完全有可能想进一步 了解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从侧面(问题3) 甚至是反面(问题5),进一步挖掘的信息。 而恰恰是这几个问题,带出来的信息量更大, 更有价值。
刘振敏:小平同志,1958年您不是来过吗? 邓小平:是呀,那是修十三陵水库。 刘振敏:现在有什么变化? 邓小平:现在满山都是树哇! 刘振敏:您说过植树要坚持20年。 邓小平:是呀,植树要坚持 20 年, 100 年, 1000年。年年都要搞哇,世世代代搞下去。 可以看出,由于她善于从侧面提问,使得采 访很成功。
2、迂回曲折侧面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女记者刘振敏, 到北京十三陵水库采访植树造林活动。 她看见邓小平也在植树。这时有记者走 上前去问邓小平同志有何感想。邓小平 回答说“我是来劳动的,不发表感想”。 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正面采访很难 有所收获,但刘振敏并不“死心”,于 是她走上前去说:
2、迂回曲折侧面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