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和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产生原因、预防措施等进
行了初步探讨。

方法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评述。

结果中药不良反应的确存在,
但并非十分突出,且原因是多方面的。

结论中药毒副作用小,但仍要重视质量、
应用问题,要促进其安全、合理使用。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辨析;预防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WHO对“药品不良反应”(ADR)所下的定义是,药物在
常用剂量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或用于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所产生的
非预期反应,一般可分为A型反应和B型反应,A型反应与用药剂量有关,系药
理作用过强所致,一般能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较低;B型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与正常的药理作用无关,很难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的具体表现就是“药物的两重性”,即“药能治病,
也能致病”,中药也不例外。

其实我们的祖先对药物的这种特殊性早有认识,“是
药三分毒”所说的就是这种特殊性。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根据药物的功效和毒性,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中品“无毒有毒,
斟酌其宜”,下品“多毒,不可久服”,并指出毒烈之药的使用宜从小量开始,慎勿
过量。

由于中药与西药相比,其安全性高、副作用低,加之受“中药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这一片面宣传的误导,使人们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认识不足,导致非
合理使用中药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中药不良反
应个案报告也呈上升趋势。

笔者在此从中药的使用特征与毒副作用、中药不良反
应的概念,谈一点学习所获,旨在提高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正确评价中药[1]。

1药物质量问题: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原料和制剂两个方面。


些中药本身就含有有毒成分,不良反应出现较多,如附子、川乌、大黄、细辛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

原料本身的质量与药材品种、生长环境、生长年限、采收季节、炮制加工、储存条件等都有关,制剂质量则与
制备工艺是否合理、质量标准是否合理、药品质量是否可控等有关。

此外,重金
属和农药含量过高、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等外源性污染也会严重影响药物质量。

中药材基源问题:中药材做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药,其质量是保证中药饮
片和中成药质量的基础,而保证中药材质量首先涉及的关键就是基源。

我国地大
物博,物种繁多,单味中药材存在多来源的现象极为普遍,基源不同属性也有很
大差异。

如果临床发生不良反应使用的是中药饮片,追溯其基源还有线索;若是
中成药就并非易事,因为同属植物有效成分相近,即便是应用高科技手段鉴定,
追溯基源也很困难。

故此对中药材质量的控制,是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重中之重。

2. 中药标准与剂型:中药应用于临床防治疾病有中药饮片和中成药2种形式。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又一关键则是中药炮制,而“中药炮制规范”标准国家尚未统一,仍以各省、市的《中药炮制规范》为标准。

地方标准存在着“地方品种习惯用药”,难以统一。

部分中药和中成药尽管有了相关的质量标准,但有的标准并不能真正控制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2]。

3用量问题:3.1一次性过量:中药的使用有一定的剂量限度,如为达速效,
超剂量用药极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如煎服过量雷公藤根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活血化瘀药川芎,小剂量可以引起子宫收缩,兴奋心脏,大剂量则会抑制心脏,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关木通过量易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过敏性紫癜。

山豆根
过量易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3.2中毒问题:某些中药在常规剂量下,一般不会产
生不良反应,但若长期使用,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也会引发不良反应。

如牛黄
解毒丸可因雄黄于体内被部分吸收并蓄积,引起砷中毒。

番泻叶为泻下药物,同
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有些慢性便秘患者长期泡服,应注意可能发生低血钾,也
可能导致肝硬化。

4中药汤剂配伍不合理,中成药组方不合理,中西药联用不合理,也能导致
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的配伍用药可制约偏性,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历代本草
皆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记载。

某些中药相互间有相恶、相反的作用,如甘草有水
钠潴留作用与甘遂,大戟、海藻逐水作用相抵触,丁香与郁金、肉桂与赤石脂有
拮抗作用,合用会降低疗效,川乌与半夏、自蔹、自及,甘草与芫花,甘遂之间
均有增毒作用。

人参能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山楂、三味子、乌梅与磺胺和用引
起血尿等不良反应。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及精华所在,若药味过多,
忽视禁忌,或中西药联用不当均会引发不良反应。

如附子与麻黄配伍易引发毒性
反应;人参与藜芦同用藜芦的毒性就会超过它本身毒性的好几倍,极易引起中毒。

中药延胡索、川乌、黄连等与胃蛋白酶合剂类制剂联用,会发生沉淀反应,不利
于胃肠道的吸收。

5.炮制失度:有些中药生用毒性很大,经炮制后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有
些药物经炮制后增加疗效。

如川乌与延胡索主要成分都是生物碱。

而川乌生品剧毒,加水、加热处理后使极毒的双酯型生物碱生成只有原毒性1/2000~1/4000的不带酯链的胺醇类生物碱。

延胡索镇痛的主要成分生品煎出量较少。

经醋炙后,生物碱的溶出量增加近一倍。

如果使用不经炮制的川乌,极可能引起中毒的发生。

6管理不善:中药因来源复杂,内在质量差异很大,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对中
药材又未严格实施分类管理,一些有毒药材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在流通和使
用领域未能得到严格控制,滥用、误用而引起发不良反应。

3结语:要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一是承认中药有促进健康的一面,也
存在伤害健康的一面;二是要掌握好中药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三是要重视中药
及制剂的质量和合理应用问题,应首先辨明证候,因人因时因地选用,保证中药
的安全性。

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同时也不要炒作和夸大中药的不良反
应[3]。

【参考文献】:
[1]赵金英.浅谈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及症状。

中外医疗,2008,27(2 0):4
34
[2]梁雅论中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黑龙江中医药,2009年第 03期.
[3] 王若淇.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及防范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
3(19):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