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郑州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河南郑州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2024年河南郑州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一)
一、单选题
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卢梭
D.罗杰斯
2.“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语的记忆方式属于()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4.某老师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与大多数人一致,他的心理就是健康的。

这位老师所持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A.常规标准
B.临床标准
C.社会适应标准
D.生活适应标准
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要求是()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教书育人
二、判断题
1.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

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
2.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

()
3.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型是黏液质。

()
4.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5.教师对行政处罚有异议,自提出后在1个月内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他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
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杜威、卢梭、罗杰斯是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2.C【解析】题干引文的意思是:如果老师开导了(学生)还是不懂,那么暂时放弃开导,也是可以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

这符合量力性原则的内涵。

3.C【解析】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它是个体将过去经历过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保存在记忆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和情感被重新体验到的过程。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体现的是情绪记忆。

4.A【解析】常规标准是指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为标准,这种标准以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根据个人的心理行为是否偏离某一人群的平均值来区分心理健康与否。

这一判断标准意味着,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是健康的行为,偏离大多数人的行为则是不健康的行为。

5.A【解析】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有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其中,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所以A 项符合题意。

二、判断题
1.×【解析】原始社会教育的无阶级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接受教育;二是每一个教育对象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

但这只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

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但也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使教育从一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社会活动形式,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实践的专门程度,具备了独立的社会职能。

故题干的观点不正确。

2.×【解析】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其实现是有条件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3.×【解析】抑郁质的人容易形成思想敏锐、细心、想象力丰富、情绪体验深刻等品质;但也容易形成多疑、孤僻、怯懦等特点。

黏液质的人易养成自制、镇定、踏实等品质,但也易形成冷淡、迟缓、固执等特点。

故题干说法错误。

4.×【解析】少年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

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

5.×【解析】教育行政复议申请可以书面形式提出,也可以口头申请提出。

书面形式申请应在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书。

2024年河南郑州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二)
一、单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A.技术人员
B.管理人员
C.科研人员
D.专业人员
2.孟老师在教授“年、月、日”一节时,发给每名学生一张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让学生说说观察得出的结论,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月都是30天;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孟老师要教授的许多内容都由学生说出来了。

上述案例中,孟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自主探究法
B.讨论法
C.作业法
D.演示法
3.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利用了幼儿的()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
4.李教授参观一所中学时,翻了翻学生课桌上的课本,问道:“地下一千米比地面冷还是热?”学生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旁边的任课老师急了,马上问学生:“地球深层是什么地质结构?”全班学生马上回答:“是熔岩。

”以上案例中,学生对地球结构的学习属于()
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模仿学习
5.以下属于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是()
A.道德
B.习惯
C.条约
D.政策
二、多选题
1.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哈贝马斯
B.拉伊
C.梅伊曼
D.杜威
E.桑代克
2.一个班的几十个学生,从刚组建的群体发展为坚强的集体,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主要包括()
A.组建阶段
B.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C.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D.集体解散阶段
3.关于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B.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
C.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一级需要就会消失
D.同一时期内某种需要占主导地位
4.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包括()
A.感知运动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E.前运算水平
5.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A.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C.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D.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的能力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A【解析】题干中孟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年、月、日”的内容,运用了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3.B【解析】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识记。

潜移默化就是运用了无意识记,故选择B项。

A项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C项机械识记是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即平时所说的死记硬背。

D项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识记,有人也称之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

4.A【解析】奥苏贝尔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与此相反,机械学习就是学生没有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没有将教材的内容真正地理解,也就是传统的教学中的“死记硬背”。

题干中学生不能将对地球结构的学习应用于实际,即为机械学习。

5.C【解析】法的渊源理论通常把法的渊源分为正式意义上的和非正式意义上的两种。

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主要是指以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成文法,如立法机关或立法主体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条约等。

非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主要是指具有法的意义的观念和其他有关准则,如正义和公平等观念,政策、道德和习惯等准则,还有权威性法学著作等。

所以,C项属于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

A、B、D三项属于非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

二、多选题
1.BCE【解析】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

2.ABC【解析】一个班的几十个学生,从刚组建的群体发展为坚强的集体,一般要经过如下阶段:组建阶段、核心初步形成阶段、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3.ABD【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有:(1)七种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2)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3)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要并不消失;(4)同一时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但有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

4.BC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将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等三个水平。

5.ABC【解析】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

新课程改革并未强调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的能力,而是鼓励学生对知识有新收获。

故选ABC三项。

2024年河南郑州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三)
1.以下有关全面从严治党的名词解释错误的是()
A.“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B.“三实”——谋事要实、学习要实、做人要实
C.“两学”——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
D.“三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2.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丙。

丙死亡后一年,乙得知甲仍然在世,经通讯联系后,遂向法院申请撤销原死亡宣告。

撤销甲的死亡宣告后,甲与乙的婚姻关系如何()
A.自行恢复
B.并未自行恢复
C.视为自行恢复
D.经甲同意自行恢复
3.经济全球化,密切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使得原来区域性的传染病成为全球性灾难的风险大大提高。

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对抗性,防止传染病就要遏制全球化
C.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区分内因与外因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要注意分析转化的条件
4.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初审的内容不包括()
A.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
B.是否符合行文规则
C.是否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D.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5.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是()
A.“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屏障”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党、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A.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
D.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参考答案解析】
1.B【解析】“三实”是指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B【解析】我国《民法典》第五十一条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除。

死亡宣告被撤销的,婚姻关系自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

但是,其配偶再婚或者向婚姻登记机关书面声明不愿意恢复的除外。

”其中,配偶再婚包括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

3.A【解析】题干第一句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而第二句则说的是消极影响,这揭示了矛盾的普遍性,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故选A。

4.C【解析】《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初审,对收到的公文应当进行初审。

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文种、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已经协商、会签,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其他要求。

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ABD项正确。

公文印制必须确保质量和时效。

涉密公文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C项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选C。

5.C【解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体现的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是辩证法的观点,C项正确。

A项将意识与存在孤立开来,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 项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

故选C。

6.A【解析】十九大报告在评价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指出:“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