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江绍兴一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浙江绍兴一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
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
这些变化甫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
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
材料二:
我国1G-5G的发展历程
(摘编自《从IG到5G,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
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
5G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
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
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
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
对于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
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摘编自《破除人为藩篱携手拥抱5G》)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相关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即万物互联。
B.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速度更快、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
C.2019年是5G元年,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D.中国企业在5G标准版本中占有重要份额,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如超密集组网上具有领先优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80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IG时代的产物,可以移动通话,但不能视频通话,也不能发送短信、邮件。
B.从IG时代到5G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可见5G技术功能强大。
C.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提供可能,许多国家都希望在此轮技术进步潮流中占据先机。
D.5G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技术信息安全的问题受到了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的诟病。
3.面对个别西方国家的打压,我国5G发展应如何破局?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伴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眼下的新能源汽车,无论是续航里程还是电池寿命,都有大幅增加。
国家工信部规定,从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必须提供8年/12万公里质保,目前上汽荣威、比亚迪、江淮新能源等品牌都作出了动力电池8年/15万公里的质保承诺。
同时,在首批新能源车已开始批量报废的背景下,电池回收体系正在逐步建设中。
在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包括动力电池的成本、使用率、回收体系等方面的问题,未来都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此外,专家还提醒,电池的衰减和使用寿命跟使用方法有很大关系,因此车主应学会科学用车:“最好的做法就是频繁充电,让它保持电荷在中等水平;其次在驾驶习惯上也要减少急加速和急减速,最后就是要避免在高温下经常使用。
”
(摘编自陈丽《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及梯级利用体系已经起步》)
材料二:
一般情况下,如果容量性能降到30%以下,动力蓄电池就不再能梯次利用,只能拆解报废。
电池被拆解后,可回收其中有利用价值的再生资源,例如钴、锂、镍等贵金属。
这些资源将再次转化为电池的制作材料,这是构建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回收利用体系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动力蓄电池的拆解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拆解和化学拆解两种。
由于化学拆解中使用的强酸强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所以这种方法没有受到鼓励。
除了拆解过程可能造成污染,高成本也是阻碍退役电池回收再生的难题。
据相关拆解企业负责人介绍,广泛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价值较低,处置成本过高,再生收益远不抵其再生成本,这大大影响回收企业的积极性。
除了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回收成本,发放补贴也是业内广为认同的方案。
为了实现精准补贴,部分地区仿照家电回收补贴的做法,设立专项基金;不过,是否适合补贴、如何制定标准、怎样具体操作,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旧电池该去哪?电池回收启动溯源管理》)
材料三:
目前,废旧电池再生利用行业已有一定规模,并实现了产业化。
有关企业大多由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发展而来,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地区具备相应工业基础的中小城市。
行业已具备较成熟的设备和工艺,但是仍有技术升级空间。
拆解方面,一些企业已经开发出了“自动化拆解成套工艺”和“电解液与隔膜拆解回收工艺”。
再生利用以湿法冶金及物理修复法为主。
湿法冶金方面,已经开发出了“定向循环和逆向产品定位”工艺和“液相合成和高温合成”工艺。
物理修复方面,也已经实现了对电池单体自动化拆解、粉碎及分选,再通过材料修复工艺得到正负极材料。
但是,行业还存在锂金属回收率不高、多种电池回收处理兼容性不强等问题。
目前,与再生利用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正在加快研究制定。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调研报告》)
材料四: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拆解及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
1.下列对“动力蓄电池回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电池的成本、使用率、回收体系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有望在未来得到解决,这完全得益于产业政策的制定调整。
B.拆解报废的动力蓄电池所获得的贵金属将被转化为电池的制作材料,这在构建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回收体系中最为关键。
C.破解退役电池回收再生的难题,既要考虑降低处置成本以提高企业回收的积极性,也要考虑在拆解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D.虽然废旧电池再生利用行业已有一定规模,并将实现产业化,但仍存在锂金属回收率不高、多种电池回收处理兼容性不强等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不仅要做好回收和利用,也要在衰减速度和使用寿命上下工夫,后者与车主的充电方法和驾驶习惯有很大关系。
B.2018至2022年中国理论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量会逐渐递增,尤其是2020年前每年都成倍增加,但随后回收量的增速将会明显放缓。
C.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后将分类处理,除梯次利用外,当容量性能低于30%将拆解报废,而2018至2022年两者市场规模均将呈增长趋势。
D.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量增长速度于2021年将会有明显下降,这与动力电池生产技术提高密不可分,也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数量减少有关。
3.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
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
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
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
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
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
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
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
教育是非常严肃的一个话题,它关系个体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种教育模式要行稳致远,其核心要件当然是人才。
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课。
好的课程一般都有好的教学体验。
然而,好的教学体验不同于受学生欢迎。
我们希望寓教于乐,可是别忘了,寓教于乐必须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教应该是内容,乐应该是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二者既不可偏废,其地位也不可颠倒。
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和底线。
它们不是在诲人不倦,而是在“毁”人不倦。
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摘编自文峰等《给教育产业戴上质量“紧箍咒”》)
材料四:
除了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
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
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
比如,当课程后台大数据显示,在课程进行到某一时段时,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做出了暂停或回放的动作,那么可以就此了解课程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摘编自丁雅诵等《在线教育,打开你的知识空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在线学习,有着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B.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
C.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那些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可能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也在毁掉学生。
D.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可看到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到2017年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可推断出在线教育发展趋势良好。
B.从材料提供的数据来看,增长率在2012—2014年增长幅度较大,且在2014年达到高峰,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
C.寓教于乐中的“教”和“乐”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就会出现不和谐现象,出现教育问题。
D.在线教育中有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也有应对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这体现了在线教育专业分类越来越细的特点。
3.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广利,中山人。
女弟李夫人有宠于上。
太初元年
..恶少年数万人以往(大
..,以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
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
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
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
比至郁成,士才有数千,皆饥罢。
攻郁成城,郁成距之,所杀伤甚众。
贰师将军与东右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西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其夏,汉亡浞野之兵二万余于匈奴,公卿
..议者皆愿罢宛军,专力攻胡。
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轮台易苦汉使,为外国笑。
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
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
而发天下七科适①,及载糒②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
而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马校尉,备破宛择取其善马云。
于是贰师后复行,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
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
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到者三万。
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入保其城。
贰师欲攻郁成城,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诈,乃先至宛。
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于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
决其水原,移之,则宛固已忧困。
围其城,攻之四十余日,宛贵
人谋曰:“王毋寡匿善马,杀汉使,今杀王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不,乃力战而死,未晚也。
”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王。
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以王毋寡。
”持其头,遣人使贰师,约曰:“汉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
”贰师闻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许宛之约。
宛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
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选自《汉书·张骞李广利传》,有删改)
[注]①七科适:西汉有战争时征派至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
②糒:干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贰师将军与左右/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而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B.贰师将军与左右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而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C.贰师将军与左右/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而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D.贰师将军与左右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而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元年:我国旧时以人君即位的第一年为元年。
建元指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改元意味着更换了君主。
B.郡国:郡和国的并称。
汉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
C.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本文代指高官。
D.拜:指通过某种仪式来授予官职,常用为泛指授予官职、任命。
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利身负重任,但当初出师不利。
他承担为汉军选取良马的重任而出行,但是行至郁成,士卒已损失惨重。
B.汉朝在军事安排上意见有分歧。
公卿们都认为汉军已经消灭了许多匈奴兵,可以停战了,而邓光等人认为应攻打宛。
C.李广利带兵打仗机智灵活。
他根据宛城城中无井要汲取城外流水的情况,断绝了宛城的水源,宛城坚守者因此困苦不堪。
D.宛国国王行为失当,上下失和。
国王毋寡隐藏好马,杀害汉朝使者,使宛陷人困境,引起手下人的不满,以致身首异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
(2)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注
(金)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横波亭位于今江苏省赣榆县,金时属青口辖区。
金末正大年间,元好问随着逃难的人流南下到此,作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横波亭高耸特立的非凡气势。
“突兀” 是直接描写,“气压” 句运用衬托手法。
B.领联有诗人登亭所见之景,又有对古代豪杰的联想,虚实结合,突出横波亭的环境美。
C.尾联写青口帅眺望西北故国,自觉收复无力,只能舞剑书愤,长歌当哭,借酒浇愁。
D.本诗语言苍劲,风格雄健,情感厚重,遣词用字不同凡响,颇有辛弃疾词作的风采。
2.请结合诗作分析“老木清霜鸿雁秋”有怎样的含意和作用。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
(《寡人之于国也》)
(3)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__。
独夫之心,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4)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
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5)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恨歌》)
7、《掌上的心》是当代诗人雷抒雁的作品,品读该诗,说说这首诗的妙处。
要求:答出3条妙处,100字左右。
掌上的心
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就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
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8、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美”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
请以《红楼梦》为例,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带给你的审美感受。
不超过15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位于西班牙北部城镇埃斯特拉的一座罗马式教堂有一座“在马背上的圣乔治”的浮雕像,是从16世纪流传下来的。
因为年久失修,牧师们请了一位工艺美术老师来帮忙修复这座雕像。
然而,雕像修复完之后,牧师们崩溃了。
好好的中世纪艺术品,竟然变成了卡通风。
这件事很快就被西班牙艺术保护协会知道了,协会愤怒地表示“我们不能忍受我们的文化遗产遭到这样的攻击紧接着,当地政府也怒了,市长科尔多•辽兹对《卫报》记者说:“根本没人告诉市议会和地区政府他们要修复这件作品。
他们用了错误的石膏和油漆,原来的油漆层可能已经找不回来了,这原本应该是交给专家做的工作。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B
2.D
3.①自我革新上:加强科技创新,保持领先优势,引导技术潮流,让科技实力证明。
②技术合作上:交流互通,拥抱合作,互利共赢,扩大伙伴,争取舆论。
③美国打压上:既据理力争,要求对方拿出证据;又协商谈判。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4G技术开始传送视频”说法不当。
3G就可以传输视频了。
结合材料二图表内容分析可知,3G图片时代时候,就可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可无限漫游,处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等信息服务。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
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也因技术信息安全的问题受到了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的诟病”错误。
结合“对于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分析,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的不是5G技术,而是对中国的5G臆断和凭空指摘。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材料二“我国1G-5G的发展历程”及材料三“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
5G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
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分析,我国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引导技术潮流。
结合“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等分析,技术合作上,交流互通,拥抱合作,互利共赢。
结合“对于美国等个别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
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分析,美国打压上既据理力争,又协商谈判。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2、1.C
2.D
3.①行业方面:加快研究制定行业标准,提高回收利用和拆解技术,构建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回收利用体系。
②政府方面:加强相关产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推进行业标准制定,制定相应的行业补贴政策。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