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3课东汉的兴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一、选择题
1.光武帝统治时期,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了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下列各项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A.多次下诏释放奴婢
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答案】C
2.光武中兴的准确含义是指汉光武帝刘秀()
A.颁布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
B.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发展
C.提倡节俭,取消苛捐杂税
D.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答案】B
3.下列关于东汉衰败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东汉统治日益腐败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答案】A
4.外戚与宦官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使社会混乱,人民遭殃,最终导致()A.外戚的实力膨胀
B.宦官得宠,把持朝政
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答案】C
5.东汉后期,广大人民爆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A.外戚的权力膨胀,皇帝不能主政
B.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C.赋税、徭役沉重,刑法严酷
D.朝政腐败,时局动荡
【答案】D
6.黄巾起义对东汉政权的影响是()
A.因为起义9个月就失败了,所以影响不大
B.使东汉统治者励精图治
C.基本上摧垮了东汉政权
D.消灭了东汉政权
【答案】C
7.与陈胜、吴广起义相比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有()
①创立宗教组织
②被武力镇压
③推翻了封建王朝
④有组织、有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8.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口号
【答案】A
9.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社会比较安定
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人口增加
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答案】D
10.东汉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答案】A
11.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皇帝专权
B.外戚专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D
12.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为( )
A.休养生息 B.统一六国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材料二(建武六年)诏曰:“……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答案】(1)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①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3东汉的兴衰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
《东汉的兴衰》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讲述王莽代汉建新的故事;记住东汉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结合材料及教材能够概括出汉光武帝采取措施的内容。
通过回顾文景之治,能够总结出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
(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及观察图片,通过看图讲故事,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出现。
结合材料,分析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对东汉政局的影响。
认识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难点)
目标4:阅读教材知道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背景、人物、结局、影响。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自学检测
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________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
(1)背景:王莽施政加剧社会动荡,引发农民起义。
(2)建立: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________,史称东汉,他就是________。
3.光武中兴:
(1)目的: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2)措施。
①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表现: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开始时间:东汉中期以后。
2.原因:继位皇帝年幼,太后主持朝政,重用自己的亲戚,________权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依赖________除掉外戚,宦官由此把持朝政。
3.影响:
(1)导致政治腐败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
2.概况:创立太平道的________于184年领导的一场________的农民大起义。
3.口号:苍天已死,________,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4.结果:在________军队的残酷镇压下,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5.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三、合作探究
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光武中兴”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回答,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问题1.派代表讲述王莽代汉建新的故事?(历史事件:背景、时间、过程、结果影响)问题2.东汉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问题3.光武帝统治初期面临的问题?
问题4.光武帝统治的措施、结果?
任务三:【小组探究】结合课本材料研读,相关史事,课后活动1的内容,掌握以下问题。
问题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
问题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任务四:【小组探究】结合课本“黄巾起义”子目内容与知识拓展,回答以下问题,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问题1.黄巾起义的背景?(政治、天灾)
问题2.黄巾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特点、结果?
问题3.黄巾起义被镇压,是否说明东汉王朝转危为安呢,黄巾起义对东汉政局的影响?(现世影响)
四、知识结构
任务五:【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五、当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2.襄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作出过杰出贡献。
刘秀的贡献是()
A.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B.积极改革,富国强兵
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3.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下列帝王中哪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A.汉武帝
B.王莽
C.汉景帝
D.光武帝
4.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减轻刑法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③④
5.东汉中期以后,交替专权的是()
A.外戚和宦官
B.外戚和将军
C.将军和宦官
D.将军和地方官
六、学后反思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课程标准: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光武中兴、外企宦官交通专权、黄巾起义。
简述了东汉的建立初期,在刘秀的励精图治下出现了光武中兴,中期以后,由于外戚宦官的专权导致世风日下,政治腐败,最终走向衰落。
而张角发动的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使之名存实亡。
学情分析:东汉的兴亡内容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每一部分得故事性都是比较强的,所以对学生而言,充满的趣味感。
学生也很好理解政治斗争的特殊,喜欢历史表像上的故事,所以打开本课的大门并不难,老师应该设计更为巧妙的教学结构,让学生们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历史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知道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基本史实、黄巾起义和东汉的衰亡。
2、通过光武中兴和外戚宦官专权的对比,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政治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光武中兴与外戚宦官专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东汉盛衰原因的分析、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初步的分析、归纳和反思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
通过
光武中兴和
教学重点:光武中兴的表现和外戚宦官专权带来的消极影响。
教学难点:东汉衰败的原因和表现。
教学过程:
一、新课预习
1、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多次减免赋税,裁减官员,缓和了民族矛盾,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被称为光武中兴。
3、东汉中后期开始,由于皇帝年幼,形成了外戚和宦官,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4、公元184年,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农民起义。
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之走向灭亡。
二、新课导入:
东汉王朝,同学们相对比较陌生,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特点的王朝之一,让我们欣赏一个小故事,去揭开这个王朝奇特的面纱。
东汉外戚擅朝政,汉质帝抱怨梁冀专擅:此乃跋扈将军也。
梁冀心怀怨恨,以鸩弑君。
一个大臣竟然因皇上一句怨言就敢毒杀皇帝,足见这个大臣的胆量与权势是多么的嚣张。
带着这些趣谈,我们学习新的一课《第13课:东汉的兴亡》光武中兴
王莽篡汉赤眉绿林起义刘秀称帝光武中兴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以改革的幌子建立新朝。
由于社会问题积重难返,而王莽不切实际的改革更是激化了社会矛盾,爆发了反抗王莽统治的赤眉绿林起义。
经过十几年的政治、军事斗争,西汉宗室刘秀取得最后的胜利,在洛阳建立汉朝,史称东汉。
师:什么是光武中兴?
生:东汉初年,刘秀励精图治,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被称为光武中兴。
师:刘秀处心积虑维护东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可惜历史的发展偏离了他的设想,东汉走上了一条迥异的发展道路。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皇帝的妻族或母族,每当皇帝冲龄继位时,年幼无力亲政,往往由太后秉政,而太后又将朝政托付于其父兄,形成了外戚出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的局面,把持朝政。
宦官:在皇宫内伺候皇家生活的阉人,又成中官。
皇帝成年后,欲从外戚手中夺取政权,一般都依靠最亲近的宦官。
材料一:东京(东汉)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
——《后汉书皇后纪》
师:阅读材料,剖析东汉的外戚宦官政治有哪些影响。
阅读表格(或见课本61页码),分析东汉皇帝继位的特点?
生:东汉皇帝继位普遍年幼,而且皇帝寿命都不算长,所以上一任皇帝的皇后成为太后,控制下一任皇帝。
师:皇后作为一妇道人家,一般没有政治才能,而拥立幼君则更有利于她们控制朝政,享受权力、富贵,因此皇后在父兄的帮助下,一般都会拥立幼君。
材料二:和帝即祚幼弱,而窦氏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
——《后汉书·宦者传序》
师:所以皇帝如果希望夺回政权,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
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二十年,跋扈无比。
汉桓帝依靠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的力量,发动兵变,杀死梁冀,夺取政权。
但是又宠信单超等五人,朝政又朝着黑暗方向发展。
阅读材料,分析东汉的政治形态
师:材料三、四展现出东汉王朝什么样的政治特点?
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皇帝昏庸,将全力交给外戚或宦官,而外戚和宦官只会拥立容易受自己操控的新皇帝,因此东汉王朝陷入了外戚、宦官专权的怪圈。
师:外戚、宦官专政是中国古代政治权利嬗变的毒瘤,其根本原因是皇帝昏庸,那么在这样态势下,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生:百姓生活困苦,官员选拔受控于外戚宦官,导致了政治的腐败,更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
师:阅读材料,分析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
生:政治腐败,时局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自然灾害的突发更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百姓必然进反抗。
张角传教岁在甲子黄巾起义军阀混战
张角:东汉巨鹿人,士太平道的创始人。
一边行医一边传道,宣扬建立太平社会,最后领导黄巾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相比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在非常时期发动起义,黄巾起义有自身特点,首先以宗教以旗帜,张角传教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教徒散布在王朝统治的核心地区。
其次,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约定在甲子年(184年)同时发动起义。
最后组织性也比较强,发动起义后,36分领袖纷纷相依起义,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
由于东汉王朝的残酷镇压,起义军领袖又缺乏军事斗争经验,大规模的起义被镇压下去,而随之而来的军阀割据最红葬送了东汉王朝。
随堂训练:
()1、刘秀结束了新朝的混战与割据,建立东汉王朝,统治后期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B大一统C光武中兴D贞观之治
()2、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中,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局面?
A.光武中兴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大起义
D.王莽改制
()3、较之秦末农民起义,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有
A创立宗教组织B反对暴政C推翻了封建王朝D具有革命首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