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攻略测试 第一部分专题二第2讲专题模拟演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图是东北亚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地点可能存在锋线的是()
A.甲、乙、丙B.丁、戊、庚
C.甲、丙、庚D.甲、丁、戊
2.有关图中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冷锋,将向东南方向移动
B.丙处为暖锋,将向东北方向移动
C.若甲处为雨雪天气,则庚处为副热带高压脊
D.此时朝鲜半岛南端的气压值在1015~1020之间
解析:第1题,在等压线图中,锋线位于低压槽处,高压脊处不可能存在锋面。

第2题,丙处为高压脊,没有形成锋面;庚处位于日本附近,副热带高压脊不会影响到该地区;此时朝鲜半岛南端的气压值在1020~1025之间。

答案:1.D 2.A
(2011年山东济宁高三模拟)第22届冬奥会将于2014年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举行。

读索契区域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

3.索契1月气温高于0℃的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高
B.大高加索山对冷空气的阻挡和黑海的增温作用
C.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D.地势比四周低,起保温作用
4.索契作为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①冬季晴天多,阳光充足②冬季降水多,积雪量大③北部有高山,积雪多,利于开展冰雪项目④河网密布,便于开展水上项目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第3题,索契纬度超过了40°N,1月气温高于0℃表明其受到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从其所处的位置可以判断是地形和水体两方面的因素。

第4题,注意题目的信息点“冬奥会”,比赛项目主要为冰雪项目,索契北部为大高加索山,冬季积雪量大。

答案:3.B 4.B
5.(2011年黑龙江哈尔滨模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股气流都能长驱直入,试分析原因。

(2)分析上述气流对A、C两地主要气候的影响。

(3)简要分析A、B、C三种气流的性质及对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由图示区域轮廓可知,左侧区域为北美地区,A、C气流由中央大平原可长驱直入,A气流来自高纬,寒冷干燥;C气流来自低纬海区,温暖湿润,二者作用下,使北美大陆气温的年较差较大,气候的大陆性特征突出。

右侧气流B影响区域为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利于湿润西风深入。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多雾,日照少,不适宜种植农作物,但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答案:(1)所经地区是平原,地势低平。

(2)(A气流寒冷干燥,C气流高温湿润)二者影响的范围都较大,使该大陆气温的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特征突出(或大陆性气候范围广);C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多。

(3)A气流寒冷干燥,会给农牧业带来冻害,但有利于减轻次年病虫害;C气流高温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牧草生长,易带来旱涝灾害;B气流温暖湿润,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一、选择题
下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虚线范围内为雨区且b向偏北方向移动,读图回答1~2题。

1.对该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冷锋B.北半球冷锋
C.北半球暖锋D.南半球暖锋
2.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气温日较差大
B.乙处未来气压会下降
C.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D.乙处光照比甲处强
解析:第1题,受山脉地形的影响,此处气温比同纬度的两侧地区要低,可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雨区锋前、锋后都有,且此锋面向偏北即向低纬移动,可判定为冷锋。

第2题,乙地位于冷锋锋后,且靠近锋线,多阴雨天气,甲地位于冷锋锋前,被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所以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气温比乙处高,光照也比乙处强,乙处未来将受冷气团控制,气压会升高。

答案:1.A 2.A
3.(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解析:选C。

根据图示信息,①地风向偏北,但等压线由疏变密,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应逐渐增强;②地受低压槽控制,从冷锋、暖锋的移动方向(北半球的锋面气旋是逆时针旋转)和降水分布来看,其天气应由晴朗转阴雨;从图中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和经纬度信息分析,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增强;该锋面气旋的主动力是冷气团,气旋中心附近冷锋移动快于暖锋。

(2011年高考天津卷)下图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5题。

4.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a→c→b→d B.b→c→d→a
C.c→b→d→a D.d→a→c→b
解析:选C。

寒潮天气的发生过程与冷锋活动密切相关,其发生过程就是冷锋南下的过程。

5.据图中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解析:选B。

在四个过程图中,冷锋的位置不同,不同地区的天气特征也不同,a、b 图中的武汉和天津基本都处于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天气;c、d图中的北京和杭州都处于冷锋过境前,都是温暖晴朗的天气。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6~8题。

6.假如气压变化只和气温有关,图中两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交点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A.(40°N,130°E) B.(40°N,140°E)
C.(30°N,120°E) D.(30°N,130°E)
7.该时间段内,M点()
①西南风转西北风②风力减弱③天气晴朗④气温降低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8.图中甲、乙、丙、丁四处风力最强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第6题,两图展示的是2月20日14∶00和2月21日5∶00的气压分布状况,将30°N、40°N和120°E、130°E、140°E的几个交点逐一对比,可知30°N和120°E的交点始终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应最大。

第7题,M点由冷锋锋前位置变化为锋后位置,风向由西南风变为西北风;等压线变得稀疏,说明风力减弱;冷锋过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因距冷锋锋线较近,应为阴雨天气。

第8题,风力强弱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乙处等压线最为密集,且相邻等压线气压差均为4hPa,因此乙处风力最强。

答案:6.C7.B8.B
9.(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
B.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
C.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
D.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
解析:选D。

积温越多,无霜期越长,A、B、C三项均错。

在同一地段,气温比较低时,由于冷空气较重,一般都注入较低的低洼地,导致霜冻。

(2010年高考江苏卷)图1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 ℃范围示意图,图2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D.受陆地影响
11.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2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解析:第10题,南半球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低纬地区气温偏低。

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该地最冷月气温在25℃以上,4~10月份为多雨期,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符合。

答案:10.C11.B
12.(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选C。

读图可知,A、B两项错误;甲地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雨热同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D项错误;乙地位于29°N附近,最冷月气温小于0 ℃,应位于青藏高原,C项正确。

二、综合题
13.(2011年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解析:根据材料“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以及“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等信息,可知影响成都的天气系统是冷锋,从等压线可以看出银川此时处于冷锋锋后,被冷气团控制,成都位于锋前,尚在暖气团控制下,银川气温低于成都。

另外,纬度、地形等因素也导致银川气温低于成都,冷锋过境会产生狂风、暴雨天气。

答案:(1)低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2)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14.昆明被誉为“春城”,贵阳也曾有第二“春城”的美誉。

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示意图。

材料3:昆明和贵阳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

(1)根据材料1,概括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特点。

(2)根据材料2,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3)材料2显示,1月昆明和贵阳气温日较差差异相对其他月份达最大,请结合材料3以及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本题以昆明、贵阳两地的相关气候要素的对比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及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题,由材料1可直接作答。

第(2)题,由材料2可知,昆明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而贵阳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第(3)题,由材料3可知,冬季贵阳的降水日数较昆明多,相对湿度较昆明大,所以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又较高,所以贵阳的气温日较差小。

答案:(1)昆明全年无夏,春秋相连(长达9个月,约有3个月的冬季)或四季如春;而贵阳则是四季分明。

(2)昆明具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特点;而贵阳则是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3)由材料3可知,1月(冬季),贵阳易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降水日数较昆明多(相对湿度大),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阴雨导致大气逆辐射强,对大气起到保温作用,气温较高,故贵阳的气温日较差小。

而其他月份(如7、10月)降水日数差异明显减少,所以1月昆明和贵阳气温日较差差异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