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骃玉版铭文补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 it i■犬i t| 2021 I
秦驷玉版铭文补释
王挺斌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秦姻玉版的研究,已历二十余年.其中仍有个别疑难字词尚未彻底解决。


文指出,旧曾聚讼纷纭的“痕”其实见于清华简,在玉版中用为“藏”。

铭文“藏周”当读为“藏凋”,指的是孟冬之气具有伏匿凋丧的特点。

关键词:秦胭玉版清华简补释
秦驷祷病玉版有两件,铭文内容相同,本由北京某氏私人收藏,后来人藏上海博物馆。

1999年,《国学研究》刊登了李零先生的《秦驷祷病玉版的研究》一文,文中披露了秦驷祷病
玉版的照片与摹本。

®此后,李学勤、曾宪通、周凤五、李家浩、王辉、连劭名、刘金华、郭永 秉、侯乃峰等先生都曾撰写文章,对相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

®目
前已基本肯定,玉版的主人即秦惠文王,他因生病而祭祷华山。

但由于材料的限制,玉版中
的有些字词仍未完全疏解。

本文将重点考释其中的“痕周”一词。

为方便阅读与讨论,我们先综合各家意见,把玉版释文写在下面:
又(有)秦曾孙小子驷曰:
孟冬十月,荜(厥)气痫周。

余身曹(遭)病,为我慼忧。

忡忡反昃(侧),无间无瘳。

众人弗智(知),余亦弗智(知),而靡又(有)鼎(贞)休。

吾穷而无奈之可(何),永懸(叹)
①李零:《秦胭祷病玉版的研究》,《国学研究》第6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②李学勤:《秦玉牍索隐》,《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2期;曾宪通、杨泽生、肖毅:《秦胭玉版文字初探》,《考古 与文物》2001年第1期;周凤五:《〈秦惠文王祷祠华山玉版〉新探》,《“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2本第1分,台
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1年;李家浩:《秦驷玉版铭文研究》,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编:《北京大学中
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2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王辉:《秦曾孙骝告华大山明神文考释》,《考古学报》2001年第2期;连劭名:《秦惠文王祷祠华山玉简文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1年第1期;刘金华“〈论秦胭玉牍
研究四种及其相关问题》,《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郭永秉:《秦姻玉版铭文考释中的几个问题》,
复旦大学历史系编:《古代中国:传统与变革》第1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侯乃峰:《秦骝祷病玉版铭文集解》,《文博》2005年第6期;翁宇翔:《秦驷玉版“忡、懇、惑、意”并释>〉,《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第6期;王美杰:
《秦骝玉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刘钰:《秦骝玉版铭文释读述评》,《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8辑.
长沙:岳麓书社,2012年。

秦■玉版铭文补释 丨81
忧盩。

周世既1!(没),典遽(法)蘚(散)亡。

惴揣小子,欲事天地、四亟(极)、三光、山川、神示(祇)、五祀、先祖,而不得毕(厥)方。

羲(牺)豭既美,玉帛既精,余毓子串(厥)惑,西东若意。

东方又(有)士姓,为刑遽(法)氏,亓(其)名曰陉。

洁可以为遽(法),□可以为正。

吾敢告之,余无辠(罪)也,使明神智(知)吾情。

若明神不□亓(其)行,而无辠(罪)□ 友。

□豎豎棄(茶)民之事明神,孰敢不精?小子®敢以芥(介)圭、吉璧、吉叉(瑛)以告 于华大山。

大山又(有)赐,八月,已吾匍(腹)心以下至于足酐之病,能自复如故。

请口 祠用牛羲(牺)贰,亓(其)齿七,絜(洁)之。

□及羊豢,路车四马,三人壹家,壹璧先之;
□□用贰羲(牺)羊豢,壹璧先之,而匍华大山之阴阳,以□□咎,□咎□□,亓(其)□□ 里。

某(世)万子孙,以此为尚(常)。

句(苟)令小子*之病日复,故告大□大将军,人壹 □□,王室相如。

铭文开头谓“孟冬十月,串(厥)气寤周。

余身曹(遭)病,为我戚忧”,显然是说秦惠文王贏 胭自感发病之由乃为时气。

冬季包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三个月,所以十月为孟冬。

由秋 人冬,天气骤寒,如果不加注意,自然容易生病。

古代医学理论十分强调人体养生调理当顺应 四时之气,如《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 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 道。

”铭文中的“痕周”大致是万物凋敝、景象萧索这类意思,但具体的释读意见仍然存在分歧。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寤”字。

“痕”字写作:
玉版甲第一列(黑白照片)
玉版甲第一列(反色处理)
玉版甲第一列(特殊处理)①
李零先生认为该字从A从广从贝,疑读为“败”,“败周”目卩“败凋”,也就是指冬天天气肃杀,树木凋败。

②李学勤先生认为该字从+从爿从酉,读为“戕”,“戕周”g(]“戕凋”。

③曾宪通、
①该字形引自单晓伟编著:《秦文字字形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329页。

②李零:《秦胭祷病玉版的研究》,《国学研究》第6卷,第531页。

③李学勤:《秦玉牍索隐《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2期,第41 一42页。

82I|2021/1
杨泽生、肖毅三位先生怀疑该字为“寝”,读为“浸”,表示逐渐渗入。

®王辉先生认为该字从
〜頎声,頒又以另为声,仍读为“戕”。

®刘钰先生怀疑该字从〜从疒从艮,读为“痕”。

③其实,根据上揭照片,该字右下偏旁当为“贝”,只是“贝”右上角的笔画有些残断,整个
字形隶定成“寤”最为妥当。

“寤”虽然不见于后世字书,但在清华简中出现过:
清华简《程寤》简9清华简《筮法》简57
清华简《程寤》简9“人恶强不可以寤”,对应的是《逸周书•大开》“人谋竞不可以藏”。

李学
勤先生指出“痕”字从“另”得声,读作“藏”。

®清华简《筮法》简43—59:“奚古(故)胃(谓)之 震?司雷,是古(故)胃(谓)之震。

奚古(故)胃(谓)之劳?司萠(树),是古(故)胃(谓)之劳。

奚古(故)胃(谓)之兑?司收,是古(故)胃(谓)之兑。

奚古(故)胃(谓)之罗(离)?司寤 (藏),是古(故)胃(谓)之罗(离)。

”整理者注释:“四卦所司雷、树、收、藏,与常见的春生、夏 长、秋收、冬藏含意相似。

”®此外,一般认为《古玺汇编》5413“f%”也表示“藏”。

®古文字广”关系十分密切,当即“痕(藏)”。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确定战国文字中的“痕”
往往用来记录“藏”,字形当分析为从—从贝;H声,表示货财藏于房屋之中,很可能就是收藏
之“藏”的专字。

据此,秦驷玉版之“碩”很有可能也是用为“藏”的。

铭文用“亓”记录“其”,带有非秦系
文字的用字特点,因此,“寤”记录“藏”且与他系文字的用字特点相合,也是完全可能的。


书谈及冬季之气时,往往提到“藏”。

《管子•形势》:“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

夏者,阳
气毕上,故万物长。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

故春夏生长,
秋冬收藏,四时之节也。

”《管子•七臣七主》:“冬政不禁,则地气不藏。


至于玉版铭文“孟冬十月,串(厥)气碩(藏)周。

余身曹(遭)病,为我戚忧”中的“周”,最
直接的读法似乎是由“周”得声的“凋”,指的是凋敝、凋丧之义。

之前几位学者已经不约而
同地指出这个读法,应该是合理的。

(责任编辑:宋专专)
①曾宪通、杨泽生、肖毅:《秦驷玉版文字初探)>,《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1期,第50页。

②王辉:《秦曾孙驷告华大山明神文考释》,《考古学报》2001年第2期,第145—146页;王辉、陈昭容、王伟:《秦 文字通论》,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95页。

③刘钰:《秦驷玉版铭文释读述评》,《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8辑.第335页。

④李学勤:《〈程寤〉、〈保训〉“日不足”等语的读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51页。

⑤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第 111—112 页。

⑥周波:《战国时代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13年,第43页。

156I也土汰叙|2021/1
v o lu m e of T sin g h u a b am b o o m a n u s c rip ts can be contravSted w ith a c h a p te r u n d e r th e sa m e n a m e in Y i Z/i〇M.s7zw 逸周书•B ased o n t h is,th e p a p e r co n n ec ts th e c h a ra c te r d如堕in th e“G u a n zho ng 管仲”
c h a p te r in th e six th v o lu m e of T sin g h u a b am b o o m a n u s c rip ts w ith th e sa m e c h a ra c te r in th e se n ten c e •s/iaw w w ze以o山无堕则佗on th e22n
d slip of“Y ucong si语丛四”in G u o d ia n b am b o o m a n u s c rip ts,an d h o ld s th a t th
e d u o in u Y u co n g s i,J sh o u ld be re ad a s tuo H fe o r d u o m ea n in g wslo p e w,w h ile th e tu o sh o u ld b e re ad a s d u o m e a n in g <<c o lla p se>,.
Key w ords:G u o d ian b am b o o m a n u s c r ip ts,T sin g h u a b am b o o m anuscrip^t s,d u o S;z h i
A Supplementary Explanation to the Character Yi on Chu Bamboo Slips
Hou Ruihua
A bstract:A cco rd in g to th e sp ecial w ritin g s of ^ ^o n C h u b am b o o slip s a n d th e n ew ly d isco vered fo rm s in th e b am b o o m a n u s c rip ts c o llected by A n h u i U n iv e rs ity,it can be k n o w n th a t th e p re v io u sly puzzling c h a ra c te r 嫌is a c tu a lly a v a ria n t of th e c h a ra c te r3;/XlJ,w h ich sh o u ld be an alyzed in to tw o p a r ts:th e m e a n in g p a rticle dao 7J an d th e so u n d p a rticle e ^.T h is u n d e rsta n d in g can b rin g b e tte r in te rp re ta tio n to re la te d se n te n c e s on C h u b am b o o slip s.
Key w ords:C h u b am b o o s lip s,y i v a ria n ts
Supplementary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scription on Qin Yin Jade Tablet
Wang Tingbin
A b stract:A fte r m o re th a n tw e n ty-y e a r re s e a rc h,th e jad e in sc rip tio n of Q in y in 秦骗is th o ro u g h ly in te rp re te d.H o w e v e r,re g a rd in g to p a rtic u la r c h a ra c te rs o r w o rd s,so m e difficu lties re m a in.T a k e th e c h a ra c te r 痼fo r in s ta n c e,p re v io u s sc h o la rsh ip pro v id ed se v e ra l d iffere n t in te rp re ta tio n s.T h is a rtic le p o in ts o u t 寤also a p p e a rs in T sin g h u a b am b o o m a n u s c rip ts,b a se d on w h ic h,it can be k n o w n th e jad e in sc rip tio n u sed it a s c a n g T h e p h ra se c a n g zh o u sh o u ld be re a d a s c a n g d ia o
w ith th e m e a n in g of h iding a n d w ith e rin g at th e b eg in n in g of w in te r.
Key w ords:jad e ta b le t,T sin g h u a b am b o o s lip s,su p p le m e n ta ry in te rp re ta tio n
On Jia(P i) and Jia(fg)
Tian Wei
A b stract:T h e re are b o th j f a(段)and力a(假)in S/iwo W en J f e Zz•说文解字•X u S h e n许慎said th e o rig in al m ea n in g s of jz'a(段)and j f a(假)a re se p a ra te as“to b o rro w o r le n d”o r “fa k e”.T h e u sa g e of th e se tw o c h a ra c te rs is sim ila r w ith th e cases in tra d itio n a l C h in ese te x ts.H o w e v e r,th e situ a tio n is d iffere n t in e x cav ated te x ts of th e Q in d y n a sty.T h is p a p e r co m p re h en siv e ly in v e stig a te s e x a m p le s of
a n d in th e e x ca v ate d te x ts of th e Q in d y n a s ty,an d p o in ts o u t th e ru le of j i a ru g u, g e n g j i a ren 段如故,更假人o n th e“T o n g W en Zi F a n g”同文字方is a stip u la tio n to d istin g u ish th e m u lti-fu n ctio n al g ra p h段).A c co rd in g to th e r u le,加(段)m e a n s to le n d,w h ile如(假)m ea n s to
b o rro w.T h is d iscov ery can h e lp us p ro p e rly e x p la in te x ts of th e Q in d y n a sty.
Key words: jza (段),jza (假),b o r r o w,le n d,s/iw iorzg 2:z•书同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