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页,共26页。
解析
分析表格材料中的数据可知,农机具在进口的各种机器和工具中 所占比值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因此 C、D 两项不符合材料体现的 数量增长的主旨;1912~1916 年和 1917~1921 年这两个时间段 中,农机具进口呈上升趋势,但此时国民政府还没成立,故 A 项 错误。形成材料反映的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中国,近代民族经济虽产生并取得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地位,故答案为 B 项。
统治中后期的纷纷破 和合理的地域工业布 前后)
产,陷入绝境,最后经 局)的发展特点
过三大改造,转变为社 (2)近现代中国的社会
会主义国营经济
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第五页,共26页。
专题线索
近代中国的经济形态对照表经济形态 源自生条件发展概况历史影响
自然经济
封建土地制 度;封建政 治制度
鸦片战争后开始 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 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第二十页,共26页。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形式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和“一 战”前后两个阶段获得发展的共同原因。
答 案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产阶级倡 导振兴实业;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答案 B
第十六页,共26页。
例 3 近代社会生活——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结果
1872 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
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
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
得走慢”等。这说明
()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第十五页,共26页。
解析
由统计示意图可知,抗战期间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有增 有减,A 项错误。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 开办的工厂数量远远超过了 1937~1940 年的工厂数量,B 项正 确。材料中没有介绍沿海工业的发展概况,C 项错误。大后方 工厂开办主要是满足抗日的需要,政治目的比较显著,D 项错 误。
第八页,共26页。
横向链接
近代西方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
西方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
西方工业化随着资本主义萌 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
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 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
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 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
发展 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 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
进程 策 推 动 了 西 方 工 业 化 的 进 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
答案 B
第十四页,共26页。
例 2 民族工业的萎缩——民族工业的兴衰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下面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
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产 年发展历程,在半殖民
生后,经历了甲午战争 地 半 封建 的社 会环 境 民族资本主
后的初步发展、一战期 下 , 呈现 出先 天不 足 义的曲折发 展(19 世纪六 间的“黄金时代”、国 (资金少、规模小、技 七 十 年 代 ~ 民政府统治初期的恢 术薄弱)和后天畸形(未
复发展,再到国民政府 形 成 完整 的工 业体 系 新中国成立
解体,新中国成 主导地位
立后被消灭
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
鸦片战争之 后签订的不 平等条约
凭借其政治特权和经 以商品输出、资
济实力,长期占据优势 本输出为主要表
地位,破坏了中国的经 现形式,新中国
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 成立后结束消亡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六页,共26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 引进西方先进技 是清政府的一次自
第二十六页,共26页。
第二十四页,共26页。
2.认识、启示、评价 常见设问句式:根据……谈谈你的认识;从……中,你有何 启示?根据……对……予以评价。 实例 4:2013 年全国卷Ⅰ第 40 题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实例 5:2013 年山东卷第 39 题第(4)问: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 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 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实例 6:2013 年全国卷Ⅱ第 40 题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并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 予以评析。
洋务 之后,清政府面 术,创办近代工 救运动;只学技术,
经济 临着内忧外患的 业,在中日甲午战 不变制度;是中国近
局面
争中覆灭
代化的开端
民族 中国自然经济逐 19 世纪六七十年 是中国的经济近代 代产生,发展曲 化和政治民主化的
资本 渐瓦解,外商企 折,1953~1956 主要推动力量,是中
主义 业刺激,洋务运 年间被改造为社 国民主革命的主要
1912~1916
15 956
118
0.74
1917~1921
39 269
798
2.03
1922~1926
43 074
390
0.91
1927~1931
55 192
998
1.81
第十二页,共26页。
A.国民政府的倡导 B.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C.在“爱用国货”思想的影响下,农民自觉抵制进口农机
具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壮大,减少了农机具的进口数量
经济 动诱导 会主义国营经济 力量和动力
第七页,共26页。
随 着 南 京 国 民 阻碍了中国 1927 年蒋 政 府 的 建 立 而 社 会 的 进 官僚资 介石南京 形成,抗战期间 步,严重压 本主义 国民政府 迅速膨胀,新中 制了中国民 经济
的建立 国 成 立 后 被 人 族资本主义 民政府没收 经济的发展
答 案 特点:主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民间资本以轻工 业为主,政府投资侧重于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成因:工业革命后东西方差距拉大;受列强侵略的影响;民 间资本不足。
第二十二页,共26页。
1.特点、特征 常见句式:根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指出……特征 (特点)。 实例 1:2013 年全国卷Ⅰ第 40 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实例 2:2013 年山东卷第 29 题第(2)问:据片断二,指出杜邦 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实例 3:2013 年山东卷第 28 题第(1)问:据表Ⅰ,说明这一阶 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第二十三页,共26页。
审题方法指导 (1)“特征”与“特点”只是命题用语的不同,没 有必要去细分字面的意思,审题时可等同对待。(2)归纳(概括)历 史事物的特征,所依据的信息源不出两类:一是试题提供的材料, 二是所学知识,尤其注意二者的结合,“特征”往往在平时学习 教材时得出,要注意知识的迁移。(3)“特征”具有“特有性”, 它与比较思维有关,要注意在比较中总结。(4)“特征”是答题的 实质性用语,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前边的多是提示性、限制性 用语。无论前边的用语如何变化,一定要围绕“特征”去总结。 表述时文字要有概括性、简明扼要,不要拖泥带水。
侵,到自然经济的 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动(鸦片战争 开始解体,再到洋 的 附庸,经 济主权 遭到 破 后~19 世纪 务企业的建立和民 坏;另一方面,原有的封建 六七十年代)
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经济开始瓦解,同时国内的
的演变
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第四页,共26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1)民族资本主义的百
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 用甚小,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
融寡头推动工业化
正掌握领导权
中国的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
资,民族资本主义则是在资本 资金 西方工业化的资金来源
主义萌芽被外来侵略截断的 来源 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情况下出现的,缺少资本原始
积累的过程,资金严重不足
第十页,共26页。
中国洋务企业一上来就 西 方 工 业 化 先 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是 工业化 是 从 轻 工 业 如 辅助,而民族工业始终 的次序 棉纺织业开始,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 再发展重工业 比重较小,工业结构极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审题方法指导 “启示”“认识”“评价”都属于历史认 识类,是高层次历史学科能力。解答这类设问时要注意言之 有理,言之有据。这是历史结论性的东西,结论应在材料中 和史实中有所体现,是从材料中和史实中得出的东西。所以 “启示”和“认识”必须与材料有密切的逻辑关系。切忌不 切实际的空发议论,凭空写出一大堆无关主题的“启示”。 “认识”的观点应符合主流历史价值观。
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内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
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 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
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 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
第九页,共26页。
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 中国工业化一开始时是由地
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 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 领导
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买 办资 产阶 级在 其过程 中作 力量
不合理
第十一页,共26页。
例 1 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最重大、最深刻的
变化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
辛亥革命后 20 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根本
原因是
()
每 5 年机器和工具平均年进口值 单位:1 000 海关两
时间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B/A(%)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第十七页,共26页。
解析
题干材料说明当时在上海租界交通流量日渐增大的背景下, 制定了车辆行人一概左行的交通规则和十字路口要慢行的 基本准则,体现了维护人身安全的近代人权意识,由此说明 了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故应选 D 项。A、B、 C 三项在材料中均没体现。
答案 D
第十八页,共26页。
例 4 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民主政治 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保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上海鸿盛机器碾米厂 南通大生纱厂
第十九页,共26页。
材料二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 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 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 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 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人教版
必修二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 社会生活(shēnghuó)的变迁
单元整合
第一页,共26页。
第二页,共26页。
第三页,共26页。
通史概览
历史时段
通史线索
历史特征
中国近代的社会经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呈现出
济经历了由鸦片战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一 近代中国经
争后列强的经济入 方面,中国社会经济逐渐沦 济结构的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