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死海不死》教案(2) 鲁教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举例 子:第1-2自然段的 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表面特征的;第4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
②列数字:第4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水中含盐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第6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的长度、宽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数字说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体数据。
③作比 较:这样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体的密度。说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沉不下去。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探究完成下列练习。
(1)找出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起作用?
(2)分组讨论比较下列各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
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①
这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
②
传说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
课题
死海不死2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教师
教学
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引用、作诠释并分析其作用。
3、探究死海的未来,从而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引 用、作诠释并分析其作用
教学资源
多媒体、导学案
2、“大概”、“大约”、“不久”、“也可能”都不能去掉,因为这些表示估计、猜测的 词语,是经过作者仔细 考虑选用的。在没有充分的依据或确凿的证据之前,只能用这些词语表示对事物的理解程度,这也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种表达手段。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及作用,明确列数字准确具体,引传说增强了趣味性。同时体会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小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数字准确具体,引传说增强了趣味性。
六、海不死
说明方法: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外作
业布置
必作
伴你学
选作
阅读名著
教后心得
数字有确数和约数之分。什么情况下用确数,什么情况下用约数。以课文为例找出
约数的例子——“传说大约两千年前”、“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都是约数。
约数在表达上都有一些明显的标志,你知道吗?——一般都用“大约”、“左右”、“上下”这类词。
如果不用这些词,能表示约数吗?请举个例子
这条鱼有七八斤重。
确数可以使说明更加准确,但有时候用确数反而不准确。
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看到一位陌生的老人,我只能说大约六七十岁,因为我不知道您的实际年龄;如果我肯定地说65岁,而实际上不是65岁,那不是反而不准确了吗?
2、语言的准 确性
如:“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至25%”这一句中的“至”能否改成 “和”,为什么?
不能,因为用“至”说明各种盐类加在一起所占的比例是23% 与25%这两个数以及这两个数之间的数,符合事实,而若用“和”就说明这个比例数只是23%、2 5%这两个数,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④引传说: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处决俘虏、屡淹不死的传说,说明了死海海 水的浮力大;第5自然段所引传说,说明了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
小结: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都能使读者从科学角度认识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从而由浅人深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质特征。
【强调】引用传说交代了死海的形成及人们对其成因探索、认识,同时使文章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
③
在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
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
④
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干涸。
【明确】1、本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引传说)等说明方法
列数字可以准确 、具体、简明地说明事物,有说服力。
引用传说不仅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生动性,还可以使读者知道:死海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形成了,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它形成的奥秘,只有到了科学发达的现代,才有可能得 到科学解释。这样写反映了人类对死海这一自然现象从不科学到科学的认识过程,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教法与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通案内容设计
个案内容设计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导入
1、说明文最重要的是什么?——抓事物特征。
2、说明文中的由现象到本质,由结果到原因这都属于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从语言上怎样分类?——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
二、自主学习
1、说明文中除了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和恰当的说明方法来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科学小品文的语言还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死海不死》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这一课是如何体现语言的准确和生动的。
四、布置作业
运用地理书或者是生物书的资料说明一种自然现象。
课前演讲
一、明确目标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找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二、复习导入
1、本文的说明顺序?
2、常见的说明方法?
3、说明文按语言分哪两类?
三、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中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部分
四 、生交流,师点拨
1、你最欣赏作者介绍死海哪方面特点时运用的方法?各起到什么作用?
②列数字:第4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水中含盐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第6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的长度、宽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数字说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体数据。
③作比 较:这样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体的密度。说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沉不下去。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探究完成下列练习。
(1)找出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起作用?
(2)分组讨论比较下列各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
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①
这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
②
传说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
课题
死海不死2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教师
教学
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引用、作诠释并分析其作用。
3、探究死海的未来,从而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引 用、作诠释并分析其作用
教学资源
多媒体、导学案
2、“大概”、“大约”、“不久”、“也可能”都不能去掉,因为这些表示估计、猜测的 词语,是经过作者仔细 考虑选用的。在没有充分的依据或确凿的证据之前,只能用这些词语表示对事物的理解程度,这也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种表达手段。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及作用,明确列数字准确具体,引传说增强了趣味性。同时体会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小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数字准确具体,引传说增强了趣味性。
六、海不死
说明方法: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外作
业布置
必作
伴你学
选作
阅读名著
教后心得
数字有确数和约数之分。什么情况下用确数,什么情况下用约数。以课文为例找出
约数的例子——“传说大约两千年前”、“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都是约数。
约数在表达上都有一些明显的标志,你知道吗?——一般都用“大约”、“左右”、“上下”这类词。
如果不用这些词,能表示约数吗?请举个例子
这条鱼有七八斤重。
确数可以使说明更加准确,但有时候用确数反而不准确。
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看到一位陌生的老人,我只能说大约六七十岁,因为我不知道您的实际年龄;如果我肯定地说65岁,而实际上不是65岁,那不是反而不准确了吗?
2、语言的准 确性
如:“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至25%”这一句中的“至”能否改成 “和”,为什么?
不能,因为用“至”说明各种盐类加在一起所占的比例是23% 与25%这两个数以及这两个数之间的数,符合事实,而若用“和”就说明这个比例数只是23%、2 5%这两个数,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④引传说: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处决俘虏、屡淹不死的传说,说明了死海海 水的浮力大;第5自然段所引传说,说明了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
小结: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都能使读者从科学角度认识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从而由浅人深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质特征。
【强调】引用传说交代了死海的形成及人们对其成因探索、认识,同时使文章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
③
在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
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
④
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干涸。
【明确】1、本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引传说)等说明方法
列数字可以准确 、具体、简明地说明事物,有说服力。
引用传说不仅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生动性,还可以使读者知道:死海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形成了,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它形成的奥秘,只有到了科学发达的现代,才有可能得 到科学解释。这样写反映了人类对死海这一自然现象从不科学到科学的认识过程,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教法与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通案内容设计
个案内容设计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导入
1、说明文最重要的是什么?——抓事物特征。
2、说明文中的由现象到本质,由结果到原因这都属于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从语言上怎样分类?——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
二、自主学习
1、说明文中除了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和恰当的说明方法来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科学小品文的语言还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死海不死》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这一课是如何体现语言的准确和生动的。
四、布置作业
运用地理书或者是生物书的资料说明一种自然现象。
课前演讲
一、明确目标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找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二、复习导入
1、本文的说明顺序?
2、常见的说明方法?
3、说明文按语言分哪两类?
三、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中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部分
四 、生交流,师点拨
1、你最欣赏作者介绍死海哪方面特点时运用的方法?各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