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三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三《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构思说明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经典篇目,以往的教学设计,可归纳为这么几种:一是“出场对比型" ,主要抓住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加以比较来分析人物性格。

二是“描写艺术型”,主要抓住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来揭示贾府的奢华,人物的性格,并品味作者精彩的描写艺术。

三是“音乐欣赏、诗词品读型",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红楼梦》插曲主题曲,调动学生的情绪,提供小说中相关人物的判词,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应该说,这些设计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总的来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只抓住文本的某个方面,有脱离文本肢解文本之嫌。

二是不能真正领略课文通过林黛玉为叙述视角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因而,我认为,本文的学习有必要找寻一个新的教学突破口,即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这个切入点就是“看”和“听",通过这样一个教学切入点,我们不但可以领略课文在“人物有限叙述视角”作用下所展现的奇妙的叙事艺术,而且还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主题,收到“一石三鸟"、“以一驭十”之功效。

所以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欣赏小说采用“人物有限叙述视角"写人物、写场景的妙处。

2、透过“人物有限叙述视角”的叙事艺术,深刻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小说采用“人物有限叙述视角"写人物、写场景的妙处。

2、透过“人物有限叙述视角”的叙事艺术,深刻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其中1是教学重点,2是教学难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
1、导入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黛玉的行踪,走进富贵奢华的贾府,感
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喜怒悲欢。

(板书课题)我们在学习前一篇课文《项链》的时候,我们看到作者仿佛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知道了发生的一切事情。

我们把这种叙述叫做——“全知视角"叙述。

这一个知识点,我们上《项链》的时候已经掌握了。

那么《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如何叙述的呢?还是采用作者的“全知视角”吗?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初读课文)
2、明确视角,理清行踪
师:请结合“正定荣国府的示意图",简要说说林黛玉去了哪几处,见了哪些人?请你为林黛玉画一幅进贾府的简明行程图。

(二读课文)
(课件:)林黛玉
扬州——金陵贾府
贾母处(史、王邢珠大嫂子——三姐妹王熙凤)——贾赦处贾政处——贾母处(宝玉)
3、品“看”和“听"
师:让我们再度跟随黛玉的行踪,重入荣国府。

但是,这次要求大家睁大你的眼睛,想一想,林黛玉看到了什么,看出了什么?针对林黛玉的所看到的、所看出的,你有什么想法?下面请大家细心品读,“慢慢欣赏”。

(学生聚焦于“看",三读课文)
品读“看”:(互看)
(课件:)谁看看到什么看出什么读者看出什么
林黛玉眼中的贾府:
外观:大(两大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匾上五个大字)
贾赦处:小巧别致,许多盛装丽服之姬妾丫鬟。

贾政处:轩昂壮丽,“荣禧堂"华贵的陈设、小正房用品的高雅朴素)
吃饭(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位次)饮茶
王熙凤(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与众不同、奢华至极,美容颜,不露威,隐含煞气,有心计善做作。

贾宝玉(两处写服饰外貌-外出华丽衣裳改为“半旧”银红袄、“一
笑"、摔玉) 形容标致、天生多情、华丽的衣裳(荣华富贵)非他所求,“何等眼熟”,似曾相识、痴狂。

我们看出:
①外观宏伟、布局讲究、陈设华贵。

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

②两兄弟性情追求相异、家庭实际地位并不以长幼为序。

①林黛玉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所以介绍贾府的布局之巧、陈设之精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②可以看出林黛玉的个性:细心、敏感、聪颖、善于察言观色,事事留心,时时在意。

所以能发现贾府许多“与别家不同之处"。

③之所以能够如此详尽地近乎面面俱到地展现贾府风貌是因为林黛玉的客人身份,而且是一个有身份的客人,才可以登堂入室,充分介绍贾府的里里外外。

④宝黛相会,心生感应,既照应了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更重要的以此表现两人在感情上的默契,为后来两人的爱情的发展张本。

众人看黛玉: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怯弱不胜,自然的风流态度,体弱,有不足之症。

与众不同,体弱多病、敏感自尊,初步勾勒,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极有朦胧美,又有清晰的美感。

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凤姐看黛玉:标致,突出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是奉迎贾母心态下的赞美。

凤姐见多识广,“出自凤口,黛玉风姿可知,宜做史笔看”(脂砚斋)。

宝玉看黛玉:气韵神情:两弯似蹙非蹙……病如西子胜三分。

相见时的一“惊"一“笑”弱不禁风,多愁善感,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

一风流俊逸美人图,浓墨重彩,工笔描画“穿戴竟无一字提及",足见宝玉之脱俗,“若非宝玉,断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一“惊"一“笑”,一存于中,依发于外,各显人物性情。

品“听"
谁听听到什么听出什么读者听出什么
林黛玉听
凤姐①笑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②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
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③“……只管……只管……"④“找缎子……没见太太昨日说的那样的……”
王夫人:“有没有,什么要紧" ①放诞无礼②惊叹、恭维、同情③关切,能干④想传达王夫人对林的关心,可惜露馅了。

①凭什么来迟?王的地位性格尽在其中。

②一石数鸟——八面玲珑,善于言辞凤姐见多识广,“出自凤口,黛玉风姿可知,宜做史笔看”(脂砚斋)。

③能干,管家地位。

④刻意奉迎王夫人——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此处已略显端倪可以听出林黛玉的个性:细心、敏感、聪颖、善于察言观色,事事留心,时时在意。

所以能听听出人之所不能听的。

王夫人:“我有一个孽根祸种,是家里的‘混世魔王’"……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细在内帷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西江月》两首,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写尽宝玉之不合时宜,尽显其真性情。

欲扬先抑。

宝玉与黛玉相见时的对话、探春的打趣,有才华。

众人听黛玉
提及癞头和尚说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料此一生。

”不经之谈预示了黛玉的悲剧结局,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邢夫人黛玉:“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尊敬,事出有因,知书达理,黛玉接人待物“时时留心,步步在意。


贾母黛玉:“只刚读了《四书》" 读过书,有一定文化修养,不卑不亢,恰到好处尽显黛玉之个性。

宝玉黛玉:“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根据贾母的回答作了调整,事事留心,时时在意。

4、解读采用“林黛玉叙述视角"之意义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这一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和贾府主要人物,然而作者没有直接一一介绍,而是透过黛玉的眼呈现在
我们眼前,这就是人物有限视角。

限知视角就是让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充当叙述者来观察世界,透视生活,也就是说,是“从这个人物的眼睛看出去的故事”。

本文就是透过林黛玉的眼来观察贾府,透视贾府风貌。

中国古典小说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就是作者作为叙述人叙述故事,作者就是说书人,全知全能客观地叙述。

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都是由作者叙述展开故事的。

作者为什么采用“林黛玉视角"而不像《项链》那样采用“全知视角”,因为采用限知视角,可以让故事更加真实、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生动。

这种叙述视角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

5、小结:
本节课主要透过“人物限知视角",欣赏人物形象,掌握小说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也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采用人物有限视角来叙述就是其中一个吧!
6、作业:(课件)
以《过年。

我走进---------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采用有限叙述视角;运用本节课鉴赏人物的方法;不少于6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