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因重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真菌的有性生殖
一.红色面包霉(Neurospora Crassa)的生活史和遗传规 律 1、 生活史:
2、 红色面包霉杂交的遗传分析
A a A A
n
A
n
n
A A
n
A
n
A
A a
A a
n
n
A
n
a a
n
a a
2n
2n
n n
n
a
n
a
(第一次分裂分离) 红色面包霉杂交的遗传分析
a
n n
a
n
8个子囊孢子排列的六种方式:
4、F+细胞经吖啶类药物处理后转变成F-(这种药物浓度很低, 不致于抑制细菌生长);而Hfr细胞经同样处理后性质仍然 不变。这说明F+与Hrf虽都含有F因子,但它们在细胞中存 在的状态不一样。
(三) 大肠杆菌杂交的几种可能 1.F+×F-杂交 2.Hfr×F-杂交 3.F’×F-杂交
三、中断杂交 利用Hfr×F-的二个菌株结合,在连续间断的不同时间 内取样,放在中断器内,以人为机械的方法,中断Hfr×F的接合,分别将接合子涂在一系列不同的选择培养基上, 通过在不同的选择培养基上在不同时间内出现的重组子, 可以将某一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这一方法称为中断杂交。 利用中断杂交可以进行基因定位。
单交换
二线双交换 三线双交换 a A a A 三线双交换 四线双交换 a A
100% a B
NPD(ab AB ab AB)
交换类型
染色体图象
重组
四分体类型
染色体交换和重组及四分体类型的关系
第三节、真菌的准性生殖
一、准性生殖的概念:
准性生殖是指真菌中,不通过减数分裂而导致基因重 组的一种生殖方式。他的整个过程包括几个相互联系的阶 段,即:异核体的形成,杂合二倍体的形成,体细胞杂交 及染色体单倍化。
2×106
基本培养基
大肠杆菌k-12菌株的基因重组
1.排除遗传物质的渗入
2.排除细胞的互养 菌株A 3.排除回复突变 菌株B
杂交个体单倍体的证实: 非选择标记:
通过滤器
图 一种U型管,一臂放菌株A,一 臂放菌株B,中间由滤器隔开,未 发现有原养型细胞出现
在某种培养条件下,可能起到排除亲本的某些基因标 记。
F因子转导
细胞暂时沟通
细菌杂交
R因子转移 转导
细胞不接触
转化
二、微生物杂交和他们生活史的关系
所谓生活史: 对于高等动,植物而言,他的某些细胞(精原细胞和 卵原细胞都是二倍体(2n),通过减数分裂而产生单倍体 的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又成为二倍体细胞,并进一步 发育为双倍体的个体,这一过程称为生活史。
自然丢失
F
自主复制
F
F-
F+
细菌染色体DNA F F
F+
重组脱离
F
F’
Hfr
F质粒
F+
性纤毛
F-
F+× F-
F+
F+
+
F
F
-
5’
性伞毛
F+
F+
F
-
F
5’
F+× F-的接合作用
1
1
6
2 5 3 4 met 1 2 3 4 5 ser 6 str
6 5 4 thr leu pro lac gal str met 2
二、致育因子和细菌杂交 (一)F因子: F因子的基 因结构如下:

IS3
重组区段
IS3
插入与 切除
IS2
Z I D T S G 传递 转移操 H 纵子 O F N U C W finP 第一区段:控制 V 自主复制的区段 oriT 第二区段:控制 细菌间传递作用 的区段 第三区段:重组 区段
fex
A n A A n A B B B a n a a b b n b A b
联会
A a
2n
B b A A b b n b
A a 2n
B b a a
第一次核 分裂 同源染色 体分开 B B n a
第二次核分裂 B a
B
A
B
a
b
A
b
a
B
AB.AB.ab.ab(PD)
Ab.Ab.aB.aB(NPD)
当二个基因有一个基因在染色体分离时与着丝粒之间发生交换, 而另一个基因未发生交换,则会出现一种类型的子囊,即T型。
二、准性生殖过程
(一)异核体的形成
1.互养解释的排除 2.单倍重组体和二倍体的排除 (二)杂和二倍体的形成 (三)体细胞重组 1.染色体交换 2.染色体单倍化
三、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异同点 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共同点: 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有类似的遗传现象。如:核融合, 形成杂合二倍体、随后染色体再分离、染色体之间进行交 换,出现重组体等。由此可见,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最根 本的相同之处就是均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丰富遗传物质 基础,出现子代多样性。 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点: 1.有性生殖导致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在形态、生理上 与体细胞有一定的区别,且基因重组一般是发生在性细胞 中;准性生殖的细胞与体细胞无区别,基因重组是发生在 有丝分裂的体细胞交换中,没有性过程, 没有性孢子。 2.有性生殖是通过减数分裂进行基因重组,减数分裂是一 个有规律的协调的过程;准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交换和染 色体单倍体化都是不规律的偶然发生的过程,且频率极低。
(一)高等动植物生活史
双倍体细胞 个体 减数分裂 单倍体细胞 配偶子 异核体细胞 (暂时存在) 双倍体细胞 (结合子)
双倍体细胞
单倍体细胞 减数分裂
(二)大肠杆菌k-12生活史
单倍体细胞 无性繁殖系 单倍体细胞 (暂时存在) 减数分裂 异核体细胞 双倍体细胞 单倍体细 胞
(三)不完全菌生活史
无性繁殖系 单倍体细胞 无性繁殖系 单倍体细胞 (暂时存在) 减数分裂 异核菌丝体 双倍体菌丝 无性繁殖系
1) AAAAaaaa 2)aaaaAAAA 3)AAaaAAaa 4)aaAAaaAA 5)AAaaaaAA 6)aaAAAAaa
第一次分裂分离
第二次分裂分离
为什么会出现第二次分裂分离的子囊呢?如下图
A
a
A
A
n
A
n
n
a A a
n
a
n n
a
A a
A a
n
n
A a A A
n n
A
2n
2n
n
n
n
a
第二次分裂分离
第一节
1.杂交:
微生物的杂交和遗传体制
一.微生物遗传体制的概念
基因不同的个体或品种间通过接触使染色体重新搭配 (组合)而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杂交。而在杂交的群体中 进行选育就叫杂交育种。
2.微生物遗传体制
基因重组类别
基因重组涉及范
供受体关系
部分染色 整套染色体 体
真菌有性生殖
个别或少数基因
细胞融合
真菌准性生殖
A B a b 联会 A a n 2n A a b b n b A B b A a 2n B b 第一次核分 裂 同源染色体 分开 A a B B n A B
An a
n A
B B
A a
b b n
第二次核分裂 B A
b
a
B
a
b
a
b
a
B
AB.aB.Ab.ab(T)
Ab.ab.AB.aB(T)
如果二个基因同时都与着丝粒发生交换,根据同 样的道理就有可能出现三种类型的子囊: PD:T:NPD=1:2:1
3、以红色面包霉作为遗传分析的材料有什么优越性
1)能直接测定某个基因的存在; 2)很容易观测到一次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四分体中一对基因 的分离现象,从而证明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数目上大致相 等的; 3)根据子囊排列的方式推算出某一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相 对距离: 某一基因与着 第二次分裂分离子囊数×1/2 ×100% 丝粒的距离= 子囊总数 = 图距单位 4)利用测定某一基因与着丝粒的距离,从而间接测出基因 与基因的距离。
1
2
插入与 切除 IS3
IS2
传递
Z I D T S G 转移操 H 纵子 O F N U C finP W V oriT
复制
第一区段:控制 fex 自主复制的区段 第二区段:控制 细菌间传递作用 的区段 rep 第三区段:重组 oriV 区段 inc
rep
自主复制
大肠杆菌F质粒的基因图
(二)三种状态的 E.coli 细菌之间的关系
二、酵母菌的杂交及遗传分析
1.酵母菌的生活史:
核 配 质配 出芽 体细胞 (2n) 减数分裂 a A A a a
a 出芽
A A 出芽 a A A A a a
4个单倍 体的核
形成成熟子囊
2.酵母菌的遗传分析
双基因杂交的四分体类型
四分体 类型 PD NPD T 四 分 体 内 容 结合相AB×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排斥相Ab×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单倍体细胞
细菌,真菌同高等动,植物生活史的比较: 1.高等动植物以双倍体为主,细菌以单倍体为主,真菌 介于两者之间,但更接近于细菌; 2.高等动植物的双倍体分化形成二倍体个体,细菌的单 倍体分裂而形成无性繁殖系,真菌虽是多细胞的,但他 可以由单一体细胞生长成独立的菌株,它的单倍体,双 倍体或异核体都能形成无性繁殖系; 3.就“性”的分化而言,微生物中没有严格的性细胞和 体细胞之分(除个别能产生有性孢子的真菌种类之外), 而高等动植物中性,体细胞区分明显。
A B C A a B b C c A a B C c a b c
b
A B C
a b c
(A)
A a B b C c A a B b C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B)
体细胞交换模式图
(A)不发生交换
(B)发生交换
ABC
E D F
ABC
abc GH T 和F-能杂交,Hfr和F-也能杂交,F-和F-则不能杂交,说 明F-不同于F+与Hrf,F+与Hfr有相同的地方; 2、从F+细胞群中可以得到Hfr菌株,从Hfr菌株中也可以得到 F+的菌株,而从F-中则不可能得到Hfr和F+菌株,说明F+与 Hrf都含有F因子,而F-没有;
3、F+和F-杂交后,后代转变为F+,在杂交过程中出现的重组 频率大约只有10-6;而Hfr与 F-和F-杂交后,后代仍然是F-, 但重组频率都高于上种好多倍。这说明F+与Hrf虽然都能 导致基因重组,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a
n
n
a
n
还原分裂: 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核分裂时,如果来自一个亲本 的二个基因(如图二个A)趋向一极,而来自另一个亲本 的二个基因(如图二个a)趋向另一极这种分裂方式称为 还原分裂(意思是指分裂后还原到杂交之前的二个亲本 的状态)。 均等分裂: 如果来自亲本的各一个基因一起趋向一极,另外各一 个基因(如图中Aa)趋向另一极,意思是分裂后的二个核 中各含有相等的基因这种分裂方式称为均等分裂。
基因连锁
交换 四分体类型
基因不连锁
和着丝粒的交换 二个染色体都不 交换 一个发生交换 二个同时交换 四分体类型
不交换
单交换
PD
T
1PD:1NPD
T 1PD:2T:1NPD
双交换 1PD:2T:1NPD
多交换 1PD:4T:1NPD
不交换
A a A a A
b 0% B b 50% B b 0% PD(Ab Ab aB aB) B b 50% T (ab AB Ab aB) B b 50% T (Ab aB ab AB) B b T (Ab ab AB aB) PD(Ab Ab aB aB)
abc
GH T ght
e d f
ABC abc GH T GH T ght
E D F e d f
ABC abc ght
E D F e d f
染色体的不分离行为
四、研究异核体的意义 1.异核体在遗传分析中可以用来测定等位基因和非等位 基因;
2.异核体可以作为细胞质基因测定的工具。
第四节
细菌的接合作用
有连锁关系的二个基因之间杂交产生的子囊类型
A A a a b b B B A A a a b b B 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
A a a A A a a Ab ab AB aB b b B B
b
b B B A A a a Ab ab b b B B AB aB
没有连锁关系的二个基因之间,三种子囊类型出现的比例: 杂交型:AB×ab 在染色体分离时,二个基因与着丝粒之间都未发生交换,结 果只会出现PD和NPD两种类型,并且比例是PD: NPD=1:1
复制
rep
oriV
rep
inc
自主复制
大肠杆菌F质粒的基因图
点样法
(—) ①
(—)+A ②
(—)+B ③
(—)+A+B ④
依次点种 一. 四种都不长 二. 1.3不长,2.4长 A+B+ A-B+
A-B+
A+B-
三. 1.2不长,3.4长,
四. 1.2.3不长,4长
A+BA-B-
重组区段
IS3

一、 细菌基因重组的发现和证实 (一)细菌基因重组的发现 (二)细菌基因重组的证实 标记: 以基因发生突变的特点来标记某菌株的性质,这种突 变的基因就称为该菌株的标记(简单的说突变的基因表型 就是标记)。
A- B+ lac- ST T1S
完全培养基
A+ B- lac+SS T1T
2×106
106
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