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371号代表建议会办意见的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气象局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371号代
表建议会办意见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
•【公布日期】2021.06.19
•【文号】中气议字〔2021〕5号
•【施行日期】2021.06.1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综合观测
正文
中国气象局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371号代表建议
会办意见的函
中气议字〔2021〕5号交通运输部:
现就邓小刚等代表《关于支持统筹推进琼州海峡通航应急能力建设的建议》(第2371号)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琼州海峡气象保障能力建设现状
气象部门高度重视琼州海峡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气象服务,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增强琼州海峡气象保障能力。

1.国省合力推进琼州海峡气象观测网建设。

中国气象局在广东、海南布局建设了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网,利用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能见度仪等开展相关气象要素观测。

广东省气象局和海南省气象局分别在琼州海峡两岸沿岸、港口、船舶、浮标上建设自动气象站,两岸均装备激光能见度雷达并实现组网,可以对琼州海峡能见度进行全天候不间断自动观测。

在海雾监测方面,北岸建成了13米和110米风
塔各一座开展海雾观测和研究,建立了基于我国风云静止和极轨气象卫星多通道的人工智能海雾识别技术,实现了包含白天和夜间的全天候的海雾监测能力。

2.高度重视海洋气象业务能力建设。

初步建立了远海10公里、近海及沿岸1-5公里分辨率的海洋气象网格预报业务和以热带气旋、海上大风、海雾、近海强对流为主的海洋气象预报预警业务。

在海雾预报服务方面,2019年初中国气象局在进一步完善海雾预警发布业务规范的基础上,正式对外发布琼州海峡大雾预警,截止2021年2月累计发布琼州海峡海雾预警20期。

2020年,在海洋渔船气象信息卫星发送系统的基础上,完成北斗船载终端可视化气象预警系统建设,实现渔船北斗船载终端的气象信息可视化,可图形显示台风、海上大风、大雾、雷雨大风等预警信息,极大提升了海洋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3.积极组织海洋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近年来,开展了基于集合预报的海上大风客观预报方法研究,研制了海上大风概率匹配预报技术,可实时提供未来7天逐小时琼州海峡及周边海域的风速风力预报产品。

加强数值预报关键技术研究,持续改进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海雾数值预报模式,建立了新一代海雾数值预报系统,海雾模式预报能力显著提高。

开展了海雾形成物理研究,建立了基于“配料法”和“决策树”的海雾客观预报方法。

开展了高影响的典型琼州海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及预报技术研究,分析研判海雾生消演变趋势,及时发布琼州海峡精细化大雾预警。

此外,海南省气象局先后成立了气象监测、智能网格、海洋气象和智慧气象等创新团队,进一步强化琼州海峡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4.认真做好应急气象保障服务。

海南省气象局出台了《重大高影响天气事件气象保障(内部)联动应急预案》《琼州海峡春运持续大雾气象保障专项应急预案》等制度,并主动与交通运输、应急、海事、海洋渔业等部门建立应急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提供灾害性预报预警和天气快报服务。

气象部门每天还为粤海铁路轮渡、琼州海峡轮渡运输公司等海峡运营部门提供多频次、有针对性的行业专项海洋
天气预报预警和通航气象条件服务,提高海峡运输部门对气象灾害风险的安全防控能力和生产效率。

同时,每天向社会公众发布北部湾、琼州海峡等本岛四周附近海面的天气预报,利用北斗卫星系统向海南渔民免费发送琼州海峡等海洋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为渔民生产作业、旅游航线、海上运输、海上作业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二、继续推进琼州海峡气象保障能力建设的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研究邓小刚等代表的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琼州海峡气象保障能力建设。

1.加强海峡气象观测能力建设。

在沿岸周边村镇加密建设自动气象站,增建激光能见度雷达,组织客滚轮船安装能见度和风观测仪器,在沿海乡镇码头渔港建设气象视频实景观测点。

2.加强海峡气象预报能力建设。

继续推进落实海洋气象业务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聚焦灾害性天气(台风、强对流、海雾)的机理研究、台风客观预报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初步建立支撑海洋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的科学认识和预报技术体系。

加强地面自动站、激光雷达能见度仪、卫星反演海雾等多源资料综合应用,提升数值模式的预报大风、海雾能力。

继续开展港口气象预报产品研发,优化港口大风短期预报产品。

3.提升海峡气象服务水平。

开发以琼州海峡主要航线、航道和港口作业服务为代表的专项气象服务产品;提供针对港口的船舶调度、港口装卸和集装箱作业等不同作业环节提供专项服务产品;开展针对不同港区的雷电监测和预警业务,提供针对不同港区的雷雨大风、高温、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警产品;开发满足海上捕捞、能源勘探、货物运输、特色旅游、海上搜救等精细化服务产品;拓展和完善琼州海峡多语种、预警服务靶向推送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琼州海峡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服务质量;完善部门合作和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琼州海峡气象防灾减
灾和风险防控能力。

(联系电话:68407071)
中国气象局
2021年6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