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3-1实词虚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词语往往具有多种意思 ,但到了具体语境中 ,每个词 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 。 比如“深 ” 在“夜深人静 ”中是“ 时间晚 ”的意思 ,在“深深的海洋 ”中 是“离地平面距离大 ”的意思 ,在“深红色的外衣 ”中是“颜 色浓重 ”的意思 ,在“情意深长 ”中是“厚重 ”的意思 ,在 “ 内容深奥 ”中是“不易懂 ,难度大 ”的意思 。可见语境对词 义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主要是看其是 否适合语境。
一 、实词辨析 1.注意五个辨析角度 (1)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 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 ,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 微的差别 , 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 , 比较其异同 ,这 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如:
我国大型深水港—— 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 , 例句 (截止/截至)九月中旬 , 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转而生活 , 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 , 也不
愿 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为 我们 所未经生活过的 ”。这里连用了三个“辛苦 ”,但它们 的含义 各不相同 ,通过前后对比 ,我们就能确定它们分别是 “奔波劳 碌 ”“辛勤劳苦 ”“处心积虑 、挖空心思 ”的意思 。
A.提出 C.提醒
产生 产生
适合 合适
B.提出 D.提醒
引发 引发
合适 适合
【解题点拨】 提出: ①揭示 ,提请考虑 、讨论 、接受或采纳; ②提取 。提醒: 指出来以引起注意 。文中是“ 引起注意 ”,应 用“提醒 ”。产生: ①生育 ,分娩; ②出产; ③由已有的事物 中生出新的事物 , 出现;④出生 。引发: 引起 ,触发; 启发 。 久坐容易出现疲劳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用“ 引发 ”有些 过重 , 因而需用“产生 ”搭配“疲劳感 ”。适合: 符合; 偶然 相合; 适宜 。合适: 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 。“办公桌的高 度 ”前面应该用形容词“合适 ”来修饰 ,而“适合 ”作为动词 需搭配人或具体事物。 答案: C。
2.确定答题思路的三个“凭借 ” (1)凭借语感 语感可以作为判断正误的基础 ,对于靠语感不易解决的问 题 ,可进一步通过对语境和理性的辨析来判断答案。
(2)凭借语境 答题时要牢牢抓住词语所在的语境 ,仔细理解词语所在句 子以及整段文字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对词语的正误做出判断。
(3)凭借辨析 在语感 、语境的基础上 ,可进一步从词义 、用法 、色彩诸 方面对词语深入细致地辨析 , 以对正误做出准确判断。
好像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解题点拨】 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钟爱: 特别疼 爱 ;非常喜爱 。 比“喜爱 ”程度深 。对“历代文人雅士 ”来说 , “喜爱 ”更符合客观情况 。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 快 ,连续不断; 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 纷纷扬扬: 形容雪 、 花 、叶等飘落得多而杂乱; 也形容杂乱地传扬 ,议论纷纷或接 二连三 。句中指飘舞的雪花 ,故用“纷纷扬扬 ”。浮动: ①漂 浮移动 ,流动; ②上下变动 ,不固定; ③动荡 ,不稳定 。飘动: (随着风等)摆动; 飘 。“飘动 ”常指具体事物 ,“浮动 ”可指 具体事物 ,也可指抽象事物 。句中“ 暗香 ”,应选用“浮动 ”。 “犹如 ”较文雅 ,“好像 ”较通俗 。而语境中的语言是书面语, 很具文采性 , 因而选用“犹如 ”。 答案: B。
他破坏了公物。
(3)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词语例如 : 词 义
爱戴 敬爱并且拥护
爱护
爱惜并保护
适用对象 上级或长辈 下级或晚辈
示例 爱戴领袖 爱护年轻一代
词语
词义
边疆 靠近国界的领土
边境 靠近边界的地方
适用范围 较大 较小
示例 守卫边疆 越过边境
(4)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有比较固定的搭配 ,不能混用 。如“交 换 ”用于具体的 、范围小的事物(交换礼物或意见) ,“交流 ” 用于抽象的 、范围较大的事物(交流思想或经验) 。再如“流失 ” 与“流逝 ”都有“失去 ”的意思 ,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 , 具体
3.联系日常习惯用语 ,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再判断该选哪 个词语。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 ,通过语素比较而鉴别是 不行的 ,从词语本身的意义 、功用又辨析不清 ,那就把所辨析的 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 , 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 ,再选合适的 。
如: 他(迟疑 、犹豫)不决地伫立着 ,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 院中的景物 。“迟疑 ”“犹豫 ”都有“一下不能判定 ”义 。“迟 疑不决 ”“犹豫不决 ”两个词语都正确 。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 去体味其差异 ,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 。例:“我请他帮忙 ,他迟 疑了一下 ,还是跟我走了 。”“我请他帮忙 ,他犹豫了一下 , 同 意了 。”据例句可知 ,“迟疑 ”常指行动而言 ,“犹豫 ”常指态 度而言 , 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
以下两种情况: ①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 、 目标 ,或含有“对待 ” 意味的 , 只能用“对 ”。如 ,他对工作很负责 。②“对 ”可用在 主语前(有停顿) , 意思相同 。如: 我们会对这件事做出安排的。 此外 , 需注意的是 ,“对于 ”不能用在助动词 、副词之后。
(3)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
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 。如: 表并列关系的“也…… 也…… ”“不是……而是…… ”等; 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 且…… ”“不仅……还…… ”等。
考向一 实词 、虚词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1. (2011 ·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 是 。专家 ,许多人办 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 ,久坐会 疲劳感 , 并出现腰
酸背痛的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 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 到一个 的高度 , 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2.抓住相异语素 ,分析其意义差异 ,选取符合语境义的词 语 。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 、色彩 、运用这几方面的 细微差别。
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 ,她(化装 、化妆)成一个阔太 太 ,打扮得珠光宝气 。”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 , 是指“她 ”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 “化装 ”与“化妆 ”,相异语素是“装 ”与“妆 ”。两字都有 修饰 、打扮意义 ,但“装 ”有服装义 ,“化装 ”就是改变自己 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 ,“化妆 ”就是用脂粉等使自己 容颜美丽 。因而应选“化装 ”。
2. (2011 ·天津卷)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 组是(3分)( )
作为“梅兰竹菊 ”四君子之首 ,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 ,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 , 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
红;
的雪花 , 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
的腊梅 , 暗香
,
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2)辨析词义的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 ,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 重 、深浅的不同 。例如“损坏 ”“毁坏 ”“破坏 ”都表示因某 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 ,但“损坏 ”的语义要轻 、程度要小,
而“毁坏 ”“破坏 ”则层层升级 ,程度加重。 在表意程度上的顺序如下: 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
过度消费③
产生某种不良后果 。一般情况下 ,家长只可救
“急 ”,不必救“穷 ”, 比如当孩子遇上非用钱不可④
又无钱可用的情况时 ,可让孩子预支一部分零花钱 ,⑤ 一定要跟他说清楚: 预支的部分必须在下次的零花钱中扣除。
【解题点拨】 回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段 ,把握整段内容所阐述 的意义 ,然后分析横线处前后句的关系 ,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 填空即可 。①后面的句子是解释前句的原因 , 因此可填“ 因为 ”; ②后面所提到的“不加以教育和引导 ”只是一种假设 , 因此可 填“如果 ”“假如 ”等; ③“产生某种不良后果 ”是“孩子过 度消费 ”造成的 , 因此可填“而 ”;④⑤前后构成转折关系 , 因此可填“却 ”“但是 ”等 。初步确定词语后 ,再通读全文 , 检验所填词语是否恰当 , 原文是否语意连贯 ,个别不妥当的地 方还要修改调换。 答案: ①因为 ②如果 ③而 ④却 ⑤但是
二 、虚词辨析 1.辨析角度 (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 如“ 固然 ”和“诚然 ”,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 ,后者除了有 同样的性质 、功能外 ,还可以作副词 ,如: 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 小品演员。
(2)从词语的适用对象 、场合 、范围等角度辨析。 如: 介词“对 ”和“对于 ”, 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 ,一般 而言 ,用“对于 ”的地方都能换用“对 ”,反之则不行 。特别是
截止: (到一定期限)停止 。截至: 截止到(某个时候) 。二 者的区别在于: 用“截止 ”时 ,表时间的词语放在前面, 解析 即“到(在)+时间+截止 ”或“截止到+时间 ”; 用“截至 ” 时 ,表时间的词语放在后面 , 即“截至+时间 ”。句中表 时间的词语“九月中旬 ”在所填词语后 , 故选用“截至 ”。
2.答题思路 (1)积累—— 区别词性 , 归纳整理。 如“尤其 、非常 、异常 、万分 、十分 、分外 、格外 、过于、 更加 、特别 、 比较 、稍微 ”等这一组词 ,不仅要知道它们是副 词 ,而且要明白 , 它们是表示程度的副词 ,且语气上有轻重之 分 。结合语言环境 ,有区别地使用。
(2)析用——弄清意义 , 掌握用法。 如“再 、又 、还 、一再 、屡次 、再三 、常常 、时常 、往往、 每每 ”等词语是副词 ,都表示动作 、行为的重复与类同 。但其中 有些相近的词语 , 意义和用法又多不相同 。就像“再 ”和“又 ”, 在现代汉语中都表示动作 、行为的重复 ,但“再 ”表示虽然有所 计划 ,动作 、行为却并未发生 ,是未来时态 ,如: 今年他去了北 京 ,打算明年再去一趟 。“又 ”则表示动作 、行为已经发生 ,是 过去时态 , 如: 本来他已去过北京 ,没有想到 ,今年他又去了一 趟 。“常常 ”和“往往 ”都表示动作 、行为经常如此 。但其区别 是:“常常 ”指动作 、行为重复的次数多 ,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 论性质; 而“往往 ”通常情况下表示一般怎样或可能怎样 , 常带 有规律性或推论性质 , 时间跨度相对大一些。
(4)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 如“进而 ”与“从而 ”, 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 ,后者一般 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 只要 ”与“ 只有 ”,前者所强调的是充 分条件 ,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5)从语气的角度辨析。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如“难道 ”与“莫非 ”,
“难道 ”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 ,“莫非 ”多用于揣测语气 ,有时 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 ,但不及前者强烈。
【想一想】对近义实词的辨析 ,上面谈了几种较实用的方法 。除 此之外 ,在实际解答中 ,你认为实词辨析还应掌握哪些较实用的 规律和技巧呢?
【拓展延伸】 1.感悟所给语境 ,把握词语的语境含义。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
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 ,也就是上下文 。对于一段文字来说, 它所处的那篇文章就是它的语境; 对于一句话来说 , 它所处的那 个语段就是它的语境; 对于一个词来说 , 它所处的那句话就是它 的语境 。要确定词语的意思 , 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
如下:
词语 流失 流逝
词义
多指有用的东西或人才 流散失去
像流水一样消逝
示例 人才流失 水土流失
时光流逝
(5)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 ,词语可分为褒义词 、贬义词和中 性词 。在使用时 ,应辨析其感情色彩。
例如:
词语
词义
感情色彩
爱护
爱惜并保护
褒义词
袒护 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或保护 贬义词
3. (2010 ·辽宁卷)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 ,层次清楚 ,逻辑严密 。 (5分)
孩子上学后 ,父母应及时向他们讲述如何管理和使用零花
钱 。①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 ,消费欲望渐趋强烈 , 需要用
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这时②
不加以教育和引导 ,他们
就可能会乱花钱 。家长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 , 以免孩子
保护
尽力照顾 ,使不受损害
中性词
辨析词语的语境义 词语的语境义比较灵活 , 它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产生 的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 。它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
象 、人物关系 、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考虑 ,而不能简单看其 字面用语。
如《故乡》 一文结尾处“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 ,又大家隔 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 , 都如我的辛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