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与“1368年”“称帝”“应天府”这些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朱元璋B.赵匡胤C.成吉思汗D.忽必烈
2.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皇帝朱元璋,应去()
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
3.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

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C.唐太宗D.明太祖
4.朱元璋曾告诫子孙:“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皇权,稳固统治B.扩张皇威,恫吓群臣
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
5.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的史实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司母戊鼎B.开元通宝钱C.锦衣卫印D.金奔巴瓶
6.明朝读书人为实现“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梦想。

他们应该()
A.“四书”“五经”倒背如流B.学会吟诗作词
C.琴棋书画样样精通D.曲谱剧本信手拈来
7.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

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A.通判B.三司C.御史D.厂卫特务机构8.明朝时的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人们称明朝科举为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文字狱
C.焚书坑儒D.八股取士
9.“弘治九年,会试《责难于君谓之恭》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责难于君’四股;中间过接二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二句,再作大结。

……篇末敷演(叙述发挥)圣人言……”这段文字所描述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A.促进思想解放B.有利科技发展
C.促进人才创新D.培养皇帝奴仆
10.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
11.下列作物中哪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①玉米②甘薯③马铃薯
④花生⑤向日葵⑥葡萄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③⑤⑥
12.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下图手工艺品出自哪座城市()
A.苏州B.广州C.景德镇D.杭州
13.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以下属于全国性的商贸城市的有()
①南京②广州③杭州④北京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1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传》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15.“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下列关于“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两者都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②两者都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③两者反映
出秦朝和明朝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彻底否定④两者都反映出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而钳制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明太祖是通过什么方式坐上皇位的?
(2)明太祖为加强君权,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特务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是顾炎武对哪一制度的抨击?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17.(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材料二锦衣卫,掌侍卫、稽捕、刑狱之事……凡朝会、巡幸,则具卤薄仪仗,率……等待
从扈行。

……盗贼奸宄,街途沟洫,密稽而时省之。

——《明史职官志》(1)材料一中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2)材料一中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所说的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其设置说明了什么?
(4)明成祖时如何发展了这一制度?它是一种什么机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DAC 6-10ADDDB 11-15CCDBA
二、非选择题
16.(1)通过参加、领导农民起义,取得胜利后称帝。

(2)措施: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

在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设立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锦衣卫。

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3)八股取士制度。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17.(1)明朝。

明太祖(或朱元璋)。

全国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2)使皇权空前强化。

(3)职责:掌管侍卫、稽捕、刑狱之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说明:锦衣卫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4)明成祖时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是一种特务机构,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