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ppt课件(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uì shāo xì
❖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mí niǎo nuó 弥望 袅 娜
zhào liǎn jū 櫂 敛裾
hān wǎn 酣眠 宛然
题解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 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 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 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 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
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扩大意境, 烘托环境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 受。新奇真切,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荷波
荷波
比喻
闪电
(突出快速凝碧,以静写动)
流水
流水脉脉,拟人,默而有深情。 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子下的水, 言有尽而意无穷
今扬州城安乐巷27号,大门朝东。进门 北向,有小院一区,内有客房两间,乃 朱自清的住处。此宅二道门内,有上堂 屋三间,下堂屋三间和两侧厢房,系朱 自清的父母及姐妹们的住所。而今房屋 保护良好,环境雅静,已列为扬州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朱自清故居内陈列着朱自清曾经 使用过的部分家具、朱自清著作及一些 实物照片,正屋内还有朱自清塑像。 1992年10月,朱自清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江泽民总书记亲笔提写了"朱自清故 居"的挂牌。
1.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 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 个本体的比喻句.
2.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 各种姿态,形象生动.
总结:
在这一段里,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 画面还是动态景象,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这 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 那荷叶、荷花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 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整体把握
1、学生提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8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9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
导入课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一身重病, 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 族的英雄气概”。
走近朱自清
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 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 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 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 ”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 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 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 取《楚辞·卜居》,“宁廉 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 二字,改名“朱自清”,字 “佩弦”。祖籍浙江绍兴, 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 扬州人”。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 士。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 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 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 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 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 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 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请欣赏歌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风 光 不 与 四
莲 叶 无 穷 碧
映 日 荷 花 别
杨 万 里 《 晓 出 净





寺 送



树 荫 泉照 眼水 无弄 声轻 惜柔 细 流
杨万里《小池》

有百度文库
小 荷 才
蜻 蜓

露上
尖头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寻踱 宁小 静路
文章结构
得宁静 观荷塘
带门 出去
淡淡 喜悦
走在 路上
淡淡 哀愁
月下 淡淡 荷塘 喜悦
现实
颇不 宁静
无法 回避
推门 进来
幽雅 宁静 朦胧
惦记 江南
江南 旧俗
淡淡 塘上 哀愁 月色
无限 慨叹
塘的 四周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 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1900——1948)
主要作品有:
《雪朝》(诗集)1922, 《踪迹》(诗与散文)1924, 《背影》(散文集)1928,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 《朱自清全集》
散文名篇
《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 《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与家 人,自1903年定 居扬州后,曾居 住过多处。开始 住天宁门街,后 迁居弥陀巷、南 皮市街、东关街、 仁丰里等。现在 保全下来的为安 乐巷27号故居。 图为故居门口。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 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
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峭愣愣如鬼一般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 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 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 羞 涩
地 打 着
朵 儿 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 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本文的三“美” 画面美 语言美 情调美
画面美: 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
的画面。
(4-6)集中体现了这点 4.月光下的荷塘 5.荷塘上的月色 6.荷塘四周的景色
作者的行踪:
求宁静
小煤

宁 静

屑路 小煤
得 宁 静
屑路
出宁静
明线:游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赏失 四宁 周静
出家门 不宁静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 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叶
荷叶
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
生动地描绘出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
荷花
写出了荷花的妩媚多姿。
有袅娜地开着的
拟人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荷花之洁净
荷花之明 荷花亮之娇美
比喻(博喻)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荷香
荷香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 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 “泻”,用“漂”替代“浮”呢?
“泻”的范围广,与
“流水”相照应,而
且有动态美,显得生 动活泼。“照”的范
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 显得不灵泛。
清华园
“泻”既照应了以流
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 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 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 源于对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也有人认为是 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 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 甚至还有人根据一些史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 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如此等等。
结构详解
( 荷叶 )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 (比喻)
月 ( 荷花 ) 零星点缀

(拟人、比喻)
的 荷 塘
( 荷香 )
缕缕 (通感)
( 荷波 )
颤动
(比喻、拟人)
( 流水 ) 看不见的 脉脉
静 幽 雅 宁 静

博喻手法的运用
忽闪 明闪 忽发 暗光
冰晶
清莹
玉剔 洁透
优纤 雅尘
高不
贵染
为什么此处要用博喻手法来修饰荷花?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
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乍看像一团烟雾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 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 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
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 没有。
语言 作用小结:
比喻 •加强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 在遐思中获得无尽的美感享受
拟人 •更添景物灵动秀人的气质
通感 •使迷人境界又增无限韵致,迷离精妙,令 人情动神摇。
动词 •精当生动,富于表现力
叠词
•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使行文 轻缓舒徐,读起来节奏鲜明,令人耳目一新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 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静 而动的空间顺序: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 →叶.花颤动→流水来写的。
这段文字写得形、味、色、声俱全,动静相宜, 虚实相应。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月下荷塘的淡雅静美。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
❖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2、综合、归纳。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4—6段显然是文章 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前三段,写夜赏的缘 由。7--9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 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
这样分析,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9段)写“月下遐思”(情)
如流水 静静地泻

( 月光 ) 薄薄的青雾浮起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 虚

像笼着轻纱的梦

的 月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灌木的黑影
朦 胧 优 雅
杨柳的倩影

( 月影 )
光和影的和谐
像名曲

“泻”“浮”二字的审美 情月光趣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惟一 答案。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荷塘月色》将成为一首 耐读的朦胧诗,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每一位读者会因 年龄、阅历、所处时代等等因素,而从同一篇《荷塘 月色》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
树色、树姿
四周景色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蝉鸣、蛙声


清 幽 热 闹

情 调 美
问题探究
1.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 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 步呢?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本文文眼)
2、怎样理解“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
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 情基调。所谓“文眼”,是我国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 古人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片首,或在片中,或在片 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有虚实,题旨才会有 隐现。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 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 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 安在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浮”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
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描绘雾 的轻飘含蓄之态。
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
呈现出的一\种洁白纯净之感。
“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 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 情。(“印”不能写出美)
语言美:
修辞:拟人、比喻、通感
动词:泻、浮、洗、画
叠词:曲曲折折、田田、 蓊蓊郁郁、亭亭、隐隐约 约、淡淡
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 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那里去》)“这几 天心里似乎有些异常……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 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 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
简而言之,此时的朱自清正处在反感于国民 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虑。 陷入了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惶惶然”中。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 地的时候。
面对“这一年的变动”,朱自清觉得是“人的 意想所赶不上的”。他认为:“在旧时代正在崩坏, 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 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 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 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 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
相关图片
1978年秋,清华大学纪念朱自清逝世三十周年时, 将原清华园内的古亭命名为“自清亭”,以示纪念。
清华园中的荷塘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课文字词
❖ 生字词:
❖ xiè
pì duó wěng
❖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 sè
bó qiàn yuàn
❖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 fà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