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历史复习辅导讲义+课后练习:世界近、现代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历史
专题:世界近现代经济2013新题赏析
开篇语
新题赏析
题一
题面: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A .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 .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 .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 .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题二
题面: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
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
这项措施旨在()
A .恢复银行信誉
B .鼓励建立工会
C .加强社会保障
D .调整劳资关系
题三
题面: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A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 .“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 .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 .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题四
题面: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A .增加货币发行量
B .扩大政府开支
C .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 .增加政府税收
题五
题面: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A .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B .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C .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题六
题面:近年来,“大宗商品源源不断从其他新兴经济体流入中国,这些国家由于出口激增收入增加进而增加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中国通过自身的高速增长,打开了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阀门”。
这一材料表明()
A .中国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 .中国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加深
D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题七
题面: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讲义参考答案新题赏析
题一
答案:A
题二
答案:D
题三
答案:A
题四
答案:C
题五
答案:D
题六
答案:C
题七
答案:
(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3)二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