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公式
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如,设某一分析指标M是由相互联系的A、B、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报告期(实际)指标和基期(计划)指标为:
报告期(实际)指标M1=A1 * B1 * C1
基期(计划)指标M0=A0 * B0 * C0
在测定各因素变动指标对指标R影响程度时可按顺序进行:
基期(计划)指标M0=A0 * B0 * C0 (1)
第一次替代A1 * B0 * C0 (2)
第二次替代A1 * B1 * C0 (3)
第三次替代A1 * B1 * C1 (4)
分析如下:
(2)-(1)→A变动对M的影响。
(3)-(2)→B变动对M的影响。
(4)-(3)→C变动对M的影响。
把各因素变动综合起来,总影响:△M = M1 - M0 =(4)-(3)+(3)-(2)+(2)-(1)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1)确定分析对象,并计算出实际与目标数的差异;
(2)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排序规则是: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值,后相对值);
(3)以目标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4)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5)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6)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