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京剧常识教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京剧常识教案1
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京剧常识教案1
京剧常识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以及它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来感受体验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不同的视频片段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还通过学唱、模仿等来体验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3.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京剧,让学生了解京剧、熟悉京剧。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音乐欣赏面较为狭窄,绝大部分只喜欢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戏曲音乐了解甚少。
更为糟糕的是缺乏兴趣,对戏曲音乐持冷漠态度,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原因是:节奏太慢,唱了半天也不知道唱些什么,没有时代感,与平时听的歌曲完全不同,太难学了等等。
所以,本节课的关键是选材。
所选内容不能太多,技术不要太难,要贴近生活,学生可以理解和模仿。
这样,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京剧的“唱”和“做”两项基本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戏曲的感受、鉴赏和表现能力 4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京剧的魅力。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视听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 1.组织教学;
2.教师演唱《苏三起解》。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好奇心。
让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中 1 之。
提问:与京剧相关的知识。
(请学生回答)活动2【讲授】新课教
学
(一)京剧简介
1.京剧的起源乾隆时期,徽班进京献艺得到的嘉奖。
后留京发展,它吸纳了百家之长,不断融合发展,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的国粹----京剧。
它盛行于民国时期。
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2.京剧的特点
第一:综合性。
指京剧中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中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虚拟性:京剧的场景和道具相当简单,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
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注香千秋万代。
船行马步,刮风下雨,”播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特点。
第三:程式化各行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表演程式,剧本、角色、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来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它的表演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表演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设计意图〕由于京剧形成及发展历史的知识讲解相对枯燥,结合视频加以理解,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二)认识脸谱
1.出示一些带有京剧色彩的饰物。
2.让学生列举。
3.播放多媒体课件《唱脸谱1》。
〔设计意图〕视频里展示的各种脸谱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京剧脸谱的种类和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
(三)京剧的表演形式。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唱、念、做、打)。
本节课我们先了解“唱”和“做”,关于“念”和“打”下节课学习
1、“唱”功「1」《唱脸谱》这首歌,前后音乐有什么不同?A 段旋律吸取了京剧音乐的素材,并采用了通俗音乐的创作手法。
B段完全使用了京剧音乐的西皮唱腔,从而与A段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们一起感受唱功的魅力。
(再播放视频《唱脸谱
2》)。
师:这首戏歌用外国人的眼光来赞扬我国的京剧艺术,我们作为国人应该更加喜爱和了解我国的国粹。
「2」京剧的唱腔丰富多彩,它分为两大类:二黄腔和西皮腔。
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之一。
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有力、节奏紧凑,非常适合表现欢快跳跃、坚定的情绪。
二黄唱腔舒缓,平和,稳重,深沉,适合表现沉思,忧伤,压抑,叹的情绪。
聆听两段京剧唱腔,辨别其唱腔的类别。
播放音乐播放音乐《红娘》和《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设计意图〕感受这两种唱腔的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
活动3【活动】体验唱功的魅力
男女学生分角色演唱《唱脸谱》,播放课件〔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教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又留给他们展示的舞台,努力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同时,此环节的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发展了个性,使某些有表演欲望的学生有了施展的舞台,增强了自信心。
活动4【讲授】“做”功 2、“做”功(表演与身段)
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还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是富有节奏感、艺术性的舞蹈化动作。
京剧的表演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和动作,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其表演讲究以虚代实。
是一种虚拟的表演方式。
师:我们来看一段京剧片断,剧中的演员都在“做”什么?(播放《拾玉镯》片断,教师做适当提示)(生答略)
〔设计意图〕视频中的做功全是贴近生活的动作,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仿也较容易些。
活动5【活动】模仿与表演观看视频,模仿动作:
1、模仿穿针引线的动作。
(请同学到台上表演,看谁做得形象逼真)
2、模仿策马扬鞭的动作,(请同学上来模仿)(学生点评,教师补充)
3、模仿包公捋胡须的动作(请男生同学上台模仿)〔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做功,加深对京剧的了解。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京剧的起源和特点,认识了各种脸谱代表的人物形象,知道了唱腔的分类和做功的特点。
下节课再了解念功和打功,通过本节课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来传承我国的京剧艺术。
第二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京剧常识教案2
京剧常识
1新设计
“音乐知识”板块的京剧常识,主要包含“行当与脸谱”“文场与武场”两部分。
本课设计主要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让学生通过活动更加深入的了解京剧知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听唱、模仿等方式,了解京剧行当等知识、学会演唱《卖水》、《说唱脸谱》。
2、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参与听赏、演唱等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多方位感受和体验京剧的魅力。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积累了对京剧的感性认识,本课立足于在小学基础之上,继续为学生提供欣赏和演唱京剧的实践感受活动,增强学生对京剧音乐的认同感,形成对对京剧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感知。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辨别京剧的行当,感受京剧的魅力。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演唱《天仙配》、《刘海砍樵》等戏曲片段,请学生猜出戏曲名称。
2、教师播放《夜深沉》请学生说出戏曲名称。
导入新课—京剧。
二、新课教学
1、音乐知识:京剧的历史、由来。
2、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PPT展示课件
听一听:生、旦、净、丑各行当的演唱;看一看:生、旦、净、丑各行当的表演视频;比一比:辨认生、旦、净、丑行当;
念一念:模仿《卖水》片段里的念白,教师表演,学生欣赏。
师生一起
3、表演,教师做指 1 导。
4、唱一唱:《说唱脸谱》
听唱及展示脸谱饰物,营造京剧学习的氛围,拉近学生与国粹的距离。
三、京剧大舞台:学生分成四小组以合作的方式上台表演《卖水》、《说唱脸谱》。
四、课堂知识反馈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各行当的图片,请学生抢答。
五、教师寄语
同学们的表演真精彩,今天我们队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相信有一天,你们一定会成为戏迷,京剧的忠实粉丝,用京剧的行话来说,就是“票友”。
让传承祖国文化,从我做起!
第三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京剧常识教学设计(本站推荐)京剧常识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民族素质和艺术修养。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参与模仿表演活动,初步了解戏曲艺术中人物性格与情感表现的特殊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京剧片段,感受京剧独特的韵味,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较强,在学习上已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变化。
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星现象屡见不鲜: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京剧,却知之甚少。
如今正大力提倡振兴京剧,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作
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我国的国剧,对于提高他们的民族素质和艺术修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一、掌握戏剧的表现形式、行当角色。
二、在戏曲中分辨不同的唱腔、不同脸谱的表现力等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与戏曲实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铃响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晋剧《杨八姐游春》的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课堂。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刚才这段晋剧《杨八姐游春》大家听过吗?生:听过。
师:河北省流行河北梆子,但张家口地区由于离山西省较近,所以晋剧比较流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二、调动情趣,学习新课。
(一)、介绍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歌舞,人们在祈求降雨、祭祀祖先时,进行的一些仪式表演,后来发展成南北朝的歌舞戏,到唐朝出现了参军戏,发展到宋代的杂剧,在瓦子勾栏中演出。
到元朝出现了元杂剧,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戏曲形式——元曲。
(二)、介绍中国戏曲的含义: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艺术,它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美术为一体,表演程式和声腔体系独具一格。
它是世界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看幻灯片生读)
师:咱们农村唱戏要有戏台,所以戏曲是一门舞台艺术,这么舞台艺术有一个突出的特性是什么?生:综合性。
师:综合性就是包罗万象,它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美术为一体。
比如:演《窦娥冤》要有窦娥的故事,这就是剧本,文体写作要讲究合辙押韵,这就是文学。
要唱,要演,要耍,这就是音乐、舞蹈、武术、杂技。
还有舞台上要有布景,这就是美术。
所以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艺术。
(三)、介绍戏曲的剧种: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全国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多,这些剧种使用当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风格特点鲜明,很受各地人民喜爱。
师:我们如果每天只看一种,大约需要多长时间看完?生:一年。
师:可见戏曲剧种的丰富,你知道的剧种有哪些?(生答)
总结:流传较广的有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花鼓戏,还有川剧、沪剧、藏剧、壮剧等。
你会唱哪些剧种?(生上台进行表演)重点介绍京剧:京剧,也称“皮黄”,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如《玉堂春》精彩唱段。
(前面生唱的一段)
(四)、介绍戏曲的表现形式: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戏剧艺术,各种表现手段“唱、念、做、打”相互补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1、戏曲的“唱”:声腔主要有:“二黄”和“西皮”两种。
一般,二黄比较深沉,带有浑厚凝重的特色。
常用以表现回忆、沉思、怀念、感叹、悲愤等情绪;西皮比较明朗流畅。
带有欢快兴奋的特色,常用以表现喜悦、激动、高昂的情绪。
欣赏《沙家浜》选段,初步了解京剧的唱腔。
师:平时,大多数同学喜爱流行的影视文化,很少接触戏曲,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口尝一尝。
接下来,跟老师一起学一段京调。
(学生学唱)
2、戏曲的“念”: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
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
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师生一起实践两句念白:“你问的是她?”、“奶奶,你听我说。
”
3、戏曲的“做”: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
“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
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
所以戏曲的做具有虚拟性和程式化两个特征。
学生参与实践:你能试演开门、喂鸡、穿针三个动作吗?(表演)
4、戏曲的“打”:“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
“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五)、介绍戏曲的行当:戏曲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
它把不同性别、年龄、性格、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师:分别介绍生、旦、净、丑的含义。
生:女生模仿旦角的走路,男生模仿净的走路。
(六)、介绍京剧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
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
具有装饰性、虚拟性和夸张性。
师:人物面部在化妆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生:脸上画了油彩师:脸谱运用夸张的手法,利用色彩和图案,将角色的眉、眼、鼻、口及脸膛加以粉饰,从而加强人物面部的特征,显示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
点。
(多媒体出示若干不同颜色的脸谱)师:这些脸谱的颜色都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什么地方的颜色不一样?生:它们的主色调不一样。
总结:对,它们的主色调不一样。
那么,在京剧中脸谱的主色也有其固定的寓意与象征。
学生讨论:颜色的不同寓意和象征:(结合相应的脸谱进行课堂讨论)
总结: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如关公。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
如:包公。
绿脸也是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白脸含有贬义,代表凶诈。
如:曹操。
金脸、银脸、蓝脸是神秘的象征,代表神妖。
(七)、欣赏《空城计》。
(先请学生介绍剧情,再欣赏。
)
(八)、介绍戏曲伴奏:戏曲的传统乐队分为文武场,文场为小型民族管弦乐队;武场是打击乐。
(看着图片,进行解说。
)参与实践:主要有大锣、小锣、板鼓和钹四件乐器,经常用于京剧武场伴奏,俗称“四击头”。
(电脑显示:四件具有动画效果的乐器图片。
)跟着老师试一试。
(九)、欣赏《红灯记》片段。
(先请学生介绍剧情,再欣赏。
)(十)、介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荀彗生、程砚秋、尚小云、袁雪芬、裘盛戎、李少春、周信芳、常香玉、严凤英等。
(十一)、课堂巩固练习:进行戏曲知识竞赛。
(十二)、布置作业:选择你喜欢的一幅脸谱,试着画一画。
(十三)、齐唱《说唱脸谱》活动3【讲授】教学过程
三、激发兴趣,课堂小结。
师:京剧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为我们能拥有这样宝贵的艺术财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今天,我们愉快的学习了许多京剧的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不光要欣赏流行音乐,也要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第四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京剧常识教学设计4
京剧常识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以典型范例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
2、认知目标: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等特点
3、能力目标:
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音乐,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2学情分析
1、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2、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他们对拖着长腔的京剧不是很喜欢,但他们具有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的特点。
能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
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京剧脸谱等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
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
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京剧。
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推开京剧之门,来了解这们古老的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
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
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学生欣赏《苏三起解》的唱段
2、念
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
欣赏《拾玉镯》中刘媒婆与孙玉姣的对话。
.再欣赏一遍,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学着说一说
3、做.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分别让学生欣赏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
学生实践唱、念、做《卖水》
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儿香。
脸上擦的桃花粉,口点的胭脂杏花儿
4、打: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让学生欣赏“把子功”和“毯子功”的武打场面。
四、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
(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
(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
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展示丑行扮相的图
片)五、学习脸谱知识
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a、脸谱的产生;
b、脸谱的颜色;
c、脸谱的样式
(一)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二)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论
(三)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四)、思考与创作
1、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2、学生实践
请将脸谱颜色和他代表的性格用线条连起来红色智勇刚毅紫色忠耿正直黑色赤胆忠心白色刚强勇猛蓝色生性奸诈绿色侠骨义肠黄色残暴
四、知识拓展什么是戏歌
戏歌就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歌词是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情感的内容,而曲调旋律用的却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形式。
戏歌是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音乐不断发展必然产生的,这种“戏歌”是大众化的,能被更多人所接受的,你们还记得有哪些戏歌吗?学生自由讨论所听过的戏歌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
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第五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唱脸谱教案1
唱脸谱
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1.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及歌唱方式
2.了解相关京剧知识,尤其是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用自然圆润的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戏歌。
2.通过戏歌的学习,愿意探索与京剧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情感目标:
1.通过戏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学习兴趣,并愿意主动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
2.通过戏歌的学唱,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2学情分析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音乐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我校学生均来自农村,在音乐素养的熏陶上有一定的欠缺,很多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几首流行歌曲的层次上,对于一些国粹、具有艺术特点的音乐内容基本上是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理解当中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学生经过了上半学期的音乐教育,对于音乐的理解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班上部分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进步非常明显,这部分学生对于动手操作、现场表演等活动有很高的热情。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这部分学生的带头作用,引导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当中,完成教学设计的各项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