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 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与发展?(原因、结 果、影响)
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发生在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②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 ③结果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取 得割地、赔款、通商等侵略权益。 (2)不同点: ①发动侵略的国家不同:前者是英国,后者 是英法联军,美俄是帮凶; ②发动战争的借口不同:前者是禁烟运动, 后者是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 ③侵略地区不同:前者主要是在东部沿海, 后者占广州后进入京津地区; ④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同:前者是开始,后 者是进一步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结果如何?
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阻止和打乱了列强 瓜分中国的计划,引起了它们的惶恐。1900年6月, 帝国主义列强以“救护驻华使馆”为借口,组成联 军,由天津进犯北京。
尽管清政府被迫对列强宣战,但并没有真正 抵抗的决心。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烧杀抢 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逃往西安,并发布 “剿匪 谕旨”,还命李鸿章和奕劻与八国联军议和。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输
出鸦片,遭严禁后,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 侵略。
根本目的: 借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导火线:
禁烟运动高·潮(虎门销烟). ——(英国发动战争借口)
3、战争过程
(1)发动战争:1840年6月—1841年6月
(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民的斗争 1、战争爆发前:——禁烟运动:
(1)主要人物:林则徐领导、关天培和邓廷桢配合 (2)措施: 整顿海防、 缉拿烟贩、 收缴鸦片 (3)高·潮: 1839年的虎门销烟 (4)意义: 显示了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2、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
(1)概况:绅民,包围四方炮台,并在三元里牛 栏岗痛击英军 (2)意义:是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 模抵抗侵略的斗争,表现了爱国精神。 3、爱国官兵奋起抗英: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和门户开放(了解即可) 1、原因: 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帝国主义国家进 一步寻找原料、市场、资本输出场所,加紧侵略 扩张。 直接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投降政策和《马关 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2、表现: (1)瓜分争夺开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2)经济:大量资本输出:掠夺资源、占领市场, 严重阻碍民资发展。 (3)政治: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陷 入沦为殖民地危机 (4)美国的门户开放——实质是列强在中国建立 “国际共管体系”。
单元概述
二要突出两个重点:①鸦片战争及第二 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瓜分中国的狂 潮和八国联军侵华及由此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三元里抗英、 甲午海战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义和 团反帝爱国运动、抗日战争。
三要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会挨打;只 要实行全民族的抗争,执行正确的战争路线 和策略,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 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⑶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①赔款——加重负担 ② 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 ③驻兵——便于控制中国 ④禁止反帝——永远奴役中国人·民 ⑤外务部居六部之首——洋人的朝廷(工具) ⑥修订商约——便于扩大侵略。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南》,赔款数额大于《南》; 《马》所开 商埠深入内地;《南》的关税商定是为了商 品输出,《马》的设厂要求,适应了资本输 出的需要。
②从特点上看,《南》体现了打开中国 大门,开辟中国市场的要求(商品输出); 《马》体现了列强分割世界、资本输出的新 要求。
③从影响上看,《南》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马》的签订,大 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 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 外的弱点;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 只能更加落后。
课堂设问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 由什么事件引起的?
甲午战争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 和必然结果。 “大陆政策”分五期:第一期征服台 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 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1890年,日本国内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它加快了战 争的步伐,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天皇制的 确立,是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
(2)扩大战争:1841年1—6月—1842年8月 (3)结束战争: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 下关海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结果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①割地——领土主权始遭破坏; ②赔款——开始了向列强赔偿先例。 ③五口通商——便利了商品倾销。 ④协商关税——关税主权始遭破坏。便于列强 侵略。
(2)意义: 表现了台湾军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1、原因 :
(1)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
重,民族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洋教会和教士在山东猖厥活动 2、经过:
(1)山东兴起: 1898年 “扶清灭洋”大旗揭 开序幕
(2)发 展:山东受剿→直隶→京津(高峰) ①转向直隶原因:袁世凯围绞义和团→转入直隶 ②京津发展原因:发展迅猛 → 清政府改变策略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3、意义: 巩固了西北边防。
(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抗争
1、几大战役的抗战
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牺牲。 黄海战役: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 林永升等 辽东战役:聂士成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
2、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表现
①《马》后,台湾人·民发布檄文 “誓与 台湾共存亡”。 ②丘逢甲与徐骧组成抗日义军与刘永 福的黑旗军联合抗日。 ③日本殖民统治1895-1945年间,斗 争从未停止。
4、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⑴原因: 根本目的:维护在华利益,变中国为其 殖民地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⑵经过:1900年,俄、德、法、美、日、奥、意、 英,以义和团运动损害他们的在华利益为由,开始 了又一次侵华战争。
(1900~1901)
八国联军 司令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⑷影响: ①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正式形成。
列强侵华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经济,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政治,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定 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 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 屈的斗争精神。
(2)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3)1844年:美《望厦条约》 法《黄埔条约》
• 影响: • ⑴社会巨变: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 • ⑵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
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要求“修约” 遭拒绝
⑵导火线: 英国 “亚罗号”事件 法 国“马神甫”事件。
⑶经过时间(1856——1860)
⑷结果:近代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① 四国《天津条约》(公开行贿) ②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经地义) ③中俄《爱晖条约》《北京条约》等(侵 占领土)。
⑸影响: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
转变策略目的:一借敌人之手剿灭义和团,二 可抗击侵略,以确保统治。
③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山 直
18西96-1899年
秋义和拳主 要活动地区
河 南
北京
廊坊 天津
大沽
隶
朱红灯
运
起义地区
渤 海
1899.10河 平原 黄
济南 河山
东
东
胶州湾
海
江苏
义和团团旗 义和团团民
宁死不 屈的义和团 团民
⑷影D响、:设厂——资本输出,阻碍民资发展
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大大加深了近代中国社会 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加深。
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性质相同
(都是不平等条约) ②内容相同
(都有割地、赔款和通商) ③危害相同
(都破坏主权,加重负担,便利 经济侵略)
(2)不同点: ①从内容上看,《马》割地面积大于
专题二
单元总述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本单元共有三课内容,主要谈两个问 题:一个是西方列强发动的四次大的侵华 战争;一个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志士仁 人反抗侵略的斗争。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 了近代中国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壮慷慨的宏 伟诗篇。
单元概述
学习本专题,一要把握两条基本线 索:①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 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 严重的民族危机。②伴随着外国资本主 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 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
八国联军在北 京朝阳门外屠杀义 和团团民
3、结果:失败。清政府命令清军“铲除”, 中外反动力势力联合剿杀运动。
4、评价
性质 它是一场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灭亡中国的阴谋; 反侵略斗争精神激励中国人们。 是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的光辉一页。
应该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 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 朝的改革运动。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是中国领土,为什么要收复?)
①列强争夺殖民地→ 中国边疆出现危机。 ②英、俄染指新疆,威胁新疆的安全。
2、经过: 1876年,收复北疆大部分领土。 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但失地约7万平方公里。 1884年,新疆设行省,加强控制。
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只是中日战争的 导火线。
3、甲午中日战争 ⑴根本原因: 日本将中国纳入“征韩侵华”国策
利用事件: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⑵经过时间(1894、7—1895、 4):
⑶结A、果割:地中—国—战损败害签主订权《,马刺关·条激约瓜》分 欲·望 B、赔偿——举借外债,便于侵略 C、增开商埠——侵略深入内地
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发生在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②目的都是打开中国市场; ③结果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取 得割地、赔款、通商等侵略权益。 (2)不同点: ①发动侵略的国家不同:前者是英国,后者 是英法联军,美俄是帮凶; ②发动战争的借口不同:前者是禁烟运动, 后者是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 ③侵略地区不同:前者主要是在东部沿海, 后者占广州后进入京津地区; ④中国半殖民化程度不同:前者是开始,后 者是进一步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结果如何?
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阻止和打乱了列强 瓜分中国的计划,引起了它们的惶恐。1900年6月, 帝国主义列强以“救护驻华使馆”为借口,组成联 军,由天津进犯北京。
尽管清政府被迫对列强宣战,但并没有真正 抵抗的决心。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烧杀抢 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逃往西安,并发布 “剿匪 谕旨”,还命李鸿章和奕劻与八国联军议和。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输
出鸦片,遭严禁后,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 侵略。
根本目的: 借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导火线:
禁烟运动高·潮(虎门销烟). ——(英国发动战争借口)
3、战争过程
(1)发动战争:1840年6月—1841年6月
(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民的斗争 1、战争爆发前:——禁烟运动:
(1)主要人物:林则徐领导、关天培和邓廷桢配合 (2)措施: 整顿海防、 缉拿烟贩、 收缴鸦片 (3)高·潮: 1839年的虎门销烟 (4)意义: 显示了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2、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
(1)概况:绅民,包围四方炮台,并在三元里牛 栏岗痛击英军 (2)意义:是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 模抵抗侵略的斗争,表现了爱国精神。 3、爱国官兵奋起抗英: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和门户开放(了解即可) 1、原因: 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帝国主义国家进 一步寻找原料、市场、资本输出场所,加紧侵略 扩张。 直接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投降政策和《马关 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2、表现: (1)瓜分争夺开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2)经济:大量资本输出:掠夺资源、占领市场, 严重阻碍民资发展。 (3)政治: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陷 入沦为殖民地危机 (4)美国的门户开放——实质是列强在中国建立 “国际共管体系”。
单元概述
二要突出两个重点:①鸦片战争及第二 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瓜分中国的狂 潮和八国联军侵华及由此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三元里抗英、 甲午海战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义和 团反帝爱国运动、抗日战争。
三要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会挨打;只 要实行全民族的抗争,执行正确的战争路线 和策略,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 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⑶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①赔款——加重负担 ② 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 ③驻兵——便于控制中国 ④禁止反帝——永远奴役中国人·民 ⑤外务部居六部之首——洋人的朝廷(工具) ⑥修订商约——便于扩大侵略。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南》,赔款数额大于《南》; 《马》所开 商埠深入内地;《南》的关税商定是为了商 品输出,《马》的设厂要求,适应了资本输 出的需要。
②从特点上看,《南》体现了打开中国 大门,开辟中国市场的要求(商品输出); 《马》体现了列强分割世界、资本输出的新 要求。
③从影响上看,《南》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马》的签订,大 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 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 外的弱点;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 只能更加落后。
课堂设问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 由什么事件引起的?
甲午战争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 和必然结果。 “大陆政策”分五期:第一期征服台 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 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1890年,日本国内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它加快了战 争的步伐,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天皇制的 确立,是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
(2)扩大战争:1841年1—6月—1842年8月 (3)结束战争: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 下关海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结果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①割地——领土主权始遭破坏; ②赔款——开始了向列强赔偿先例。 ③五口通商——便利了商品倾销。 ④协商关税——关税主权始遭破坏。便于列强 侵略。
(2)意义: 表现了台湾军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1、原因 :
(1)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
重,民族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洋教会和教士在山东猖厥活动 2、经过:
(1)山东兴起: 1898年 “扶清灭洋”大旗揭 开序幕
(2)发 展:山东受剿→直隶→京津(高峰) ①转向直隶原因:袁世凯围绞义和团→转入直隶 ②京津发展原因:发展迅猛 → 清政府改变策略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3、意义: 巩固了西北边防。
(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抗争
1、几大战役的抗战
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牺牲。 黄海战役: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 林永升等 辽东战役:聂士成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
2、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表现
①《马》后,台湾人·民发布檄文 “誓与 台湾共存亡”。 ②丘逢甲与徐骧组成抗日义军与刘永 福的黑旗军联合抗日。 ③日本殖民统治1895-1945年间,斗 争从未停止。
4、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⑴原因: 根本目的:维护在华利益,变中国为其 殖民地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⑵经过:1900年,俄、德、法、美、日、奥、意、 英,以义和团运动损害他们的在华利益为由,开始 了又一次侵华战争。
(1900~1901)
八国联军 司令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⑷影响: ①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正式形成。
列强侵华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经济,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政治,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定 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 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 屈的斗争精神。
(2)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3)1844年:美《望厦条约》 法《黄埔条约》
• 影响: • ⑴社会巨变: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 • ⑵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
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要求“修约” 遭拒绝
⑵导火线: 英国 “亚罗号”事件 法 国“马神甫”事件。
⑶经过时间(1856——1860)
⑷结果:近代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① 四国《天津条约》(公开行贿) ②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经地义) ③中俄《爱晖条约》《北京条约》等(侵 占领土)。
⑸影响: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
转变策略目的:一借敌人之手剿灭义和团,二 可抗击侵略,以确保统治。
③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山 直
18西96-1899年
秋义和拳主 要活动地区
河 南
北京
廊坊 天津
大沽
隶
朱红灯
运
起义地区
渤 海
1899.10河 平原 黄
济南 河山
东
东
胶州湾
海
江苏
义和团团旗 义和团团民
宁死不 屈的义和团 团民
⑷影D响、:设厂——资本输出,阻碍民资发展
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大大加深了近代中国社会 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加深。
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性质相同
(都是不平等条约) ②内容相同
(都有割地、赔款和通商) ③危害相同
(都破坏主权,加重负担,便利 经济侵略)
(2)不同点: ①从内容上看,《马》割地面积大于
专题二
单元总述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本单元共有三课内容,主要谈两个问 题:一个是西方列强发动的四次大的侵华 战争;一个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志士仁 人反抗侵略的斗争。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 了近代中国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壮慷慨的宏 伟诗篇。
单元概述
学习本专题,一要把握两条基本线 索:①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 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 严重的民族危机。②伴随着外国资本主 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 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
八国联军在北 京朝阳门外屠杀义 和团团民
3、结果:失败。清政府命令清军“铲除”, 中外反动力势力联合剿杀运动。
4、评价
性质 它是一场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灭亡中国的阴谋; 反侵略斗争精神激励中国人们。 是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的光辉一页。
应该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 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 朝的改革运动。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是中国领土,为什么要收复?)
①列强争夺殖民地→ 中国边疆出现危机。 ②英、俄染指新疆,威胁新疆的安全。
2、经过: 1876年,收复北疆大部分领土。 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但失地约7万平方公里。 1884年,新疆设行省,加强控制。
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只是中日战争的 导火线。
3、甲午中日战争 ⑴根本原因: 日本将中国纳入“征韩侵华”国策
利用事件: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⑵经过时间(1894、7—1895、 4):
⑶结A、果割:地中—国—战损败害签主订权《,马刺关·条激约瓜》分 欲·望 B、赔偿——举借外债,便于侵略 C、增开商埠——侵略深入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