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医医案之价值与贡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描述的那么典型,原方抄录,与证难

以吻合。甚至从事临床多年的人,有的

也胶柱鼓瑟,疗效欠佳。因此,人们渴
要 性
望能学到随证化裁,切合实用的临床治 法和医疗经验。那么认真学习古今名医 医案,恰能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解决理论学习过程中不能深入的问题。
做一个合格的中医临床、科研、教 学工作者,应该广泛涉猎古今名家 医案。因为所学的理论知识如果不
其善用参、术、芪益气的治疗方法又足
以说明他受东垣学术思想的影响。
孟子说:“梓匠舆轮,能与人规矩,不
能与人巧。”中医基础及各科理论即是

我们的规矩,临床治疗的圆机活法即是

巧。基础理论是对临证高度的概括.,
中 医
因而显得笼统抽象。学过中医也初涉临 证的医生,往往感到病证千变万化,几 乎少有象书本讲的那么规范,症状也不
的 宝
、吐血、下血、溺血、脱肛、秘结、怔 忡、小便淋涩、小便频数、疔疮、痈疽 、瘰疬,及耳目诸病等。或原方应用,

或与他方合用。通过这些医案的研究,
我们对该方的治疗作用、加减变化规律
、主治病症,可以进行深入地体会,使
《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王氏
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咳嗽病案共计
275则。通过分析发现,咳嗽总不离肺,然
响。
有的医案中只书治疗宜用某方,若
非常用方或一病多方便不好掌握,
卒然查找料难下手。但按语却能帮
助我们阐明方剂组成。如王中阳治

江东富商遗精一案,有用泥金膏外

敷之方,而泥金膏并不为多数人所

熟知,医案中又未开列方药组成,

但当你读完按语之后便发现该方的
配伍是相当严谨的。 。
对于同一门证中所选各案, 只有分析对比才能对辨证 施治的体会更加深刻。如
从而给读者提供登堂入室的钥
匙。
《名医类案》12卷,明代江瓘
《续名医类案》36卷,清代魏之
琇(字玉璜)辑。
古 《古今医案按》10卷,清俞震
今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二集,何

廉臣
案 《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一册,余

瀛鳌、高益民编著。
书 《经方实验录》3卷,姜佐景编
《中国医药汇海》“医案部”, 蔡陆仙编。
且勉后学”。多读医案,实际上是重温
总 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别人在实践中摸索的过程,借助他山之 石砥砺自己。比如金元名家朱丹溪有一 案:浦江洪宅一妇人患疟疾并停经三月,

两手脉俱若无,时值腊月,遂议作虚寒

治。但丹溪温热药已开出后,心疑有误,

因停经发疟何致两脉若无?翌日清晨复视。 见妇人梳妆无异平人,言语行步无倦怠

的 生著述很少,而忙于诊务,对其学术
资 思想的研究,就只能从保存的医案中
料 去挖掘;一些医家著述虽有,但仅仅
库 局限于某一方面,而对于其他方面的
贡献,也只有通过医案去补充。
中医医案是研究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必不
可少的资料,有些医家,一生著述很少,
而忙于诊务,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就
学 术
只能从保存的医案中去挖掘;一些医家 著述虽有,但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而 对于其他方面的贡献,也只有通过医案
盖胃属戊土.脾属羁己土,戊阳己阴,阴
阳之性有别也;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
叶 氏
体用各殊也。若脾阳不足,胃有寒湿,一

脏一腑,皆宜于温补升运者。自当恪遵东

垣之法。若脾阳不亏,胃有燥火,则当遵

叶氏养胃阴之法。所谓:“纳食主胃,运

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又
胃 阴
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胃土,
仁、归须、蒌皮。
胃阴学说
医 《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钱.胃虚少纳。

土不生金,音低气馁,当与清补。麦冬

生扁豆 玉竹 生甘草

王,数年痛伤不复,不饥不纳,九

窍不和。都属胃病,阳土喜柔,偏恶刚

燥,若四君、异功等,竟是治脾之药。

腑宜通即是补,甘濡润胃气下行t则有效
的 验·
源 泉
麦冬3 火麻仁4.5 (炒) 水炙黑小 甘草1.5 生白芍6 临服加青甘蔗浆1小杯。
失传,名家医案难再。所遗只鳞
半爪,编者却能由史传或笔记中
摘出,辑入按语,虽是零金碎玉,
在临证中反复锤炼,理论与实践就
深 化 理 论 认
会严重脱节,对于理论上本来就有 争议的问题更会心存疑惑,莫衷一 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 多读古今名家的医案,学习名医在 临证中验证理论、辨识错讹、去伪
识 存真、补充不足、发扬精华的精神,
不仅能使学者少走弯路,而且能够
不断在学习与实践中升华理论,获
则未敢深信,既云热多者筋急而

疼,且现证右齿间疼,何以重用
参芪之药?”这就足以发人深省。
医书经过辗转传抄,鱼鲁亥豕之
讹误在所难免。又有广搜民间偏
方怪治及鬼神巫祝等。类此鱼目
混珠,必须予以驳正。如窦梦麟

治鱼刺鲠喉案之评日:“云吐出

者为肺系,谬。”就是明确指出

医案中的谬误。

时移代革,天灾兵燹。许多医籍
《再续名医类案》鲁兆麟等
医案类书大多以证类案,
案后多有评说。一证完结,

又有对该证所选诸案的综

合分析,认真阅读这些按
读 好 医 案 类
语评说是至关重要的。在 此基础上再结合病案本身 进行反复思考,对于医案 研究,可以事半功倍,下

面以《古今医案按》为例,
探讨其评、按给我们的启
示。
一类之中,往往选择十几例不同时

去补充。前者如叶天士治疗杂病的经验

和理论认识,就是通过医案的总结而发 掘出来的。后者如朱丹溪被称之为滋阴

派的代表。然集其医案加以分析,在
资 料
143案中,运用参、术、芪等甘温益气 诸品者,共60余例,约占全案的一半, 是以说明其对于人身之阳气是非常重视

和特别加以保护的。这就使得我们对丹 溪的学术观点有了更加全面正确的认识,
真 凭 实 据
据也。”中医医案为我们保 存了大量的第一手实践资料, 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 败的教训,只要认真研究,
对临床工作水平的提高酒会

近代名医余听鸿说:“医书虽众,

不出二义。经文、本草、经方,为

学术规矩之宗;经验方案笔记,为

灵悟变通之用,二者皆并传不朽。”
和 中
在医案记述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不

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濡润也。仲

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
气.其治在脾。”此种议论。实超出千古。
恽铁樵说:“我国汗牛充栋之医书,
其真实价值不在议论而在方药,议论

多空谈,药效乃事实,故选刻医案乃

现在切要之图。”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 对八十六种常用中药的作用,大都以
律 有火郁犯肺,肝火犯肺,痰湿蕴肺,瘀血 阻肺,肺失宣降等诸实证。此外,更有上
实下虚,外寒里热,气虚外感,阴虚余热,
脾伤气结,气虚火旺等虚实夹杂的多种类
继承与发展祖国医学,就要深入研究
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与贡献,为中医
学 学今后的发展提供历史经验,以资借
术 研 究
鉴。而中医医案是研究历代医家学术 思想必不可少的资料,有些医家,一
验唯有从其医案中才能领略其异彩。
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证始得,则气高
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

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掘”
方 《名医类案》一书为例·其中仅该方应用

就一百三十三例(不包括妇、儿科)。应 用于卒中、外感伤风伤寒、内伤咳喘、

吐泻、吞酸、呃逆、肿胀、虚损、便浊

、遗精、麻木、胸腹作痛、疟疾、身痒
达变,应当不断从医案中探求前贤的匠心
之处。《杏轩医案》中记载,程杏轩治自
己儿子腹胀胸满、饮食不下、喘息不已、
开 大小便不通,始诸医行气化瘀、利尿退肿、
拓 辨
宣肺健脾多方用尽,病反加重。杏轩反复 考虑,认为此系阳气大衰,诸症不退,气 血虚弱,标本夹杂。用一平和食疗之方,
治 最为对证。恰值腊梅盛开,于是以雪梅花、

医案附于药后加以印证,或验正前人

的得失,或提出个人的看法,以补充
用 的
前人的不足。如其论证石膏的效用。 列举近兰十案以说明。再如其论证山 萸之作用,举奉天田某妻一案及方某

治疗一案,指出其味虽酸敛,而性乃

条达,凡肝气因虚不能调畅而为病 者·均可应用,其性不但补肝,而自能
通利气血,对该药补充了自己的见解。
之意,乃知果然是误诊了。脉不至并非

气血大虚,乃为病邪阻碍经络,气血涩

而不能流通所致,与伏脉、牢脉同义。 月经不至也非不足之证,病邪阻络也可
为之,再加患者有发疟一证,因而推断
为积痰生热阻滞气血,因致发疟、脉结
伏、月经不至,以攻下痰热法取效。
医案类书是按“分类隶事”的
原则,将各种书中的病案搜集
不 起来,按照病证、方剂、病因 可 等名目,分门别类加以编排而 不 成的研究医案的书籍。类书中 读 任何一类病案已不是支离破碎 的 的个案,而是既有个性又有共 医 性,既有代表性又有系统性的 案 一类病案的总结。作者往往在 类 一类病案之后写出按语评介, 书 或于一类病案之前提要钩玄,

痞塞不食。乍看很象极虚。但按语

提示:其辨证在于“痞塞及停经之
前虽通而月经色黑”,再与脉象参
合,此证为瘀阻便无疑问了。
往往有医案医话夹杂,或文重医
轻,夸大其词。有的固执己见用
药过偏。因此未免有不可信之处。
按语则往往能将疑点明确指出,

如汪石山治一痿证,多用参芪。

按语云:“此条讲病最精,用药

临证秘藏述要
中医医案的价值与贡献
宝贵的临床第一手资料 创新理论的源泉 挖掘方药新用的宝库 总结辨证论治规律的实验室 中医学术研究的资料库
秦伯未先生在《清代名医医

案精华》一书中说:“近贤

章太炎氏日:‘中医之成绩,

医案最著。’梁任公氏曰:

‘治学重在真凭实据。’夫

医案皆根据病理,而治疗之

成绩,亦中医价值之真凭实
思 路
木瓜片、橘饼三味适量,家藏米酒水送下, 竟使腹中胀气全消,二便通利,喘息大平。 诸医问其所以,云:梅在冰雪中傲放,最
得一年之阳气,清轻疏利;木瓜柔肝行气,
兼养阴血,橘饼既补中气,又不壅滞,且
能充饥。可谓肝肾同调,三焦俱通。如此
妙法,只有从医案中方能学到。
章次公先生生前十分重视对失败案例的
总结,指出这种总结“录之既自惕砺,
期、不同医家的医案,每一案的妙
处究竟何在?读罢评语便可了然。
如孙一奎治孙质庵手足骨节肿疼一

案之按语说:“论治处方,俱极精

当,‘叶案有蓝本于此

者。”(《古今医案按》卷八·痹)

这就重点指出应从辨证及处方两方
面学习此案。再参照叶天士治痹诺
案来读,就可以洞源彻流,进一步
了解了孙一奎治验对后世学者的影
分 大便秘结一证共选九案, 析 按语对此九案既有综合分 对 析,又有两两对比。虽仅 比 寥寥数语,却将几个便秘
的治则分析得透彻明。
有的病案书写较长,罗列症状繁多。
或虚实错杂,或寒热交结,阴阳疑
似,颇费猜测。而按语却往往能指
出难证的辨证要领,会使你顿开茅
提 塞。如朱丹溪治一妇人三月经水不

通,食后吐水,卧不能起,形肥,

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又充实

了中医学的理论,甚至有所发展与

创新。


医案验证理论;

医案创新理论。
久痛入络
医 《临证指南医案·诸痛门》:陈某,久痛 案 必入络.发黄非疸也.旋复花、新绛、 - 青葱、炒桃仁、当归尾。 理 《临证指南医案·虚劳门 》:王某,久 论 客劳伤,气分痹阻,则上焦清窍诸窍不 创 利,初病在气,久则入血,身痛目黄, 新 食减形疲。由病患及乎元虚,攻补未能 的 除病。思人身左升属肝,右降属肺,当 源 两和气血,使升降得宜.若再延挨,必 泉 淤滞日甚,结为腑聚也。旋复花汤加桃
总 结
却病机各异,辨证各异,治法不同。如同 属痰邪犯肺,有用燥湿化痰者,有用泻肺 逐痰者,有用涌吐痰涎者,还有温中化痰、
辨 补肾治痰等。因外感邪气,肺失宣降者, 证 又有外受风邪者,有受温邪者,有病暑咳
者,有燥邪伤肺者,有热毒壅肺等等不同。
论 而同属内伤咳嗽,更有多种辨证类型,有
治 规
属肺虚者,有属土不生金者,有属肾不纳 气者,有属肾阴不足者,有肺胃阴伤,五 脏阴伤,脾肾两虚等种种不同的虚证;还
得真知灼见。
例:李东垣治水肿案
医案是医学家对疾病、方药认识 的总结,多读、读通医案,可使我 们 增加阅历。
石瘕的记载;
多 张锡纯医案中对石膏性用的认识;
闻 博
吴佩衡、郑钦安、卢火神、李可等 运用附子等大热药救治危重病的经
识 验。
中医治病是理论的科学性与实际运用的艺
术性两者的有机结合,临床想要做到知常
已故云南名医吴佩衡老先生,治疗善
挖 于扶阳补肾,对附子一药的应用,尤
掘 有其独到之处,人称之吴附子。其后
方 人吴生元、吴元坤,总结其临床验案,
药 著成《吴佩衡医案》,进一步总结其
新 用附子的经验,为中药的研究与发展
用 的
作了有益的工作。
宝 近时风靡一时的四川火神派,其运用
库 附子、干姜、桂枝等温阳药的独到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