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_T2471-2017氧化生物降解塑料袋通用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55.080
A 82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 2471—2017 氧化生物降解塑料袋通用技术要求
2017-03-29发布2017-06-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安新县毅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金鹏、彭彦泽、雷婧、侯亚薇、张珺穜、张蓓、李鼎亚、刘博、司存、王柳、孙世璞、苏少娟。
氧化生物降解塑料袋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氧化生物降解塑料袋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塑性淀粉或经过混合为原料,添加适量的氧化生物降解助剂,制成的氧化生物降解塑料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40.3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 ISO 291:1997)
GB/T 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的测定机械测量法
GB/T 6673-2001 塑料薄膜与片材长度和宽度的测定
GB/T 16422.2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
GB 21660-2008 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标识通用技术条件
GB/T 24454-2009 塑料垃圾袋
QB/T 2358-1998 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降解
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经过一定时间和包含一个或更多步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性能丧失(如:完整性、相对分子质量、结构或力学强度)的过程。
[GB/T 20197-2006 定义3.1]
3.2
氧化生物降解塑料
一种由普通的塑料基材和少量氧化生物降解添加剂均匀混合后塑化加工而成的,可在自然条件下,加速自身氧化反应,引起从外观到内在质量变化(物理性能降低、分子量下降、化学结构变化等),其氧化新生的亲水活性集团或其它含氧基团,可继续被微生物酶作用而进一步降解的材料。
3.3
DB13/T 2471—2017
氧化生物降解塑料袋
由氧化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塑料袋。
4 产品分类
4.1 按用途分类
氧化生物降解塑料袋按照用途分为塑料购物袋、日用塑料袋和垃圾袋三类。
4.2 按结构分类
氧化生物降解塑料袋按照结构分为提手型和非提手型。
5 技术要求
5.1 标识
塑料购物袋标识应符合GB 21660-2008中6的要求;垃圾袋标识应符合GB/T 24454-2009中4的要求。
5.2 尺寸偏差
塑料购物袋的厚度应不小于0.025mm;其它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尺寸偏差
5.3 感官与外观质量
5.3.1 异嗅
不应有明显异嗅。
5.3.2 外观质量
a)外观材质应均匀、平整,无皱折、杂质、污迹、破损等缺陷;
b)应无气泡、针孔等缺陷;
c)印刷文字清晰、图案完整,无明显油墨污渍、残缺等;
d)印刷油墨剥离率不大于20%。
5.4 物理力学性能
应符合表2的规定。
DB13/T 2471—2017
表2 物理力学性能
表3 封合强度要求
5.5 卫生性能
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袋应符合相应成型品的卫生标准的要求。
5.6 降解性能
降解性能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降解性能
6 试验方法
6.1 取样
从试样上裁取足够数量的试样,进行试验。
6.2 试样状态调节和实验的环境
按GB/T 2918中规定的标准环境(温度23 ℃±2 ℃、湿度50%±2%)进行,并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
状态调节时间不小于4h。
6.3 尺寸偏差
DB13/T 2471—2017 6.3.1 长度和宽度极限偏差
将试样平整地铺在水平面上(有折边时将折边打开),按GB/T 6673-2001的规定进行测量,用刻度分度为1mm 的直尺,分别沿样品长度和宽度方向以相等间隔测量试样有效使用面积内的长度和宽度,至少测量4次。
当试样有折边时将折边打开,并将试样水平铺平,测量总体长度和宽度,将记录的数据按式(1)计算偏差。
W=W max 或min -W 0 (1)
式中:
W---长度或宽度极限偏差,mm ;
W max 或min ---实测最大或最小尺寸,mm ; W 0---公称长度或宽度,mm 。
6.3.2 厚度偏差
将试样打开,将其剖开后,单面铺开,用测厚仪测量单面厚度,按GB/T 6672-2001的规定进行测量,沿试样宽度方面均匀测量8点,将记录的数据按式(2)、式(3)计算厚度极限偏差和厚度平均偏差。
试样有压花或压纹时,将压花或压纹平整地压平后测定压平处厚度。
6.3.2.1 厚度极限偏差
厚度极限偏差的计算公式(2)。
0max min e e e ∆=-或 (2)
式中:
e ∆---厚度极限偏差,单位为毫米(mm );
max min e 或---实测最大或最小厚度,单位为毫米(mm );
0e ---公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
6.3.2.2 厚度平均偏差
厚度平均偏差的计算公式(3)。
100e e e e -∆=
⨯………………………………………(3) 式中:
e ∆---厚度平均偏差,%;
e ---平均厚度,单位为毫米(mm ); 0e ---公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 )。
6.4 感官 6.4.1 异嗅
在室内正常条件下进行。
6.4.2 外观质量
DB13/T 2471—2017
在自然光下目测。
6.4.3 印刷油墨剥离率
在试样印刷较多部位切取试样,印刷面朝上,用透明胶带将试样四边固定在平滑的台面上露出试验部分,面积为100mm ×100mm ,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试验部位,用180º剥离强度为(6.5±1.0)N/15mm 的胶粘带,取宽15mm ,长175mm ,贴于试样印刷面上,粘贴100mm ,在75mm 处折成180º,并在粘贴部位用质量为1kg 的压辊来回滚压一次。
然后用手快速进行剥离,剥离后用宽20mm 的透明毫米格纸覆盖被揭部分,分别数出油墨层所占的格数和被揭去的油墨层所占的格数。
印刷油墨剥离率按公式(4)计算。
2
21
100S A S S =
⨯+ (4)
式中:
A---印刷油墨剥离率,%; S 1---油膜层格数;
S 2---被揭去油墨层的格数。
6.5 物理力学性能 6.5.1 提吊试验
将相当于公称承重的模拟物装入试样中,然后悬挂在振幅为30mm ±2mm ,频率为2Hz ~3Hz 的提袋疲劳试验机上,试验3600次,观察有无损坏。
6.5.2 跌落试验
将相当于公称承重的模拟物装入试样中,用胶带将试样口封上,袋底距地0.5m 高处自由落下,观察试样是否损坏。
6.5.3 漏水性能
将试样装入五分之一容积常温水,保持静止1min 后观察试样底部是否有滴落水珠,并记录所观察现象。
6.5.4 封合强度
按QB/T 2358-1998进行,试验速度为300mm/min ±50mm/min 。
6.6 卫生性能
直接接触食品用产品按各自材质成型品的卫生标准的规定进行。
6.7 降解性能
6.7.1 光氧催化降解试验
6.7.1.1 按GB/T 1040.3的规定,采用II 型试样,从待测样品中按纵向和横向各裁取长16cm 、宽9cm 的长方形样品片各6片,先测定降解前断裂伸长保留率LO ,再按照GB/T 16422.2 的要求,将样品放入氙灯耐气候老化试验机,并按照表5要求的试验条件进行光氧催化降解。
使用万能试验机对光氧催化降解后的样品进行拉力试验,试验速度(50±5)mm/min 。
DB13/T 2471—2017
表5 光氧催化降解试验条件
6.7.1.2 按式(5)计算拉伸断裂伸长率保留率,试验结果分别以测试结果的算数平均值表示。
L t=L1/L0×100 (5)
式中:
L t—降解后拉伸断裂伸长率保留率,% ;
L0—降解前断裂伸长率,% ;
L1—降解后断裂伸长率,% 。
6.7.2 热氧催化降解试验
6.7.2.1 从待测样品中按纵向和横向裁取长16cm、宽9cm的长方形样品片各15片,先测定降解前断裂伸长保留率LO后,将样品放入高温鼓风烘箱中进行热氧催化降解试验,高温鼓风烘箱设定恒温70℃±2℃。
6.7.2.2 每隔10d,取出纵向和横向样品各一片,采用万能试验机进行拉力试验,试验速度(50±5)mm/min。
6.7.2.3 经90d热降解后,按照6.7.1.2的要求,测试样品的断裂伸长率保留率,试验结果分别以测试结果的算数平均值表示。
6.7.3 生物降解检测
6.7.3.1 分子量检测
经6.7.1或6.7.2所述操作流程进行氧化催化降解试验后的样品,按6.7.2中试验条件再补充90 d 热氧催化降解,然后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试分子量。
6.7.3.2 生物降解后质量失重率检测
生物降解后质量失重率试验按附录A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
DB13/T 2471—2017
产品以批为单位进行验收。
同一牌号原料,同一规格,同一配方,连续生产的产品,以不大于5t 为一批。
7.2 检验分类
7.2.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标识、尺寸偏差、感官与外观质量、跌落试验、漏水性能。
7.2.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技术要求中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鉴定时;
b)产品停产半年后,恢复生产时;
c)原材料、配方、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正常生产时一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质量监督主管部门提出要求时。
7.3 抽样方案
7.3.1 标识、尺寸偏差、感官与外观质量
采用GB/T 2828.1的二次正常抽样方案。
检查水平(IL)为一般检查水平II,接受质量限(AQL)为6.5,其批量、样本量、判定数组见表6。
每一单位包装作为一个样本单位,单位包装可以是箱、卷、盒、捆、包、个等。
试验时从每一单位包装中随机取一个袋样品检验。
表6 抽样方案单位为单位包装
7.3.2 物理机械性能、降解性能
DB13/T 2471—2017
从抽取的样本中随机取足够数量样品进行。
7.4 判定规则
7.4.1 合格项的判定
7.4.1.1 标识、尺寸偏差、感官与外观质量
标识、尺寸偏差、感官与外观质量样本单位的判定,分别按5.1、5.2、5.3进行。
样本单位的检验结果若符合表6的规定,则判标识、尺寸偏差、感官与外观质量合格。
7.4.1.2 物理力学性能
物理力学性能若有不合格项目时,应在原批中抽取双倍样品分别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全部合格则判该项合格,否则判该项不合格。
7.4.1.3 卫生性能
接触或包装直接入口食物的产品卫生性能有不合格时,则判卫生性能不合格。
7.4.1.4 降解性能
降解性能不合格时,则判降解性能不合格。
7.4.2 合格批的判定
所有检验结果全部合格,则判该批合格,否则判该批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氧化生物降解聚烯烃塑料袋外包装应标识有;
a)本标准编号;
b)产品名称、标称承重、降解标识;
c)产品数量、规格(长度、宽度、厚度);
d)制造厂名;
e)生产日期和贮存期;
f)产品材质和种类,对日用袋产品材质应按GB/T 16288 进行标识;
g)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
h)对宣称有保鲜功能的日用袋,应在其包装上明确标识产品的标称气体透过率(氧气和二氧化
碳)和标称透湿量;
i)直接接触食品的产品应有“食品用”字样。
8.2 包装
一般用塑料薄膜包装或纸箱包装,也可以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8.3 运输
在运输中应轻装轻卸,避免剧烈振动、挤压和日晒雨淋,在搬运过程中要保持外包装完好。
DB13/T 2471—2017 8.4 贮存
产品应放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库房内贮存,避免阳光曝晒及雨淋,并远离污染源、热源,防潮、防鼠、防虫。
应根据产品性能确定合理贮存期。
9
DB13/T 2471—2017
1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生物降解后质量失重率检测方法
A.1 无机盐培养液(1升)配制
水(H2O) 1000ml
硝酸钠(NaNO3) 2.0g
磷酸二氢钾(KH2PO4) 0.7g
磷酸氢二钾(K2HPO4) 0.3g
氯化钾(KCl) 0.5g
七水硫酸镁(MgSO4·7H2O) 0.5g
七水硫酸铁(FeSO4·7H2O) 0.01g
用浓度为0.01mol/L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将pH值调节至6.0~6.5,121℃灭菌20分钟。
A.2 塑料样品的准备
符合6.7.2.1要求的样品。
A.3 菌种
黑曲霉 AS 3.3928、绳状青霉 AS 3.3875、木霉 AS 3.4004、球毛壳 AS 3.4254、拟青霉 AS 3.4253。
A.4 实验步骤
A.4.1 每个三角瓶(容积150mL)加入50mL培养基,121℃灭菌20分钟。
A.4.2 称取塑料样品(0.2000±0.0010)g,用75%酒精消毒,在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然后加入灭菌后的培养基中。
A.4.3 将培养5-7天的斜面菌种制成菌悬液,并将以上五种菌悬液混合,每个三角瓶加入菌悬液2mL(对照组加2mL无菌生理盐水)。
每隔两个月补菌一次,每次补充量为2mL/瓶。
A.4.4 28℃,180rpm条件下培养90天,定期取样观察并测降解后质量失重率。
A.5 生物降解后质量失重率的测定
采用有机溶剂(氯苯)提取液体培养基中残留的塑料成分,连续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旋转蒸发掉有机溶剂,称取剩余成分重量,按式(A.1)计算生物分解率R。
R = [(W0-W t)/W0 ]×100%………………………………… (A.1) 式中:
W0---样品初始质量,g;
W t---生物分解后样品质量,g。
若经3个月生物分解后,R≥20% ,即视为可完全生物降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