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和潜亏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和潜亏问题
在国企改制的相关文件中,没有针对离休人员的安置做出具体规定,主要
原因是普通退休职工和离休人员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普通退休职工是由社
会与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离休人员是由组织部门管理,国企改制并没有正面涉
及到组织部门,所以对于离休人员的费用预留和安置办法规定的不是特别明确。
在实践中,较为理想的解决办法是把离休人员移交给上级产权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如果不能移交上级产权单位,也需要在改制中预留合理的费用,并制定专
门办法管理此项费用,确保专款专用。
(7)剥离和移交社会职能所需费用。
由于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如学校、医院、公安、消防、社区管理等,所以在国企改制过程中要把这些机构和职能逐步移交
给地方政府,在移交过程中,企业还要承担过渡期间的部分费用,经过与当地
政府协商谈判,最终以协议的方式确定双方所需承担的费用,按照协议确定的
数额在国有净资产中进行预留。
如果学校和医院有条件市场化的,也可以进行
改制,使它们逐步走向市场。
2、人员安置问题
各级政府对国企改制最根本的要求只有两个,一是保证在改制过程中国有
资产不流失,二是保证改制后职工队伍的稳定。
人员安置是国企改制过程中最
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不仅因为人是企业运行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在国企
改制中职工安置方案是要经过职代会或是职工代表大会75%以上表决通过的,
只有职工安置方案表决通过,才能进行改制的下一步工作,这是国家对于国企
改制提出的明确要求。
对于国有企业改制,国家提出大的原则是要保障国家、
集体和职工个人三者的利益,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职工是这三者中最弱势的群体,对改制的承受力也是最弱的,是在改制过程中要重点保护的对象。
所以,
在考虑国企改制方案各方面利益关联体的时候应该按照先个人、后集体、再国
家的顺序进行考虑。
在人员安置时,主要有五类人员需要考虑:一是企业改制
前在职人员,如果需要进行身份置换,新企业在其置换身份后必须与职工签订
不少于三年的劳动合同,了解最全面的的升降平台资讯,如果职工本人不愿意在改制后的新企业继续工作,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后使其走向社会。
二是退休人员,在向社保机构缴纳相应费用后一次性进行移交,对于统筹外支出部分要妥
善加以处理,要充分考虑退休职工的改革承受能力,不能简单地取消有关费用。
三是内退人员,在预留有关费用的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门管理办法,确
保内退人员各项费用足额按时发放。
四是工伤、长病和"三期"女工等特殊人员
的安置,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特殊人员要为其安排适当的岗位,对部分或完全丧
失劳动能力的人员要按相关规定预留费用,对其进行妥善安置。
对于"三期"女工,要为其保留适当的岗位,最好动员职工提前回单位参加改制,并给予相应
的经济补偿。
五是离休人员。
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上交产权单位进行管理或是
预留有关费用后由改制后新公司进行管理。
中央直属企业员工安置方案由省劳
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地方国有企业员工安置方案按当地劳动与社保部
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审批备案。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涉及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的系统工程,工
作任务繁重,而且许多具体问题是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需要上级产权单位的
大力帮助或争取各级政府支持。
同时,企业应该以改制为契机,建立现代产权
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切忌为改制而改制,如果只是做
一个简单的"翻牌"公司,就失去了改制的真正意义。
二、国有企业改制的几个具体操作问题
从有关改制企业具体操作的情况来看,在国有企业改制时一直被几个具体
操作问题所困扰。
这几个问题解决和处理得不好,了解最全面的的折叠电脑桌资讯,改制工作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被否定和阻隔。
第一,国有资产定价问题。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人们议论最多和最关
心的是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的问题。
怎么判断国有资产到底流失还是不流失,关
键是如何对现有国有资产进行定价。
按照国际惯例,对每一个资产一般都有两
个价格,一个是管理价格,一个是交易价格。
资产的管理价格主要是由投资数
量来决定的,了解最全面的的防火涂料资讯,投资了多少,折旧或损失了多少,还剩余多少,也就我们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净资产额;而资产的交易价格主要
是由资产的赢利能力决定的,购买者购买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赢利,交易时并不
完全取决于资产净值,而是对资产赢利能力的预期。
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转让采用的应该是交易价格,而不应是管理价格,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国有资产转让价格是低于或者高于国有资产净值来判断国有资产是否流失。
目前,在国有企业改制中普遍要求国有资产转让实行拍卖交易,就是逐步地使国有产权转让规范化。
第二,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和潜亏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国家作为投资主体缺少投入、出资者不按产权的实际收益获取利益、国有产权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很多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和潜亏严重,在改制过程中如何将债务负担转化成为正常债务,使企业债务达到合理的水平;如何处理历史潜亏,还企业真实的资产面貌,成为改制运作一项重要的任务。
第三,员工身份转换问题。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采取的是低工资高福利政策,企业对员工实际承担了无限责任。
员工进入国有企业,成为国有企业职工就意味着终身保障,生老病死、子女问题等都由企业负担和解决,从而导致国有企业职工身份成为改制时"不是问题的问题"。
如何通过一定的经济补偿,转换国有企业职工身份,使改制后的企业对员工由无限责任变为有限责任,并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新型劳动关系是改制中关系到国有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如果员工身份转换问题解决不好或处理不当,将影响整个改制工作的平稳顺利推进。
第四,社会职能剥离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目标是使企业产权成为不依附任何非产权内容的纯粹的经济产权,因此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必须剥离。
国有企业社会职能剥离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将企业的社会职能移交社会;二是将社会职能社会化,了解最全面的的隧道式洗车机资讯,通过改革、改制和改组,由非经营或非赢利变为经营性赢利组织。
不论采取何种方式,企业的社会职能一定要剥离出去。
此外,国有企业改制中还有退休金、医疗保险、退休人员社会移交、福利历史欠帐和冗员等诸多问题。
所有问题的处理和解决都必须在国家改制政策的指导下,依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创造性的提出方案和办法。
三、企业改制后需在管理方面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
从国有体制过渡到非国有体制,由从属于上级公司的企业过渡成为自主型
的市场化经营主体,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企业去做。
企业改制后需在以下方面关
注的这几个关键问题:
1、转变企业人观念。
企业虽然已经由国有企业改制成为非国有企业,了解
最全面的的热风循环烘箱资讯,产权多元化了,管理体制变了,了解最全面的的火车洗车机资讯,但企业的内部机制没有变,特别是人的观念还没有变。
大家
拥护股份制,认为企业需要自主权,但股份制企业如何运作,自主权如何行使,多数人没有清楚的认识;大家认为国有体制下企业弊端多,改制后应该调整,
但如果自己成为被改革对象,就会不高兴、有情绪,甚至不接受;大家认为改
制后企业要强调效率,以效益为中心,但自己却不愿意调整工作心态,增强责
任意识,而且央行报告称,提高工作水平…,部分公司领导人及较多员工在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上并没有真正转变国有企业原有的作风。
企业改制首先要从人改起。
在改制的初期,其核心就是人的问题,同时也
是阻力是最大的问题,但不管阻力有多大,人的观念都要逐步调整。
一是要对改制的实质性转变和改制后的企业运作有清晰的认识;
二是要对员工与企业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和界定;
三是在企业市场化的过程中要逐步实行人的市场化;
四是要把企业的经营风险告诉大家,让每一个企业都有危机感。
"预则立,不预则废",人因安乐而怠惰,企业改革不能等所有人都理解后再进行,理解要改,不理解在改的过程中去逐步理解。
对人的工作要讲科学,更要讲艺术,了解最全面的的非标门厂家资讯,企业人观念必须转变。
2、规范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体现。
对外,法人治理结构是一道防火墙,它可以抵御来自外界对企业的干预
和干扰;对内,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基
础上,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分权制衡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
运行机制。
第一,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关系。
法人治理结构各方实际上都是通过
契约纽带发生关系的。
出资者?股东授权董事会经营企业,这是一种信任托管;董事会对经理层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通过委托代理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监事会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监督权,董事会和经理层按照相关的契约接受
监督,各方都有明确的权力边界。
这种契约的形式包括公司法、公司章程和有
关的聘用合同、委托书、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等。
第二,了解最全面的的压铸资讯,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制度安排。
法人治理结构是适应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根本特点?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选择的一种制度结构。
公司法梳理了治理结构框架的一般要求,而公司章程则规定了法人治
理结构的特殊要求,如股权的确立、各权力机构的权限、议事程序、表决方式,以及信任托管、委托代理关系的确立与取消等。
法人治理结构各方遵循公司法
与公司章程的制度规定行事,了解最全面的的learn kung fu in china资讯,
现代公司就是在这种科学的制度安排下运转的。
第三,了解最全面的的玻璃钢管道资讯,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权力制衡机制。
有权力,就应有制衡。
法人治理结构的"三会四权"("三会"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四权"指出资者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出资者监督权、法人代理权)都应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
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在各自的一
定范围内独立行使权力,承担相应责任,享有相应利益;同时又是彼此制约的,谁都没有无限的权力。
第四,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基于特定产权的经济民主形式。
在这种分权的
治理结构中,各方均有充分的表达自己权力意志的机会,谁都不允许滥用权力。
由民主投票产生的决议具有法律保障,任何人都无权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