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科学实验的改革与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科学实验的改革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1-03-31T11:13:15.4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作者:洪晓洁[导读] 科学是初中的一个必修科目,也是进入高中必须要考的科目,在初中的新课改中也提出了要加强实验教学的科学理念。
洪晓洁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初级中学 322200
摘要:科学是初中的一个必修科目,也是进入高中必须要考的科目,在初中的新课改中也提出了要加强实验教学的科学理念。
当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渐趋高,所以中国应该更多的培养创造性人才。
教师在新课改下初中的科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更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中国培育创造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科学实验;改革;创新
前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
为了让初中生能够做出创造性实验,摆脱理论知识的约束。
不仅需要学校增强自身设施,而且还需要教师能够将课堂与实验合二为一,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和实际条件合理的进行科学实验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对新课改下初中科学实验的改革与创新的研究。
一、提升教师素质,激发学生创造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科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足够高的学历,而且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授予学生书本内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另外,科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也要充实自己的文化理论知识,带领学生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将实验贯穿于生活,让实验为生活增添色彩,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学习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这一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内的知识,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设备,例如多媒体,进行相关实验的放映,之后可以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演示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同样的实验,观察实验的结果,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说出来,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教师也可以讲解关于浮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比如根据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在清水中沉下去,联想到人在海水中比在淡水中更容易浮起来。
让学生更能理解关于浮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开展课外实验,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教育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科学实验与实际生活合二为一,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也可以设定科学实验日,在科学实验日当天,教师可以相应布置一些小作业,让学生在家运用现有的材料做一些小实验,做好之后,分享给家长,在下节课将实验结果带给教师,让学生体验科学给生活带来的快乐。
另外,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不局限于课本内。
教师可以相应开展一些创新小实验的比赛,让学生主动报名参加,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这,不仅能开拓学生的创造力,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习浙教版九年级上册《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这一节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这堂课结束之后,可以开展相关的科学实验,例如,举办一个亲子小实验。
学生和父母一起动手做实验,感受实验的整个过程,实验之后,说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在这个过程中的感悟,教师给予补充说明,以及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
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个实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食物在肠道内的消化与吸收,让学生更易理解。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爱上科学实验,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性
在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仅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为零。
科学实验本就是一门需要动手操作的学科,如果只讲授理论知识,科学实验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因此,教师应该推陈出新,稍变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尤其是初中的科学实验,学生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更容易激发其积极性。
教师在开展实验之前,应该明确实验目的,熟练整个实验过程,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以及对实验进行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置相应的实验问答。
试验结束之后,可以根据现有实验内容加以拓展。
在学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这一节课中,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科学实验的积极性。
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可以进行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去寻找不同时期植物的状态的实物、资料等等。
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成果,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给予评比和奖励。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能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课堂与情景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去扮演植物不同时期的状态,用自己的理解用小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
表演结束之后,教师进行评比。
通过情景教学这种方式,让学生去感悟植物的不同时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能激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强烈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是学生的领航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进度紧密联系。
就像一场拉力赛,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领航员,再好的赛车手也很难顺利到达终点。
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安排出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课上详细讲解理论知识,在原有的实验上加以创新,实验之后,对学生普及相关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更充实,更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下的初中科学的改革与创新,更能促进学生探索科学实验奥秘的兴趣。
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好的显示了学生的主动地位。
更重要的是,要明确科学实验的态度,态度决定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做实验重要的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收获了多少,而不是最终的分数。
就像登山一样,如果一味的想看到山顶的风景,反而会忽略沿途的微风和花草。
所以,实验最终结果不是目的,实验过程中的感悟才是精华。
参考文献:
[1]邱立岗.浅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177-178.
[2]郑芳红.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7):143-144.
[3]徐建平.初中科学课堂实验创新设计策略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2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