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18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鉴赏(完整电子版)

唐诗宋词鉴赏(完整电子版)

唐诗宋词鉴赏第一部分《唐诗鉴赏部分》1、感遇十二首之一五言古诗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1.葳(wei1)蕤(rui2):草木枝叶茂盛下垂下的样子。

2.自尔:自然。

3.“闻风”句:闻到了风吹送过来兰桂的香气,而生爱慕之心。

【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进士后,曾任过左拾贵,是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

有《曲江集》。

后人评他的诗“首创清淡之派”,《感遇》诗12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感遇十二首之二五言古诗张九龄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注解】:1.“滞虑”一句:心中没有困惑才显得孤独清高。

滞虑,困惑。

2.飞:比喻身在朝廷。

3.沉:比喻闲散在野。

4.理自隔:朝野相去甚远,情势隔断不通。

【赏析】:此诗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隐士,虽然自己被贬官在外,没有尘世间的杂念,但是一片忠君报国的赤心不灭,仍然怀念远在朝延的君王。

诗中以“高鸟”比喻君王,以“飞”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象新颖。

3、感遇十二首之三五言古诗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解】:1.岂伊:岂唯。

优美唐诗鉴赏20首

优美唐诗鉴赏20首

优美唐诗鉴赏20首1. 《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用简洁明了的意象,表达了离乡思乡的情感,是唐代思乡诗的代表作之一。

2.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象和豪迈的气概,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

3. 《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鉴赏:这首诗通过对傍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4. 《出塞》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鉴赏:这首诗以边塞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豪迈悲壮的情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鉴赏:这首诗写离别之情,大气豪放,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6.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鉴赏: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7.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的山村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鉴赏:这首诗写作者送别友人的情景,语言简练流畅,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9. 《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鉴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久居他乡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10.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诗选集》名篇鉴赏

《唐诗选集》名篇鉴赏
背诗 章 景的

唐诗的发展历程
初唐时期:唐诗开 始兴起,代表人物 有王勃、杨炯等
盛唐时期:唐诗达 到鼎盛,代表人物 有李白、杜甫等
中唐时期:唐诗继 续发展,代表人物 有白居易、元稹等
晚唐时期:唐诗逐 渐衰落,代表人物 有李商隐、杜牧等
唐诗繁荣的原因
社会稳定:唐朝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科举制度: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诗歌传统:唐朝继承了前代的诗歌传统,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形式 诗人群体:唐朝出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的创作推动了唐诗的发展
《田园诗》:孟浩然的代表作,描绘 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农 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边塞诗派代表作品
《出塞》:王昌龄
《登鹳雀楼》:王之涣
《从军行》:王昌龄
《凉州词》:王翰
《凉州词》:王之涣
《从军行》:王翰
浪漫主义代表作品
《将进酒》:李白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解放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探讨如何根据 个人喜好和需 求选择合适的 唐诗选集进行
欣赏
感 谢 观

看报 人 :
XX
不同流派的代表诗人及其 作品
浪漫主义流派:李白,代表作《将进酒》、《庐山谣》等
现实主义流派:杜甫,代表作《三吏》、《三别》等
山水田园流派:王维,代表作《山居秋暝》、《鸟鸣涧》等
边塞诗派:高适,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
婉约派:李清照,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等
豪放派:苏轼,代表作《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给 人以美的享受
唐诗的修辞手法
比喻:通过比 喻表达抽象的 概念或情感, 如“白发三千 丈,缘愁似个

诗词鉴赏20首

诗词鉴赏20首

诗词鉴赏20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超级有名,几乎人人都会背。

你看啊,大诗人李白晚上睡不着觉,看到床前那白花花的月光,迷迷糊糊的,还以为是地上结了霜呢。

然后他抬起头看着那明亮的月亮,一下子就勾起了思乡之情,又低下头开始想家了。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诗,把那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表现得特别到位。

就像我们出门在外,有时候看到个什么东西,突然就想家了,李白就是这么个感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这诗写的就是春天早晨的事儿。

春天嘛,人容易犯困,诗人睡了个好觉,一觉醒来都不知道天已经亮了。

到处都能听到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叫,感觉特别有生机。

然后他就想起昨晚上听到风雨声,心里就琢磨啊,这风啊雨啊的,得吹落多少花儿啊。

这诗给人一种很清新的感觉,就像早上起来打开窗户,新鲜空气扑面而来,还带着春天那种特有的小忧伤,担心那些美丽的花儿被吹落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这可是骆宾王小朋友写的诗哦。

你看他写的鹅多生动啊。

鹅鹅鹅,先叫几声引起你的注意。

然后说那鹅弯着脖子朝着天唱歌呢,就像个小歌唱家一样。

再看鹅的样子,白色的羽毛浮在绿色的水上,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划动着清波,就像一幅画一样。

这诗简单又有趣,把鹅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的,感觉骆宾王当时就在鹅旁边,仔细地观察着这些大白鹅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可大气了。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着太阳沿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水奔腾着向大海流去。

这画面特别壮阔。

然后诗人就想啊,要是想看到更远的地方,那就得再爬上一层楼。

这诗不仅写出了眼前的美景,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呢,就是要想看得更远,就得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就像爬楼一样,一层一层往上走,很有哲理又很有画面感的一首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解析:这诗写的是边塞的事儿。

古诗词鉴赏20首

古诗词鉴赏20首

20首古诗词的鉴赏一、《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静夜中思念家乡的感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李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漂泊他乡的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以壮丽的画面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追求更高更远的理想境界的信念。

王之涣运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意象,将壮丽与深邃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其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三、《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鉴赏: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优美的音韵,表现了春天早晨的宁静和美丽。

孟浩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鉴赏: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离乡多年后重回家乡的感慨和情感。

贺知章用幽默的方式描绘了自己被儿童误认为客人的情景,透露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鉴赏:这首诗以送别的情感和壮丽的景色相结合,表现了李白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李白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情感和生命力的画面。

六、《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鉴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了诗人离开白帝城后乘船穿越峡江回归江陵的感受。

李白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猿声的衬托,展现了其离别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鉴赏: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课时作业18:古诗词鉴赏

课时作业18: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始安秋日宋之问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①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注】①世业:犹世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发对“桂林风景异”想象,进而表达作者满怀的喜悦之情。

B.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峰隐现,碎石可见江水磷磷,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C.诗歌七、八两句写自己平日为官做事信奉黄老,与人无争,但最终还是遭遇贬黜流放。

D.整首诗前几句重在写景抒情,后四句转向述志感怀,即在辛酸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E.该诗是作者晚期作品,写景物用语简洁概括,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给人新颖的美感。

2.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3.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

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唐诗三百首名诗赏析

唐诗三百首名诗赏析

唐诗三百首名诗赏析第一篇:唐诗三百首名诗赏析(杨尚霖,孟祥桢)唱: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从舞台左侧上场)(张佳琪,陈芮琳)唱: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从舞台右侧上场)(杨尚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多诵读诗词,不仅能让我们在诗词中体会语言之美、韵律之妙,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陈芮琳):还能让我们透过诗词了解历史知识、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操,今天我和我的伙伴们向大家介绍一部浓缩了唐代古诗精华的著作——《唐诗三百首》(张佳琪)《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孟祥桢)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它还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下面就让我们跟大家分享几首这部书中的诗词吧!1张佳琪:我分享的是鹿寨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首王维的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时先写空山寂静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的声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2孟祥祯: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首送朱大入秦唐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我喜欢《送朱大入秦》这首诗,它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简明易懂,用浅显的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情。

经典唐诗赏析(精选10首)

经典唐诗赏析(精选10首)

经典唐诗赏析经典唐诗赏析(精选10首)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经典唐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1、《行宫》作者: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赏析: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

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

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742-756)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

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十分凄绝。

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

一是以少总多。

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

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

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

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18 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18 古诗三首

第六单元第18课古诗三首内容分析《浪淘沙(其一)》: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书湖阴先生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是题壁诗,广为流传。

这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涯、莺”2个生字,理解本课三首诗中“簸”“山郭”“排闼”等关键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视频、音频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涯”这个生字。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

唐诗宋词鉴赏唐诗宋词鉴赏大全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参考意义和价值。

下面是唐诗宋词鉴赏大全,请参考!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整体赏析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

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豪迈情怀。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昨日”和接踵而至“今日”。

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政治现实感受。

他“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一个艺术概括。

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愈趋困窘。

理想与现实尖锐矛盾所引起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表现形式。

破空而来发端,重叠复沓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感情状态。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豪情逸兴。

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胸襟。

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

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

鱼玄机诗十八首注释鉴赏

鱼玄机诗十八首注释鉴赏

鱼玄机诗十八首注释鉴赏鱼玄机诗十八首注释鉴赏鱼玄机(844?~871?),字幼薇,唐代长安人,出身平康里家庭。

有姿色,才思敏捷,喜属文。

《全唐诗》存其诗49首。

十五岁嫁李亿为妾,意甚笃,夫人不能容。

后遣其出家,在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

她对李仍一往情深,写下许多怀念他的诗。

她曾漫游江陵、汉阳、武昌、鄂川、九江等地,亦曾放纵情怀,以求知己。

《北梦琐言》说她“自是纵怀,乃娼妇也。

”她与晚唐诗人温庭筠等交往甚密,常以诗相寄赠,但终是孤身一人。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是她痛苦的叹息。

已有变态心理,后因妒杀侍婢绿翘,被京兆尹温璋处死。

1,赋得江边柳翠色连荒岸①,烟姿入远楼②。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注释】①翠色:草色。

②烟姿:柳姿。

柳丝摇曳如烟。

【说明】此诗据说是温庭筠试才命题,鱼玄机当场吟成。

时年仅十三,得温庭筠赏识。

柳、留谐音,柳树容易生长,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表示挽留和祝福。

首联一二句,写柳色、柳姿。

语句对偶。

颔联三四句,写柳影、柳絮。

语句对偶。

颈联五六句,写柳根、柳枝。

语句对偶。

似为她不幸身世之谶语。

尾联七八句,写心情。

风雨之夜,柳枝引起人的离愁,切合题意。

2,赠邻女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①,何必恨王昌②。

【注释】①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他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自己曾被邻女窥墙三年。

②王昌:借指负心男子。

【说明】首联一二句,用生活细节,形容少女的羞涩和愁思。

语句对偶。

颔联三四句,用俗语表达知音难遇,对偶,衔接自然。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这也是鱼玄机一生的遗憾。

颈联五六句,写夜间和白天都暗自伤心。

语句对偶。

尾联七八句,语含鼓励,叫她主动寻找,摆脱懊恼。

这也是作者的性格。

3,刘尚书寄八座镇雄军①,歌谣满路新。

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②。

囹圄长空锁,干戈久覆尘③。

儒僧观子夜,羁客醉红茵④。

笔砚行随手,诗书坐绕身。

(1)《唐诗三百首》29篇五言律诗赏析

(1)《唐诗三百首》29篇五言律诗赏析

(1)《唐诗三百首》29篇五言律诗赏析一、《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注解】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注解】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评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三、《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注解】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评析】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唐诗三百首赏析

唐诗三百首赏析

唐诗赏析唐诗三百首赏析《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颇为广泛的唐诗选集。

选诗范围相当广阔,所选的诗大多具有代表性,而且比较浅显,读者易于接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赏析,欢迎阅读。

唐诗三百首赏析1:《子夜秋歌》【原文】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一胡一虏,良人罢远征。

【注解】: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

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一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韵译】: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一胡一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赏析】: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唐诗三百首赏析2:《寻西山隐者不遇》作者:邱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解】:1、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2、黾勉:殷勤。

3、契:惬合。

4、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韵译】: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

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

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

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

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

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隐者,竟然不遇。

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

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唐诗鉴赏50首

唐诗鉴赏50首

唐诗鉴赏50首1.《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离思五首·其四》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5.《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6.《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三五七言/ 秋风词》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8.《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9.《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温庭筠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0.《赠去婢》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11.《写情》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12.《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3.《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2018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

2018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

2018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1.(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1)“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项符合题意。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句子内容的理解力。

整体理解诗歌,把尾联放进整首诗理解。

《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在诗人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

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诗意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诗意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诗意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景象,以及自然景色的壮丽之美。

通过利用对比和夸张,表达了人们追求进取不断上升的愿望和精神。

2.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

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登黄鹤楼》 - 崔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与《登鹳雀楼》相似,都描绘了高山巍峨、水势巨大的景象。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追求进取不断上升的精神。

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卷第18首《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卷第18首《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诗三百首赏析第1卷第18首一、原文《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代 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二、重点词汇解析1.度 (dù):越过。

2.西岭 (xī lǐng):指西边的山岭。

3.群壑 (qún hè):众多的山谷。

4.倏 (shū):忽然。

5.暝 (míng):昏暗。

6.松月 (sōng yuè):月光照射下的松林。

7.风泉 (fēng quán):风吹泉水的声音。

8.樵人 (qiáo rén):砍柴的人。

9.烟鸟 (yān niǎo):归巢的鸟儿。

10.之子 (zhī zǐ):这个人,指丁大。

11.期宿来 (qī sù lái):约定今晚来。

12.孤琴 (gū qín):独自弹琴。

13.萝径 (luó jìng):藤萝覆盖的小径。

三、现代文翻译(直译)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群山的沟壑忽然变得昏暗。

松林间的月光带来了夜晚的凉意,风中泉水的声音非常清晰。

砍柴的人们快要走完了,烟云中的鸟儿开始归巢安歇。

我等待的那个人约定今晚会来,我独自弹着琴在藤萝覆盖的小径上等候。

四、现代文翻译(意译)夕阳渐渐沉落于西山之后,四周的山谷迅速地被暮色笼罩。

松林里,月光洒下,带来丝丝凉意;风掠过泉面,响起了悦耳的声音。

伐木的人差不多都回家了,暮霭中,鸟儿也纷纷归巢。

我等待的老朋友丁大约定今晚会来访,我怀抱着琴,在藤蔓缠绕的小路上独自徘徊。

五、赏析1.诗歌背景《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等待友人丁大,而友人却未至的情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诗歌内容诗中通过对山中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等待友人的焦虑和不安。

李白《古风》其十八(天津三月时)赏析

李白《古风》其十八(天津三月时)赏析

李白《古风》其十八(天津三月时)赏析《古风》其十八李白“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

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

月落西上阳,余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

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

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

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

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

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雠。

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诗名《古风》,本诗描写的是三月的洛阳城。

在上一首诗中,李白提到“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繁华子”典出南朝梁“沈约”的《三月三日率尔成章》,特指洛阳的富家子弟,繁华少年们。

显然,李白是读过沈约的这首诗,同样是描写三月的洛阳城,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沈约的作品:《三月三日率尔成章》沈约“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

开花已匝树,流莺复满枝。

洛阳繁华子,长安轻薄儿。

东出千金堰,西临鴈鹜陂。

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

绿帻文照耀,紫燕光陆离。

清晨戏伊水,薄暮宿兰池。

象筵鸣宝瑟,金瓶泛羽卮。

宁忆春蚕起,日暮桑欲萎。

长袂屡已拂,雕胡方自炊。

爱而不可见,宿昔减容仪。

且当忘情去,叹息独何为。

分段赏析:“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

开花已匝树,流莺复满枝。

”字词典故“元巳si4”:【即“元巳节”,又称“上巳节”,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时间在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自三国魏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

】“年芳”:【美好的春色。

】“斯”:【文言指示代词。

这;这个;这里。

】“匝za1”:【环绕。

】“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赏析沈约说,亮丽的日子就属“元巳节”了,美好的春色都在这里。

开放的春花已绕满了树梢,鸣声婉转的黄莺,又是布满枝头。

“洛阳繁华子,长安轻薄儿。

东出千金堰,西临鴈鹜陂。

”字词典故“繁华子”:【容妆华丽的少年。

】“轻薄”:【轻佻浮薄。

】“千金堰”:【即“千金堨ai4”,古代水利工程名,在洛阳市境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这是诗人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路经金 陵而作的一首凭吊六朝古迹,抒发兴亡之感的诗。 台城是六朝的政治中枢,也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 所。中唐以后,台城虽然还存在,但已经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破 败不堪了,诗人吊古伤今,但又不胶着于史事, 而是通过景物的描绘寄寓自己的哀愁。首句不正 面写台城,着意渲染一种风雨凄迷氛围。“江雨 霏霏”描画出江南春雨细密如丝,长江和金陵一 片迷濛的景象。“江草齐”则从另一个方面描写 长江之滨,碧草如茵,生意盎然的景色。江山依 旧,万物常新,但人事兴废变化,却是频繁的。

第二句紧接抒情。台城六朝的皇宫所在地,如 今仅存断垣残壁,六个朝代的豪华早已如幻梦般地 消逝,只有“鸟空啼”,“空”字所蕴含的感慨很 深,它表现了诗人惆怅的情怀。诗中后两句以柳之 无情,反衬人之多情。杨柳笼堤,勾起诗人的感慨。 当大地回春,垂柳先绿,含烟锁雾,飞絮轻飘,笼 盖十里长堤。生机勃勃的景色,与野草丛生,瓦砾 遍地的台城相对照,结合当时日益残破衰微的现实, 诗人怨柳无情而有沉重的兴亡之感。这种感触在诗 中表现得很含蓄,可是浓重的感伤情绪仍然可以体 味得出。这种吊古伤今的情怀,与唐末衰微破败的 现实紧密相关。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 金陵图:本诗题目据《全唐诗》及向迪琮校订《韦庄集》,均 作《台城》,《金陵图》为另一首诗。 霏霏:细雨纷纷的样子。 六朝:指相继建都金陵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台城:指一名苑城,原为三国时吴国后苑城,东晋成帝建新宫 于此,后为南朝宫殿台省所在地。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边。 笼:覆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